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诊断淋巴瘤脾脏浸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经18 F-FDG PET/CT诊断为淋巴瘤脾脏浸润的42例患者,分析脾脏体积、病灶大小、病灶密度、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正常肝脏SUVmax。结果 42例淋巴瘤脾脏浸润的18F-FDG PET/CT表现分为3型,其中Ⅰ型(单纯弥漫型浸润)24例、Ⅱ型(单纯结节型浸润)13例,Ⅲ型(混合型浸润)5例。在淋巴瘤浸润脾脏病灶的SUVmax中,Ⅱ型、Ⅲ型Ⅰ型(P均0.05),Ⅱ型与Ⅲ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霍奇金病(HD)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B细胞淋巴瘤与T细胞/NK细胞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与HD的脾脏浸润PET/CT分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7、0.18、0.17);T细胞/NK细胞淋巴瘤与HD的脾脏浸润PET/CT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 18F-FDG PET/CT诊断脾脏淋巴瘤浸润有明显优势,其表现以Ⅰ型和Ⅱ型为主;淋巴瘤浸润脾脏结节样病灶的18F-FDG摄取显著高于弥漫性病灶;T细胞/NK细胞淋巴瘤累及脾脏较HD更多表现为Ⅰ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DLBCL)的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探讨其在PGDLBC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病理证实的PGDLBCL患者的18F-FDG PET/CT资料,观察病变的部位、范围、最大厚度(THKmax)、CT值、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及淋巴结受累情况。将正常胃和进展期胃癌(AGC)患者各30例作为对照。采用统计学分析3组病例之间的可能差异。结果 PGDLBCL的PET/CT表现以不同形式及程度的胃壁增厚和显著增高的18 F-FDG代谢为主要特征。16例(72.73%)为弥漫性增厚,5例(22.73%)为节段性增厚,1例(4.55%)为局限性增厚。THKmax值为(2.74±1.40)cm。CT平扫密度均匀,CT值为(36.82±2.83)HU;SUVmax值为(19.96±5.47)。13例(59.09%)伴有多个区域淋巴结转移。与AGC相比,弥漫性增厚、局限性增厚、SUVmax值(9.35±4.42)及多区域淋巴结转移发生率等征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节段性增厚(8,26.67%)、THKmax值(2.38±1.27cm)及CT值(35.20±5.41HU)等征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18 F-FDG PET/CT有助于全面反映PGDLBCL的病理学、生物学特性,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fluorine-18 flurodeoxyglucose,18 F-FDG)PET/CT的标准摄取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对不同病理类型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46例初发NHL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资料,比较侵袭性与惰性NHL、B细胞与T/NK细胞NHL间的SUV差异。结果:194例侵袭性NHL的SUV为18.5±9.6,35例惰性NHL的SUV为8.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14例B细胞NHL的总SUV为20.0±9.7,32例T/NK细胞NHL的总SUV为11.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8F-FDG PET/CT检查中,SUV对NHL的病理分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皮革胃的18F-FDG PET/CT图像特点,探讨18F-FDG PET/CT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或胃镜病理证实的皮革胃18F-FDG PET/CT图像特征及临床资料。结果:低分化腺癌7例,黏液腺癌4例,印戒细胞癌2例;13例胃癌中,累及胃大弯及小弯3例,累及贲门、大弯及小弯7例,累及全胃2例,累及胃窦1例;其中合并腹水10例,大网膜累及8例,形成库肯勃瘤2例;病变最厚胃壁2.5 cm,病变最薄胃壁1.0 cm,SUVmax最大值7.5,最小值1.8。结论:PET/CT中的CT图像能较好的显示胃壁厚度、柔韧度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皮革胃的诊断价值较肯定,而PET SUVmax在对印戒细胞癌或黏液性腺癌所致皮革胃的诊断价值有限,容易漏诊,对低分化腺癌引起的皮革胃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18)F-FDG PET/CT检查的代谢参数[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etabolic tumour volume,MTV)、肿瘤糖酵解负荷(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在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T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确诊的NK/T细胞淋巴瘤患者,患者均在治疗前进行了基线PET/CT检查,随后接受相同方案治疗,中位随访23个月,每例患者在随访期间至少进行了一次治疗中或治疗末期的PET/CT评估。统计所有患者的PET/CT代谢参数SUVmax、MTV、TLG以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期及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期为评价指标,进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27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5例出现了疾病进展,其中3例死亡。PET/CT检查参数中,MTV、TLG是NK/T细胞淋巴瘤患者PFS的预测因子,MTV16.97 cm~3及TLG74.70×10~3预示疾病进展(MTV,P=0.013;TLG,P=0.029),SUVmax则无法预测PFS(P=0.661)。然而,这3项代谢参数均无法预测患者的OS(SUVmax,P=0.293;MTV,P=0.198;TLG,P=0.108)。结论:~(18)F-FDG PET/CT代谢参数MTV、TLG可能有助于预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PFS,而无法预测其OS;SUVmax则在NK/T细胞淋巴瘤预后评估中的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扫描(18F-FDG PET/CT)在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中筛查淋巴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及18F-FDG PET/CT影像结果。结果 41例FUO患者中有13例PET/CT显像示淋巴瘤可能,经病理检查12例确诊为淋巴瘤。PET/CT结果对FUO病因淋巴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12/12)、96.2%(25/26)、97.4%(37/38)、92.3%(12/13)、100%(25/25);淋巴瘤组和非淋巴瘤组浅表淋巴结和深部淋巴结放射性增高例数比均无统计学差异,而两组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比较都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瘤患者脾脏增大比率、放射性增高例数比率和SUVmax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全身多中心骨髓放射性增高例数比率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SUVmax值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8F-FDG PET/CT可通过淋巴结、脾脏及全身多中心骨髓的SUVmax值为在FUO中筛查淋巴瘤患者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甲状腺病变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明确诊断的28例甲状腺病变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资料,男13例,女15例,年龄25~84岁,术后病理26例,穿刺病理2例,其中10例患者甲状腺有2个或多个病变,共包括8个恶性病变、31个良性病变。结果:8个恶性病变中7个甲状腺癌均表现为局灶性FDG代谢增高,1个淋巴瘤累及甲状腺病灶表现为弥漫性FDG代谢增高;31个良性病变中5个PET和CT均未显示,17个PET显示阴性、CT显示形态学改变,9个PET和CT均显示阳性改变;9个FDG代谢高摄取的良性病变包括2个结节性甲状腺肿、2个滤泡性腺瘤、2个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1个腺瘤样增生、1个甲状腺慢性炎症、1个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癌SUVmax与病灶最大径不相关(P=0.069)、与病灶平均密度也不相关(P=0.495);FDG高代谢摄取的8个恶性病变和9个良性病变其SUVmax无统计学差异(P=0.134);8个恶性病灶、31个良性病灶其钙化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88),但沙粒样钙化的发生率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38)。结论:18F-FDG PET/CT单纯依靠SUV值不能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病变,CT显示沙粒样钙化对甲状腺癌具有高度提示价值;FDG阴性摄取及FDG弥漫性摄取的甲状腺病变为良性可能性大,甲状腺局灶性FDG摄取灶为恶性病变的概率较大,前两者需建议超声随访,而后者需建议超声引导下抽吸活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身~(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对NK/T细胞淋巴瘤的显像价值。方法 30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行32次全身~(18)F-FDG PET/CT检查,部分患者加做头颈部局部显像。所有病例均有病理结果。结果 25例鼻型患者,病灶局限在单侧鼻腔者10例,单侧鼻腔伴颈部淋巴结累及9例,双侧鼻咽部3例,3例累及远处器官。5例其他器官为主型患者中,原发灶分别为脾脏、回肠、胃窦、皮肤和肌肉。结论 NK/T细胞淋巴瘤结外型病灶以鼻型为主,部分侵犯淋巴结;也可以其他组织丰富的结外器官为主型,出现多样性,全身~(18)F-FDG PET/CT显像可以发现绝大多数鼻腔外病灶,帮助淋巴瘤的定性和分期,指导进一步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动脉炎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特征及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通过~(18)F-FDG PET/CT显像确诊的5例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年龄、性别选择5例非大动脉炎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测量病变动脉段血管壁局部摄取~(18)F-FDG的标准摄取值,SUV是该部位标准摄取值的最高值。大动脉炎组和对照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SUV的差异。大动脉炎组SUVmax分别与血沉、C反应蛋白做Spearma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大动脉炎组中,5例患者PET/CT显像均表现为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血管壁FDG代谢增高。CT提示4例患者血管壁增厚。5例患者均累及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3例累及头臂干。3例累及左/右颈动脉。1例累及肠系膜上动脉。3例累及左/右髂总动脉。2例SUVmax位于主动脉弓,1例SUVmax位于颈总动脉,1例SUVmax位于降主动脉,1例SUVmax位于腹主动脉。大动脉炎组病变血管壁SUV为(4.21±0.91),对照组SUV为(1.54±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2,P0.001)。大动脉炎组的SUVmax与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900,P=0.037),与血沉无相关性(r=0.100,P=0.873)。结论 PET/CT显像在大动脉炎患者表现为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血管壁的FDG代谢增高。PET/CT显像能够发现早期大动脉炎。SUVmax能评价大动脉炎的疾病活动度,敏感性高于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PET/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或经立体定向病理活检证实的PCNSL患者PET/CT影像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者病理活检均显示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共8处病灶。单发病灶2例,均位于左侧额叶,其中1例同时行18F-FLT及~(18)F-FDG双示踪剂PET/CT显像;多发病灶2例,1例病灶位于胼胝体和右侧侧脑室后角旁,1例位于双侧脑室及松果体区。在~(18)F-FDG PET/CT图像上4例患者均表现为高于周围脑组织的高代谢,其中1例行~(18)F-FLT PET/CT显像者亦表现为高代谢并形成更好的肿瘤与周围脑组织(T/N)对比。3例患者病灶周围有水肿形成,2例患者病灶内伴有囊性坏死区。结论:PCNSL在~(18)F-FDG PET/CT影像上均表现为高代谢,与周围正常脑组织形成较好的对比;通过本组患者及文献复习表明联合运用18F-FLT等其它示踪剂能够提高PET/CT对PCNSL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大脑原发淋巴瘤所致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CCD)的18F-FDG PET/CT表现以及探讨不对称指数(AI)检测CCD的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与活检证实的免疫正常的大脑原发淋巴瘤患者18F-FDG PET/CT与增强MRI表现.对所有病例双侧小脑FDG代谢显像进行视觉分析以及AI的半定量分析.AI值大于0.10认定CCD阳性.结果 所有原发病灶均显示为结节样、团块样异常FDG浓聚和MRI显著强化.2例为颅内多发病灶,10例为单发病灶.6例单发病灶淋巴瘤患者CCD阳性,视觉分析与AI均为阳性表现,所有病变对侧小脑FDG代谢均显著低于同侧小脑;其余6例CCD阴性.CCD阳性与阴性患者间的A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I平均值分别为0.19±0.04和0.05±0.02,t=-5.650,P<0.05).结论 18F-FDG PET/CT能够检测出原发淋巴瘤导致的CCD;AI是有效的半定量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继发性嗜血细胞综合征的病因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继发性嗜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并比较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结果 19例患者中13例 PET/CT表现为淋巴结、脾脏或骨髓高代谢灶,提示为恶性淋巴瘤,最终9例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诊断不明(最终死亡仍未确诊);6例 PET/CT未见高代谢灶者,2例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为EB病毒感染,3例诊断不明(随访后1例诊为溃疡性结肠炎,1例诊为成人斯蒂尔病,另1例仍不明确)。利用PET/CT对3例淋巴瘤相关嗜血细胞综合征患者进行疾病监测,2例临床改善时PET/CT显示原高代谢灶消失,而疾病进展复发时出现新的高代谢病灶,另1例患者已存活18个月,期间PET/CT均提示原高代谢灶消失。 结论 PET/CT在继发性嗜血细胞综合征的早期病因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区分鉴别良恶性疾病有独特的优势,此外,PET/CT也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用来监测疾病进展和复发。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胃淋巴瘤多排螺旋CT表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21例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的CT表现,观察病变部位、范围、胃壁厚度、强化程度、胃腔、黏膜及浆膜改变特征、胃周淋巴结及其他器官侵犯特点.结果 本组21例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19例为多发病灶,2例为单发病灶.CT表现为胃壁不均匀增厚(8 ~62 mm),其中弥漫性增厚10例,节段性增厚9例,局限性增厚2例;19例呈均匀强化,2例内见片状低密度坏死;12例胃壁黏膜线完整,9例黏膜破坏;胃壁浆膜面模糊2例,浆膜面清晰19例;12例胃腔无明显狭窄;6例胃周淋巴结肿大,未发现肝脏侵犯.结论 原发性胃淋巴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排螺旋CT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CT)在胰腺继发性恶性肿瘤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核医学科行~(18)F-FDG PET/CT检查的患者中最终确诊为恶性肿瘤胰腺转移的患者病例资料,共19例患者,其中儿童患者6例,成人患者13例。儿童患者中,淋巴瘤3例,横纹肌肉瘤1例,横纹肌肉瘤伴神经源性分化小圆细胞恶性肿瘤1例,上皮样恶性神经鞘瘤1例。成人患者中,淋巴瘤4例,白血病1例,上皮来源恶性肿瘤7例(原发肺癌2例、原发肾癌1例、原发结肠癌2例,原发喉癌1例,原发胃癌1例),间叶组织来源1例,7例患者于化疗后复查~(18)F-FDG PET/CT。记录每个患者胰腺病灶的SUVmax值、全身各部位的病灶分布以及治疗前后病灶的SUV值变化情况。结果胰腺受累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FDG代谢增高,儿童恶性肿瘤累及胰腺较成人更为常见,且胰腺的受累不容易早期作出准确诊断; 17例患者与原发肿瘤同时发现胰腺转移,全身其他部位亦发现多处病灶,极大地改变了临床分期; 7例患者于化疗后复查~(18)F-FDG PET/CT,结果显示胰腺病灶消失或代谢明显减低,提示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结论~(18)F-FDG PET/CT在胰腺转移性/继发性恶性肿瘤诊断和疗效评估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乳腺淋巴瘤(PBL)的18F-FDG PET/CT显像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PBL的18F-FDG PET/CT显像资料。结果 15例PBL,4例双侧乳腺受侵,11例单侧发病。PET/CT表现主要有三种类型:(1)单发结节或肿块型最常见,占66.7%(10/15),病灶境界清晰,边缘光滑,均为软组织密度;乳头均未见凹陷,邻近皮肤增厚,乳后间隙未见侵犯,乳腺病灶SUV_(max)为16.39(5.92,31.60)。(2)多发结节、肿块型3例,多为数个病灶融合所致;病灶形态、轮廓及密度与单发结节、肿块型相似,而占位效应较后者明显。病灶SUVmax分别为6.95、7.01、33.29。(3)弥漫型2例,范围广,占位效应最明显,乳腺病灶SUVmax分别为8.18、11.52。三种类型间乳腺病灶的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7,P=0.692)。临床分期ⅠE期4例,ⅡE期11例;ⅠE期及ⅡE期乳腺病灶的SUV_(max)分别为21.27(7.01,31.60)、11.52(5.92,33.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44,P=0.296)。结论 PBL的18F-FDG PET/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境界清晰、边缘光滑的软组织结节或肿块,18F-FDG摄取较高,有助于PBL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核抗原Ki-67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影响因素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NHL初诊患者的SUVmax、Ki-67与性别、年龄、最大病灶直径、结外受侵、浅表及深部淋巴结受侵、恶性程度、B症状、临床分期、乳酸脱氢酶、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之间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185例NHL中,经病理诊断侵袭性B细胞NHL 99例,惰性B细胞NHL 43例,T细胞NHL 43例;侵袭性B细胞NHL的SUVmax与Ki-67均显著高于惰性B细胞NHL及T细胞NHL(P<0.05),而惰性B细胞NHL的SUVmax与Ki-67均显著低于T细胞NHL(P<0.05)。SUVmax和Ki-67与最大病灶直径、结外受侵、恶性程度、乳酸脱氢酶及IPI评分密切相关(P<0.05)。SUVmax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r=0.615)。通过ROC曲线分析显示SUVmax及Ki-67阳性率能够较准确地反映NHL的侵袭性,其AUC分别为0.871、0.968。结论:SUVmax与...  相似文献   

17.
18F-FDG PET/CT在肾脏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在肾脏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CT或MRI确诊或怀疑肾脏肿瘤的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22例患者行延迟显像。所有肾脏肿瘤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后病理确诊。评价18F-FDG PET/CT对患者治疗方案的影响。结果 30例中,肾细胞癌(RCC)24例,肾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淋巴瘤3例,肺癌肾转移1例,肾脏炎性病变1例。PET/CT诊断肾脏肿瘤的灵敏度为89.66%(26/29),特异度为100%(1/1),准确率为90.00%(27/30),阳性预测值为100%(26/26),阴性预测值为25.00%(1/4)。PET/CT检出肾癌伴肾门淋巴结转移2例,远处转移5例。8例(RCC 4例、肾淋巴瘤3例及肾转移癌1例)接受PET/CT后治疗方案发生改变。显像阳性肾癌患者Fuhrman分级高于阴性患者(P<0.05),显像阳性肾癌平均直径大于阴性者(P<0.05)。22例肾癌早期最大标准摄取(SUVmax)值与延迟显像SUVmax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 PET/CT可准确显示肾肿瘤患者局部病变及远处转移。对可疑肾淋巴瘤及肾转移瘤患者应行18F-FDG PET/CT显像,以明确分期并寻找原发灶。  相似文献   

18.
18F-FDG PET/CT诊断原发性肺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PPL)的18F-FDG PET/CT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PPL的18F-FDG PET/CT影像表现,并测量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 结果 11例患者中,结节硬化型霍奇金病2例,非霍奇金病9例,包括支气管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7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1例;其中3例MALT淋巴瘤合并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LIP)。6例病变累及双肺,3例累及右肺,2例累及左肺;共有7例累及右肺中叶。病灶形态表现为单发肿块(结节)4例,肺炎样实变3例,多发结节3例,混合型1例。6例实变或较大肿块病灶中可见充气支气管征,其中的3例可见跨叶分布征。合并LIP的3例患者可见双肺广泛分布的磨玻璃影和多发含气空腔影。大多数病灶表现为放射性浓聚影。 结论 18F-FDG PET/CT可以准确地显示PPL病灶的分布、形态和肿瘤活性,其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能够为PPL的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18F-FDG PET/CT显像特点及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肺癌的病理类型及病灶大小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的18F-FDG PET/CT及螺旋CT资料,分析肺癌病理类型、病灶大小与SUVmax的相关性.结果 以SUVmax≥2.5作为判断恶性的标准,本组18F-FDG PET/CT阳性率为92.00%(46/50).鳞癌的SUVmax明显高于腺癌(P<0.05);病灶大小与SUVmax呈正相关(r=0.674,P<0.001).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诊断周围型肺癌有很高价值,结合螺旋CT形态学特点,能初步判断肺癌的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原发性小肠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38例小肠病变患者18F-FDG PET/CT的显像资料,均经手术或活检(37例)以及3年内随访(1例)证实,将18F-FDG PET/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评估18F-FDG PET/CT的诊断价值。结果 :38例患者,FDG高摄取病变33例(另外2例SUVmax分别为1.6、2.3,在小肠生理性低摄取的背景下亦能准确发现病灶),其中肿瘤性病变占87.9%(29/33),良恶性病变代谢SUVmax值无统计学意义。CT以小肠新生物为肿瘤性病变最主要征象,包括肠管的局限性增厚(17/31)和软组织肿块(20/31)。3例假阳性(均有明确高代谢病灶,均发生肠梗阻)和1例假阴性(新生物及高代谢均不明显),18F-FDG PET/CT全身显像诊断原发性小肠病变的敏感度96.8%(30/31),特异度57.1%(4/7),假阳性率42.9%,假阴性率3.2%,准确度89.5%(34/38)。结论 :18F-FDG PET/CT对原发性小肠肿瘤具有很高的诊断效能,但对于部分代谢较高的良性病变和代谢较低的恶性肿瘤易误诊,需引起相关诊断工作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