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胃管及千叶针2种胃注气方式对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的影响.方法 分析行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患者16例,其中7例由千叶针向胃内注气,9例由胃管向胃内注气.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有效辐射剂量及术中并发症.结果 15例患者成功实施手术,1例患者经千叶针注气后胃壁气肿严重,未能继续实施手术.2种胃注气方式下的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2.
作者报道了8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经胃进路引流的经验。引流由CT导向团注造影剂后行胰腺动态CT扫描,以除外假性动脉瘤,囊肿大小4~25cm。经鼻胃管抽出胃内气体,以5F针鞘或8 F套管导管(Modi-Tech VTC/8/20-TS)经皮经胃前后壁插入胰腺积液处,经抽吸液体及CT作导管定位,如最初选用针鞘,需送患者透视配合行穿刺孔扩张。用8 F Cope肾造瘘引流导管置入胰腺,此管仅辫尾部位有若干孔,穿过胃部无孔,用套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X线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和鼻-胃营养管置入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吞咽困难患者,其中喉癌14例,食管-纵隔瘘18例,颈段食管癌35例.22例行X线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45例行X线引导下鼻-胃营养管置入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8d、1个月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的体重及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提升(P<0.05).术后1个月胃造瘘组的血清白蛋白和生活质量明显高于鼻-胃营养管置入组(P<0.05).术后两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造瘘组的治疗费用为鼻-胃营养管置入组的2.6倍.结论 X线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和营养管置入术均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且安全、有效,胃造瘘术的临床疗效优于营养管置入术,但费用较昂贵.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透视引导下由内而外拉出式(Pull-type-PRG)经皮胃造瘘术和常规由外而内推入式(Push-type-PRG)经皮胃造瘘术的临床结果和并发症。方法 2002年—2010年共253例病人行透视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从放射报告、临  相似文献   

5.
【摘要】 X线和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住院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为了促进X线和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治疗的临床实践和规范发展,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消融治疗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多学科的专家,讨论制定了X线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胃造瘘术专家共识(2022年版)。主要内容包括:①X线和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术前检查、术前准备与患者评估;②X线和CT引导下胃造瘘的技术方法选择,手术操作与注意事项;③术后观察,造瘘管护理及并发症防治。  相似文献   

6.
介绍X线透视下经皮穿刺胃造瘘术(PG)的适应证、禁忌证、技术方法、临床应用和并发症,讨论PG的操作要点并比较了PG和内镜下经皮穿刺胃造瘘术(PEG)的优缺点。重点对PG在胆管梗阻、胰腺假性囊肿、顽固性腹水等疾病经胃引流方面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DSA X线透视下经皮胃造瘘术在肿瘤患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2018年2月以来诊治的36例不能经口进食的恶性肿瘤患者行DSA X线透视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结果 ①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技术成功率达100%,其中34例(94.4%)一次穿刺置管成功;2例(5.6%)二次穿刺置管成功,手术耗时18~35 min,平均24 min; ②并发症发生率为16.7%(6/36),轻微并发症5例,其中1例术后造瘘口周围渗血,1例术后出现腹痛,1例术后第2 d出现肠梗阻,1例术后造瘘管周围红肿,1例术后17 d一侧胃壁固定线脱落;严重并发症1例,术后20 d出现急性胃溃疡出血;③术后3个月内患者体重平均增长2.8 kg,5例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好转后针对原发病进行了放疗、化疗或靶向治疗;④随访至今,1例患者术后42 d出现堵管,2例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脱管,26例患者定期更换了胃瘘管,5例患者因病情改善拔除胃瘘管,无胃瘘管相关死亡事件发生。 结论 DSA X线透视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是一种安全、高效、并发症少、饲管易于维护的一种长期的肠内营养供给方式,改善了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经皮穿刺胃造瘘和胃空肠造瘘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透视引导下经皮穿刺胃造瘘术(PG)和胃空肠造瘘术(PGJ)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3例吞咽困难的患者。上段食管癌10例,中段食管癌1例,咽部癌6例,球麻痹2例,脑转移瘤4例。采用美国Cook公司生产的Marx-cope PGJ套装。先经鼻饲管经鼻或经口途径置入导管后注入气体800~1000ml,至胃腔明显扩张。然后在透视引导下采用Seldinger技术将PG饲管置入胃腔内,或将PGJ饲管经胃腔、十二指肠置入空肠内。术后严密观察腹部症状和体征。随访饲管使用情况。结果 2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PG术,技术成功率为100%。其中将饲管置入空肠内13例,均成功。术后出现上腹部疼痛1例,造瘘口周围感染1例,经处理后均痊愈。1例于术后第2天,因胃内容物反流出现窒息死亡。随访期间经饲管给予顺利。恶性肿瘤患者18例死亡,另3例仍在随访中,中位生存期为6.5个月。球麻痹患者1例更换新的PG饲管,另1例失访。结论 透视引导下PG和PGJ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建立长期胃肠内营养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经皮透视引导下胃造瘘和胃空肠造瘘术的临床应用,探讨影像导引下置管的技术操作及其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 - 2010年6月在我院实施透视引导下胃造瘘和胃空肠造瘘术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eldinger技术造痿,成功置入饲养管.分析手术指征,操作过程,技术成功率,手术相关并...  相似文献   

10.
作者报道了颈前入路减压后椎体前方置钛合金固定器后的MRI特点、固定器对MRI的影响及固定器体外检查的结果。使用0.5T及1.5T的MRI装置。采用自旋回波T_1、T_2如权扫描以及梯度回波(FLASH)扫描。钛固定器包括Synthes型及Caspar型。将钛固定装置用细线悬浮于充满0.01mol/LCuSO_4溶液的塑料瓶中,进行矢状及横断扫描,然后将装置放于猪肌肉中,以同样方式进行扫描。结果T_1、T_2加权钛装置本身为无信号区,周围高信号环绕,在1.5T磁场中信号失真明显,FLASH扫描装置失真范围广泛。另选择颈前入路减压后椎体前方用钛合金固定的病人进行T_1、T_2加权扫描,本组31  相似文献   

11.
经皮胃及胃空肠造瘘术是一种对那些不能经口腔摄取营养,而胃肠功能正常的病人提供再造营养通路的介入技术,操作简便,损伤小,病人痛苦少,适用范围广泛且设备要求简易,本文其适应证,禁忌证,技术方法及临床应用的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ndoscopic astrotomy,PEG)/经皮内镜小肠造瘘术(percutaneous ndoscopic ejunosto,PEJ)是一项无需开腹手术及全身麻醉的胃及小肠造瘘新技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肠内营养恢复快等优点。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2006年11月-2008年4月施行了11例PEG和5例PEG+PEJ,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自Gauderer和Ponsky介绍了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EG)和经皮内镜下空肠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jejunostomy, PEJ)[1]以来,此项技术已经成为不能经口进食患者的重要肠内营养支持途径。尽管PEG和PEJ术是一项微创技术,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但须接受此类手术的患者大多为高龄或基础疾病危重,认识与其相关的并发症仍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回顾性分析了近5年来113例行PEG或PEJ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6例严重出血性膀胱炎患者用双侧经皮肾造瘘治疗。男女各3例,年龄26~64岁,平均49岁。在透视导向下进行标准的经皮肾造瘘术,根据操作时尿的排出量、粘稠度和出血的严重程度,选用10~24F肾造瘘管。造瘘后住院期间每天由术者和放射学家观察。每4周更换肾造瘘管,避免导管阻塞。结果见到,在肾造瘘前用传统方法治疗出血均未成功,膀胱灌注和肾造瘘时的间期为1~10天,前5例为2~10天。第6例经2次膀胱镜检查和电灼、排空凝血块以及硝酸银膀胱灌注,前5天的膀胱冲洗仍有严重血  相似文献   

15.
在内镜或影像引导下建立微创介入途径实现肠内营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不能经口进食维持营养的患者,过去一直尝试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胃造瘘置管,包括外科手术。内镜下以及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经皮影像引导等方法,不管是经内镜还是经影像进行胃造瘘置管都优于外科手术置管,这些操作减少创伤,降低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等。在一定的临床条件下,经内镜或是经影像方法引导都是可行的。本文对经内镜和经皮影像下胃肠造瘘术建立肠内营养的适应证、技术方法及两者的优缺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介入综合治疗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1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介入综合治疗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的疗效.资料与方法透视下,对12例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患者经鼻腔及时置入胃减压管和空肠营养管.2例未行胸腔引流者和5例外科胸腔闭式引流管不通畅者经鼻腔、食管和瘘口置入胸内脓腔引流管,负压抽吸脓液.择期置入蘑菇状覆膜内支架封堵瘘口.结果经鼻腔胃减压管、空肠营养管和脓腔引流管置入位置合适.12例共置入13枚蘑菇状覆膜内支架,技术操作全部成功,脓腔愈合后将引流管拔出.随访期间10例支架封堵瘘口完全;1例1个月后死于机体极度衰竭;1例7个月后支架滑脱,取出并再次置入1枚新支架.结论及时胃减压管、空肠营养管置入和脓腔有效引流,择期蘑菇状覆膜内支架置入治疗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造瘘技术运用到膀胱造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采用经皮肾穿刺造瘘术进行膀胱造瘘的2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麻醉简单,切口微小无须缝合,操作时间明显缩短,损伤小,并发症减少,可满足各种治疗目的,效果满意。结论经皮肾穿刺造瘘术进行膀胱造瘘效果良好,并发症减少,患者及临床工作者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6例慢性肠梗阻引起的顽固性恶心和呕吐的病人行经皮胃造口置管。其中5例为肿瘤广泛转移的晚期合并有多发性肠梗阻而失去了手术的机会。5例透视导向,1例用CT导向。运用的技术同胃造口置管法相同。经鼻胃管注气将胃充胀,然后用18号针穿刺,注意避开重叠肠管。用0.038  相似文献   

19.
经皮细针穿刺肾盂造影术最初是由Wickbom与Weens和Florence分别于1954年首先报导。经皮肾造瘘术则是Goodwin于1955年首先报导。10年后,Bartley等采用Seldinger方法并在X线荧光透视控制下进行。Navarrete和Whitaker  相似文献   

20.
治胃痛     
方1 取鸠尾、胃俞穴(双侧).用颗 粒形针由鸠尾穴进针,针尖向下沿皮刺 入,胶布固定;胃俞穴进针后针尖向脊 柱方向刺入,垂直固定.胃痛消失后取 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