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与健康》2019,(10)
目的了解湖北省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17年湖北省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数据,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流入湖北省的5 000名被调查流动人口中,2周患病率为6.2%,建档率为46.0%,81.9%的流动人口接受过健康教育,35岁及以上患有慢性病的流动人口中49.1%接受过慢性病管理服务。与非农业户口的流动人口相比,农业户口流动人口建档率较高(OR=1.218,95%CI:1.023~1.450);与行业为建筑业的流动人口相比,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社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以及其他行业的流动人口建档率较高(OR=1.053,95%CI:0.778~1.425;OR=1.413,95%CI:1.066~1.873;OR=1.502,95%CI:1.106~2.041;OR=1.621,95%CI:1.199~2.190;OR=1.418,95%CI:0.934~2.151;OR=1.635,95%CI:1.189~2.249);与就医距离30 min的流动人口相比,就医距离≤15min、15~30 min的流动人口建档率较高(OR=2.373,95%CI:0.925~6.085;OR=1.843,95%CI:0.707~4.804);与流动范围为跨省的流动人口相比,省内跨市的流动人口建档率较低(OR=0.951,95%CI:0.811~1.117),市内跨县的流动人口建档率较高(OR=1.261,95%CI:1.070~1.485);与自评不健康的流动人口相比,自评健康和基本健康的流动人口建档率较高(OR=1.783,95%CI:1.123~2.831;OR=1.264,95%CI:0.783~2.039)。结论湖北省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不均衡,不同户籍、不同行业、不同就医距离、不同流动范围会影响流动人口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情况,需关注重点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模型为理论基础,使用"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流出地监测调查(2014)"数据,采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率偏低,其在流出地和流入地均有卫生服务需求;对于全人群适用的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和健康体检服务项目的利用,流动人口群体内部存在差异;在同一调查点,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利用存在组内聚集性,多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流出地卫生资源配置水平这两个宏观因素和流动人口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医疗保险参保情况、流动范围及就业单位性质等个体微观因素,是影响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的主要因素;不同服务项目的影响因素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结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较差,应强化健康教育和引导干预;不同服务项目利用水平存在差异,应重点关注全人群适用项目和慢性非传染病管理;宏观环境因素和微观个体因素对服务可及性均存在影响,因此在增加服务供给的同时还应从流动人口特征着手,提高其主动性和参与意愿;不同性质就业单位中的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不同,应考虑单位及职业特征对服务利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利用2013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及2013年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专项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总体水平较低,最近一年内接受过体检的比例为33.02%,只有23.84%的流动人口在当地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5.15%的流动人口了解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55.00%的流动人口没有接受过职业安全与健康防护培训.0~6岁儿童免疫接种和健康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较好,但存在一定比例的重复建卡和重复管理情况.“不知道”和“没有时间”是其未接受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原因;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主要有: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每天工作时间、流动范围及流入时间.结论:流动人口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不足,健康意识薄弱和服务可及性差是影响该群体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原因.应该提高该人群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认识,并探索适宜的服务机制,促进其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 相似文献
4.
5.
6.
《中国健康教育》2017,(12)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课题组设计的问卷,按照行业、性别进行配额抽样,对抽取的440例外来务工人口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认知较少,仅4.2%的调查对象全面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流动人口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最高的项目为健康教育(78.3%),其次为0~6岁儿童健康管理(11.8%),其余项目利用率均在10%以下。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家庭年收入是影响流动人口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因素,文化程度越高(OR=1.465,95%CI:1.160~1.851)、家庭人口数越多(OR=1.551,95%CI:1.061~2.269)、家庭年收入越高(OR=1.454,95%CI:1.048~2.017),流动人口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服务的利用率越高。结论应针对流动人口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的特点,制定合适的宣传策略;应加大对单独外出的流动人口、家庭年收入较低的流动人口的关注,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高其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卫生服务的认知和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20,(6)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慢性病患者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促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中患高血压或(和)2型糖尿病的流动人口数据,了解流动人口慢性病患者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档案建档、健康教育服务和随访服务)利用情况。采用SPSS20.0进行χ2检验,对流动人口慢性病患者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9 272名研究对象,流动人口慢性病患者健康档案建档率为32.0%,健康教育服务利用率为63.2%,随访服务利用率为3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流动人口慢性病患者中,女性(OR=1.156),60岁及以上(OR=1.652),少数民族(OR=1.196),受教育程度为初中(OR=1.390)、高中或中专(OR=1.438)和大专及以上(OR=1.532),流动范围为省内跨市(OR=1.480)和市内跨县(OR=1.794),流动原因为经商(OR=1.125)和其他(OR=1.175),到达最近医疗服务机构时间15 min(OR=1.168)是利用健康档案建档服务的有利因素;受教育程度为小学(OR=1.266)、初中(OR=1.474)、高中或中专(OR=1.563)和大专及以上(OR=1.707),流动范围为省内跨市(OR=1.244)和市内跨县(OR=1.432),流动原因为经商(OR=1.321)和自评基本健康(OR=1.158)是利用健康教育服务的有利因素;女性(OR=1.187),年龄为45~59岁(OR=1.388)和60岁及以上(OR=2.296),少数民族(OR=1.329),受教育程度为高中或中专(OR=1.223),流动范围为省内跨市(OR=1.314)和市内跨县(OR=1.385),到达最近医疗服务机构时间小于15 min(OR=1.120),自评基本健康(OR=1.364)和自评健康(OR=1.436)是利用随访服务的有利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流动人口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水平较低,应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针对性,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珠三角青年女性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提升青年女性流动人口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率提供参考建议,助力健康湾区塑造和健康中国建设。方法 利用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描述统计、卡方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对珠三角青年女性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在流入珠三角6个月及以上2 970名青年女性流动人口,有407人(13.7%)在本地社区签约过家庭医生,有886人(29.8%)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有2 479人(83.3%)接受过≥1种的健康教育,教育形式主要为宣传资料、宣传栏。影响本地家庭医生的签约情况的因素有:是否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OR=0.626,95%CI:0.425~0.921)和今明两年是否有生育打算(OR=0.806,95%CI:0.668~0.972);影响青年女性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立的因素有:是否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OR=0.626,95%CI:0.425~0.921)和今明两年是否有生育打算(OR=0.813,95%CI:0.675~0.981);影响青年女性流动人口接受健康教育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全面了解四川省不同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发展现状,分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均等的原因,为促进四川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对四川省抽取21个市(州)卫生局,42个县(区)卫生局,15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11年实施的1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组织管理、项目实施和实施效果3方面进行调查和评分,结果采用率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1年18个市和三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总体得分率为83.81%、64.9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得分率分别为82.83%、79.97%。在项目实施方面,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及健康教育得分率分别为96.42%、93.89%、90.79%,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慢性病管理和老年人健康管理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得分率分别为61.93%、65.73%、70.47%、78.16%,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和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得分率分别为84.19%、86.92%、84.42%。结论四川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工作开展不平衡,且地区差异明显,城乡差别突出。应采取增加公共卫生经费投入,合理分配卫生资源、加强人员培训和推广社区与乡镇的先进公共卫生工作模式等措施逐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方面的差异,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与规模成比例抽样方法在全国31个省市和新疆建设兵团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广义线性混合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户籍人口健康档案的政策知晓率和建档率分别达到75.3%和52.3%,但流动人口仅为46.2%和19.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两个人群建档率进行分省χ2检验后,得到的结论一致。相较而言,健康教育服务在户籍和流动人口中的普及率均较高,分别达到95.8%和89.6%。从教育服务方式上看,81.4%的流动人口是通过广播电视和宣传栏获得健康教育服务(P0.01),低于户籍人口的88.7%(P0.01),但56.6%的流动人口通过短信、微信等新媒介获得服务(P0.01),高于户籍人口的52.5%(P0.01)。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留居时间、医疗保险及就业性质是影响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微观层面的原因,而城市所处经济带、卫生资源配置水平则是宏观层面的原因。结论从全国来看,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方面仍有较大差异,只有同时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入手,才能有效改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徐州市农村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抽取徐州市农村7个县(市、区)的20家乡镇卫生院,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卫生院中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的21.7%,专、兼职比例分别为55.0%、45.0%,35~45岁,占46.1%,中专学历,占69.5%。居民建档率为79.5%,健康教育、预防保健、传染病防治及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普遍较好,老年人健康管理率、体检率分别为88.3%、85.2%,高血压患者管理率、随访次数以及血压控制率分别为94.9%、3.8次、54.4%;糖尿病患者管理率、随访次数以及血糖控制率分别为93.8%、3.9次和67.4%。结论 徐州市农村地区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人员数量及质量有待提高;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工作、传染病防治以及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开展较好,但在居民健康档案、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方面的服务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落实绩效考核制度,加强监管,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高质量开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将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作为医改工作的重点之一,在逐步加强城乡人口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过程中,流动人口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问题日益突显.本文总结了我国流动人口的基本状况、流动人口主要集中的公共卫生问题以及我国公共卫生机构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状,针对研究和实践提出几点建议:1.以医改精神为基础统领研究工作导向.2.研究流动人口流动性的特征.3.研究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投入的规律.4.研究流动人口动态管理的体制机制.5.研究对流动病患者提供救助和关怀的政策.6.研究借鉴国内外的经验与做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流动人口与当地常住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均等的情况.方法 通过现场调研和访谈,抽样调查了浙江省某县的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各581人,了解两种人群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投入、机会.结果 上的不均等情况.结果 流动人口中享受过医疗救助的比例仅占7.8%,低于常住人口的13.4%;有40.9%的流动人口会因为较高的医药费用而不去就医,远远高于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妇科检查率为58.7%,低于常住人口(67.7%).结论 应增加公共卫生机构资源配置和财政投入,发展和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促进不同人群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be into the inequality found in primary public health service available to the migrant population and permanent residents. Methods With on-site interviews, 581 migrant workers and 581 permanent residents in a county in Zhejiang province were surveyed, to learn the inequalities between the two in the expenditure, access and outcomes of the public health service accessible to each. Results only 7. 8% of the migrant population ever had access to medical aid, a ratio far below that of the permanent residents; 40. 9% of the migrant population may turn down medical service beyond their affordability, a ratio far higher; for the migrant population, their ratio of gynecological checkup is 58. 7%, lower than that of the permanent residents (67. 7%). Conclusion Resources and financial allocation to institutions of public health should be enhanced, and social medical and insurance system should be developed and improved, in an effort to encourage the equality of primary public health services accessible to various sectors of the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4.
《职业卫生与病伤》2018,(6)
目的比较四川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管理和和政府财政补偿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与典型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从四川省3个市州抽取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5家乡镇卫生院,调查其2016年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花费的时间和物质消耗情况。运用时间分配系数法,测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花费的实际成本。结果 2016年四川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乡镇卫生院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单位项目实际成本和人均成本都有所不同。结论政府应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状况,采取不同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5.
范子娜 ' target='_blank'> 尹文强 ' target='_blank'> 唐晓朦 ' target='_blank'> 张晗 ' target='_blank'> 范成鑫 ' target='_blank'> 胡金伟 ' target='_blank'> 陈钟鸣 ' target='_blank'> 郭洪伟 ' target='_blank'> 《现代预防医学》2022,(9):1620-1625
目的 通过分析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现状,探究社会融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为改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现状提出建议。 方法 收集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数据中流入时间≥6个月的99 494名流动人口的相关数据,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并使用分层logistic回归探究社会融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结果 在99 494名流动人口中,有36 837人已在流入地建立了健康档案,建档率为37.0%; 75 540人在流入地接受过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接受率为75.9%; 社会融合的四个维度中,家庭平均月收入(β= -0.108、-0.085,P<0.001)、家庭平均月支出(β= -0.061、-0.126,P<0.001)、是否有医保(β= 0.349、0.294,P<0.001)、是否在本地参加过工会等组织活动(β= 0.956、0.489,P<0.001)等变量会影响流动人口利用健康档案和健康教育服务。 结论 流动人口的健康档案建立率较低,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接受情况较好但仍需提升; 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情况会影响其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16.
17.
北京市大兴区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兴区流动孕产妇和儿童妇幼保健服务现状与需求。方法:分层整群抽样确定4个镇,进行问卷调查与定性访谈。结果:共调查700例孕产妇,723例儿童。儿童看护人文化程度普遍低,保健知识缺乏,对卫生保健服务知晓率存在差异,计划免疫率98.9%、定期体检率59.1%、新生儿访视率19.9%,对呼吸急促、大便带血严重的疾病危险症状识别率较低为15.5%、15.2%;流动孕产妇70%以上来京后妊娠,孕期系统管理率明显低于户籍人口(P0.01),产前检查少于4次占49.44%;产前检查总费用,在正规医院78.13%500元以上,在私人诊所90.72%在200元以下;孕妇对危险因素识别能力不足,大多数人认为只有阴道出血和肚子疼的时候再找医生;91.60%的孕产妇期望接受产前检查,85.8%的儿童看护人认为需要定期体检。结论:现有妇幼保健服务利用率较低;对私人接生打击力度不够;妇幼保健服务需求依然存在,应加强宏观管理,细节管理,摸索区域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全面了解流动人口住院医疗服务利用现状及住院地点选择、报销比例的影响因素,提高流动人口健康水平。方法基于2014年5月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5月-2014年5月,调查对象住院率为3.2%(6 503/200 937),医生诊断需住院而未住院率为0.8%(1 667/200 937)。住院治疗者中,在流入地住院的比例高达71.0%(4 615/6 503);住院医疗花费差异较大,最高达450 000元,中位数为5 000元;多数人采用新农合出院减免的形式报销住院花费,同时发现有37.1%(2 413/6 503)的人尚未报销住院费用。影响住院医疗服务利用的因素多样,高学历、非农业户口是住院地点选择、报销比例的双重影响因素,医疗保险也是明显影响因素。结论流动人口住院医疗服务利用仍需改善,应从政策制度、宣传教育、人员设施等方面加强工作。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了解我国流动人口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升流动人口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保障和维护流动人口健康。方法 收集2018年5—8月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中138 955名流动人口相关数据,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主要分析方法有统计描述、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等。结果 流动人口家庭医生服务的签约率为12.3%,山西省流动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最高,为48.6%,上海市最低,为1.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有配偶(OR = 1.284,95%CI:1.202~1.372)、流动时间为6~9年(OR = 1.090,95%CI:1.029~1.154)、流入中部地区(OR = 1.133,95%CI:1.080~1.189)、社会性质流动(OR = 1.002,95%CI:0.984~1.197)、家庭月收入少于3 000元(OR = 1.497,95%CI:1.391~1.611)、自评健康(OR = 1.092,95%CI:1.023~1.165)、已建立健康档案(OR = 38.932,95%CI:36.788~41.201)、接受过健康教育(OR = 2.488,95%CI:2.290~2.702)的流动人口签约率较高,而年龄15~24岁(OR = 0.718,95%CI:0.619~0.832)、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OR = 0.833,95%CI:0.766~0.907)、跨省流动(OR = 0.825,95%CI:0.782~0.871)、主要职业为生产及运输业人员(OR = 0.868,95%CI:0.818~0.921)的流动人口签约率较低。结论 目前,流动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情况并不理想,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流动时间、流动范围等为是否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