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全科医学“5+3”人才培养是完善基层全科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全科医学培养院校要转变培养理念,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遵循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特点,重视全科思维实践能力培养,紧密围绕先进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开展有效过程性评价,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以适应国家卫生事业发展和百姓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2.
国外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是新医改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受社会制度、经济文化及医疗体制等因素的制约,在不同国家,其培养模式各不相同。本文借鉴国外的全科医学教育模式,探讨如何利用我国现有医学教育和卫生资源,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全科医学教育模式,推动我国全科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1国内外全科医学人才现状据统计,在美国,全科医师占医师总数34%,英国、加  相似文献   

3.
社区首诊制在许多国家已是一项应用广泛的医疗制度。通过对我国社区首诊制试点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目前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制度嵌入不够充分、全科医学人才缺乏、双向转诊名存实亡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政府作用、加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切实实施双向转诊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上海全科医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回顾与发展愿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全科医学学科人才建设的历史沿革和全科医学培训概况,对学科人才薄弱的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对多层次全科医学培训项目效果进行讨论。提出规范化培养与岗位培训衔接、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将全科医学纳入医学院校基本课程、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等政策建议。前瞻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发展愿景,强调培训项目与学科建设同步发展、资源有效纵向整合,共同振兴全科医学。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的必要性。探讨提高全科医师社区服务技能的办法,分析当前落实新医改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存在的关键问题,并提出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要采取最好的学习方式和选择适合基层服务的内容来培养全科医学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社区首诊制试点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首诊制在许多国家已是一项应用广泛的医疗制度.通过对我国社区首诊制试点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目前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制度嵌入不够充分、全科医学人才缺乏、双向转诊名存实亡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政府作用、加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切实实施双向转诊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全科医生制已经成为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是专业化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一项迫切任务。将对我国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国自身特点和实际需求,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8.
济南市中心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隗学玲专研全科医学事业,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探索适合中国基层卫生实际的全科医学发展模式,提升服务能力,让更多群众受益。她积极承担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工作,针对不同来源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培养计划,为医学生提供实践学习机会,让越来越多的医学生了解全科医学,并愿意致力于从事此项工作。隗学玲为基层全科医学发展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1999年,邵逸夫医院在国内率先建立全科医学科并设立全科住培项目.邵逸夫医院全科医学科围绕岗位胜任力,以培养"用得好、下得去、留得住"的全科医师为目标,坚持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并重,规范学科建设,创新教学模式,运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创建了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基地,为我国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多年来,邵逸夫医院全科医学科培养全科住院医师、全科研究生、全科骨干师资达975人,他们多数成为社区医疗骨干,在基层诊疗服务中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根据国家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结合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实践教学现状,构建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实践教学体系.方法:从全科医学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管理和保障体系三个方面展开分析.结果:初步建立了基于卓越医师培养的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实践教学体系.结论:构建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高素质的农村社区全科医学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校医学生对全科医学认知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我校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的认知情况 ,更好地促进我校全科医学的发展。方法 对低年级( 2 0 0 0 )级和高年级的医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结果 现代医学生已经认识到全科医学的学科魅力 ,对全科医学的发展持肯定态度 ,61.2 %的学生有做全科医生的打算 ,41.6%的学生认为全科医学有光明的发展前景 ,但由于宣传力度及国家在全科医学的发展上还处于摸索借鉴的阶段 ,学生对全科医学的认识还比较肤浅。结论 目前我院在全科医学的发展上应加大学科投入 ,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培养高层次全科医师是当前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该文就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策略方面进行探讨,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旨在促进从事全科医疗行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全科医生的培养尚处于初级阶段,为加强全科人才培养、努力探索并构建工学结合的药理学培养模式,本文从改革创新动物实验教学、建立模拟诊所教学法和开展开放性实践教学三个模块构建教学内容,与全科人才培养目标接轨。通过培养学生获取新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启发式药历分析教学、完善实践技能考核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实施药理学实践教学改革,培养技能型全科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我国全科医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和现状分析等方法探索我国全科医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结果:我国目前全科医生培养主要存在如下问题:全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学历和职称低、队伍不稳定、全科医学学科建设严重滞后和全科医学师资整体水平不高。结论:我国全科医生培养现状不理想,应该强化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力度,健全全科医生职称考核和激励机制,建立一支稳定的全科医生队伍。  相似文献   

15.
全科医生人才是医学院校以社区卫生服务为主要目的建设的一批专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目前,对在校医学生开展全科医学教学已成为当前医学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探讨了医学院校全科人才培养的现状,针对其中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医学院校全科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结合临床教学实践,并对Pubmed、Medline、中国知网、中国万方等数据库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并从医学生对全科医学认知度、国家对全科医学建设政策、民众对全科医学政策的理解、医学教育资源、医疗机构提供的职业培训及职前培训、职业前景及职业吸引力、医学生自身特点及家庭背景几方面分析影响全科医生职业选择的因素,以便决策者寻求解决的方法,吸引更多优质全科医学人才加入全科医师的队伍,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人类为了繁衍子孙 ,促进健康 ,防御疾病 ,延长寿命 ,提高生活质量和劳动效益 ,长期探索各种有效的卫生保健措施和途径 ,从通科医生到专科医生到全科医生 ,从生物医学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经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国际卫生工作的发展 ,引进了全科 /家庭医学。全科医学是新医学模式的体现 ,是落实初级卫生保健的有效途径 ,全科医生是实施社区卫生服务的中坚。1 世界全科医学的出现是历史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全科医学有些国家也叫家庭医学 ,它的医学理论就是全科医学 ,它的执行人、实践者就是全科医生。由于世…  相似文献   

18.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要求负责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基地医院,在2019年底前必须设置全科医学科,由此可见国家对于壮大全科医师队伍的决心。本文主旨在于探讨综合性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建设办法,分为“建设全科医学科的重要性”与“建设全科医学科的实践体会”两大部分进行阐述,认为建设全科医学科是满足患者便捷就医需求、满足全科医师规培需求、满足医院便捷管理需求的重要工作,并在基础条件、医疗技术队伍、医疗质量状况、科研与教学、服务范畴、承担衔接任务、信息化建设几个方面给出建设全科医学专科的实践体会,进而为促进全科医学科全面发展、确保高质量全科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构建体现全科医学特色的课程体系、构建临床实践教学模式、筹建课程中心、完善成绩评定方式、积极开展因材施教等措施改革现有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以上实践,学生动手能力明显增强,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在健康中国视域下,推进全科医学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医疗院校以及医疗机构应当推进全科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规范学科建设与发展。当下,全科医学教育健康机制刚刚起步,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进一步完善教育体系,通过遵循市场和政策的引导,从而在健全全科医疗教育制度的同时,推动全科医学的发展,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该文就健康中国视域下,全科医学教育发展方式进行探究,希望能够推动医疗服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