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秦玲  雷宇  黄可欣 《高血压杂志》2006,14(6):461-465
目的通过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家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消退作用和对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可能机制。方法24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常规饲料组、胆固醇饲料组和阿托伐他汀组,饲养16周。观察实验前后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VCAM1、PAI1水平和体重的变化,处死动物后取主动脉进行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主动脉粥样硬化局部VCAM1和PAI1阳性表达百分数。结果实验前3组动物血清TC、TG、LDL、VCAM1和PAI1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16周后与胆固醇饲喂组比较,阿托伐他汀明显降低血清TC、LDL、VCAM1和PAI1水平,明显减少斑块/内膜面积比(0.161±0.027比0.281±0.037,P<0.01);明显减少内膜厚度(38.11±6.02比67.47±7.13)μm;明显减少内膜/中膜比(0.391±0.213比0.878±0.370,P<0.01)。阿托伐他汀明显减少VCAM1和PAI1的阳性表达(P<0.01)。结论AS的发生伴有VCAM1和PAI1的过度表达,阿托伐他汀通过抑制它们的表达减轻AS病变可能是其抗AS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兔脂肪细胞分泌组织因子(TF)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影响。方法取正常兔脂肪组织分离培养脂肪细胞,实验设对照组、ox-LDL干预组、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及联合干预组,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分别以不同终浓度的ox-LDL和阿托伐他汀进行单独或联合干预,孵育24h。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F和PAI-1蛋白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脂肪细胞TF和PAI-1 mRNA表达。结果ox-LDL使脂肪细胞分泌TF和PAI-1显著增加,TF和PAI-1 mRNA表达升高,并呈剂量依赖性。阿托伐他汀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兔脂肪细胞TF下和PAI-1 mRNA表达及蛋白产生。联合干预组与ox-LDL组比较,阿托伐他汀使TF和PAI-1 mRNA表达及蛋白分泌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结论阿托伐他汀对ox-LDL诱导的兔脂肪细胞表达凝血和纤溶因子异常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AS造模组(B组)、2.5及5mg.kg-.1d-1阿托伐他汀干预组(C组、D组),分别干预6、8、12周,为C1、C2、C3组及D1、D2、D3组,每组6只大鼠。A组喂食基础饲料;B、C、D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60万U/kg维生素D3,后喂食高脂饲料8周。之后C、D各组按实验设计的剂量和疗程给予阿托伐他汀盐水灌胃。测定各组大鼠血脂水平;取主动脉弓组织行HE染色,观察动脉组织的病理改变,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表达情况。结果①血脂水平:2.5mg.kg-.1d-1干预组大鼠血脂水平无明显改善(均P>0.05);不同疗程5mg.kg-.1d-1干预组大鼠的血脂水平均有明显改善,且干预时间越长改善程度越明显(均P<0.05)。②形态学改变:B组大鼠动脉可见隆起于内膜表面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不同剂量药物干预组大鼠的动脉仅见内膜增厚、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均无明显斑块形成。且5mg.kg-.1d-1干预组大鼠动脉内膜较2.5mg.kg-.1d-1组大鼠略平坦。③炎性因子表达:B组大鼠的ICAM-1、MMP-2及TIMP-1的mRNA表达明显增高;不同疗程、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大鼠的上述炎性指标较B组均明显降低(均P<0.05)。相同疗程间比较,较大剂量组上述炎性指标降低更明显(均P<0.05);而相同剂量组不同疗程间比较,上述炎性指标的降低程度随疗程的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完全抑制大鼠血管壁的炎性反应,而较小剂量阿托伐他汀仅能部分抑制炎性反应;其抗炎作用与治疗时间无关。  相似文献   

4.
潘国洲 《内科》2010,5(4):400-402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多数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阿托伐他汀为人工合成降脂药,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LDL—C)。近年来发现,阿托伐他汀通过影响机体的炎症反应、血管内皮功能、血栓形成等病理过程,减少A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本文就阿托伐他汀抗AS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和卡托普利干预对连续周期性波动的高静水压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产生PAI-1和tPA的影响。方法:大鼠MC分别在生理压力(5.32kPa,PP)、中压(7.98kPa,MP)、高压(10.64kPa,HP)环境下,不同药物(阿托伐他汀、卡托普利)中培养1、3、5、7d。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细胞裂解液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含量。结果:与PP组1d相比,PP组3、5、7dtPA、PAI-1水平无明显变化;MP和HP组从1d开始可见PAI-1水平呈时间依赖性升高,7d达到最高。tPA呈时间依赖性下降,MP、HP组在1d开始下降,7d达到最低。阿托伐他汀和卡托普利均能抑制MP、HP组PAI-1水平上升及tPA水平下降,2者合用可进一步抑制PAI-1水平上升及tPA水平下降。结论:周期性波动的高静水压可使PAI-1水平上升,tPA水平下降。阿托伐他汀和卡托普利可缓解高静水压引起的PAI-1上升,tPA下降,2者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普通饮食)、模型对照组〔n=13,维生素D3(VD3)+高脂饮食〕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n=13,VD3+高脂饮食和阿托伐他汀)。14周后处死大鼠,取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HE染色观察主动脉壁病理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斑块内HO-1及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血清脂质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斑块内HO-1阳性细胞面积/扫描面积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16±2.05)(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组(24.26±3.04)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16.20±2.33)(P<0.05)];模型对照组HO-1 mRNA的表达(0.998±0.019)较正常对照组(0.478±0.018)明显升高(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组(2.572±0.015)较模型对照组进一步升高(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上调HO-1的表达而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作用,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近年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他汀类药物是治疗高脂血症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基石。已有大量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通过降脂作用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预后,而且还通过抗炎、改善内皮功能、抗血小板活性、稳定斑块等作用使患者获益,即他汀类药物有多效性。现就具有代表性的阿托伐他汀,对他汀类药物多效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实验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血脂、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动脉粥样斑块内VEGF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2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他汀组和高剂量他汀组,其中对照组采用普通饲料喂养,后3组均采用高脂饲料喂养,4w后行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组不加其他处理,低剂量他汀组予5 mg/(kg.d),高剂量他汀组予10 mg/(kg.d)。分别于0w、6w和12w检测各组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12w后行腹主动脉HE染色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改变,检测斑块内VEGF蛋白和VEGF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低剂量他汀组、高剂量他汀组在6w和12w的血LDL-C、TG、TC、VEGF均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他汀组血LDL-C、TG、TC、VEGF在第6w和12w有明显降低,但高剂量他汀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同时,他汀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VEGF蛋白和mRNA表达均下降。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血脂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同时还可下调AS斑块内VEGF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培养的兔脂肪细胞表达组织因子(TF,凝血因子Ⅲ)、I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正常兔(n=4)脂肪组织分离培养脂肪细胞,实验分3组:空白对照组、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和甲羟戊酸加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后两组分别设有不同浓度,以阿托伐他汀或甲羟戊酸孵育兔脂肪细胞24小时后收集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脂肪细胞TF和PAI1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F和PAI1蛋白浓度。结果:阿托伐他汀干预组随着阿托伐他汀浓度的增加,TF和PAI1蛋白水平逐渐下降,在阿托伐他汀浓度为10μmol/L时,其抑制作用最大,脂肪细胞TF、PAI1蛋白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甲羟戊酸加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加入1μmol/L甲羟戊酸后阿托伐他汀对脂肪细胞TF、PAI1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可以被甲羟戊酸逆转,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加入100μmol/L的甲羟戊酸几乎完全逆转了阿托伐他汀对脂肪细胞TF、PAI1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抑制兔脂肪细胞TF、PAI1mRNA和蛋白表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甲羟戊酸代谢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方法 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只,饲喂正常饲料,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16只,饲喂高胆固醇饲料以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12周后模型建成,将16只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组,每组各8只.药物组大鼠给予10 mg/(kg·d)阿托伐他汀进行灌胃治疗,对照组和模型组以蒸馏水灌胃,治疗共持续8周.测定治疗前后血清血脂、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含量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心肌NF-κB的激活情况.结果 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ox-LDL、TNF-α、hs-CRP水平,及心肌NF-κB的活化程度,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除具有调脂作用外,还具有抗炎、抗氧化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小檗碱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檗碱是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一种传统中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新近研究结果显示小檗碱具有防治冠心病的作用.故小檗碱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成为心血管病研究领域所注视的问题之一.本文从调脂,抗内皮损伤,抗炎症反应以及抗血栓等角度对小檗碱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机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血管壁慢性炎症发展的病理结果,也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临床研究发现吡格列酮,一种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激动剂,具有改善糖脂代谢、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减少炎性指标、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抗血栓形成、稳定斑块等作用,从而在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过程中发挥一定保护作用,预防血管病变,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阿托伐他汀具有强效降脂功能,目前已被广泛用于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此外,阿托伐他汀还能明显抑制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促炎因子的合成,具有显著抗炎效应。但是,阿托伐他汀抗炎效应的具体机制还未完全阐明。本文综述了Toll样受体(TLR)、炎性体、microRNA(miRNA)、小G蛋白和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PPAR)在阿托伐他汀抗炎效应中的作用,为深入认识阿托伐他汀的抗炎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阿托伐他汀改善心室重构作用及其抗氧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改善心室重构作用及其抗氧化机制。方法选用16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阿托伐他汀组、阳性对照组(缬沙坦组)和阴性对照组(SHR组),另选同周龄雄性Wistar-Kyoto大鼠(WKY)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WKY组),给药6周后测定全心重量(HW)、左心室重量(LVW)、左心室重量指数(LVWI)、心肌羟脯氨酸含量和胶原蛋白含量,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同时检测血清和心肌组织超氧化物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给药6周后,阿托伐他汀组HW、LVW、LVWI、心肌羟脯氨酸含量和胶原蛋白含量明显低于SHR组(P<0.05);电镜显示阿托伐他汀组心肌与SHR对照组比较,肌原纤维较清晰,排列整齐,横纹清楚,间质胶原纤维无明显增生;阿托伐他汀组血清和心肌组织SOD活力明显高于SHR组、MDA含量明显低于SHR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有明显改善心室重构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脂多糖(LPS)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100 nmol/L佛波酯孵育THP-1细胞24 h,使其分化为巨噬细胞后,换无血清培养基,加入LPS和(或)阿托伐他汀进行处理。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L-18)含量,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1(NLRP1)炎性体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NLRP1炎性体的蛋白表达。结果阿托伐他汀可呈浓度、时间依赖性抑制LPS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IL-1β和IL-18释放;阿托伐他汀可下调THP-1巨噬细胞NLRP1炎性体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阿托伐他汀抑制巨噬细胞炎症因子分泌,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NLRP1炎性体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黄精多糖的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黄精提取物黄精多糖对高脂血症实验兔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将4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饲以普通饲料)、高脂组(饲以胆固醇饲料)、血脂康组(饲以胆固醇饲料+血脂康)和黄精多糖组(饲以胆固醇饲料+黄精多糖),分笼喂养8周。分别于实验开始时、第4周末和第8周末,采用酶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脂蛋白(a)含量。第8周末处死动物,光镜观察主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情况。结果实验前各组血清检测指标无明显差异。实验第4周高脂组、血脂康组和黄精多糖组血清总胆固醇(分别为10.5±1.6mmolL、11.1±2.0mmolL和11.2±1.9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9.28±1.83mmolL、10.04±2.04mmolL和10.7±1.89mmolL)、脂蛋白(a)(分别为649±113mgL、713±101mgL和641±108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总胆固醇为1.4±0.3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1.21±0.19mmolL、脂蛋白(a)为63.3±11.2mgL,P<0.01]。实验第8周,黄精多糖组血清总胆固醇(5.9±2.0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35±1.64mmolL)和脂蛋白(a)(45.3±14.0mgL)显著低于实验第4周水平(P<0.01)。黄精多糖组主动脉内膜泡沫细胞形成的发生率(20%)显著低于高脂组(发生率为100%,P<0.01)。结论黄精多糖具有降脂和抗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牛磺酸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牛磺酸生物学作用广泛,具有保护血管内皮,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抗氧化,促进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胆固醇代谢和排泄,抑制血管钙化,抗凝血等多种作用。现就最近的研究对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小檗碱改善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中药小檗碱,在我国临床长期作为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腹泻。近1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小檗碱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从调节血浆脂质代谢、抑制动脉管壁粥样脂质斑块形成等方面对小檗碱改善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Ato)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室重构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6周龄雄性SHR40只,随机分为4组,即SHR组、阿托伐他汀10mg组(Ato-1组)、25mg组(Ato-2组)和50mg组(Ato-3组)。Wistar-Kyoto(WKY)大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WKY组)。Ato-1组、Ato-2组和Ato-3组每日分别用阿托伐他汀10、25、50mg/kg灌胃。实验8周后,测定血液动力学指标,左室质量指数(LVMI),RT-PCR检测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mRNA、Smad3 mRNA和Smad7 mRNA。结果SHR组心室功能障碍,LVMI明显增高[(3.20±0.21)mg/g比WKY:(2.10±0.14)mg/g](P<0.01),心肌TGFβ1 mRNA(125.4±3.2比WKY:73.6±2.1,P<0.01)、Smad3 mRNA(6.40±0.43比WKY:3.10±0.75,P<0.01)增加,心肌Smad7 mRNA(2.30±0.86比WKY:4.10±1.23,P<0.01)降低。Ato呈剂量依赖性改善左室功能,降低SHRLVMI,降低心肌TGFβ1 mRNA、Smad3 mRNA,增加心肌Smad7 mRNA。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下调心肌TGFβ1 mRNA、Smad3 mRNA和上调心肌Smad7 mRNA,改善SHR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