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南宁市卫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78%以上的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有着全面的理解和正确的认识,少数学生存在认识误区。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最主要因素是缺乏场地和器材设施,对学生比较喜爱的一些运动项目还没有开设。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最大收获是体育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学校应加强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改善环境,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2.
1研究目的 为检验甘肃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工程的实施效果,进一步了解甘肃省城乡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和规律,我们对甘肃省城乡居民的体育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文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和研究,旨在了解甘肃省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状况,包括体育活动的频度、体育锻炼时间、体育锻炼目的以及喜爱的项目等,为政府及社会体育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和指导城乡居民参加体育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宋文红  李新 《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2):123-125
现采取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沈阳市部分高职院校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说明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和参加体育项目的 爱好,影响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和相应的对策.为如何更好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提供建议,为各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深化体育改革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体育部苗文庄增强体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历来是学校体育目的的一个主要方面。旺盛的精力,强健的体魄,无疑对学生的学习起着积极的作用。分析我校在校生的身体现状,开展体育教学研究,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更好地投入到全民健身...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国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现状,为开展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30个省(区、市)参加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166 812名汉族4年级以上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进行体育锻炼与生活方式问卷调查,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结果:全国仅有22.7%的汉族中小学生平均每天体育锻炼1 h以上,9~13、13~16和16~19岁年龄段体育锻炼1 h以上报告率分别为32.7%、20.7%和12.5%(P<0.01);不同年龄段学生中,东部地区学生平均每天体育锻炼1 h的报告率均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学生(P<0.05)。有61.8%的学生认为上体育课“会出汗、有点累”,有68.6%的学生表示喜欢上体育课,72.4%的学生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有46.4%的学生愿意参加长跑锻炼。“怕累、怕吃苦”是不同性别、年龄段学生认为同学不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不喜欢参加长跑锻炼的最主要原因。结论:我国学生体育锻炼1 h的报告率较低,不同群体间存在明显差异,今后除进一步保证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强度外,还应加强其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王瑾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8):120-121
1问题的提出 自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颁布以来,全国大、中、小学掀起了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形成了学生全员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风气.然而,随着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和次数的增加,体育锻炼中的运动损伤也不可避免地增多.为了深入探讨我院学生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和规律,更好地为开展我院体育工作提供依据,并提出对学生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和处理建议,因此笔者对我院2008-2010年学生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各高职、高专学院体育师资水平明显提高,体育运动设施和体育场所也有较明显的改善,但体育教学水平并未显著提高,不愿吃苦、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相当部分学生双休日、课余时间主要在网吧聊天、玩游戏,导致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越来越少。本文对我院部分学生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调查,以对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体育教师更好地进行日常教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健康第一”素质教育理论的提出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19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指出: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其综合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体育工作应在改善学生健康状况,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终生体育观念和养成长期体育锻炼的习惯。大学生群体尤为重要,这不仅关系到全民素质,更是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大问题。然而在各高校中仅靠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身体练习和体育锻炼是很不够的,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体育锻炼,是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了解新时期大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的认识,参加体育活动的具体情况,是十分重要的,在此基础上,可以有目的的加以引导和管理,组织完善各种体育活动措施,以培养大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树立终生体育观念。本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得出一些结论,以期对研究和促进大学生的体育活动等做些有益工作。  相似文献   

9.
我校体育教学实行基础课与专选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经过5年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结合教改内容及效果谈论如何开展体育教学与组织体育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与欲望,让学生拥有终生体育的意识。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体育课的评价、学生课堂学习的评价以及体育学习成绩的评定等方面的探讨,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开展,激励学生学习、掌握体育锻炼的技术、技能,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体现当前基础教育体育课程评价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鞍山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运用运动处方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现阶段中职生在体育锻炼中能运用运动处方进行科学锻炼的占少数。大多数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存在盲目性、缺乏科学胜。通过调查分析,试提出解决方案,使运动处方得以在中职学生日常体育锻炼中更好地运用和普及。增强学生的体质,使中职生更好地参与运动,减少运动损伤,从而更加热爱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贯彻<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的基本要求,树立学生体育终生现的思想,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调动学生参加体育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终生进行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王发斌 《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6):100-101
合作民族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地处甘肃藏区核心——合作市,学校的发展将对藏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以该校的藏族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他们体育活动的参与状况、体育意识和学校体育活动的现状,制订适合民族性格特征及民族特色的教育措施,从而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及其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课外体育活动系指体育课程教学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发学生体力,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的教育活动。它是中专卫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校体育整体效益,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今天,人才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于是,课外体育活动在素质教育全过程中也相应显得必不可少。为此,本人拟结合我校实际就如何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谈一些看法。1 提高思想认识是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可靠前提11 课外体育活动应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通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5.
张晓静 《卫生职业教育》2008,26(24):102-103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阳光体育工程的开展,兰州市中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体育活动的方式已经不只局限于体育课堂,学生越来越多地参加课外、社区及其他形式的体育活动,这对于促进中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小学生的运动损伤不断发生,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对中小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了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了预防措施,这对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率、提高中小学生的健康水平、科学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课外体育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任务的重要途径,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对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目前我校大学生参加体育课外活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我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认知态度、活动方式、锻炼时间、场地器材及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等方面的情况,以期为进一步深化我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杨新平  陈耕 《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0):118-119
对甘肃省城镇非体力劳动者体育行为调查的结果表明:非体力劳动者具有较强的体育意识;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防病治病、调节情绪、提高运动能力、减肥健美;参加的主要项目是步行、球类活动、跑步、自行车以及健身操(舞)、秧歌等;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障碍是工作忙、惰性、缺场地、家务忙等。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在体育锻炼的次数、坚持时间、锻炼目的、参加的项目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法、访问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河南省15个地、市农村地区体育活动的开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农村体育发展滞后,农民参与意识淡薄,参加人数较少,男女比例失调,基础设施和专门工作人员匮乏。笔者就此情况,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和文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629名中专女生进行全民健身意识,中专生体育锻炼时间,体育消费和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喜欢项目等方面的调查,并对此进行分析,从中发现了中专生体育能力、行为、体育投入及效果和体育锻炼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并对此进行探讨,以使中专生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尽快接轨,把中专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20.
中等专业学校开展入学新生健康教育,有利于新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培养新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新生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疾病预防能力;有利于新生确立终身体育观,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有利于新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新生确立健康的性观念,自觉规范个人性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