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临床病理生理症候群,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T)及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T).已有资料表明,内皮功能失调是冠心病(CHD)的早期表现之一,在ACS中发挥主要作用[1].有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ACS患者的病死率[2],与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有关[3].本研究旨在观察辛伐他汀对ACS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96例ACS患者,通过测定空腹血糖(FBG)及胰岛素水平(FSI),计算其胰岛素抵抗指数(IR),据此将之分为胰岛素敏感组和胰岛素抵抗组,分别于第4、8、12周测定FBG、FSI、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结果 IR与NO、EDD呈负相关(r=-0.451、P=0.000,r=-0.280、P=0.006);IR与VEGF呈正相关(r=0.614,P=0.000);NO与EDD呈正相关(r=0.228,P=0.026),NO与VEGF呈负相关(r=-0.385,P=0.000);VEGF与EDD呈负相关(r=-0.263,P=0.010)。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胰岛素抵抗与血管内皮功能及VEGF水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血浆中血脂、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4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用药(即常规组)组(应用溶栓剂、抗凝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硝酸盐、ACE-Ⅰ类等)24例,常规用药加用辛伐他汀(即联用组)组24例,并设正常对照组24例。用Greiss法测定NO,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中ET的水平。并测定治疗前后的血脂(TC,TG,LDL-C,HDL—C)水平。结果AMI患者早期血浆中NO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E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AMI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且以常规+辛伐他汀组改善更为显著;联用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C,TG,LDL-C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结论常规用药加用辛伐他汀能显著降低AMI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AMI患者早期血浆中NO和ET的代谢失衡,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炎症因子和内皮功能的影响,为ACS诊治提供依据。方法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或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NSTEMI)住院患者在常规治疗(抗血小板聚集、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酯类等)基础上,随机分为加辛伐他汀组(40mg/d)和不加辛伐他汀组(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7d测量血清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水平。结果①hsCRP,IL-6,MCP-1,NOS基线水平:ACS患者外周血hsCRP,IL-6,MCP-1水平较正常参考值高,eNOS水平较正常参考值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3、7d后hsCRP,IL-6,MCP-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辛伐他汀于治疗3、7dhsCRP分别降低15%和18%(P<0.05);MCP-1分别降低9%和14%(P<0.05);IL-6分别降低10%和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eNOS:与对照组相比,治疗3、7d后,辛伐他汀上调eNOS水平6%和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在ACS患者炎症因子hsCRP,IL-6,MCP-1水平升高和eNOS水平降低,辛伐他汀治疗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并上调eNOS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定有冠状动脉狭窄的ACS患者86例,另设经CAG排除冠心病者50例作为对照,检测血清VEGF水平并分析。结果所有ACS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三支、双支病变患者血清VEGF水平较单支病变患者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病变活动度明显呈正相关,血清VEGF测定对ACS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普罗布考和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单服辛伐他汀组(A组,辛伐他汀40mg/d,n=30)以及辛伐他汀及普罗布考联合治疗组(B组,辛伐他汀40mg/d,普罗布考0.5g,2次/d,n=30),检测外周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用药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指标变化。应用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肱动脉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FMD),用药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月后两组患者外周血TC、LDL-C、ox-LDL、CIMT均较治疗前降低,FMD改善。但联合治疗组降低的幅度较单独治疗组大。结论对于ACS患者辛伐他汀合用抗氧化治疗能进一步降低血脂、降低CIMT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7.
CHD(冠心病)患者死亡和住院的主要原因就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对ACS的生理和病理机制进行深入了解和认识,有利于更新冠心病的治疗策略,ACS概念的提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能够将冠心病的所有急性临床类型当做一个整体进行处理。他汀类药物能够通过对皮内细胞的凋亡抑制、使低密度的脂蛋白氧化阻力增加并使皮源性的一氧化氮的浓度提高,进而在ACS早期发挥重要的抗栓、抗炎、保护皮内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周琳  张静  徐艳玲 《中国医药》2011,6(5):637-63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组危重的心血管疾病[1],其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后继发血栓形成,与内皮细胞的功能和血小板的活化密切相关.正常情况下,血管内皮细胞是一种选择通透膜,是血液与组织的一道天然屏障.它具有感受器及效应器功能,同时血管内皮细胞是人体最大、功能活跃的代谢内分泌器官,产生和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对血管的张力、生长、脂蛋白的代谢等方面起着调控作用,这些活性物质在局部作用于血管发挥其各自的生物学效应.目前临床上与血管内皮功能相关因子及影响因素在ACS等疾病中出现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的9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依那普利, n=45),辛伐他汀组(依那普利+辛伐他汀, n=45),于开始服药前以及服药后3、6个月时分别采用无创超声法和比浊法检测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结果两组治疗后FMD均显著上升,3月时测得辛伐他汀组FM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6月时两组FMD无统计学差异。用药后两组vWF水平均明显下降,且3、6月时辛伐他汀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辛伐他汀具有改善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照比较,了解早期应用辛伐他汀是否可以影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方法:将144例入院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入院后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所有入院病人均给予基本治疗,包括溶栓、抗凝、扩管以及对症支持治疗,辛伐他汀组在入院后增加口服辛伐他汀治疗,并在治疗前、治疗后和6个月后分别测定血脂,并随访起病后6个月内的心血管病事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辛伐他汀治疗组可以明显降低患者TC、TG以及LDL-C水平,可以明显升高HDL-C水平,两者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辛伐他汀治疗可明显降低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早期应用辛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存在脂质及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近年来大规模的临床实验已经证实:应用他汀类药物能够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和主要冠脉事件,降低心肌梗塞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并且可以通过一些其他的机制改善冠心病的预后,这些机制包括:改善内皮功能、抗细胞增殖、降低血栓形成的倾向、降低损伤部位炎症反应等。我们设计本研究旨在观察短期服用辛伐他汀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与分析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常规治疗组和辛伐他汀组,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与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辛伐他汀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且辛伐他汀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够有效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从而减轻炎症,进而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吴伟军  郑贤干  吴胜利 《中国药房》2011,(44):4173-4175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辛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分别检测98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观察组)和32例对照者(对照组)的血管内皮功能。并将观察组随机均分为辛伐他汀组与非辛伐他汀组,非辛伐他汀组采用常规治疗,辛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40mg,qd),比较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对内皮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扩张(NM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辛伐他汀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非辛伐他汀组(P<0.05)。辛伐他汀组治疗后IMT、FMD和NMD水平均低于同期非辛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会下降,而辛伐他汀能够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中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人素1β水平是否存在差别,为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防治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 选择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冠心病患者60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30例(A组),ACS患者30例(B组).选择中年ACS患者30例(C组),中年健康人30例(D)组,均于入院第三天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VEGF及IL-1β的水平.结果 B组及C组的血清VEGF及IL-1β的水平明显高于A组及D组,具有显著性差异.C组的血清VEGF及IL-1β的水平高于B组,亦具有统计学意义.ACS患者血清IL-1β及VEGF的水平具有相关关系.结论 老年ACS及中年ACS的血清VEGF及IL-1β的水平均高于SAP患者及中年健康人,这是由于发病时心脏缺血缺氧所致,但老年ACS的血清VEGF及IL-1β的水平低于中年ACS,这是由于衰老影响了血清VEGF及IL-1β的含量.ACS患者血清IL-1β及VEGF的水平具有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5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20mg组和40mg组,共观察4周。两组患者PCI术前、术后14天、28天分别抽血查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PCI术后第14天、第28天时40mg辛伐他汀组血清hs-CRP和FIB水平显著低于20mg辛伐他汀组。第14天时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分别是hs-CRP(3.73±2.5)mg/Lvs(5.49±2.90)mg/L(P<0.05),FIB(2.67±0.98)g/Lvs(3.27±1.05)g/L(P<0.05)。第28天时两组分别是hs-CRP(1.99±1.07)mg/Lvs(3.10±1.78)mg/L(P<0.01),FIB(1.91±0.78)g/Lvs(2.39±0.71)g/L(P<0.05)。结论:较大剂量辛伐他汀能更显著降低血清hs-CRP和FIB水平,抑制PCI术后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降脂治疗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超声法测定30例UAP患者和20例健康成人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和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NEDD)并测定血中内皮素(ET-1)含量.30例UAP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CEI、β-Rb、ASP和速避凝等)口服辛伐他汀20mg qn,4周后测定EDD、ET-1和血脂水平.结果UAP患者EDD(3.25±1.06)%较对照组(8.26±2.25)%明显降低(P<0.001),NEDD(16.12±4.96)%也较对照组(24.05±8.69)%明显降低(P<0.01),ET-1水平(86.18±10.16)pg/L较对照组(72.05±8.26)pg/L明显升高(P<0.01).UAP患者服用辛伐他汀20mg qn治疗8周后,EDD(7.21±3.76)%较治疗前(3.25±1.06)%有显著改善(P<0.01),NEDD与治疗前比差异无显著性(15.96%±4.89%与16.12%±4.96%,P>0.05),ET-1水平治疗后(40.14±11.02)pg/L较治疗前(86.8±10.6)pg/L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血脂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UAP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明显减退,短期口服辛伐他汀降脂治疗能明显改善受损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7.
王娟  赵虹 《河北医药》2005,27(10):741-742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的影响。方法 依据随机数字表将90例ACS患者(常规治疗下)分为非他汀治疗组30例(A组)、辛伐他汀10 mg治疗组30例(B组)、辛伐他汀20 mg治疗组(C组)。测定治疗前、治疗后8周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辛伐他汀治疗组在治疗8周后,TC、TG、HS-CRP水平明显下降,C组HS-CRP浓度低于B组。结论 辛伐他汀在降脂的同时,能够降低ACS病人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干预冠脉粥样斑块病变进程。20 mg辛伐他汀疗效优于10 mg辛伐他汀。  相似文献   

18.
黄峰  林宁 《海峡药学》2009,21(11):137-139
目的探讨血脂正常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应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后对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115例随机分成辛伐他汀20mg治疗组40例,辛伐他汀40mg治疗组39例,正常对照组30例。应用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和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ID)比较治疗4周前后变化。结果血脂正常高血压组患者内皮功能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辛伐他汀20mg组治疗前后FMD分别为(7.5±2.7)%与(10.5±3.1)%,P〈0.05,NMD为(16.6±4.1)%与(17.4±5.1)%,P〉0.05,辛伐他汀40mg组治疗前后FMD分别为(7.3±3.4)%与(13.7±2.5)%,P〈0.01,MND为(16.9±5.1)%与(17.1±5.6)%,P〉0.05。辛伐他汀20mg组与40mg组治疗后比较,以40mg组FMD改善明显(P〈0.05)。结论辛伐他汀具有降脂以外的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该作用与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辛伐他汀不同剂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甲组和乙组各50例。两组均采取相同的治疗方式,并同时使用辛伐他汀。甲组使用剂量为10mg;乙组使用剂量为20mg。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血管内皮功能检测,比较检测结果,同时统计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并予以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血管内皮功能各指标差别不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各指标也无明显差异(P>0.05),但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差异( 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有效的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且与使用剂量无关,但高剂量辛伐他汀导致的不良反应较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和辛伐他汀早期联合应用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ACS患者随机分为单服辛伐他汀组(A组)以及辛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组(B组),观察外周血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一氧化氮(NO)水平,应用高频超声检测肱动脉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FMD),用药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前后ox-LDL下降的幅度,A组(125.0±22.3)mg/L低于B组(201.5±22.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81,P<0.001). 2组治疗后NO升高的幅度,A组(7.22±2.85)μmol/L低于B组(0.81±3.2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340,P<0.01).2组治疗前后FMD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合用抗氧化治疗能进一步改善ACS患者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