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DM)患者冠状动脉异常程度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远期疗效.方法 将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117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DM组(249例)和非DM组(923例).对两组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远期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与非DM组比较,DM组病变数较多(P=0.046),2支(P=0.029)和3支(P=0.013)病变比例较高,弥漫病变(P=0.001)、慢性闭塞性病变(P=0.044)及重度病变(P=0.012)多见.两组临床随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非DM组相比,DM组支架内再狭窄(55.96/万比35.51/万)、再次血运重建(76.18/万比51.55/万)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85.50/万比61.47/万)的人月发病率均明显增高(均P=0.000).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2型DM与支架内再狭窄(P=0.000)、再次血管重建(P=0.001)、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P=0.003)密切相关,但与死亡无明显相关.结论 合并2型DM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较重.2型DM是支架内再狭窄、再次血管重建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CT量化的心包内脂肪(EAT)容积在2型糖尿病(T2DM)及非糖尿病(non-DM)患者中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差异,以及EAT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CT冠状动脉造影(CCTA)检查的住院患者,将患者分为T2DM组和non-DM组,测量ETA容积,评估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收集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及生化检查资料。结果 T2DM组EAT容积明显高于non-DM组(P=0.00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累及节段及Gensini评分均显著高于non-DM组(所有P<0.05)。在non-DM组,EAT容积在冠状动脉斑块有无(P=0.019)、易损斑块出现(P=0.048)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P=0.046)的各组间有明显差异,且与累及冠状动脉节段(P=0.047)及Gensini评分(P=0.023)具有一定的相关性,T2DM组患者中未发现明显差异性及相关性。结论 T2DM组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病变程度和EAT容积都明显高于non-DM组,但EA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却未像no...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以及糖尿病对冠状动脉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2000年7月至2003年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确诊为冠心病的女性患者162例,年龄45~81岁,平均(60.63±8.41)岁。按有无糖尿病(DM)分为DM组41例,非DM组121例,2组之间比较其相关临床因素及造影情况、治疗情况,进行卡方检验或t检验,分析其差异有无显著性。结果:1.DM组与非DM组比较,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体重指数(BMI)均差异有显著性,除HDL外,余指标均为DM组高。DM组高血压、心肌梗死、冠心病发生率高于非DM组(P<0.05);2.DM组病变血管支/人、多支病变、弥散病变、血管中重度狭窄病变数及百分比均高于非DM组(P<0.05);3.DM组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人数及百分比也高于非DM组(P<0.05)。结论:糖尿病是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常与高血压、脂代谢紊乱/或肥胖等因素同时存在。女性冠心病伴发糖尿病者,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多支病变、弥散病变多、心肌梗死等危险心脏事件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相关性。方法收集9289例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疑诊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主要血管直径狭窄≥50%)作为诊断CAD的标准,确诊CAD者6119例(65.9%),未确诊CAD患者3170例(34.1%),其中合并T2DM的2150例(23.1%)患者作为观察组,未合并T2DM的7139例(76.9%)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Gensini积分评价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并计数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糖尿病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间的关系。结果 2150例合并T2DM患者中确诊CAD患者1717例,占79.9%;7139例未合并T2DM患者中确诊CAD的患者4402例,占61.7%。糖尿病患者CAD患病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79.9%比61.7%,χ2=4.027,P<0.001),且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更为严重,表现为患者平均病变支数更多(1.63±1.11比1.11±1.10,t=19.20,P<0.001)、Gensini积分更高(35.47±36.80比22.65±31.42,t=15.9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是CAD发生的的最强独立危险因素(OR值2.127,95%CI1.869~2.419,P<0.001)。结论糖尿病患者的CAD发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更为严重;糖尿病与CAD发生的具有明显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64层双源CT(64-D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结合外周血管超声和炎性标志物分析老年糖尿病(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颈动脉、足背动脉病变特征及血清炎性标志物的变化特点和冠脉斑块的稳定性。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0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老年科和心内科住院,诊断明确为CHD患者129例,根据有无2型糖尿病(T2DM)病史分为老年CHD组(n=69)和老年T2DM合并CHD组(n=60)。经64-DSCT检查、颈动脉和足背动脉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颈动脉、足背动脉病变性质和血清炎性标志物的差异。结果 64-DSCT显示老年T2DM合并CHD组冠脉病变以多支病变为主,与老年CH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T2DM合并CHD与老年组比较斑块构成有差别,老年T2DM合并CHD组软斑所占比例比老年CHD组高(P0.05)。老年T2DM合并CHD组颈动脉和足背动脉超声斑块检出率均高于老年CHD组(P0.05)。老年T2DM合并CHD组颈动脉和足背动脉易损斑块的检出率高于老年CHD组(P0.05)。老年T2DM合并CHD组白细胞介素(IL)-6、血浆黏附分子(V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同型半胱氨酸(Hcy)表达均高于老年CHD组(P0.05)。冠脉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外周血管斑块数较单支病变组多(P0.05)。结论老年DM合并CHD患者冠脉病变以多支血管病变为主,冠状动脉、颈动脉、足背动脉病变以易损斑块为主。颈动脉和足背动脉超声可以预测冠脉病变,外周血管斑块数越多,冠脉病变的支数越多。血清学标志物IL-6、VCAM1、MMP-9、Hcy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非肥胖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与冠状动脉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自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因胸闷、胸痛症状入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非糖尿病、非肥胖患者483例。根据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定义胰岛素抵抗(IR)组(n=118)和胰岛素敏感组(n=365)。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定的病变血管数目和SYNTAX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广泛性和严重程度。结果:IR患者年龄偏小[(57.1±10.4)vs.(59.5±9.4)岁,P=0.02]、平均BMI水平高[(27.1±2.8)vs.(25.1±2.8),P=0.001]、高血压(72.9%vs.57.5%,P=0.03)和超质量(76.3%vs.50.7%,P=0.00)发生率高。IR患者冠状动脉无病变比例低(14.4%vs.23.3%,P=0.04),2支或以上血管病变比例高(50%vs.36.7%,P=0.01),平均SYNTAX积分[8(5,15)vs.7(2,12)]以及SYNTAX积分高分组(SYNTAX≥10)的比例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控制多种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后,偏相关分析显示HOMA-IR与病变血管数目(r=0.23,P=0.00)、SYNTAX积分(r=0.20,P=0.01)、支架数目(r=0.17,P=0.02)呈正相关。结论:在非糖尿病、非肥胖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广泛性和严重性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识别高危患者的工具;改善IR状态可以作为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策略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冠心病患者574例,其中合并T2DM的135例和随机选取124例单纯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年龄、吸烟方面无统计学意义.但体重指数、高血压、血脂异常较了非糖尿病组高(P<0.05),受累血管病变总比例高,糖尿病组以前降支、右冠状动脉、C型病变为多冠状动脉受累范围广,双支、三支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高(P<0.05).结论合并T2DM使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加重且弥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CHD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452例行冠脉造影术且临床资料完整的病例,其中非CHD者64例(非CHD组),CHD患者388例(CHD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目、长度、大小、狭窄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1)与非CHD组相比较,CHD组男性、高血压、糖尿病比例显著增加,P0.05或0.01;(2)CHD组中,与冠脉单支病变组比较,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患者年龄较大,高血压,糖尿病和低HDL-C血症患者比例显著增加(P0.05或0.01);与大血管病变患者比较,小血管病变患者年龄较大,合并糖尿病显著增加,吸烟比例显著降低(P均0.01);与狭窄90%组比较,狭窄≥90%组患者LVEF水平显著降低,LDL-C水平升高患者比例显著增加(P0.05或0.01);(3)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及直线相关分析表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大小与患者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181,P=0.001);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213,P=0.001),与心率(r=0.133,P=0.009)、LDL-C水平(r=0.141,P=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增龄、吸烟、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率过快及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等冠心病危险因素会进一步加重冠冠脉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CTA)结合颈动脉超声、血清学标志物分析T2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与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为评估冠状动脉早期病变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两家医院心内科和内分泌科住院诊断为CHD患者95例,根据有无T2DM病分为单纯CHD组(n=45)和T2DM合并CHD组(n=50),比较两组冠状动脉、颈动脉病变程度,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FFA的差异。结果 CCTA显示,T2DM合并CHD组以双支和3支冠脉病变为主,与单纯CH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0%vs 24.5%,50.0%vs 31.0%,P0.05),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斑块更多出现在T2DM合并CHD组,冠脉双支和3支病变组颈动脉斑块数较单支病变组多(P0.05)。T2DM合并CHD组冠状动脉斑块、颈动脉斑块检出率、软斑块所占比例均高于单纯CHD组(P0.05)。T2DM合并CHD组hsC-RP、FFA均高于单纯CHD组(P0.01)。非钙化斑块组hsC-RP、FFA较钙化斑块组高(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分支增加,hsC-RP、FFA逐渐升高。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hsC-RP与FFA呈正相关(r=0.733,P0.01),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均呈正相关(CHD组r=0.835,T2DM合并CHD组r=0.892;P0.01)。结论CCTA显示,T2DM合并CHD冠脉斑块以软斑块和混合性斑块为主,冠状动脉病变广泛,颈动脉超声提示外周血管斑块数越多,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病变越严重。临床上联合CCTA、颈动脉超声及hsC-RP、FFA水平检测可提高T2DM合并CHD确诊率,降低假阳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 2型糖尿病 (T2 DM)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对 10 7例冠心病合并 T2 DM及6 77例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冠心病合并 T2 DM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 ,多枝病变多于单枝、受累血管数目较多、左主干受累、弥漫性病变病例多见 ,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P<0 .0 5 )。闭塞血管数目在糖尿病患者也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但未达到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冠心病合并T2 DM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受累明显较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严重且病变更为弥漫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冠脉造影检查者共4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和冠脉造影正常的对照组(0支病变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由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表示,对BN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①冠状动脉病变各组BN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血浆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736,P〈0.01).②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在校正了年龄、高血压病史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后,血浆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总积分(r=4.763,P〈0.01)仍然独立相关,随着血浆BNP水平的升高,冠脉病变总积分增加.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血浆BN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随着血浆BNP水平升高,冠脉病变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95例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塞(AMI)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5例,并根据冠脉病变程度分单支血管病变(SVL)组48例和多支血管病变(MVL)组47例。另选40例非ACS患者作为非ACS对照组,测定各组hsCRP、纤维蛋白原、血脂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与非ACS对照组比较,UAP组、AMI组hsCRP水平明显升高[(0.85±0.49)mg/L比(10.01±1.73)mg/L比(52.73±2.39)mg/L,P〈0.01],AMI组明显高于UAP组(P〈0.01);MVL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SVL组[(69.11±1.98)mg/L比(10.12±2.01)mg/L,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sCRP与冠脉狭窄呈正相关(r=0.210,P=0.042),与纤维蛋白原(r=0.516,P〈0.0001)、血脂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100~0.159,P〈0.001~〈0.0001)。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和预测病变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女性生育次数及教育程度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6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初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女性563例,平均年龄(61.97±9.18)岁。分析患者一般资料、生育次数及受教育程度的差异性,并通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观察上述因素与女性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是否相关。结果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360例)和正常组(203例),冠心病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绝经比例,生育次数、文化程度构成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收缩压均显著大于正常组,而左心室射血分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据冠状动脉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159例)、双支病变组(73例)和左主干/三支病变组(128例),三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绝经比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文化程度、生育次数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生育次数进行分组,分为≤1次组(131例)、2次组(165例)、3次组(109例)及≥4次组(158例),四组患者体重指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分类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每增加1岁,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增加4.1%(OR 1.041,95%CI 1.014~1.070,P=0.003),高血压病患者患冠心病风险增加2.170倍(OR 2.170,95%CI 1.465~3.215,P<0.001),糖尿病患者增加2.672倍(OR 2.672,95%CI 1.573~4.539,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每增加1 mmol/L,冠心病风险增加69.5%(OR 1.695,95%CI 1.310~2.193,P<0.001);而文化程度及生育次数与冠心病的发病无相关性。有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OR 2.171,95%CI 1.542~3.056,P=0.001)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 0.313,95%CI 0.148~0.663,P=0.002)是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保护因素;大学文化程度的患者相比于文盲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至少低一个等级的可能性,为0.367倍(OR 0.367,95%CI 0.140~0.961,P=0.041);生育次数与女性冠心病的发病无直接关系。结论生育次数与女性冠心病发病无直接相关性,受教育程度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血脂代谢紊乱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血脂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 :对 178例胸痛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正常对照组 5 5例、单支病变组 40例、双支病变组 47例、多支病变组 3 6例。同时测定患者的血脂各成分 ,并对各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10 0 (apoB10 0 )在各组之间存在差异 ,尤其是多支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apoA1、HDL C随冠状动脉病变加重而减少 ,总胆固醇、LDL C、apoB10 0 随冠状动脉病变加重而增加。LDL C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 ,apoA1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结论 :患者血脂代谢越异常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严重。LDL C与apoA1在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我科2010年1月~2012年6月住院治疗,疑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06例,根据造影结果区分为单支病变组(54例)、双支病变组(52例)、多支病变组(67例),正常组(33例);根据临床症状区分AMI组(45例),UAP组(91例),SAP组(43例),正常组(27例);测定血浆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采用Gensini积分法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狭窄严重程度。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正常组[(2.94±0.24)比(2.74±0.15)比(2.28±0.22)比(2.18±0.69),P〈0.01或〈0.053;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无病变组L(2.44±0.38)比(2.69土0.34)比(2.98±0.28)比(2.07±0.43),P〈0.05]。血浆NT-proB-NP水平与Gensini积分水平呈正相关(在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r分别为0.51,0.67,0.73,P均〈0.05)。结论:N末端脑钠肽前体浓度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CHD)与C反应蛋白(CRP)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50例正常对照人群和8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CHD患者血浆的CRP水平,其中单支病变30例、双支病变25例、三支病变25例;稳定型心绞痛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5例,急性心肌梗死24例.结果 CRP 水平在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依次增高;稳定型心绞痛组(F=1.826,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F=4.232,P<0.01)及急性心肌梗死组(F=6.745,P<0.01)的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冠心病组中,双支病变组(F=7.925,P<0.01)以及三支病变组(F=9.467,P<0.01)中CRP 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CRP水平与冠心病和冠脉病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糖代谢异常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5月~2007年11月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720例,分为糖尿病组(208例)、糖耐量减低组(96例)、空腹血糖受损组(30例)和非糖代谢异常组(386例)。所有患者均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血糖、血胆固醇、三酸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观察其年龄、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及体质量指数BMI及吸烟)和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1.4组在年龄、性别、危险因素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糖耐量减低组、空腹血糖受损组双支病变率分别为38%、27%、和30%,与非糖代谢异常组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支病变率分别为43%、40%、和37%,与非糖代谢异常组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耐量减低组、空腹血糖受损组与糖尿病组相比,3支病变率、病变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空腹胰岛素、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是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糖调节受损与2型糖尿病有类似血管损害,糖耐量试验对及时发现血糖异常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老年冠心病(CAD)患者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分析MS预测CAD冠脉病变程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方法:连续入选15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CAD的老年患者(≥60岁),评估冠脉病变情况,根据是否存在MS进行分组,分析MS对冠脉病变程度的影响。结果:151例CAD患者中合并MS者64例。相对于非MS组,MS组3支病变(狭窄≥50%)显著增多(60.9%:32.2%,P=0.000)。2支以上严重狭窄病变(狭窄≥75%)显著增多(64.1%:39%,P=0.002)。MS在CAD患者中预测3支病变(≥50%)的敏感性为58.2%.特异性为70.2%,预测2支以上严重狭窄病变(≥75%)的敏感性为64.1%,特异性为60.9%。结论:合并MS的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严重,病变广泛。MS可以作为预测严重冠脉病变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心内科2003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临床可疑冠状动脉疾病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疾病的病例1321例,按不同民族分为三组,其中汉族695例,维吾尔族523例,哈萨克族103例.结果 (1)三组冠状动脉病变主要累及血管依次为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回旋支和左主干.(2)三组男性三支病变及双支病变比例均高于女性,单支病变低于女性.(3)哈萨克族患者三支病变(37.78%)高于维吾尔族(37.26%)和汉族患者(33.11%),哈萨克族单支病变及双支病变为32.25%和27.12%,维吾尔族为33.92%、28.74%,均低于汉族患者(分别为34.78%和28.94%).结论 (1)男性冠脉病变严重程度较相同年龄段女性重.(2)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冠心病患者的三支病变的发病率均较汉族高,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均较汉族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8月~2010年3月疑似冠心病患者80例,入选患者均测定PWV,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明确冠心病以及评价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CAG阴性组(32例)和CAG阳性组(48例),CAG阳性组又分为单支病变组(16例)、双支病变组(20例)和多支病变组(12例),比较各组患者的PWV以及分析PWV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CAG阴性组PWV[(1354.47±56.6)cm/s]和单支病变组的[(1475.38±79.13)cm/s]、双支病变组的[(1495.25±65.33)cm/s]、多支病变组的[(1613.17±75.11)cm/s]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24.06,P0.001);多支病变组的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的(P0.001);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的PWV差异无显著性(P=0.419)。PWV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间呈正相关(r=0.547,P=0.000)。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后,PWV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仍呈正相关(偏相关系数r=0.520,P=0.000)。结论: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可作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