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在胃食管反流病人中的应用.方法通过24 h食管pH值监测,了解胃食管返流的次数、程度、时间、返流与症状之间的关系以及抗反流手术前、后评价.并对31例拟诊为GERD患者24 h食管pH值监测过程的进行护理.结果整个pH监测过程受诸多因素影响,熟练的操作技术,电极的定位,完整的监测日记,在食管pH监测中尤为重要.结论监测的结果直接关系到诊断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食管pH监测在内镜阴性胃食管反流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诊断胃食管反流病(GERD)而内镜检查阴性的4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无上消化道症状的1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行食管24h pH监测检查,分析比较其结果。结果42例内镜阴性者经食管24h pH值监测检出36例(85.71%)符合GERD诊断标准,有反流症状患者酸反流次数、酸长反流次数、最长酸反流时间、pH值〈4 总百分比、pH值〈4 立位百分比、pH值〈 4卧住百分比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各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95、6.38、6.12、7.34、7.86、6.06,P均〈0.05)。老年患者24h pH监测GERD栓出率显著高于非老年患者(X^2=6.36,P〈0.05)。结论食管24h pH值监测是诊断内镜检查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24 h食管pH监测电极导管插管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平  樊琳  雷华云  瞿金娥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6):1502-1503
食管24h pH监测是利用pH微电极24h动态监测胃或食管pH值的一种先进方法,对诊断胃食管返流病有重要价值[1].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胃食管反流病人24 h食管监测结果,为临床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反流性食管炎、非糜烂性反流病、Barrett's食管、咽部异物感及慢性咳嗽、哮喘病人进行24 h食管pH值监测及护理.[结果]反流性食管炎组pH值<4的反流次数、反流持续≥5 min次数、DeMeest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非糜烂性反流病组和Barrett's食管组pH值<4的反流次数、反流持续≥5 min次数、pH值<4总时间百分比(%)、DeMeester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反流性食管炎、非糜烂性反流病、Barrett's食管和咽部异物感及慢性咳嗽与异常胃食管反流有关.  相似文献   

5.
两种食管胃吻合口阻抗胃食管反流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或贲门癌切除术后,用器械吻合与手工缝合食管胃吻合口的阻抗胃食管反流情况。方法:对115例贲门癌、食管癌切除术后两组患者行电子胃镜、食管压力测定、24h食管pH监测、放射性核素检查。结果:两组患者各种检查结果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1)食管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后的患者广泛存在胃食管反流。2)食管胃两种吻合方法对预防反流无明显效果。24h食管pH监测应是检测胃食管反流最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胃食管反流病人24h食管pH值监测结果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胃食管反流病人24 h食管监测结果,为临床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反流性食管炎、非糜烂性反流病、Barrett’s食管、咽部异物感及慢性咳嗽、哮喘病人进行24 h食管pH值监测及护理。[结果]反流性食管炎组pH值〈4的反流次数、反流持续≥5 min次数、DeMeest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非糜烂性反流病组和Barrett’s食管组pH值〈4的反流次数、反流持续≥5 min次数、pH值〈4总时间百分比(%)、DeMeester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反流性食管炎、非糜烂性反流病、Barrett’s食管和咽部异物感及慢性咳嗽与异常胃食管反流有关。  相似文献   

7.
24h食管 pH监测 ,可了解胃食管返流的次数、程度、时间、返流与症状间关系。监测的结果直接关系到治疗措施的采取。通过对 49例新生儿 2 4h食管 pH监测过程的护理 ,发现整个监测过程受许多因素影响 ,而且新生儿在检查时不能配合 ,认为熟练的操作技术 ,密切细致的观察记录 ,在新生儿食管pH监测中显得尤为重要 ,是保证检查成功 ,提高诊断准确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创伤后昏迷患者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创伤后昏迷患者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情况,为临床治疗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便携式pH监测仪,将pH电极以pH梯度法定位于患者食管下括约肌以上5cm处,对24例创伤后昏迷患者进行24h食管pH监测,并将监测值与正常值进行比较。结果 24例创伤后昏迷患者中19例占79.2%总评分大于正常值,其中除反流次数与正常值最高限接近外,pH〈4的反流时间占监测总时间的百分比,反流时间〉5min次数,最长反流时间,Boix—Ochoa综合评分各指标均较正常值显著增高。结论创伤昏迷患者胃食管反流多数异常,需加强此类患者预防反流及误吸的治疗与护理。  相似文献   

9.
冯桂建  刘玉兰 《中国内镜杂志》2007,13(12):1233-1235
目的提出含餐3hpH的监测方法,并以常规24hpH检测为标准验证含餐3h监测方法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方法患者共221例,均行食管测压和pH监测。计算24h食管内pH监测方法pH<4.0的时间百分比,以>4.0作为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依据。选择患者晚餐开始共计3h的监测数据,计算食管内pH<4.0的时间百分比,同样的标准诊断胃食管反流病。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221例患者经常规24hpH监测诊断胃食管反流病114例,正常107例,含餐3hpH监测方法诊断胃食管反流病115例,正常106例。经Kappa及Mc-nemar检验两种方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含餐3h监测法和24hpH监测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以提高患者依从性,有望用于胃食管反流病特别是非糜烂性反流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X线定时吞钡检查和24h食管pH监测在食管源性非心源性胸痛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0例主诉胸痛和(或)吞咽困难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院消化内科及微创普外科、胸外科就诊。将200例受试病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24h食管pH监测,研究组在24h食管pH监测的基础上行X线定时吞钡检查。比较两组对于胃食管酸反流、食道裂孔疝、贲门失弛缓症和弥漫性食管痉挛的诊断结果。结果:200例食管源性非心源性胸痛患者中,胃食管酸反流93例,食道裂孔疝18例,贲门失弛缓症23例,弥漫性食管痉挛66例。24h食管pH监测方法和24h食管pH监测联合X线定时吞钡检查方法对于胃食管酸反流、食道裂孔疝以及弥漫性食管痉挛的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而对于贲门失弛缓症,24h食管pH监测方法和24h食管pH监测联合X线定时吞钡检查方法结果显示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24h食管pH监测对于食管源性非心源性胸痛胃食管酸反流有较好的诊断作用,X线定时吞钡检查联合24h食管pH监测对于贲门失弛缓症有较好的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子胃镜、24 h食管pH值监测及胃食管反流病(GERD)Q评分三种方法在GER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于2011年4月—2012年6月因烧心、反酸等症状就诊于消化科门诊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胃镜组、24 h食管pH值监测组及GERD Q评分组,每组40例,分别接受电子胃镜、24 h食管pH值监测及GERD Q问卷评分,比较分析各种方法对GERD的检出情况。结果:24 h食管pH值监测组40例患者中病理性反流者19例,生理性反流者5例,GERD阳性率显著高于胃镜组及GERD Q评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组与GERD Q评分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食道pH值监测可以对食管内反流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测,为GERD的临床诊断及不同类型的反流治疗方案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24小时食管PH监测对诊断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24h食管pH检测对胃食管反流和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采用携带式24h食管pH分析仪对37例具有胃食管反流症状患者作为疾病组在常态下进行24h食管pH监测,并以20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20名正常成人中平均97.7%的时间食管pH>4,观察6项食管pH测定指标,得出95%的正常值范围:pH<4的总时间百分率为4.97%;pH<4的立位时间百分率为3.82%;pH<4的卧位总时间百分率2.34%,反流持续≥5min的次数<2.57;最长反流持续时间<18.62min,pH<4的反流次数为25.69次。疾病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24h食管pH监测的阳性检出率为94.59%,明显高于食管钡餐X线检查(27.02%)、内镜检查(40.54%)及食管粘膜活检(51.35%)等方法。 结论:24h食管pH监测的指标对鉴别生理性与病理性GER,深入了解GER与食管炎的关系,特别对GERD的诊断和疗效判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其诊断价值明显优于食管钡餐X线检查和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无食管静脉曲张的肝硬化患者食管运动功能。方法:对32例无食管静脉曲张的肝硬化患者及对照组行食管测压、24 h食管pH监测观察酸反流量和酸度。结果:肝硬化组LES松弛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食管体部蠕动压力幅值变小;蠕动持续时间延长(P值均〈0.05)。24 h食管pH监测示两组酸反流量和反流酸的浓度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食管动力异常、胃食管反流及食管内酸度增高可能是肝硬化患者GERD发病率较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资料。方法:回顾分析2006-01~2006-12在我院诊治的17例小儿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中有反流症状5例,进食相关性咳嗽11例。诊断方法:X线钡餐2例,胃镜5例,B超1例,食管24 h pH值监测1例,仅通过抗反流诊断性治疗有效确诊8例,全部病例均有误诊经过,误诊时间1~3个月。结论:小儿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缺乏典型的临床特征较易误诊,食管24 h pH值监测虽作为诊断胃食管反流的金标准,但小儿及家属难以配合,抗反流诊断性治疗不失为经济、简便而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创伤后昏迷患者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情况,为临床治疗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便携式pH监测仪,将pH电极以pH梯度法定位于患者食管下括约肌以上5 cm处,对24例创伤后昏迷患者进行24 h食管pH监测,并将监测值与正常值进行比较.结果 24例创伤后昏迷患者中19例占79.2%总评分大于正常值,其中除反流次数与正常值最高限接近外,pH<4的反流时间占监测总时间的百分比,反流时间>5 min次数,最长反流时间,Boix-Ochoa综合评分各指标均较正常值显著增高.结论 创伤昏迷患者胃食管反流多数异常,需加强此类患者预防反流及误吸的治疗与护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食管裂孔疝患儿术前、术后行24 h食管pH监测,从监测结果了解术后患儿的恢复情况.方法:对收治的34例食管裂孔疝患儿行24 h食管pH监测,时间为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结果:34例患儿中,30例患儿为滑动性食管裂孔疝,术前存在胃食管反流,4例患儿为食管旁疝,无胃食管反流.术后1个月,有12例患儿出现胃食管反流,反流出现时间大多以睡眠期为主.术后3个月复查,有2例患者仍存在胃食管反流,该2例患儿于6个月后.再次行修补术.结论:对于术前存在胃食管反流的患儿,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加胃底折叠术,在术后1个月内约有40%(12/30)的患儿仍存在胃食管反流,经适当的药物治疗及睡眠时体位的调整后,术后3个月复查,仅有7%(2/30)存在反流.结论:通过24 h食管pH监测可以对患儿的预后做出正确的评价,同时针对不同的监测结果,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性哮喘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13例小儿胃食管反流性哮喘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均以哮喘为主要表现,消化道症状隐匿甚至缺如,均误诊为支气管哮喘,抗哮喘治疗效果不佳,症状反复发作。3岁以下5例经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试验性治疗,哮喘症状缓解而确诊;余8例年长儿均经食管内镜检查及24 h食管pH值监测确诊。结论对小儿哮喘长期反复发作者,应警惕胃食管反流病所致哮喘,根据条件酌情行食管内镜、24 h食管pH值监测等检查或PPI试验性治疗助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治疗方法。方法:将174例食管贲门癌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86例在行单纯食管胃颈部或胸腔内吻合重建消化道基础上加做胃引流术;对照组(88例)行单纯食管颈部或胸腔吻合重建消化道。应用24h食管pH监测及临床反流症状评定方法进行比较。结果:24hpH监测显示,观察组Demeester评分为2.03&#177;2.23,对照组为103.41&#177;91.36,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反流症状评定显示,观察组18例有反流症状,对照组52例出现反流症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引流术能有效降低患者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具有创伤小、效果好、易操作等特点,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科常见多发病。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咽喉,导致胃食管反流病。有研究表明,我国发生率约为7.6%,西方国家约为7%~15%。胃内pH值监测发现GERD患者酸返流明显增多,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功能低下或频繁出现一过性食管下括约肌(LES)松弛,使食管的酸暴露时间增长,损伤黏膜,引起反酸、烧心、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并总结24 h食管pH/阻抗监测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的应用效果与护理体会.方法 利用24 h食管pH/阻抗监测技术,对68例患者进行监测及护理.结果 66例一次置管成功,2例二次置管成功.置管后无鼻咽、胃部损伤以及误吸等并发症.置管前后每例患者呼吸、脉搏、血压的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本组患者确诊为GERD者59例(86.76%),其中酸反流为主者34例(50%),弱酸反流为主者23例(33.82%),非酸反流为主者2例(2.94%).结论 24 h食管pH值/阻抗监测是安全、有效、无创、客观的检查技术,可以更加准确的诊断GERD.正确的插管方法及良好的护理配合是提高检查成功率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