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047例骨转移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59,自引:2,他引:57  
目的:分析1047例骨转移瘤X线、放射计算机体层摄影(ECT)、CT及MRI表现,并比较其敏感性及特异性。材料和方法:原发肿瘤主要为肺癌(28.75%),乳腺癌(12.03%)及鼻咽癌(5.06%)等,27.03%来源不明。X线诊断988例,ECT检查126例,CT扫描97例,MRI扫描47例。结果:X线显示骨转移部位为脊椎、肋骨、四肢近段及颅骨。ECT表现多骨多处浓集灶(82.54%)或单发浓集灶(16.67%),仅1例表现为稀疏病灶。MRIT1WI表现低信号(80.85%)或其他异常信号(19.15%);T2WI呈高信号(68.85%)或其他异常信号(31.15%)。结论:MRI及ECT敏感性高于CT和X线。MRI、CT及X线特异性高于ECT。骨转移瘤首选ECT并结合X线检查,必要时做CT或(和)MRI检查。  相似文献   

2.
胸腔入口区肿瘤影像诊断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X线、CT及MRI等影像检查在胸腔入口区肿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经病理证实的神经源性肿瘤、肺上沟癌、甲状腺瘤、支气管囊肿、脂肪瘤等肿瘤。所有病人均有正侧位X线平片检查;28例行CT检查;40例行MRI检查。结果:42例经X线发现肿瘤阴影。28例行CT检查,定位正确者27例;定性正确者25例,定性诊断正确率为89%。40例MRI定位均正确;定性正确者36例,定性诊断正确率为90%。结论:X线平片仍是首选方法,是发现肿瘤的重要手段。CT检查对组织成分的显示优于X线检查,显示钙化、骨质破坏、坏死及脂肪等均较满意。非侵袭性的MRI检查对胸腔入口区肿瘤诊断准确性高,是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不应列为首选检查。MRI显示血管及臂丛神经受侵是其特有表现,显示钙化及骨质受侵不如CT扫描。  相似文献   

3.
眼内异物MRI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通过分析42例55枚眼内异物的MRI表现,并与CT和X线平片比较,探讨了MRI对眼内异物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男33例,女9例,年龄5~45岁。55枚眼内异物中非磁性异物53枚,铁磁性异物2枚。每例均在术前1个月内完成X线平片、CT和MRI检查。结果:(1)MRI对55枚眼内异物检出率(94%)和CT(91%)相仿(P>0.25),均明显高于X线平片(42%)(P<0.005);(2)MRI对眼内异物相关并发症的显示优于CT,而其对巩膜异物的显示差于CT;(3)SE序列T2WI和PDWI(质子密度加权成像)是检出眼内异物的优选序列;(4)非磁性异物MRI呈信号缺失区,无伪迹产生;而铁磁性异物产生大量伪迹,并可致眼部额外损伤。结论:MRI是检出眼内非磁性异物的有效方法,特别适用于X线平片和CT不能显示的少数非金属异物。眼内铁磁性异物不适于MRI。  相似文献   

4.
肾上腺偶发瘤的CT和MRI评价磁共振科王东,徐家兴,王振祥主题词:肾上腺肿瘤;X线计算机;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肾上腺偶发瘤是指无症状和体征而偶然发现的肾上腺占位性病变,肿瘤的检出和组织特性的确定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作者收集了31例肾上腺偶...  相似文献   

5.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MRI,CT及超声诊断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比较MRI、CT和超声在诊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对21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进行MRI、CT及超声检查。结果:超声能够揭示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理组织学类型;MRI及CT可反映肿瘤的良性特征,根据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可对大多数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作出定性诊断。两种方法均有助于肿瘤的准确定位,MRI可明确肿瘤与视神经的关系。结论:MRI及CT对本病的诊断均有重要作用,但MRI除能直接形成三种位置图像外,其他方面并不优于CT;超声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定性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肾上腺外腹膜后副节瘤的CT、MRI表现;低剂量屏气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肺动脉造影;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DSA诊断及危象处理;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的临床应用;动态增强MRI鉴别星形细胞瘤病理级别的价值;334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分析;伪彩色处理系统对先天性心脏病造影图像处理后的对比分析;肺炎性假瘤的X线、CT表现研究(附30例报告);小脑肿瘤的CT与MRI鉴别诊断;三维CT成像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马杜拉足的临床X线病理对照研究(附100例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肝内阳性结石CT分析;妇产科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颅内混合瘤影像学表现的认识,丰富诊断学知识。材料与方法7例颅内混合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脑膜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的混合瘤2例,脑膜瘤和垂体瘤的混合瘤2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和血管母细胞瘤的混合瘤1例,胆脂瘤和黑色素瘤的混合瘤1例,垂体瘤和脑膜瘤的混合瘤1例。回顾性分析此7例混合瘤的CT、MRI表现。结果颅内混合瘤的CT、MRI表现酷似脑膜瘤、胶质瘤和垂体瘤等,不熟悉此类肿瘤的临床和病理知识,可错诊为常见肿瘤。对照临床和手术病理改变,可发现有4例混合瘤的CT、MRI显示在同一部位的同一肿瘤有两种肿瘤表现特点。结论颅内混合瘤无特征性CT、MRI表现,对于酷似脑膜瘤、胶质瘤和垂体瘤等,高度可疑混合瘤者,应结合临床考虑诊断。  相似文献   

8.
纵隔肿瘤定性诊断中值得重视的几种X线征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18例经病理学证实的纵隔肿瘤影像学资料(全部有胸部正、侧位片,89例加作CT扫描,7例加作MRI检查)的分析,讨论了5种对纵隔肿瘤平片定性诊断有价值的X线征象。立舌征提示胸腺瘤;倒置三角形征提示胸内甲状腺;肺尖圆球征提示后纵隔神经源肿瘤;攀藤征见于前纵隔者提示胸腺瘤,见于中纵隔者提示脉管性肿瘤;蛋壳样钙化征见于前纵隔者提示胸腺瘤,见于纵隔中上区者提示胸内甲状腺。  相似文献   

9.
胸膜间皮瘤影像学诊断的优选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评价各种影像检查在胸膜间皮瘤诊断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胸膜间皮瘤的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人均经胸部X线平片检查;27例经超声检查,其中11例在超声引导下进行了经皮胸膜活;10例经CT检查;17例经MRI检查。结果:胸部X线平片表现为单发肺野内肿块4例,波浪状胸膜增厚、多发性胸膜结节或肿块33例,纵隔影增宽3例,心包积液样改变3例,仅表现为胸腔积液4例。超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旨在评估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骶髂关节炎的MR影像特征,并比较X线平片、CT和MR影像在诊断骶髂关节炎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搜集24例AS患者,分别行X线平片、CT和MRI检查。增强前MR扫描序列包括SET1WI、FSET2WI和梯度回波的准T2WI(GRT2*WI)。增强后MR扫描序列参数与增强前SET1WI相同。另选9例志愿者,行MR平扫检查。结果:8例志愿者16个骶髂关节的T1WI和T2WI可直接显示正常骶髂关节软骨,表现为线形或点样的中等信号影。9例志愿者11个骶髂关节的骨髓内可见局灶性脂肪沉积。24例AS患者的42个骶髂关节可见软骨异常,表现为T1WI和T2WI上正常线形中等信号的软骨影像消失,代之以不规则增粗或扭曲样中等信号。分析表明:在骶髂关节炎的诊断方面,MR和CT明显优于X线平片(P<0.001)。结论:同X线片比较,虽CT和MRI均有助于AS骶髂关节炎的诊断,但MR影像可显示CT和X线所不能显示的软骨异常和骨髓内水肿改变;骨髓内脂肪沉积可属正常变异;扭曲样中等强度信号应视为软骨的异常征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部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及检查方法优选. 资料与方法搜集胸部脂肪瘤14例资料,包括肺脂肪瘤2例,胸壁脂肪瘤4例,纵隔脂肪瘤3例,胸腺脂肪瘤3例,横膈脂肪瘤1例,右心房脂肪瘤1例,全部病例均有胸部正侧位片,12例进行了CT检查,1例进行了MRI检查,对全部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 结果胸部正侧位片病灶发现率78.6%,漏诊原因与肿瘤密度过低,肿瘤沿胸壁深部肌间隙浸润生长或肿瘤位于平片上较隐蔽的部位有关.CT检查不仅可进行精确的定位诊断和分类诊断,而且能作出定性诊断,但应常规摄脂肪窗片.MRI对这类肿瘤最敏感,它对病变的发现、定位、分类诊断及定性诊断有决定性意义. 结论胸部正侧位片是胸部脂肪瘤的首选检查方法,但病变的分类诊断与定性诊断需依赖胸部CT与MRI,其中MRI是该类疾病的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CT和MRI图像上液-液平面征象对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ABC的平片、CT和MR表现,并用双盲法测试单纯平片和综合影像分析(平片、CT、MRI)的诊断符合率。结果:1.单纯平片诊断符合率低于综合影像诊断;2.CT和MR有助于显示病变的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和病灶内的特征:3.在CT和MRI上ABC可见到液-液平面征。结论:CT和MRI上的液-液平面征是ABC较特征性的征象。综合性影像检查能提高ABC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平片、CT,MRI对骨样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18例骨样骨瘤均摄平片,其中16例经CT检查,4例行MRI检查;分析骨样骨瘤的平片、CT,MBI影像学表现.结果骨样骨瘤典型表现为瘤巢及周围反应性骨质硬化,且随病变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诊断准确性平片为92.9%,CT为100%,MRI为83.3%.结论平片是诊断骨样骨瘤的基本手段,CT为最可靠方法,MRI需结合平片、CT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4.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分析总结主动脉壁内血肿(AIH)的影像学特点。资料与方法 回顾8例影像学资料完整的AIH病例,分析其胸部X线平片、CT、MRI及血管造影特点。结果 8例AIH,1例累及升主动脉根部至腹主动脉远端,1例累及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6例累及降主动脉和/或腹主动脉,其中2例为降主动脉近中段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穿通溃疡(PAU)形成局部AIH。胸部X线平片、增强CT、MRI及血管造影均可见阳性征象,CT、MRI直接观察到病变程度及累及的范围。结论 CT和MRI是确诊AIH的最主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64层螺旋CT三维成像在肋骨及肋软骨损伤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在肋骨及肋软骨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肋骨及肋软骨骨折病例,采用MIP、SSD和VRT技术进行肋骨及肋软骨三维重建,并与X线平片和轴扫资料对照。结果7例X线平片、5例常规平扫不能确诊,经图像后处理明确了诊断;3例在三维图像中可疑或未显示骨折,结合MPR(包括曲面重建)明确了骨折。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对肋骨及肋软骨骨折的显示优于普通X线及常规胸部轴位扫描,尤其对临床可疑肋骨及肋软骨损伤者是一种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100例脊柱外伤患者的X线平片、CT、三维CT三种检查进行对比分析,评估在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00例患者均经X线平片,螺旋CT扫描,其中84例(应临床,患者或病情需要)经多平面MPR重建,三维CT成像。结果100例中,X线平片阳性94例,CT阳性98例,而经多平面MPR重建,三维CT成像的84例全部为阳性。结论在脊柱外伤检查中,X线平片是首选检查方法,但CT优于平片,而三维CT是X平片和CT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7.
磁共振成像诊断创伤后脊柱稳定性的特点与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0.35T MRI 研究了103例创后脊柱的稳定性。平片法及CT 法(Denis 法)作为MRI 诊断脊柱稳定性的标准。平片及CT 上发现的脊柱不稳征象均可为MRI 矢状面及横断面发现。在平片诊断中有75%不稳定脊柱在MRI 上可见脊髓损伤。在CT 诊断中75%不稳定脊柱在MRI 上可见脊髓损伤。作者认为用MRI 诊断创伤后脊柱不稳很有价值,MRI 不但具有平片和CT 的优点而且可了解脊髓是否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隐蔽部位肺癌漏误诊的原因。方法 本组经手术病理证实隐蔽部位肺癌10例,常规摄胸部正位像,有6例加摄侧位像;所有病例均经CT扫描检查,平扫6例,平扫加增扫4例,在病灶或肺门区加5mm薄扫。结果 本组病例常规X线检查发现原发病灶1例,胸腔积液3例;CT扫描显示病灶并明确诊断9例,未显示病灶1例。结论(1)CT对隐蔽部位肺癌定位准确、并有助于其定性、定量分析。(2)高千伏摄影有助于减少隐蔽部位肺癌的漏诊。(3)常规摄胸部正侧位像并结合CT扫描是提高隐蔽部位肺癌诊断水平的关键,必要时应结合纤支镜检和MRI。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report, we describe a case of thymic lymphoid follicular hyperplasia that was incidentally found as a small thymic nodule in the health screening program including a low-dose chest CT. The CT and MRI findings of the nodule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ymoma, and it was difficult to differentiate the lesion from thymo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