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思怡  赵泉霖 《河南中医》2012,32(12):1708-1708
柴胡疏肝散具有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效,临床常用此方治疗肝郁气滞所致的胁肋作痛,胸闷善太息,情志抑郁,或易怒,脘腹胀满等症.赵泉霖教授临床常用此方治疗产后抑郁肝郁气滞证,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2.
藿香正气散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藿香正气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藿香、大腹皮、紫苏、白术、白芷、桔梗、陈皮、茯苓、厚朴、法半夏、甘草组成,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效。临床多用于表寒里湿吐泻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脘腹胀满、呕吐、腹泻、肠鸣腹痛、舌苔厚腻等。亦可广泛运用于外感风寒、脾胃湿阻所致病证,现将其灵活应用择例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指出急性脘腹痛的理论依据和证候特点,从"燥化湿痰"、"温化寒痰","清化热痰"、"化痰逐瘀"四法的临床应用,以实际病例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4.
针灸配合熨法治疗痛证,是指在针灸的间隔期或疗程结束后,配合运用熨法,这样往往能收到满意效果,且具有简、便、廉的特点,而深受患者的欢迎.此法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及脘腹冷痛等症.  相似文献   

5.
脘腹胀满,为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多用行气消胀之品以治之,诚属正治之法。然对于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仅用行气之品难于奏效。对此,余常用反治之法,以补气为主,酌加行气之品,常收捷效。尤其对于某些顽固不愈的脘腹胀满之证,往往可获满意效果。此即补气以行气之法。因气有推动作用,气虚则推动无力,“气虚不运”确能导致腹部胀满,此与实证之气滞而不行有别霄垠。治当补气以助行气,“大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中医证候综合疗效等级指标的非劣效性检验方法.方法 选择某个采用非劣效性设计的中药新药临床试验,对其中的中医证候疗效指标(等级形式、有效率形式)分别采用“行平均得分差值法/行平均秩比值法”与频率统计假设检验和可信区间方法进行非劣效性检验,比较检验结果的差异结果 “行平均得分差值法”与“行平均秩比值法”对中医证候疗效等级指标的非劣效性检验结果不一致,“行平均得分差值法”得到非劣效性结论,而“行平均秩比值法”未能作出非劣效性的判断 “行平均得分差值法”对中医证候疗效等级指标的非劣效性检验结果与频率统计假设检验和可信区间方法对有效率的非劣效性检验结果一致.结论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选择等级指标还是合并转换的二分类有效率指标进行非劣效性检验,需要综合考虑等级分布型、样本含量、非劣效性界值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鱼涛  马明弦 《陕西中医》2005,26(9):923-924
目的:探讨舒肝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对75例患者,以四逆散合六君子汤为基本方,随证加减,疗程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疗程中基本方不变。结果:脘腹胀满、脘腹疼痛、纳呆、嗳气4个单项症状疗效总有效率均在90%以上。结论:舒肝健脾法治疗FD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根据祖国医学有关脾的理论,对各种不同疾病在临床出现脾病证候时,笔者辄用治脾法而取效。现结合治验病例,简述如下,并略加讨论。一、健脾益气,温中化饮:适用于脾气虚弱,饮邪停胃,脘腹痞胀,隐痛绵绵,泛吐清水,喜温喜按,得食痛减,四肢欠温,舌苔滑润,舌质淡,脉迟细等证。常用方药有苓桂术甘汤、黄芪建中汤等。  相似文献   

9.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常见病症之一。笔者随孔建新老先生临证多年,每见其用自创开胃气炒治之颇验。余师其法,用诸临床,屡试屡效。现介绍如下,以飨读者。1 配制方法药物组成:白术10g,枳实10g,山药30g,扁豆10g,芡实30g,薏苡仁30g,莲子肉15g,白豆蔻10g,鸡内金10g。气虚明显者加党参、黄芪各10g;舌苔厚腻,脘腹  相似文献   

10.
寒热并进法是专为阴阳失调,寒热错杂而设的一种特殊治法.寒者,阴也;热者,阳也."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寒热错杂证广泛见于临证各科当中,笔者在临证时常见许多腹部外科危急重症寒热相兼,错综复杂,常法难以获效,而用寒热并进法每每取效,兹举临证典型者于下.  相似文献   

11.
王勇 《世界中医药》2011,6(6):512-512
1嘈杂、失眠案患者某,女,78岁,农民,2009年2月20日诊。因饮食生活不规律,常感头晕、乏力,夜半胃脘嘈杂,难安眠,久治乏效。刻诊:形瘦,纳差,脘腹胀,大便不爽,口干舌燥,无苔,脉沉细数。证属气阴两虚,中焦失运。治宜扶正固本,滋阴养胃,转枢中焦法。处方:党参12g,沙参12g,黄精12g,白术10g,紫苏梗3g,  相似文献   

12.
脾肾阳虚水肿是临床常见症候。多年来我以加味肾气丸治疗脾肾阳虚水肿,屡用屡效.近年治脾肾阳虚水肿有185例,效果较为满意.其中男59例,女126例。兹介绍病例二则如下: 例一:陆××、女、54岁.初诊于1978年2月1日.据诉:半年来腰膝酸重,面浮肢肿,脘腹胀满,口淡食少,怯寒肢冷,神疲倦怠,小便短少,经五皮饮、六君子汤等多剂医治未效.诊其面色灰黯,舌胖色淡,苔白滑,脉沉弱.证属命门火衰,  相似文献   

13.
肝经募穴期门,具泻肝清热之功,笔者临证善用之,屡获良效。兹举例如下。例1.肝木克土案王××,男,42岁。1991年10月20日首诊。脘腹疼痛已5年有余,此次猝然加重来诊,因诊务繁忙,又见其痛势较剧,故未细问,取足三里、内关、中脘、三阴交泻之,针后痛减回家。次日复疹诉前日针后痛减仅维持1小时又如故,思针效不及,依法再针。三诊如前述。乃详问而知,患者此次脘腹痛增因与其妻动怒而发,并伴口苦口干,胸胁胀闷。察其舌,  相似文献   

14.
刮痧疗法治疗痧证42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刮痧疗法治疗痧证42例体会新疆区伊犁中医医院(835000)塔衣尔江关键词:痧证/治疗,刮痧疗法,刺痧疗法,临床研究痧证是以突然恶寒发热、头晕、背痛、脘腹胀痛、四肢无力等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内科急症。刮痧疗法是常用且方便易行的一种民间疗法。其法是用汤匙或...  相似文献   

15.
清热利湿法在皮肤科临床中应用广泛,笔者临证应用多可获效,兹以验案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6.
邵丽黎 《河南中医》2006,26(12):13-14
四逆散方出自《伤寒沧》,原治“少阴病,四逆”,为阳郁厥逆证主方。后世多用作疏肝理脾之通剂,常用于肝胆气郁而致的四逆,或肝脾不和所致的脘腹疼痛。近年来,笔者运用四逆散冶疗消化性溃疡、糖尿病性胃轻瘫、输卵管炎性阻塞、胆石症等病,取效明显,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泻南补北法"又叫泻火补水法,出自<难经·七十八难>,遵循经文旨意,此法适用于肝实肺虚之证.通过泻南方心火、补北方肾水达到夺肝母之实、滋肺母之虚的目的.余遇是证,用之效显,后受老师启发:凡阴虚兼有火盛的证候均可凭此法补泻,余亦试之,果获良效,兹举例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8.
因时用药是中医辨证施治的一个重要内容.临床上若运用恰当,每能收到意外显效.1955年春石家庄"乙脑"流行,蒲辅周辨证其证偏于热,用清热解毒法获效.1956年春北京流行"乙脑",用原方不效.蒲老细审其时气候多雨偏湿,证偏于湿,改用清热透湿法而收功,因时用药之重要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9.
肝脾失调与肝胃不和两证皆由工作紧张,生活不规律,情志抑郁或恼怒引起脾胃病证所致.患者多以胸胁胀满,脘腹作痛,食纳不佳等症前来求诊.  相似文献   

20.
<正> 李兴培教授在30余年临床生涯中,创制了不少经效方剂,兹整辑举一二,以飨读者。藿佩陈平汤案叶某,男,30岁,工人。诉脘腹胀痛,胸闷暖气,不思饮食1月,经治未效而来诊。刻下:舌多黑苔有津液,脉细濡沉伏。证属阴寒湿浊之邪郁遏中焦。治以芳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