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总结并归纳退行性脊柱侧弯给予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椎管减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情况,及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结果术中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时,与传统的椎管减压术比较,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安全性,可以被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效果.方法:在2016年1月-2018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中挑选出符合试验要求的患者100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将这10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椎管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来治疗,对比两种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评价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椎管减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统计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43.17±2.07)min,术中失血量(45.83±3.54)m L,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53.64±6.24)min,术中失血量(63.32±2.43)mL,研究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躯体疼痛、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治疗效果较好,减少术中出血量,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4.
苏威  赵杰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115-115
目的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将2008年2月-2012年12月于我科治疗的65例退行性脊椎侧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单纯椎管减压术,观察组采取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obb角度数低于对照组而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赵振东 《河北医学》2012,18(9):1279-1280
目的: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于本院接受治疗的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单纯椎管减压术治疗,观察组43例患者采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减轻优良率及治疗后平均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平均Cobb角改善明显,术后症状减轻优良率为88.37%,对照组优良率仅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采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6年4月-2018年10月期间进行治疗64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取椎管减压术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则采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治疗结果、Cobb角度及疼痛感.结果:治疗数据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疼痛感弱于对照组,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Cobb角度相近,差异无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Cobb角度优于对照组,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较椎管减压术效果更优,患者术后疼痛感受不强烈,Cobb值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严重的脊髓型颈椎病及多个颈椎骨折的患者采取了颈椎椎板减压+植骨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现就其麻醉处理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 LSS)的效果。方法 选取84例LSS患者,按手术方案分为A组和B组,各42例。A组接受椎管减压PLIF内固定术治疗,B组接受减压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效果、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影像学指标(椎体滑移度、滑脱角、椎间盘高度)、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1α(IL-1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血清亮脑啡肽(LEK)、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手术优良率为97.62%,高于B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A组患者JOA评分高于B组,VA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A组患者椎体滑移度、滑脱角低于B组,椎间盘高度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A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手段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于2012-2015年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确诊为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44例临床资料纳为本次分析对象,所有患者均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手术治疗,对患者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式分析后归纳该手术方式对退行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完成手术治疗后接受平均2年的随访,提示术后1年患者优良率达到93.2%,术后2年患者优良率为88.6%;术后对患者用CT扫描,无患者形成椎管内疤痕且椎管直径有显著增加;受到覆盖的棘突融合所需时间在3-6个月范围间,融合率经计算可知为90.9%;有4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没有患者出现诸如复发性椎管狭窄、脊柱失代偿、腰椎滑脱或者假关节等并发症。结论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治疗能够有较为突出的治疗效果,同时远期预后质量令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研究并分析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进行研究,分组方法为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0例。将行椎管减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将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术后Cobb角度以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病情恢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借鉴以及进一步普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老年性椎管狭窄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减压内固定组和减压后内固定融合组,各30例.观察JOA评分、腰腿痛VAS评分、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 本研究中术后2年减压内固定组优良率为86.7%,减压后内固定融合组优良率为90.0%,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年减压内固定组优良率为46.7%,明显低于减压后内固定融合组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4年减压后内固定融合组的腰痛VAS评分、椎间高度明显优于减压内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压内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低于减压后内固定融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减压后内固定融合术远期效果好于减压内固定术,但椎板减压加内固定术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13.
李健  何仿  陈小强 《安徽医学》2014,(4):497-498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16例,均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按照VAS、JOA评分对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终末随访的分值改变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其中15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7个月,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无疼痛复发,无肢体功能下降。术后1周、终末随访时,VAS、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终末随访时与术后1周VAS、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创伤小,减压彻底,可作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4.
钟诚凡  罗绍坚  张琛海  李先民 《中外医疗》2012,31(13):99+101-99,101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间盘切除加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34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后路椎间盘切除加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术前、术后1年随访时进行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和椎间隙相对高度(R)测量。结果 34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31例获得优良手术效果,优良率为91.2%。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和椎间隙相对高度(R)测量等比较,术后各项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经后路椎间盘切除加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方法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31例患者中29例获随访6个月至5年。疗效按JOA标准评估标准,优26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6.5%。结论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正中入路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TLIF技术结合后路经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椎间融合器(BAK)植骨融合术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不稳症。方法:应用改良TLIF技术结合后路椎弓根钉棒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65例腰痛并单侧下肢根性疼痛的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不稳症病人,术前和术后对病人进行视觉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pain score,VAS),椎间系角度、整个腰椎前凸角度、椎间隙后缘高度测量和手术满意度问卷调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2~36mo,平均22mo。术前VAS和椎间系角度整个腰椎前凸角度椎间隙后缘高度,分别是7.8±1.8分和3.4±0.3°、40±0.6°、8±0.5mm,随访时为2.9±1.2分(P=0.0082,P<0.01)和12.6±0.4°(P=0.0075,P<0.01)、52°±0.5°(P=0.0061,P<0.01)、12±0.3mm(P=0.0054,P<0.01)。65例病人中60例手术满意度问卷调查高于40分(92.3%)认为手术效果优良。没有发生因操作不当及器械问题引起的并发症。结论:后路改良TLIF技术结合经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不稳症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刘维祥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5):55-55,82
目的观察椎间植骨融合与横突间植骨融合对腰椎滑脱的治疗效果,以积累经验、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收集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应用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对照组48例,应用RSS钉棒系统加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术后随访,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疗效好,临床可以应用。  相似文献   

18.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症。临床常采用手术治疗,但部分患者术后疗效不满意,少部分患者术后残留腰腿痛,通过临床分析发现影响术后效果的原因主要是术后神经根粘连及腰背肌衰弱综合症。为提高术后疗效,通过临床验证,术后早期系统功能训练,可减少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明显提高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退形性脊柱侧弯患者经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退形性脊柱侧弯患者为本次研究资料,按照住院时间顺序的先后分两组,每组36例。在所有患者中,予以对照组单纯椎管减压术治疗,予以观察组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2%(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平均Cobb角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讨论采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退形性脊柱侧弯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不但能对患者的脊椎外形得到改善,还能对畸形脊椎予以矫正,改善患者的Cobb角,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对脊柱结核应用椎间植骨融合和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并探究其应用价值。方法对2016年7月至2018年8月医院收治的88例脊柱结核病患者予以椎间植骨融合治疗与内固定术治疗,分析88例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的JOA、SAS、SDS评分明显改善,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Frankel分级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对脊柱结核患者行椎间植骨融合治疗与内固定术治疗,既可改善临床症状,又可改善预后,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