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老年肺结核抗痨药物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对我院门诊及病房42例发生药物性肝炎情况、原因及治疗分析。结果:12例抗痨治疗半月出现肝炎,30例治疗一月出现肝炎,其中9例加服保肝药物治疗后好转,21例停服利福平加用保肝治疗后好转,12例停服抗痨药物加用保肝药物治疗好转。结论:老年抗痨治疗易造成药物性肝炎。  相似文献   

2.
对于大多数肝病患者来说,进行保肝治疗是必不可少的,但真正有效的保肝药物却屈指可数。近年来,随着医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保肝药物被研制出来,其中最有效的要属保肝中成药了。其实,在中医的理论中并没有“保肝”这一概念,但中医治疗肝炎所用的利湿退黄、调和肝脾、化瘀理气等方药,经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确有保护肝脏的功效。所以,医药工作者就以这些治疗肝炎的中医方药为基础研制出了具有保肝功能的中成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68例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肝功能检测结果。结果:化疗全程中肝功能异常率21.8%(14例)。11例加强保肝的情况下继续抗结核治疗,半个月至3个月内肝功能恢复正常,完成疗程治愈;3例全部或部分停用抗结核药,保肝治疗,待肝功正常后,继续HR(E)治疗,肝功未见异常。71.4%的患者肝功能异常发生在用药后的2个月内。14例肝功能异常者多无明显的伴随症状。结论:当抗结核药物使用中肝功能发生异常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用药方法,并使用价廉有效的护肝药,以减轻患者负担,坚持完成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抗结核药物导致肝功损害的临床分析总结,以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并提出有效而实用的预防办法。方法选取我院8年来390例结核住院治疗病人中使用利福平、雷米封、乙胺丁醇、吡嗪酰胺联合治疗方案治疗后引起肝功能损害的89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对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肝功能损害症状不明显;肝功能损害多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肝功能损害大多发生在服药1个月-2个月内;所有病例均经积极保肝降酶治疗和调整抗结核药物后肝功恢复正常,无1例停用抗结核药物。结论抗结核药物治疗前应常规化验肝功能,用药后定期复查肝功,同时加用保肝药物,并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更换治疗药物;无需完全停用抗结核药物。  相似文献   

5.
在结核病治疗中,多种抗结核药物可对肝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本文对962例肺结核病人,在采用2H3R3Z3E3/4H3R3方案化疗同时加用西利宾胺片和其他保肝药物,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短程化疗期间抗结核药物副作用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短程化疗期间抗结核药物的副作用。方法 对2002—2003年在我结核门诊确诊并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14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短程化疗期间使用抗结核药物共有35例(24.6%)发生副作用。其中肝损害及胃肠道症状发生率较高,多发生在抗结核治疗2周内。轻者不需要改变治疗方案而加用保肝等治疗,重者需停用抗结核药物并加用保肝等治疗,35例患者副作用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并最终完成化疗。结论 掌握抗结核药物副作用产生的种类、频率、时间和防治对策,不仅能够及时、有效的判断是何药物引起的副作用。并调整抗结核治疗方案等,确保抗结核治疗顺利完成,而且还可及时发现、处理这些严重副作用,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7.
覃永红 《华夏医学》2005,18(6):954-955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临床表现,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00~2004年住院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65例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物对不同年龄段、不同体质患者有肝损害副作用,轻者不需停用抗结核药而加用保肝药物,重者减量或停用抗结核药物而综合保肝治疗.结论:掌握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种类、剂量、时间、程度、防治措施,及时发现药物副作用,停用或调整抗结核药物,确保抗结核治疗全程进行,达到化疗目的.  相似文献   

8.
赵光  张丽娜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2):1127-1128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护理心理学在临床的应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只有掌握它,才能根据患者的心理动态和需求,做好护理工作。对于酒精性肝病的患者,在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的情况下,永远戒酒是治疗中的第一步,以增加营养,配合保肝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保证疗程顺利完成。方法试验组286例肺结核患者在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同时加用保肝药物,对照组280例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不预防应用保肝药物。探讨保肝药物在肺结核治疗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试验组肝损伤发生率为4.9﹪,对照组肝损伤发生率14.6﹪。结论抗结核过程中出现肝损伤比较常见,预防应用保肝药物能大大降低肺结核患者肝损伤发生率,从而更好地使肺结核患者顺利完成化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于萍  王丽芳 《宁夏医学杂志》2004,26(10):645-645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在抗病毒治疗允许的前提下,抗病毒治疗方法和一般的综合性保肝治疗方法所产生的效果比,以期规范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健康水平。方法 将7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隆化诺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的综合性保肝治疗,以6个月为疗程,检测患者乙肝标志物的阴转率。结果 抗病毒治疗比一般的综合性保肝治疗有更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应尽量创造条件选择抗病毒药物,以期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张杰 《肝博士》2007,(6):28-28
不少肝病患者,不论病情轻重,总喜欢吃点保肝药,认为保肝药是保护肝脏的,多服、常服不会有害处。然而滥用保肝药不仅会增加肝脏的负担,同时一些保肝药长期在体内蓄积,还会对肝脏造成损害。长期滥用保肝药物还会增加患者对药物的依赖心理,进而干扰肝病的治疗和用药。  相似文献   

12.
凯西莱作为一种“保肝”药物在日本等10多个国家已正式应用于临床。在我国目前也陆续在临床上使用,为了考察此药品保肝作用,我们做了如下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保肝治疗在预防抗结核治疗中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52个肺结核病人中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相关资料.结果120例抗结核治疗未同时加保肝药物的患者发生肝损害19例(15.83%).其中10例合并HBV感染者发生肝损害6例(60.0%),132例在抗结核同时加用保肝药物,发生肝损害4例(3.03%,P<0.01),其中12例合并HBV感染者发生肝损害2例(16.66%,P<0.01),有显著差异性,且肝损害的程度较前者轻,无一停止抗结核治疗.结论抗结核治疗同时加用保肝药物可以明显降低肝损害的发生率,同时降低抗结核停药率.  相似文献   

14.
肝损伤引发的肝脏疾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保肝活性模型和肝安全性模型可以对药物保肝活性及安全性进行筛选。保肝活性模型研究较多,主要归纳为化学性、免疫性、酒精性和药物性,肝损伤机制不同,可适用于筛选不同治疗机制的保肝药物。而肝安全性模型主要是通过移植外源人肝,复制人嵌合体小鼠模型,更好地模拟人肝脏的运作。近年来,保肝护肝中药提取物和复方研究很多,不同的中药有不同的保肝机制,可用不同的保肝活性模型进行筛选,为构建有效的保肝活性筛选方法及开发保肝作用的中药品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常规保肝药物联合WLGy-801型肝病治疗仪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18例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应用"2H3R3Z3E3(S3)/4H3R3"方案抗结核化疗,对照组57例予以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61例在常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联用WLGy-801型肝病治疗仪刺激相应穴位,疗程为1个月。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的消失及SB、ALT、AST的复常率均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抗结核病物肝毒性的认识,探讨预防性保肝治疗减少因抗痨药物肝损害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治疗组62例结核病人抗痨治疗同时加益肝灵口服保肝治疗6个月,每月复查肝功能1次,动态观察肝功能结果分析.结果:治疗组经常规处理后未出现肝功能异常情况顺利完成治疗疗程,对照组出现肝损害12例(20.1%)。结论:抗痨加保肝治疗能显著降低因抗痨治疗引起的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7.
王恒庆 《安徽医学》2008,29(5):623-624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下称慢乙肝,CHB)合并肺结核在化疗时加强保肝治疗对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组40例化疗方案均为异烟肼,利福平及毗嗪酰胺三联再加上乙胺丁醇或左氧氟沙星,并给予能量合剂,治疗组2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胸腺肽及甘利欣,还原型谷胱甘肽,加强保肝及免疫调节,疗程为30日。化疗疗程为6—12个月,初化疗前及化疗后、化疗中隔2周。2个月后改为隔30日复查一次肝功能,以观察肝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肝功能损伤较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慢乙肝合并肺结核病患者化疗时同时加强保肝治疗,使药物对肝脏损伤明显减小,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陕西医学杂志》2014,(8):992-993
目的:探讨保肝治疗在预防抗结核治疗中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新城区结核病门诊就诊的2010及2011年活动性肺结核化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两年度活动性肺结核化疗中出现肝损害的相关资料。结果:2010年活动性肺结核239例,抗结核治疗同时未加保肝药物,患者发生肝损害36例(15.06%),20例合并乙肝病毒(HBV)感染者11例出现肝损害(55%)。2011年活动性肺结核294例,抗结核治疗同时加保肝药物,患者发生肝损害11例(3.74%),26例合并HBV感染者4例出现肝损害(15.38%)。结论:抗结核治疗同时加用保肝药物可以明显降低肝损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抗病毒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中心,抗炎保肝治疗是重要的补充,在抗病毒治疗开始、过程中都需要抗炎保肝,特别在抗病毒禁忌证、抗病毒继发失败、重型肝炎中,抗炎保肝为主要治疗方法。临床应该合理应用抗炎保肝药物,尽可能发挥其最大作用,以获得综合治疗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0.
抗结核药物肝损害20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凤 《广西医学》2003,25(2):189-191
目的:探讨结核药物对结核患的肝损害有关问题。方法:对2000-2001年上半年住院应用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203例患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结核药肝损害高发年龄在19-59岁(80.3%),消化道症状出现和肝功能改变发生在抗结核治疗2周之内占90.1%。轻不停用抗结核药物而加用保肝治疗,重停用抗结核药物加强保肝治疗,19例好转,182例恢复正常,2例自动放弃治疗。结论:掌握抗结核药物副作用种类,频率,时间和防治对策,不仅能够及时,有效的判断是何药物引起的副作用,并调整抗结核治疗方案等,确保抗结核治疗顺利完成,而且还可及时发现,处理这些严重副作用,挽救患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