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心电图ST段抬高的原因及其与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相鉴别的心电图特征。方法183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观察心电图演变,注意ST段抬高的程度、动态、持续时间与症状的关系。根据患者情况做心肌酶、肌钙蛋白、心脏超声等其他相关性检查,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并明确其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的其他原因。结果183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ST段抬高的病历资料中,正常ST段抬高、早期复极综合征和迷走神经高张力共97例,占53.0%,而左室肥厚、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室变异型心绞痛、急性心包炎、左室室壁瘤、肺栓塞等共86例,占47.0%,心电图有其各自的特征。结论心电图ST段抬高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征性表现之一,但急性心肌梗死并不是引起ST段抬高的惟一原因,其他常见原因依次是正常ST段抬高、早期复极、左室肥厚、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室室壁瘤和变异型心绞痛等,这些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ST段抬高在心电图演变、范围、ST段特征、T波等方面均不同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  相似文献   

2.
心脏室壁瘤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占10%~30%。近年来的研究提出,ST段抬高与心室壁的矛盾运动相关,而不是室壁瘤本身造成的。我们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患者与无室壁瘤患者的心电图进行比较,以进一步评价普通心电图ST段抬高对室壁瘤诊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心电图ST-T改变多年来一直被认为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所引起的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表现。急性冠脉综合征根据心电图表现分为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其中非ST段抬高型又分为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梗,而ST段抬高型主要是指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上ST-T改变只是非特异性心肌复极异常的共同表现,在作出心肌缺血或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诊断之前必须结合临床资料及表现进行鉴别诊断。现对近些年我院收治的108例患者通过常规静息心电图与冠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探讨心电图ST-T改变在冠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ERS)的心电图特点及易在临床中出现的误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ERS患者的心电图特点。结果ERS的心电图特征是ST段凹面向上抬高,以V3、V5导联最为明显,T波高耸;ERS多见于青壮年男性,临床上患者大多以胸痛为首发症状,故应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变异性心绞痛、室壁瘤等鉴别,以防误诊。结论ERS是一种常见的心电图现象,是一种生理性心电变异,认真分析其心电图特点,可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5.
由闭塞性血栓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可通过心电图上ST段的抬高来识别。治疗这种心肌梗死早期再灌注被证明是有益的,再灌注越早,益处越大。现在,溶栓疗法和经皮介入治疗越来越普遍,但应当记住,急性心肌梗死不是ST段抬高的唯一原因,本文讨论非急性心梗的ST段抬高,并探讨其与急性心梗相鉴别的心电图线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的诊断和与变异型心绞痛、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急性心包炎等一些器质性心脏病的鉴别诊断。方法对45例诊断为早期复极综合征的患者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活动平板试验、X线胸片、心脏彩超、超声心动图和各种实验室检查,并将这些检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患者中20例常规心电图表现为胸导联ST段呈凹面向上型抬高,25例患者常规心电图表现为胸导联和肢导联ST段均呈凹面向上型抬高。45例患者行30min活动平板试验后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回落甚至降至基线,其他检查也无异常。结论早期复极综合征属于心电图良性变异,绝大多数患者不会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不需要特殊治疗,但部分患者会表现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迷走神经占优势,这一部分患者则要进行一些其它检查以排除一些器质性心脏疾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8年3月—2022年4月在天津市桃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检查的60例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患者均接受心电图检查。根据心电图形态分为ST段抬高组(n=37)及非ST段抬高组(n=23)。对心电图检查特征及诊断准确性进行分析,并分析不同特征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概率,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心电图检出急性心肌梗死52例,漏诊3例,误诊1例,诊断灵敏度为94.5%,特异度为80.0%,准确度为93.3%,与综合检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1、1.111、2.328,P=0.242、0.292、0.127)。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占比67.3%(37/55),高于表现为非ST段抬高的32.7%(1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1.6%,高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经系统治疗后,病情康复率为94.4%,高于ST段抬高患者的73.0%,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检查情况,分析心电图检查对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以及预后影响.方法 收集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检查资料,统计心电图诊断正确情况及住院期间患者死亡情况.结果 收集患者97例,其中心电图检查判断正确82例.住院期间,28例死亡,其中ST段抬高幅度前壁≥10mm的患者9例.结论 心电图改变有助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ST段抬高幅度对于患者预后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心脏室壁瘤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占10%~30%。近年来的研究提出,ST段抬高与心室壁的矛盾运动相关,而不是室壁瘤本身造成的[1-2]。我们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患者与无室壁瘤患者的心电图进行比较,以进一步评价普通心电图ST段抬高对室壁瘤诊断的临床价值。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2001年1月~2005年12月住院的前壁AMI患者,且经超声心动图证实合并室壁瘤患者36例,为室壁瘤组,其中男23例,女13例,平均年龄(62.4±10.2)岁。另收集同期前壁AMI、经超声心动图证实无室壁瘤患者37例,为…  相似文献   

10.
王贵芸 《医疗装备》2022,(18):28-30
目的 探讨心电图ST段抬高与PR段下移对急性心包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龙岩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急性心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试验组;收集同期龙岩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两组均接受心电图检查,记录其心电图ST段抬高、PR段下移发生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心电图ST段抬高与PR段下移对急性心包炎的评估价值。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ST段抬高发生率、ST段抬高且PR段下移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ST段抬高、ST段抬高且PR段下移评估急性心包炎的AUC均>0.7,均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且以ST段抬高且PR段下移的评估价值更高。结论 心电图ST段抬高与PR段下移对急性心包炎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发新出现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评估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发新出现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事件、心电图、多普勒超声、冠状动脉造影和治疗预后情况。结果: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引起的继发性ST-T改变(右胸导联ST段下移、T波倒着),可掩盖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缺血、损伤性ST~T改变,或削减ST段抬高的幅度,必须指出右束支阻滞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心电图诊断。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CRBBB患者易出现恶性心律失常,血管病变多为伴前降支病变的多支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ARVI)心电图改变特征,以提高对ARVI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住院的ARVI患者20个导联心电图。结果22例ARVI患者均可见典型的心肌梗死的ST—T动态变化;完整的V3R-7R导联在合并不同部位梗死时的QRS波形、ST—T改变及其他特征为:ST段抬高持续时间〈10h者10例,〉24h者11例;QRS波形呈Qs波者14例,呈Qr波者2例,呈qR波者1例,呈qR波者2例;ST段恢复到等电位线时,T波已呈倒置状态者19例,3例仍呈直立;20例右室梗死伴下壁梗死、后壁梗死者,18例ST段抬高Ⅲ导联〉Ⅱ导联;合并房室传导阻滞8例,完全性右室支传导阻滞3例,合并心房纤颤5例。结论对20个导联心电图的改变进行仔细的分析,结合临床症状,对提高ARVI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早期复极是指心室除极尚未结束,部分心肌便开始复极。QRS环体尚未闭合引起的特征性ST-T改变,称为早期复级。如果伴有胸痛、胸闷、心律失常等临床症状时称为早期复级综合征。心电图上ST段抬高,酷似变异心绞痛,T波高耸酷似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易误诊为器质性心脏病。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做临床鉴别诊断。现将我院近期10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属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种类型。近年来,国内外心脏病医生根据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情况,把急性心肌梗死(AMI)采用ST段抬高型(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NSTEMI)进行分类。这就预示着及时心电图检查对AMI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由于STEMI的心电图改变往往是典型的,容易诊断,而NSTEMI的心电图多数不典型,特别是发病早期单凭心电图难以区别。现将我院3年来收集的10例(资料完整的)NSTEMI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随着对冠心病病理生理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提出了急性缺血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新概念。急性缺血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由于左室重构引起左心室扩大而导致的心力衰竭是心肌梗死远期心性死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时,及时准确地判断梗塞相关动脉是否再通,对决定采用有效的治疗措施,观察疗效,估计预后是十分重要的。我院自1993~1999年,经过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筛选86例患者采用溶栓治疗过程中用心电图的变化指标分析研究。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86例患者,男68例,女18例,年龄30~67岁。患者均是持续剧烈心前区疼痛,合服硝酸甘油疼痛不缓解。心电图均为心肌梗塞的超急性期或急性期表现:急性下壁心梗时ST段;Ⅱ、Ⅲ、aVF导联抬高≥0.1mV或前间壁,前壁心梗时ST段V_1~V_4抬高≥0.3mV、V_5V_6抬高≥0.2mV。上述病人心电图表现均是排除基线漂移与既往有心梗史及左束支传导阻滞,心室过早复极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心电图诊断对急性心肌梗死临床重要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心电图是否呈现ST段抬高将其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所有患者给予12导联心电图检查,记录监测结果.选择资深心电图医师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两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和预后结果.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概率为30.56%,对照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56%,ST段抬高的患者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的患者,且其预后结果低于非ST段抬高的患者.结论:心电图诊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并展开救治,提高患者生存率,应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可根据心电图的ST段是否有持续性的抬高来划分为两类: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此两类心肌梗死病理机制、临床特点、治理对策均有明显的不同[1].现将我院这两类心肌梗死的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点,提高心肌梗死的诊断率。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3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2例患者脱离危险病情稳定后出院,5例转为透壁性心肌梗死,3例患者突发猝死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有些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ST段并不抬高或无Q波往往不典型,应结合临床症状,血清酶学及心电图动态观察提高诊断率,以防漏诊误诊,延误病人抢救时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分析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 对明确诊断的 2 5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及 35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造影 ,对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ST段抬高心肌梗死单支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44 %vs 14 % ,P =0 .0 0 6 ) ,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三支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ST段抬高心肌梗死 (5 4 %vs 2 0 % ,P =0 .0 0 9) ;并发症比较发现ST段抬高心肌梗死室壁运动减弱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6 4 %vs 2 2 % ,P =0 .0 0 3) ,余未见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病人的预后较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病人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