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胃窦癌病人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及-1082A/G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恶病质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学方法检测150例胃窦癌病人及135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IL-10水平.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胃窦癌病人IL-10基因-1082A/G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胃窦癌病人血清IL-10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Z=-11.862,P<0.001),胃窦癌Ⅲ、Ⅳ期病人血清IL-10水平较Ⅰ、Ⅱ期显著升高(Z=-10.028,P<0.001).胃窦癌恶病质病人血清IL-10水平较非恶病质病人显著升高(Z=-10.369,P<0.001).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IL-10为恶病质发生的高风险性因素(OR=1.559,95%CI=1.299~1.870,P<0.001).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显示,胃窦癌恶病质病人IL-10基因-1082G等位基因频率较非恶病质病人显著升高(χ2=3.953,P<0.05).胃窦癌恶病质病人IL-10基因-1082AG基因型频率较非恶病质病人显著升高(χ2=4.51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肿瘤分期后,IL-10基因-1082AG基因型为胃窦癌恶病质的高风险性因素(OR=2.295,95%CI=1.029~5.117,P<0.05).结论 血清IL-10水平高及IL-10基因-1082AG基因型与胃窦癌病人恶病质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CG)病人胃黏膜组织与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及其对CG发生发展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我院CG病人141例,按有无幽门螺杆菌(Hp)感染分为Hp(+)组和Hp(-)组。对照组50例,Hp均为阴性,选取其中26例作为组织学对照。采用组织切片染色方法和胃黏膜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来判定有无Hp感染;采用ELISA法检测受检者血清中IL-17、IL-6、TGF-β1的浓度;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胃黏膜组织中IL-17、IL-6、TGF-β1的表达。结果 CG病人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IL-17、IL-6、TGF-β1的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强(F=10.47~25.64,q=3.14~10.04;χ2=20.03~35.35;P<0.05),IL-17、TGF-β1在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均与炎症程度呈正相关,IL-6在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与炎症程度呈正相关。IL-17、IL-6、TGF-β1在Hp(+)组病人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均较Hp(-)组增强(t=4.45~7.00,χ2=14.29~22.41,P<0.05、0.01)。结论在CG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因子IL-17、IL-6、TGF-β1可能参与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窒息新生儿血清IL-6和IL-8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周血白细胞分素-8(IL-8)在窒息新生儿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42例不同程度窒息新生儿不同病期血清的IL-6、IL-8水平,并与正常足月新生儿脐血42例进行对照.结果 窒息新生儿第1天血清IL--6为57.6 ng/L(中位数,以下同),IL-8为353.3 ng/L,明显高于正常脐血对照组的2.0、92 ng/L(Z=4.564~5.856,P<0.01).重度窒息组患儿血清IL--6、IL-8分别是87、579.6 ng/L,分别高于轻度组(52.6、336.3 ng/L)(Z=2.228~2.702,P<0.05).血清IL-6、IL-8水平间呈显著正相关(α=0.59~0.72,P<0.01).窒息组患儿动态观察发现,病程第3天时血清IL-6(56.6 ng/L)、IL-8(320.6 ng/L)水平较第1天时(分别为57.6、353.3 ng/L)差异均无显著性(Z=0.314~1.372,P<0.05);第7天时血清IL-6(14.6 ng/L)、IL-8(238.4 ng/L)水平均明显低于第1天和第3天时(Z=2.455,P<0.05,Z=3.622,P<0.01).结论 窒息新生儿血清中IL-6、IL-8水平明显增高,在新生儿窒息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慢性肾炎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血清IL-2、IL-6、TNF-α水平的变化.方法 100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50例和单纯西医组(对照组)50例,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72.0%,高于对照组50.0%(X2=3.95,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IL-2、IL-6和TNF-α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t=2.115~2.754,P<0.05~0.01);治疗组治疗后IL-2、IL-6含量高于对照组(t=2.315,t=2.431,P<0.05).结论 血清IL-2、IL-6和TNF-α水平的变化可能对预后判定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在慢性肝炎发展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80例慢性肝炎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IL-6、IL-8和IL-10的水平.结果各组慢性肝炎患者血清IL-6和IL-8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IL-8和IL-10水平的变化与慢性肝炎病变程度密切相关.结论细胞因子IL-6、IL-8和IL-10在慢性肝炎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联合检测其水平的变化对探讨慢性肝炎的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白细胞介素-6(IL-6)-174C/G及-572C/G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的关系及新疆地区汉族、哈萨克族(哈族)IL-6基因多态性的民族差异性.方法 分别选择新疆地区汉族、哈族NVAF对象79、78铡(汉族、哈族NVAF组),汉族、哈族非心房颤动对象75、79例(汉族、哈族对照组),采集静脉血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各组对象的IL-6基因-174G/C及-572C/G的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 IL-6-572G在NVAF组中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076,P<0.05);NVAF组和对照组IL-6基因-572G/C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519,95%CI:1.087~2.122,P<0.05),而在汉族及哈族对照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大于或等于75岁(OR=6.468,95%CI:2.427~17.240)、左心房内径(OR=1.053,95%CI:1.022~1.085),是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左心室射血分数(OR=0.946,95%CI:0.922~0.971)是防止房颤发生的保护因素.各组IL-6基因-174G/C位点C、G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572G/C位点G等位基因是NVAF遗传易感性的危险因子,IL-6-174G/C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心房颤动的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测定哮喘患者及正常人血清中的IL-6、10及IgE水平,探讨血清IL-6、IL-10相关性及与哮喘的关系.方法 对30例发作期、26例病情缓解患者、2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LISA)分别测定血清IL-6、IL-10及总IgE水平.结果 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IL-6和IgE 水平分别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P < 0.01),而IL-10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01).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IL-6、总IgE 较发作期显著下降,IL-10 回升,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仍有显著性差异( P < 0.05).结论本组研究显示支气管哮喘患者IL-6 水平升高与IgE 含量的变化呈正相关关系( r=0.266、p<0.05 ),(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IL-10 水平与IgE 含量的变化呈负相关(r=-0.232、P < 0.05).血清IL-6、IL-10含量变化与哮喘患者病情密切相关,动态检测可为临床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IL-10-108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我国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0(ID-10)基因-108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在我国胃癌高发区和低发区普通人群和胃癌患者中的分布,并探讨该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我国胃癌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广东省104例普通人群及104例胃癌患者和陕西省普通人群和胃癌患者各102例的IL-10-108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采用ELISA检测血清幽门螺杆菌(Hp)IgG.结果 IL-10-1082位点A/A、A/G、G/G三种基因型在本研究人群中的分布频率为86.7%、10.7%和2.4%.在胃癌低发区,胃癌患者携带IL-10-1082 G·的频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14.4% vs 7.7%,X2=4.02,P<0.05,OR=1.01,95%CI=1.08~3.10),IL-10.1082 G*基因型增加Hp感染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X2=5.36,P<0.05,OR=6.0,95% CI=1.23~17.52);在胃癌高发区,胃癌患者IL-10-1082 G·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12.7% vs 16.6%,P>0.05).两地区胃癌人群ID-10-1082 G·基因型频率无显著差异(12.7% vs 14.4%,X2=0.13,P>0.05);两地区普通人群中,高发区IL-10-1082 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低发区(16.6% vs 7.7%,X2=4.27,P<0.05,OR=1.29,95% CI=I.12~6.11).结论 IL-10.1082 G等位基因增加Hp感染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IL-10-108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我国汉族人群胃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谷氨酰胺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清IL-8和TNF-α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静脉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Aln-Gln)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5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GLN组(n=25)和对照组(n=25),两组患者入院确诊后给予等氮等热量的全肠外营养,GLN组静脉滴注Aln-Gln 1周,对照组静脉滴注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安慰剂.补充Gln前1 d和补充后第7天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Gln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IL-8和TNF-α水平.结果 GLN组补充Gln后第7天血清Gln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7 d后GLN组血清IL-8和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7d后GLN组病人血清白蛋白水平、体脂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留院时间缩短(P<0.05).结论 重症胰腺炎患者补充Gln可明显改善临床恢复结果,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L-8和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7(IL-17)在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含量的变化及其在排斥反应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心脏移植术式建立大鼠移植模型.实验组取15只SD大鼠的心脏移植于Wistar 大鼠,对照组取15 只Wistar大鼠的心脏移植于Wistar大鼠.实验组于术后第1、3天和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处死大鼠取血和供体心脏,对照组于术后第1、3、8天获取标本(每次5只).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检测血清中IL-17的含量,心脏经过固定和染色后置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结果 实验组急性排斥反应平均发生时间为(7.8±2.9)d.实验组中术后第3天和排斥反应发生时血清IL-17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3.126、-11.043,P<0.05);排斥反应发生时IL-17的含量较术后第1天和第3天显著增高(F=15.113,q=3.72、5.21,P<0.05). 对照组术后第1、3、8天IL-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307~0.097,P>0.05).实验组排斥反应发生时心脏排斥反应病理分级为 4 级,对照组为 0 级.结论 在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前 5 d 血清 IL-17 水平已明显升高,排斥发生时达高峰,监测血清 IL-17 的含量可作为早期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空白质粒与pcDNA6-P70转染对小鼠s-180肉瘤细胞的保护效果。方法pcDNA6-P70组:采用构建好的人IL-12单链双亚基共表达真核表达质粒(pcDNA6-P70)来转染小鼠s-180肉瘤细胞;对照组A采用空白质粒转染小鼠s-180肉瘤细胞;对照组B为未行转染的小鼠s-180肉瘤细胞。各组均分别选用浓度3、5、7、10μg/ml的杀稻瘟菌素(Blasticidin)筛选,筛选成功后继续保持一段时间的筛选压力。比较杀稻瘟菌素对各组小鼠s-180肉瘤细胞的杀伤率。结果3、5、7、10μg/ml杀稻瘟菌素对对照组B的杀伤率分别为(57±2)%(、68±2)%、(79±2)%(、93±2)%,而对pcDNA6-P70组及对照组A的杀伤率为0。结论10μg/ml的杀稻瘟菌素对小鼠s-180肉瘤细胞的杀伤效果最好,空白质粒与pcDNA6-P70转染对小鼠s-180肉瘤细胞的保护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IL-13、IL-12、IL-2和IFN-γ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58例SLE患者(活动期16例,稳定期42例)及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IL-13、IL-12、IL-2和IFN-γ的含量。结果 SLE活动组、稳定组血清IL-13、IFN-γ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组IL-13又较稳定组增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IFN-γ水平略高于稳定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12、IL-2与对照组比较,稳定组略高,活动组略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疾病活动组与稳定组比较则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活动期IL-2与IL-13呈负相关(r=-0.52,P〈0.05)。结论 SLE患者存在细胞因子紊乱,IL-13、IL-12、IL-2及IFN-γ可能参与SLE的发病、发展,且IL-13、IL-12、IL-2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哮喘患儿发作期与缓解期血清IL-12、IL-6与IgE水平,方法:选择符合哮喘诊断标准发作期患儿25例,缓解期患儿11例,取其静脉血检测血清IL-12、IL-6和IgE水平,结果:发作期IL-12水平明显降低,与缓解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发作期IgE水平明显升高,与缓解期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意义(P〈0.05)。IL-6水平在发作期升高,缓解期下降,但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两大疾患,多种细胞因子(如:IL-1,2,4,5,8,9,10,13,17,25等)参与支气管哮喘和或COPD发病机制的调节,其中白细胞介素-4、8等在炎症中扮演重要的促炎和抗炎角色。文章从细胞因子发现背景、生物学特性、生物学功能及与支气管哮喘、COPD的关系等方面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5.
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清IL—6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IL-2及IL-6在急性GVHD中的表达状态。方法:采用细胞原位杂交方法,对骨髓移植后发生急性GVHD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检测其IL-2和IL-6的表达水平,测定积分光密度值。结果:IL-2表达在急性期与缓解后比较,t=5.99,P<0.001,差异非常显著;IL-6表达在急性期与缓解后比较,t=3.59,P<0.01,差异显著。结论:IL-2和IL-6在急性GVHD时表达升高,在缓解后降低,其表达状态有助于探讨GVHD的免疫病理损害机理。  相似文献   

17.
茶碱对哮喘病人外周血IL-4、IL-5及IgE合成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①目的观察茶碱对哮喘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合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和免疫球蛋白E(IgE)的抑制作用。②方法20例哮喘病人分为哮喘1组和2组,另选取外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哮喘1组和对照组外周血PBMC分别在含植物血细胞凝素(PHA)的培养基上培养;哮喘2组外周血PBMC在含PHA及氨茶碱的培养基上培养,获取上清液。用ELISA法测定各组上清液中IL-4、IL-5、IgE含量。③结果哮喘1组外周血PBMC合成IL-4、IL-5及IgE较对照组明显增高(t=2.317~2.874,P〈0.05)。哮喘2组外周血PBMC合成IL-4、IL-5及IgE较哮喘1组显著下降(t=2.297~2.832,P〈0.05)。④结论茶碱具有抑制外周血PBMC合成IL-4、IL-5及IgE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体外条件下负载自体胃癌细胞裂解物的成熟DC(matured dendritic cells loaded with autologous tumor lysates,TL-mDC)联合小剂量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及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增...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血浆IL - 6、IL - 8的改变并探讨其关系。方法 :81例SLE患者分别予以狼疮活动积分 ,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随机选取 30例健康人作对照。选用C3bRR及ICR作为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指标 ,同时检测血浆中IL - 6、IL - 8的含量。结果 :SLE患者C3bRR率与健康人比较显著降低 (P <0 .0 1 ) ,SLE患者血浆IL - 6、IL - 8水平和ICR率与健康人比较显著升高 (P <0 .0 1 )。C3bRR率与血浆IL - 6、IL - 8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1 )。SLE患者活动期C3bRR率较缓解期显著降低 ,而活动期ICR率、血浆IL - 6、IL - 8水平较缓解期显著升高 (P <0 .0 1 )。结论 :SLE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可以作为判断狼疮活动的指标之一 ;红细胞可以通过其表面的免疫物质调节血浆中炎症介质的浓度从而缓冲炎症的发展 ;SLE患者血浆IL - 6、IL - 8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监测狼疮活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 (高间胆 )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6 (IL- 6 )及白细胞介素 8(IL- 8)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 EL ISA法对住院的高间胆病婴的感染组 (A组 )和非感染组 (B组 )以及对照组进行血清 IL- 6、 IL- 8及胆红素的检测 ,比较各组的胆红素、IL- 6、IL- 8水平 ,黄疸消退前后 IL- 6、IL- 8水平 ,并进行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 :A组总胆红素 (344 .0 3± 74.5 ) μmol/ L,较 B组高 [(2 77.83± 45 .12 ) μm ol/ L],间接胆红素 (间胆 ) (32 2 .9± 72 .12 ) μm ol/ L,较B组高 [(2 5 4.2 9± 44 .8) μmol/ L],A、 B两组 IL- 6分别为 (10 1.6 2± 38.77) ng/ L、 (75 .13± 13.77) ng/ 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30 .6 6± 3.17) ng/ L],A、B两组 IL- 8分别为 (190 .0 2± 5 9.0 3) ng/ L 及 (15 0 .5 4± 2 5 .6 2 ) ng/ 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10 8.30± 7.37) ng/ L];两组黄疸消退前后的 IL- 6及 IL- 8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多因素相关分析 ,IL- 6与感染因素密切相关 (P <0 .0 1) ,IL- 8与间胆呈正相关 (P <0 .0 0 1)。结论 :IL- 6及 IL- 8水平高低可作为高间胆病因及免疫自损程度诊断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