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一种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世界各大洲均有流行,我国钩端螺旋体宿主种类繁多,菌群复杂,临床类型多种多样,对人畜危害较为严重。安徽省自1962年证实钩端螺旋体病以来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  相似文献   

2.
我县于1974年发生首例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1981年后每年均有病例报告。1987、1989年曾出现暴发流行,其中1987年发病率高达58.66/10万,病死率1.69%,是严重危害我县人民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为探讨钩体病在我县的流行特征、规律及防制措施,我们在开展人间疫情监测的同时,于1992~1997年开展了钩体宿主动物的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监测点的选择:按地理景观、海拔高度及疫情,选择杨府、怀仁、下各、白塔、朱溪、横溪等6个乡镇(按1992年建制)为流行区监测点;淡竹、溪港、陈岭等3个乡为非流行区监测点。2.标本采集(1)鼠类:活鼠标本在流行区用鼠笼捕获采集颈动脉血,处死后即作肾组织培养;死鼠标本分别捕自流行区和非流行区。  相似文献   

3.
2001-2003年广东省钩端螺旋体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监测,了解广东省人群及宿主动物中钩体病菌群的变化,为预防钩体病的爆发流行,合理有效地制定预防措施。[方法]采集相关人群及宿主动物血清用显微镜凝集试验(MAT)进行抗体测定;采集相关人群全血、宿主动物脏器做钩端螺旋体分离培养及分群鉴定。[结果]健康人血清、疑似病人血清、宿主动物血清平均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3.90%、4.59%、36.69%;在疑似病人血中分离培养出秋季热群钩体1株;在鼠肾中分离培养出21株钩端螺旋体,其中爪哇群14株、秋季热群4株、黄疸出血群2株和澳洲群1株;在猪肾、蛙肾中均未分离到钩端螺旋体。[结论]广东省人群及宿主动物钩体隐性感染水平较高,人群中血清抗体阳性的菌型以黄疸出血群为多,而宿主动物以爪哇群为多。鼠类动物脏器分离培养及血清抗体阳性率较高,显示老鼠仍然是传播钩体的主要传染源之一,提示我们要警惕由于菌群的更迭而引起钩体病的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广东省1996-2000年钩端螺旋体病人群及宿主动物带菌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确保钩端螺旋体病防治工作顺利开展。方法 采取血培养、动物脏器培养做病原学分离,血清学检测采用显微镜凝集试验(MAT)进行。结果 从病人血及动物脏器中分离出8株钩端螺旋体,鉴定了6株,分属4种菌群,分别为爪哇、秋季、犬热及赛罗群;疑似病人血清、健康人血清、宿主动物血清平均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47%、34.23%;18.23%。结论 广东省人群钩端螺旋体隐性感染水平较高,在一定程度上起了免疫保护作用;首次分离出赛罗群钩端螺旋体,在防治工作中应注意菌群变化。  相似文献   

5.
郑成军 《职业与健康》2011,27(8):890-891
目的通过对莒县钩端螺旋体病监测资料的分析,了解人群钩端螺旋体菌群分布和变动情况,为莒县研究钩端螺旋体病流行规律,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显微镜凝集实验,采集高发人群血清,进行钩体病抗体检测。结果 2006—2009年全县累计检测444名高发人群,血清抗体阳性者116人,阳性率26.13%;病人血清抗体对应菌群以波摩那型为主(占75.86%),其次为黄疸出血型(占29.31%)。结论莒县曾发生过波摩那型钩端螺旋体病暴发,今年监测数据显示仍以波摩那型为主,说明疫区净化效果不理想,一旦发生洪水,就有再次暴发流行的可能,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贵州省2015~2019年人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流行病学特征与鼠类宿主动物带菌情况,为钩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5~2019年钩体病例个案,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在钩体病高发地区对宿主动物的带菌情况进行监测,并分析与人间疫情的相关性.结果:2015~2019年,贵州省共报告钩体病118...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开江县健康人群钩端螺旋体隐性感染情况,为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2011年4~5月,在开江县钩体病老疫区永兴镇每年选择100名以上无钩体菌苗接种和患钩体病史的10~69岁健康人群血清,检测钩体抗体。[结果]2006~2011年累计检测血清660份,检出钩体抗体阳性的170份,阳性率为25.76%。其中,黄疸出血群阳性率为15.00%,澳洲群阳性率为15.45%,秋季热群阳性率为0.91%,七日热群阳性率为1.82%,犬群阳性率为0.76%,拜伦群阳性率为0.30%,波摩拉群阳性率为0.15%,致热群阳性率为0.45%(P<0.01)。2006~2011年钩体抗体平均阳性率,男性为27.51%,女性为24.55%(P>0.05);10~19岁为8.25%,20~29岁为18.91%,30~39岁为18.39%,40~49岁为26.85%,50~59岁为28.40%,60~69岁为38.27%(P<0.01)。钩体抗体阳性率,2006~2011年分别为55.05%、13.85%、58.04%、5.71%、5.00%、15.38%(P<0.01)。[结论]开江县健康人群钩体隐性感染率较高,钩体流行菌群以黄疸出血群和澳洲群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开江县健康人群钩端螺旋体隐性感染情况,为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2011年4~5月,在开江县钩体病老疫区永兴镇每年选择100名以上无钩体菌苗接种和患钩体病史的10~69岁健康人群血清,检测钩体抗体。[结果]2006~2011年累计检测血清660份,检出钩体抗体阳性的170份,阳性率为25.76%。其中,黄疸出血群阳性率为15.00%,澳洲群阳性率为15.45%,秋季热群阳性率为0.91%,七日热群阳性率为1.82%,犬群阳性率为0.76%,拜伦群阳性率为0.30%,波摩拉群阳性率为0.15%,致热群阳性率为0.45%(P〈0.01)。2006~2011年钩体抗体平均阳性率,男性为27.51%,女性为24.55%(P〉0.05);10~19岁为8.25%,20~29岁为18.91%,30。39岁为18.39%,40~49岁为26.85%,50~59岁为28.40%,60~69岁为38.27%(P〈0.01)。钩体抗体阳性率,2006~2011年分别为55.05%、13.85%、58.04%、5.71%、5.00%、15.38%(P〈0.01)。[结论]开江县健康人群钩体隐性感染率较高,钩体流行菌群以黄疸出血群和澳洲群为主。I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洪涝灾害对钩端螺旋体(钩体)病爆发性流行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及规律。方法在安徽省沿江、沿淮易发生洪涝灾害地区设立监测点,通过不同时期对自然人群和宿主动物感染钩体情况的调查,在汛期前、洪涝灾害期间、灾后,对自然人群、宿主动物开展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采集主要宿主动物标本进行病原分离。结果沿江地区1998年洪涝灾害期间自然人群钩体感染率为13.49%,高于灾后的2.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78,P〈0.01)。沿淮地区2003年洪涝灾区与非灾区自然人群钩体平均感染率分别为248%和5.35%。结论洪涝灾害能够对灾区钩体病的发生产生影响,是否会导致该病流行,主要取决于传染源带菌率高低、洪涝灾害的规模、洪水持续时间、洪涝灾害发生时间与钩体病流行季节是否一致、易感人群免疫水平等因素。但传染源带菌率的高低是确定钩体病流行或大流行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掌握全省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流行特征和规律,1997年开展了人群病原学、血清学和宿主动物疫情监测。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全省监测点调查及各县市疫情报告资料。1.2血清学试验无菌采集各监测点临床确诊病例静脉血3~5ml,用MAT法检测...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1990-2005年钩端螺旋体病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浙江省钩端螺旋体病监测资料的分析,了解人群和宿主动物钩体菌群分布和变动情况,为浙江省研究钩体病流行规律,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显微镜凝集实验,对临床确诊病人和宿主动物血清进行抗体测定。采集鼠、蛙、猪、水鸭肾脏和牛中段尿,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结果1990—2005年全省累计发生钩体病例5653例,死亡68例,各地市除舟山外,其余各地均有病例报告。病人血清抗体对应菌群以黄疸出血群和七日热群为主。宿主动物感染秋季群的构成比2000年以后较1990—2005年有较显著的上升,秋季群和黄疸出血群一起成为主要菌群。继1996—1997年龙游县赛罗群钩体病疫情暴发后,2002年浙江省又在蛙血清中检测到赛罗群抗体阳性。结论宿主动物携带钩体菌群发生变化,其带菌情况与病人带菌血清学检测对应的菌群不完全一致。因此,钩体病监测仍不能放松,尤其在洪涝灾害后应列为防制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青岛市交通事故伤害发生情况,为制定交通事故伤害干预措施和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年青岛市的交通事故伤害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合计报告交通事故伤害17820例,其中男性占68.30%,女性占31.70% 1~24岁占23.42%,25~44岁占47.78%,45~64岁占23.11%,65岁以上占4.69% 文化程度小学、文盲占18.10%,初中占47.96%,高中(中专)占23.00%,大专及以上占9.24% 农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占19.90%,生产设备运输操作人员占10.99%,专业技术人员占9.43%,办事人员及有关人员占9.35%,商业服务人员占8.50%,家务人员占8.41%,在校学生占6.16%,学龄前儿童占1.83%)。[结论]交通事故伤害中,男性多于女性,25~44岁约占1/2,多为从业人员,随着文化程度的上升交通伤害事故呈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广东省麻疹监测系统1999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928例,经血清学确诊664例,临床诊断686例,排除578例.发病季节高峰为4~6月,发病年龄以8月龄~10岁为多,有79.5%的病例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医疗单位主动监测覆盖率为74.9%,个案调查率为99.8%,比传染病报告系统的病例数增加21.8%.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山东省艾滋病监测工作情况及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PSS 11.0分析软件对2007年山东省艾滋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年共监测9类目标人群25521人,检出HIV抗体阳性54例,梅毒抗体阳性885例,吸毒人群和男男性接触人群HIV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96%和1.59%。行为学监测数据显示最近一个月暗娼人群每次坚持使用安全套率为53.6%。[结论]山东省艾滋病的流行仍处于低流行状态,但HIV波及的范围在不断加大,不安全行为广泛存在,提示应加大对男男性接触人群及吸毒人群的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15.
滁州市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结果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滁州市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现状,分析影响公共场所卫生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公共场所卫生标准监测检验技术规范》要求,对滁洲市97家公共场所进行卫生监测。结果:滁州市不同行业公共场所的公共用品,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合格率均为100%,客房公共用品菌落总数合格率为91.8%,大肠菌群合格率98.6%。美容美发工具菌落总数合格率84.4%,大肠菌群合格率100%。文化娱乐场所用品菌落总数合格率51.5%,大肠菌群合格率89.4%。洗浴场所公共用品菌落总数合格率75.8%,大肠菌群合格率88.3%。商场(店)、宾馆(旅社)空气质量明显优于美容美发和文化娱乐场所。结论:滁洲市公共场所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卫生部门要加强监督监测的力度和现场卫生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厦门市2002~2007年生产层次碘盐质量和居民食用碘盐情况。方法按《福建省碘盐监测实施细则》规定的抽样方法及盐碘测定方法进行监测。结果生产层次盐批质量合格率均为100%,盐碘均值在30.5~32.99mg/kg之间;居民户层次监测各年度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均在90%以上,非碘盐率在1.9~8.2%之间。结论厦门市生产层次和居民户层次碘盐质量稳定,但还要继续加大打击非碘盐力度,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确保人民群众食用合格碘盐。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三门峡市碘盐状况,为进一步推动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01年《河南省碘盐监测方案》,第一层次每个批发企业每月按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抽取3834份盐样,按GB/T13025.7—1999,直接滴定法检测其含量;第二层次每县按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抽取9个乡,每个乡抽4个村,每个村抽取8户(8份盐样)检测其含碘量。结果20022007年检测第一层次碘盐426批次,批质量合格率94.13%,3834份,合格率为95.23%,盐碘均值为31.95mg/kg,2002年批合格率与2007年批合格率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2007年批合格率高于2002年批合格率;第二层次居民碘盐17038份,碘盐覆盖率99.29%,碘盐合格率95.29%,2002年居民碘盐合格率与2007年居民碘盐合格率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2007年居民碘盐合格率高于2002年居民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94.66%。结论三门峡市2007年三门峡市批发企业、居民户盐合格率均高于2002年,总体上处于碘缺乏病可持续消除状态。  相似文献   

18.
聊城市1999~2004年麻疹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山东省聊城市1999~2004年麻疹疫情现状,为制订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麻疹监测系统资料进行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聊城市1999~2004年共报告麻疹314例,年平均发病率0.94/10万。麻疹发病在不同县(市、区)存在差异,发病高峰在4~7月,以≤15岁人群为主;散发和局部爆发并存,爆发病例数占总发病数的26.11%,以小学生和大学生为主。麻疹发病主要与麻疹疫苗(MV)常规免疫接种率低和麻疹监测系统监测质量不高有关。结论重点加强薄弱地区MV常规免疫工作,适时开展MV强化免疫,提高免疫覆盖率,消除免疫空白,健全麻疹监测系统,提高监测质量,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流行规律。分析存在问题。方法 用MAT法检测病人、水鸭和蛙血清抗体;同时分离培养病原体。用夹夜法捕鼠,采集鼠肾,猪肾,牛中段尿,蛙肾、水鸭肾和蚂蝗血分离培养病原体。结果 1997-2000年全省共发生钩体病789例,平均发病率为0.44/10万,死亡12人,平均病死率为1.52%。衢州、丽水和台州市的发病数占全省发病总数的93.28%。病例主要分布在7-10月,占95.06%,病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65.43%,菌群主要为黄疸出血群和七日热群。病人血培养阳性率为1.20%。鼠密度为5.08%,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占47.34%,鼠带菌率为6.90%,黑线姬鼠带菌率为13.19%,蛙肾阳性率为0.17%。水鸭血清抗体阳性率为50%,菌株主要为秋季群;蛙血抗体阳性率为13.64%,菌株为秋季群。结论 钩体病防制工作不能放松。要加强对该病的监测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0.
谢龙  陈伟  靳玲  姚培杰  杨钢 《职业与健康》2008,24(17):1787-1788
目的了解西安市2007年生产批发企业和居民用户硒盐的合格及食用情况,为大骨节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硒盐监测方案要求对硒盐生产、封装和批发企业每个季度进行1次抽样。居民用户每个季度在3个乡镇的大骨节病病区随即抽取7个村子,每个村子随即抽取8户居民盐样。盐硒检测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判定标准:硒(以Se计)含量为(7.6±3.1)mg/kg(4.5—10.7mg/kg)为合格,小于4.5mg/kg或大于10.7mg/kg为不合格,小于1.4mg/kg为非硒盐。结果生产批发企业硒盐的批质量合格率为100%。居民用户硒盐合格率为91.36%,合格硒盐食用率为89.73%,非硒盐食用率为1.79%。结论西安市生产企业硒盐质量稳定;在居民用户中还有不合格硒盐和非硒盐存在,提示要关注这些病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