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Ⅰ期晶状体后囊膜及局部玻璃体切割术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作用。方法  65例 (69眼 )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 3 8例 3 8眼常规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 ,行Ⅰ期晶状体后囊膜及局部玻璃体切割术 (切割组 ) ,对照组行I期后囊膜切开术。术后观察后囊切口混浊情况。结果 随访 1~ 2年 ,切割组 3 8例 (3 8眼 )均保持视轴清晰 ,无一例发生后发性白内障 ,有效率 10 0 % ;对照组 3 1例 (3 1眼 ) ,19例后囊切口未闭合 ,且切口区透明 ,有效率61 2 9%。切割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晶状体后囊膜及局部玻璃体切割能有效预防后发性白内障。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 1998年以来 ,对 2 1例 32眼儿童白内障施行常规手术并 I期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玻璃体切割 ,能够有效防止后发性白内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1例 32眼白内障患儿中 ,男 12例 ,女 9例 ,年龄 3~ 7岁 ,平均 4 .3岁 ,其中先天性白内障 2 5眼 ,外伤性白内障 7眼。术前视力 :光感 / 5 m定位准确者 11眼 ,数指 / 30 cm~ 0 .0 5者 13眼 ,0 .1者 8眼 ,随访 3~ 2 4个月。1.2 手术方法  32眼全部在全麻下进行 ,开睑器开睑 ,上直肌缝线固定 ,于角膜缘后 2 mm半透切开巩膜 ,隧道成形至角膜透明区 1m m,于 2点处做角…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效果、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方法:用灌注头维持眼压。用睫状体沟缝线固定法植入后房型IOL21例(21眼)。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1者1例(占5%),0.2-0.4者4例(占19%),0.5-1.0者16例(占76%)。术中并发症:脉络膜脱离2例,玻璃体出血3例。术后并发症:IOL偏斜1例,视网膜脱离3例。结论:该术式可获得较理想的视力恢复效果。玻璃体切割术后一期植入者并发症较少。术中维持眼压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应用晶状体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评价该术式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46眼)2岁以内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一期行晶状体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随访观察其术后眼部情况及二期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时眼部的情况及其并发症。结果采用该手术方式治疗的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患儿眼部反应轻微,无明显纤维素样渗出,并发症少,对后期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影响较小。结论先天性白内障行晶状体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效果良好,该手术方式操作较简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除术中晶状体后囊切开术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老年性白内障伴发玻璃体视网膜疾病80例(80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40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23G玻璃体切除术,术中行一期晶...  相似文献   

6.
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杨延芳 《眼科新进展》2004,24(4):307-308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的白内障手术特点、术式选择及手术方法技巧。方法 对 30例 33眼玻璃体切割术后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观察术后视力、眼底情况的变化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33眼中 ,术后视力≥ 0 .5者 3眼 ,0 .3~ 0 .4者 12眼 ,0 .1~ 0 .2 5者 11眼 ,数指~ 0 .1者 7眼 ;并发症 :玻璃体出血 1眼 ,后囊膜破裂 1眼 ,脉络膜脱离 1眼 ,视网膜脱离复发 1眼。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后的白内障 ,选择超声乳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的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有玻璃体切割手术史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讨论该手术的适应症、手术技巧、手术并发症及处理。方法采用拦截—劈裂技术和囊膜上超声乳化法对23例(24眼)玻璃体切割术后的白内障患者进行了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晶状体核硬度Ⅱ级7眼,Ⅲ级15眼,Ⅳ级2眼。结果手术后矫正视力0.050.1者2眼,0.15者1眼,0.2~0.3者5眼,0.4~0.6者14眼,0.8~1.0者眼。随访1a以上均未见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适用于有玻璃体切割手术史的白内障患者,但手术适应症应严格掌握。术前需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手术过程较其它白内障手术有其特殊性,术中应尽可能维持较稳定的眼内压,操作技术必须熟练。对玻璃体手术后发生白内障的患者,一日视物明显模糊,应争取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8.
玻璃体切割术后的白内障或联合晶状体摘出术后的无晶状体眼实施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较为复杂。近年来我们治疗 32例 32眼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32例 32眼 ,男 2 6例 ,女 6例 ;年龄 8~6 2 a;病程距玻璃体切割术 3~ 12 mo,注入硅油者均已取出 ;术前视力 :手动 8例 ,眼前数指 6例 ,0 .0 2~ 0 .1者 13例 ,0 .2~ 0 .5者 5例 ;其中白内障 17例 ,无晶状体眼 15例 ;随访时间 6 mo~ 2 a。原发病为单纯性玻璃体出血者 2 0例 ,严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复杂性眼外伤和视网膜脱离者12例。1.2 手术方法 常规麻醉…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白内障保留前囊的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眼外伤时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中保留晶状体前囊的作用。方法:对27例(27眼)外伤性白内障合并玻璃体浑浊或积血及眼内异物者,行经平坦部保留晶状体前囊的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内固定I期植入13眼,Ⅱ期植入14眼;玻璃体腔内C3F8气体充填12眼,硅油充填2眼,观察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3-29月(平均8.4月),矫正视力>0.3者23眼(85.2%),>0.5者9眼(33.3%),1.0以上者2眼(7.4%),视网膜复位,术后并发症:前囊浑浊23眼(85.2%),脉络膜脱离2眼,视网膜脱离1眼。结论:眼外伤时保留晶状体前囊的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有利于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中对眼前段组织损伤轻,并为眼外伤其它并发症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万修华  李晓霞 《眼科》2014,23(2):76-79
后发性白内障(PCO)是白内障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多年来,从人工晶状体(IOL)材料选择、IOL设计,或手术方式选择如前囊膜抛光、后囊膜切开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植入囊袋张力环(CTR)、植入囊膜接触抑制环(CAPR)等方面预防PCO研究报道较多。但多数预防方法临床效果存在争议,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长期效果尚不确定。 (眼科, 2014, 23: 76-79)  相似文献   

11.
保留晶状体前囊的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人工晶体一期植入术的效果,评估白内障合并玻璃体病变的联合手术效果,方法 采用保留晶体状前囊的晶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一期植入术。结果 术后随访12~38周。视力提高者19眼(90.49%),0.05~0.2者3眼(14.3%)。结论 这种手术方式由于保留了晶状体前囊,为一期植入人人工晶状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后囊膜混浊是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是其发生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不断从手术方式的改进、人工晶状体的相关因素、囊袋张力环及染料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影响、密封囊灌洗技术的应用等方面来防治后发性白内障,本文主要对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玻璃体切割硅油充填术后白内障手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潘东艳  柳林 《国际眼科杂志》2004,4(6):1081-1083
白内障是硅油充填术后常见并发症,常以后囊下及核性混浊为主。其形成有很多因素引起.有关并发性白内障的手术方法有多种,国外有学者提出单一角膜切口行超生乳化及硅油取出术。亲水性丙烯酸酯材料的人工晶状体被认为适用于硅油眼。但有关人工晶状体的选择还需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工晶状体嵌塞植入术的可行性及其预防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意义。方法 利用环行撕囊口嵌塞人工晶状体29例(29眼),其中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26眼,Ⅰ期后囊破裂者3眼。结果 本组29眼人工晶状体嵌塞手术成功,无发生后发性白内障者,无人工晶状体偏位者,而且均固定良好。结论 利用撕囊口嵌塞法植入人工晶状体可以避免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是囊袋及睫状沟人工晶状体植入的补充,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连续环形撕囊口完全覆盖人工晶状体光学面与连续环形撕囊口完全不覆盖人工晶状体光学面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的情况。方法:随访近5a来施行超声乳化吸出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64例196眼,术后观察视力、撕囊口与人工晶状体光学面的关系及PCO等情况,随访12~26(平均16.3)mo。根据Sellman等的PCO分级标准进行分级:I级为没有PCO或极轻微PCO不减少红光反射,也没有珍珠样小体或IOL边缘也没有发现珍珠样小体;Ⅱ级为轻度PCO减少了红光反射,IOL边缘也没有发现珍珠样小体;Ⅲ级为在IOL区域内发现中度纤维化或珍珠样小体,但视轴(中心3mm)是透明的;Ⅳ级为重度纤维化或珍珠样小体并扩展到视轴区,并且严重减少红光反射。术后后囊膜出现Ⅱ,Ⅲ及Ⅳ级统计为临床出现后发性白内障的并发症病例。结果:后发性白内障是现代白内障摘除手术后晚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连续环形撕囊口完全覆盖人工晶状体光学面组120眼中,发生后发性白内障42眼(35.0%)。连续环形撕囊口完全不覆盖人工晶状体光学面组76眼中,发生后发性白内障41眼(53.9%)。两组病例术后在临床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上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连续环形撕囊口大小与术后后囊膜的混浊有关。撕囊口完全覆盖人工晶状体光学面能减少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伤性和并发性白内障后囊混浊的治疗方法。方法后发性白内障30例(33眼),经平坦部施行后囊切除及前段中轴玻璃体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3-32月,32眼后囊中央形成直径3mm圆孔,切囊成功率达97%,矫正视≥0.5者占84.8%;未发现瞳孔区玻璃体疝、囊样黄斑水肿或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该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后发性白内障治疗方法,特别适用于外伤性和并发性白内障,尤其是儿童人工晶体前膜形成者。  相似文献   

17.
陆寅  张文一 《眼科新进展》2005,25(2):112-112
我院近年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摘出及人工品状体植入术治疗13例球内铁质异物均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陈平 《眼科新进展》2013,33(5):463-465
目的 观察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外伤性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我院眼科收治的无晶状体眼患者75例(75眼),根据患者晶状体囊膜情况选择不同操作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晶状体囊膜保留完整者选择植入一片式折叠PMMA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晶状体囊膜完全缺损或残留不能利用者选择植入悬吊式PMMA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术后随访3~9个月,平均5.5个月.观察患者随访末期视力、眼压、晶状体位置及并发症情况,同时检测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 二期术前患者裸眼视力≤0.1者42眼,0.1~0.3者21眼,≥0.3者12眼;二期术后全部患者裸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0.1者14眼,0.1~0.3者26眼,≥0.3者34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二期术前所有患者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13例患者出现一过性高眼压,眼压范围为25 ~40 mmHg(1 kPa =7.5 mmHg),经治疗1周后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至随访末期,68例(90.7%)患者人工晶状体位置居中,4例(5.3%)人工晶状体偏心,3例(4.0%)人工晶状体倾斜.术中8例出现轻度前房出血,6例出现轻度角膜水肿.结论 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外伤性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有效可行,并能较好提高患眼视力.  相似文献   

19.
后发性白内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是由于白内障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迁移、化生而形成的,严重影响术后视力的恢复,是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因此,如何防治PCO一直是眼科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临床及实验室药物防治PCO两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应用玻璃体切割仪行晶状体切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婴儿先天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对23例(43只眼)1岁以内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施行玻璃体切割仪行晶状体切除并前段玻璃体切割术,随访观察术后眼部情况.结果 采用该手术方式治疗婴儿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患儿眼部反应轻微,无纤维素性渗出,并发症少,减轻了术后护理的难度.结论 玻璃体切割仪行晶状体切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婴儿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操作简单,术后视觉通路保持良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