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栓塞与脑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心 《日本医学介绍》2002,23(10):466-467
根据脑血管闭塞的机制 ,脑梗塞可以分为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两类。前者是身体其他部位形成的栓子造成脑血管闭塞 ,后者是由于动脉病变造成血栓形成而引起脑血管闭塞。近年来 ,又可根据血管病变及血管受累程度 ,把脑梗塞分为心源性脑梗塞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以及腔隙性脑梗塞三种临床病型 (表 1 )。其中 ,心源性脑梗塞相当于前述的脑栓塞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和腔隙性脑梗塞相当于前述的脑血栓形表 1 脑梗塞各临床病型的特征和治疗方案脑栓塞脑血栓形成心源性 动脉粥样硬化性 腔隙性 发生机制栓塞性血栓性 ,栓塞性或血液动力学血栓性…  相似文献   

2.
脑梗塞后由于循环末梢发生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梗塞部位常呈苍白色,但由于某种原因,梗塞灶内如有出血时,故其部分或全部成为红色,称为出血性脑梗塞(hemorrhagic infarction)。脑栓塞的病理学改变比脑血栓易于观察,但不易做出临床诊断,而最近经CT 诊断甚为方便。出血性脑梗塞少见,但有时症状较重,特别是广泛梗塞时加之出血,可死于脑水肿。因此,为便于脑梗塞急性期的治疗,尤其是为了进行脑栓塞的抗凝疗法及脑血栓的纤溶疗法,应详细了解其病情变化。现对出血性脑梗塞的病情、诊断及临床问题阐述如下。出血性脑梗塞的病理肉眼所见的出血一般为梗塞灶内散在的点状或斑片状出血,部分可吸收,有的为广泛出血。容易发生出血的部位为皮质和基底节部(包括大脑白质)。显微镜下可见皮质和白质的渗出性出血。脑出血时血肿沿着神经纤维走行撕裂脑组织;而出血性脑梗塞为血管闭塞导致所灌注的神经组织全部坏死。因此,陈旧  相似文献   

3.
一、一过性脑缺血(TIA)的概念厚生省研究班的诊断标准如表1所示。即由于脑的某处缺血而呈现的局部神经症状和体征,24小时内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最近,随影像诊断的进步,有些与脑梗塞进行比较的论述。1.CT 和 MRI临床诊断 TIA 的患者做 CT 检查显示在脑的一部份有小梗塞图像,MRI 普及后能更多地发现小病灶。据大友报道,TIA 的20%左右在 CT 片上显示脑梗塞  相似文献   

4.
脑梗塞急性期的快速影像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占据脑卒中2/3的脑梗塞的急性期诊疗中,为选择适合各,临床分型的合理治疗方案,重要的是进行.庙床分类(主要分为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塞、心源性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塞等三大类型)。这时,通过各种影像诊断方法可以快速地进行临床疾病的分型和诊断。各种影像诊断方法大致分为发现脑组织病变的检查(CT和MRI)、了解脑循环动态的检查(SPECT和CT/MRI灌注成像)、发现责任血管病变的检查(DSA、MRA、3D-CTA等)。若想成功进行脑梗塞的急性期治疗,应快速进行影像检查,制定适合.临床病型诊断和病情的合理治疗计划。本文将介绍影像诊断在脑梗塞急性期的作用以及在判定是否溶栓治疗时特别重要的可逆性脑缺血的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的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5.
早期诊断标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系指脑局部一过性缺血所致的局灶性神经症状,于24小时内症状完全消失。TIA是临床概念并无病理意义,CT扫描有的也可见到脑梗塞灶。可分为颈内动脉系统TIA和椎—基底动脉系统TIA两类。可作为诊断标准的临床症状如表1所示。这些症状可单独出现或几个症状同时出现。当出现暂短的局灶性神经症状应与血压降低时的脑缺血所致的意识丧失加以区别。诊断TIA,要注意除外与本病容易混淆的其他症状,如:①失神、意识障碍;②意识障碍伴有视力障碍;③进行性的运动和  相似文献   

6.
抗脑水肿疗法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脑水肿就是指脑组织内有异常的水分贮留,使脑体积增加。脑水肿可见于各种病态,把因脑缺血引起的脑水肿称为缺血性脑水肿。尤其是在心源性脑栓塞或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在比较广范围梗塞时,可由于脑水肿而出现颅内压力增高,引起脑血流量减少,进而可促进脑水肿,严重时可引起脑疝危及生命。一、脑水肿的病态Klatzo把脑水肿分为血管源性水肿(vasogenicedema)和细胞毒性水肿(cytotoxicedema)(表1)。所谓血管源性水肿就是由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强导致血浆蛋白、水分及电解质等向血管外漏出,造成细胞外腔的扩大。细胞毒性水肿则主要是由于胶…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预测因子—暂短性脑缺血发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所谓暂短性脑缺血发作暂短性脑缺血发作 (TIA)是因脑局部缺血 ,在临床上出现暂短性神经脱落症状。责任病灶是左、右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动脉 -脑底动脉供血区中局部的某一点。TIA 不同于脑血管功能不全 (cerebrovascularinsufficiency)。TIA发作的持续时间均在 2 4小时以内 ,但一般常发生在 2~ 15分钟的短时间内 ,持续时间越长 ,CT及 MRI检查发现脑梗塞的可能性越高 ,在美国国立神经病及中风研究所“NINDS- ”的分类中已指出该特点。在 NINDS- 的分类中仅根据临床暂时现象(temporal profile)即可定义为 TIA,能否发现小的脑梗塞…  相似文献   

8.
一、溶栓疗法适应证的判定心源性脑栓塞是由于游离血栓造成脑主要动脉突然闭塞 ,导致远端立即产生神经脱落症状的脑缺血。在刚刚发病的脑缺血区域中 ,由于残存的脑血流不足 ,而立即发生组织不可逆性变化区域 ( ischemic core)以及由于周围残存脑血流尚维持在一定水平、脑机能停止的组织在一定时间内尚可逆性维持 (缺血半暗带 ,is-chemic penumbra)的区域混合存在。心源性脑栓塞的溶栓疗法是对后者缺血半暗带的挽救方法 ,具有临床价值 ,因此在判断本治疗方法的适应证时 ,重要的是捕捉到缺血半暗带的存在。症状性脑缺血区域中缺血中心和半暗带…  相似文献   

9.
进行性脑梗塞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进行性脑梗塞的病态在缺血性脑血管障碍中 ,多数为脑栓塞那样的突然一次发作完成的类型和像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那样 ,发病后呈阶段状或直线进展的类型。虽然笼统地说是进行性脑梗塞 ,其实包含多个类型 ,所以要首先对其病情进行早期诊断 ,目的是在可治疗的时间带内挽救患者生命 ,或防止发生严重后遗症的第一步。脑梗塞的发病机制大体上分为血栓性、栓塞性和血行动力学性 ,从临床角度可分为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 ( AT)、心源性脑栓塞 ( CE)和腔隙性梗塞 ( L a)等。其中呈进行性经过的以 AT为最多。血管闭塞部位可在颅内或颅外 ,…  相似文献   

10.
CT扫描机是由英国的汉斯菲尔德博士和美国的科马克教授发明的。这一发明对于X 线学来说,是在德国的伦琴(1901)发明X 射线以后最大的发明,它对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汉斯菲尔德和科马克共同获得了1979年诺贝尔医学奖金。本文仅就CT 扫描的临床价值、缺欠和发展趋势综述如下:CT 扫描的临床价值我们以脑卒中的诊断,来说明CT 扫描的临床价值。例如脑出血和脑血栓,两者症状相  相似文献   

11.
无症状性脑血管病田川皓一无症状性脑血管障碍可分类为无症状性脑血管病和无症状性脑血管病变。无症状性脑梗塞是无症状脑血管病的代表。而无症状性脑血管病变是指颅内及包括颈部的脑灌注动脉的器质性的脑血管病变,且在过去和当前此病变均未引起症状。诊断可通过脑血管造...  相似文献   

12.
暂短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因脑缺血所产生的限局性神经症状,最长在24小时以内完全恢复正常而言。TIA既不是疾病名称也不是按脑血管病发病机理的病型(出血、血栓、栓塞)来分类的,而是单纯依脑血管障碍的病期分类的。即依据临床症状的持续时间分为:TIA、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学缺损(RIND)、完全型脑卒中。RIND系指神经体征持续24小时以上,3周以内恢复。完全型脑卒中为发病持续3周以上。TIA常常作为完全型脑卒中的前兆出现。所以在临床上,它作为脑卒中的危险信号有很大意义,对预防脑卒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诊断时要确定:①是否是TIA;②哪个血管系统发生缺血;③发生该疾病的原因(基础疾患)。一、TIA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3.
脑血管造影、DSA、MR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脑血管造影脑血管形态学评价法有 MRA、螺旋 CT、超声等各种方法 ,而脑血管造影仍为重要的检查方法。其优点在于精密度高 ,可描出微小血管和微小病变、评价侧支循环和静脉系统 ,若有适应证可继续移行至血管内手术等。适应证有心源性脑栓塞症、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塞、蛛网膜下出血、脑动静脉畸形等。另方面 ,其最大的缺点是合并症问题。据报告 ,脑血管造影神经合并症发生率约为 1 %~2 %。造影剂过敏随造影剂的改良已有减少 ,但并非全无。另外 ,伴导管操作造成的栓塞症随全身动脉硬化的严重度而机会增多 ,对高龄患者、胸片主动脉弓硬化…  相似文献   

14.
大家公认各种器质性心脏病(HD)、心房纤颤(Af)、心内膜血栓(Th)与各种重症脑栓塞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但是相反是否各种心脏病变都与重症脑栓塞的发病有关呢?尚未研究。本文对经脑血管造影及CT扫描诊断为幕上性缺血性脑血管障碍的346例病人,并经心电图及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重点是有无HD、Af、Th三种病变。根据其有无分为四组,来对比CT扫描所见大栓塞区(即栓塞范围大于大脑中动脉)的出现率。  相似文献   

15.
一、神经放射学自MR成为神经放射研究和检查的主要方法以来,CT已是次要的方法,已对CT所不能进行的脑缺血的超早期诊断和颞骨内淋巴组织及软组织的显示等发出了挑战。在造影剂的使用方法上也正在研究更确实地显示病灶的方法。MR血管造影中的各种摄影方法究竟能当作何种程度的筛选法来使用,对其可能性和限度尚在探讨中,还决定像血管造影那么确实可靠。水分子扩散的MR图像临床已开始应用于小儿脑神经发育障碍的研究,可能成为小儿神经疾患的新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特点是:(1)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2) 血小板减少;(3) 神经症状时隐时现;(4) 发热;(5) 肾功能损害。本文就TTP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概述如下: 病变和发病机理TTP的基本病变为广泛玻璃样微血栓所致的小血管闭塞。该血栓的主要成分是血小板,也含有少量纤维蛋白。形成血栓的主要原因是血管壁的病变。这种血栓遍及周身,尤其多见于脑和肾。引起血管病变的原因可能是某种毒素所引起的小血管炎、药物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的沉着、全身性Shwarzman反应、  相似文献   

17.
在脑梗塞发病 6小时之内的所谓超急性期 ,曾经认为用 CT几乎不能检出异常。但是 ,随着 CT分辨能力的提高 ,已经可以较高频率地捕捉到异常。一、脑梗塞发病后超急性期 CT所见1 .豆状核阴影的模糊化 在脑栓塞时 ,大脑中动脉常常由于栓子而引起闭塞。由于豆状核纹状体动脉区的缺血 ,作为正常豆状核的密度消失 ,豆状核的轮廓有时变得不清晰。在发病后 1小时左右有时也可见到 ,因为是在血脑屏障出现破绽之前 ,故有可能反映了细胞内水肿。当然如是更末端的血管闭塞 ,这种所见便不出现。2 .皮质 -髓质境界的模糊化 由于缺血 ,而产生了尤其是灰…  相似文献   

18.
房颤的发生率仅次于室上性和室性早搏,是一种发生率高的心律失常。近年来,由于降压药的进展,脑出血减少,亦栓或栓塞引起的脑梗塞增多,其中多数栓察病例可由房颤所致。因此,房颤患者脑栓塞的预防是一个极重要的课题。作者采用头部CT检查研究了42例阵发性房颤52例(男24、女28例,年龄59.1±1.9)、慢性房颤65例(男35、女30例,年龄67.9±1.1岁)、因头痛、眩晕来诊,疑有中枢神经症状而作头部CT的窦性心律者53例(男13、女40例,年龄62.6±1.4岁)。并对部分无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进行了食管超声检查,观察左心房血流速度和有无血栓,上述病例均无脑卒中病史  相似文献   

19.
1.神经内科疾患的CT 扫描(1)脑血管病CT 对脑出血与脑梗塞在急性期能准确地鉴别诊断。脑出血呈高浓度占位影,而脑梗塞呈低浓度影。出血周围的脑浮肿呈低浓度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出血灶的浓度减低,而梗塞灶以增强法扫描,在其病程中有时呈高浓度影。CT 能诊断脑血管造影或脑电图不能诊断  相似文献   

20.
在脑神经限局症状呈暂短性消失的患者眼底,可见白色闪光的血小板聚集块,而且用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能够抑制此种暂短发作。作为抑制暂短性脑缺血发作(TIA)和预防继发脑梗塞的抗血小板药物疗法已经历了很久。虽曾试用过阿斯匹林、苯磺唑酮(Suifinpyrazon)、潘生丁等药物,但作为抗血小板药物,只剩下阿斯匹林。最近,认识到氯苄噻啶也有效。一、发病机理1.动脉硬化病变的发生多数TIA都以脑动脉硬化病变为主要原因,一部分则是来源于心脏的栓塞及血液疾病等其他原因引起。动脉闭塞或高度狭窄导致的慢性低灌流状态或侧枝循环形成,如果发生一时性灌流压下降,则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