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药品零差率政策实施后广西公立医院的运营效果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的改革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2017年广西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次均医药费用、人均药费、人均检查费、医院药品收入、财政补助收入以及医院业务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使用比率分析法分析人均药费、检查费占比及不同收入项目占医院总收入比重情况。[结果]①药品零差率政策实施后药占比下降,门诊药占比由2014年的45. 6%下降至2017年的39. 6%,住院药占比由34. 8%下降至28. 4%,而人均检查费占比逐年上升;②门诊及住院患者次均医药费用增长率略有下降,但在2017年药品零差率政策全面铺开时,患者次均医药费用增长率明显反弹;③诊疗人次与入院人数均有较大增长,医生工作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作负担较重;④医院财政补助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重较低,医疗机构财政补助无法弥补药品零差率政策带来的政策性亏损。[结论]药品零差率改革初见成效,但次均医药费用控制效果不够理想,需探索和构建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建立长效财政投入机制,维护医院的公益性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药品集中供应对医疗总费用的影响,对解决老百姓"看病贵"问题提供有效可行的建议。方法:运用PASW Statistics 18统计软件对药品集中供应后总费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药品集中供应改革后,药品费用、医疗总费用、门诊均次费用、门诊均次药费、住院均次费用、住院均次药费和平均住院床日费用等较改革前大幅度减少。结论:降低医疗费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政策的调整和相关机制的创新与完善。  相似文献   

3.
采用描述性分析、多因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1996-2001年某公费医疗人群中所有经由门诊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在各级医院的门诊费用和药品使用情况.结果发现,该被研究人群中的高血压病患者年就诊人次、年总门诊费用和药费、年人均门诊费用和药费均呈逐年升高趋势;高血压病患者门诊费用中药品占门诊费用的百分比达80%以上,且无随年度变化该比例逐年下降的趋势.研究发现,高血压病患者单次门诊费用与医院级别成正比,主要取决于各级医院使用药品情况.因此,控制高血压病门诊费用宜从引导病人到低级别医院就诊、规范药品使用入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费用,为合理控制住院费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2006-2010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相关信息,了解其住院费用基本及构成情况,并采用灰色关联性分析判断各分项费用与住院总费用的相关程度.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老年男性居多;手术组人均住院总费用呈下降趋势,材料费、药费及手术费所占的比例较大但对住院总费用影响较小;非手术组人均住院总费用呈上升趋势,药费及检查费在住院总费用中所占比例较大但对住院总费用影响较小.结论 合理控制材料费用,做到合理检查、规范用药,同时减少无价值住院日.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医改背景下江西省公立医院病人费用变化情况.方法:从国家卫生统计信息网络直报系统选取2008年到2011年江西省各级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病人费用的数据,并将其录入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江西省公立医院病人费用总体控制情况较好.2011年与2008年按可比价格比较,江西省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药费、检查费分别上涨-9.7%、7.9%、39.8%,全国对应为20.1%、18.7%和22.1%;江西省公立医院人均住院费用、药费、检查费涨幅分别为15.9%、8.7%和72.7%,全国对应为19.2%、-1.1%和6.8%.其中,检查费用涨幅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绝对数远低于全国.结论:继续贯彻落实基本药物制度,探索医药分开,推进医保付费方式改革,公开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钟摆效应对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程度。方法:利用东部某地2008—2014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表的数据,分析参合情况、人均诊疗人次、实际补偿费用及实际补偿比的变化情况,在区县层面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门诊、住院服务的人均费用和人均诊疗人次的钟摆效应系数。结果:农业人口参合比例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人均诊疗人次和实际补偿费用整体呈上升趋势,门诊和住院的实际补偿比分别在50%和35%左右波动。门诊人均费用和诊疗人次的钟摆效应系数为0.790和0.936,住院服务对应的系数分别为0.551和0.456。结论:门诊和住院服务均存在钟摆效应,政府在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的同时,要考虑钟摆效应对医疗保险基金风险的影响。此外,还应该考虑门诊和住院服务钟摆效应的差异和替代性,适当提高门诊服务的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7.
我院药品收入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了解2004-2005年我院业务收入中的药品收入影响因素,为领导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运用因素分析法分析我院2004-2005年医院工作年报和财务年报。结果经过医疗质量监控后,门诊人均药费和住院药费都有明显的下降,但由于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次的增加,药品总收入没有下降。结论加强临床药品应用规范化,是控制药品费用下降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北京市朝阳医院为例,分析北京市医药分开改革试点三年来所取得的成效,为公立医院改革提出建议。方法:收集医药分开试点前后门诊和住院的相关数据,对药占比、次均药费、业务量、医疗质量、收入及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改革第三年与改革前一年相比,门诊、住院药占比分别下降16.98个百分点和13.3个百分点,年均降幅分别为25.57%和36%;门诊、住院患者次均/例均药费分别下降21.39%和34.8%。医疗收入较改革前增加68.1%;药品收入较改革前下降14.29%。医事服务费收入达到24 350万元。检查、化验收入增加52.60%。讨论:试点医院医药分开对于控制药品费用效果良好。建议:公立医院改革下一步应朝着"医检分开"、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等方向推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感染性疾病患病率和抗生素使用的变迁。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2016年的住院患者信息,统计每年感染性疾病患病率、抗生素花费占比、细菌培养花费。结果住院患者感染性疾病的患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虽然总药费有升高趋势,但抗生素花费占总药费比呈现下降趋势;与住院化验费、细菌培养总费用有升高趋势不同,各年份细菌培养花费占比、感染患者人均细菌培养花费均无趋势性改变。结论生存条件的改善并没有降低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加强感染预防领域的研究是今后感染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各种指南的颁布、抗生素规范化使用措施的实施,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医务人员对病原学检查重要性的意识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DRG改革对北京市三级公立医院例均住院总费用及其增速、内部结构的短期效应与长期影响。方法: 基于2009-2018年北京市三级公立医院住院费用的年度报表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分析2011年的DRG改革对例均住院总费用及各项费用占比的影响。结果: 与未试点的医院相比,短期内试点医院的例均住院总费用有所降低,药占比下降显著,耗材费用占比增速下降明显,手术、治疗、护理费用占比有所下降,检查、化验费用占比略有上升。长期看,试点医院例均住院总费用与增速超过非试点医院,药占比、手术、治疗、护理费用占比低于非试点医院,耗材费用占比大幅提高,检查、化验费用占比呈现较强的个体差异性。结论: DRG改革短期内对控制费用增长具有积极作用,长期效果有待改善,费用结构有待优化;未来应从发挥“双中心”的多元作用、与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结合、提高体现医生技术劳动价值的收入等方面完善DRG改革。  相似文献   

11.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2,(10):1355-1359
目的:分析并预测上海市公立医院门诊及住院人均医药费用的变化趋势,为医药费用控制政策的推进与落实提供参考。方法:对上海市公立医院2010-2019年的门诊和住院医药费用趋势进行描述性分析,并运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对数据进行预测。结果:上海市公立医院门诊均次医药费从2010年的243.7元增长至2019年的389.3元,均次药品费从2016年起有所降低,预测到2024年门诊均次医药费会达到509.8元。住院人均医药费从12 225元增至18 618.7元,人均药品费2019年低于2010年水平,预测到2024年住院人均医药费为23 991.4元。门诊和住院的人均药占比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结论:上海市公立医院医药费虽逐年提升但增速渐缓,药品费用控制效果较好,医药改革已见成效。仍需进一步对医药费用监测与评估,全面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门诊人次、人均药费、人均检治费对医院2001-2006年门诊业务收入的影响及程度。[方法]运用因素分析法分析我院2001~2006年门诊业务收入增长的原因。[结果]影响门诊业务收入增长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门急诊人次和人均费用中入均检治费的增加。[结论]医院在今后应进一步加强专科、专家、特色门诊的建设,以吸引更多患者就诊,同时控制好人均费用的合理增长,有效地利用好医疗卫生资源,使医院运营良好,持续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九十年代我国医院医疗费用的走势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90年代以来我国综合医院每个病人 (门诊和住院 )医疗费用的增长情况及医疗费用构成的分析 ,指出医疗费用增长过快、药费比重过大的趋势 ,进而分析影响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的原因有价格指数上涨、医院补偿机制的不完善和医疗制度的弊端等 ,并提出加强医院管理等四项对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控费政策对医院医疗业务收入和费用结构的影响,为完善新一轮控费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间断时间序列、结构变动度等方法,比较控费政策实施前后医院医疗业务收入和费用结构指标的变化.结果 经模型检验,控费政策对医疗总收入、门诊次均费用、住院次均费用控制的即时效应显著,但尚未出现长期下降趋势;2018年下半年医院药占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在军民融合发展新形势下为控制军队医院住院费用过快增长提供循证决策依据.方法 从某军队医院HIS系统中导出2011-2015年甲亢、Ⅱ型糖尿病、腰椎间盘突出等3种常见疾病的住院病例费用信息,统计分析住院费用及其变化趋势.结果 甲亢住院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呈增长趋势,Ⅱ型糖尿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呈递减趋势;甲亢的费用结构中所占比例较高的有诊疗费、检查费用、药费和其他费用;Ⅱ型糖尿病费用结构中所占比例较高的有其他费用、药费、诊疗费用和检查费用,且均呈上升趋势;腰椎间盘突出的费用结构中所占比例较高的有次均手术费用、诊疗费用、其他费用和检查费用.结论 住院患者数有减少趋势;住院费用有下降趋势;技术性收费占比明显增加;军民融合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医疗保险病人的医疗费用分析,为医疗费用的合理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2005年全年医疗保险病人与公费、自费病人的门诊、住院费用及其费用构成进行对比研究;并采用逐步回归法寻找影响医疗保险病人住院费用高低的主要因素。结果:医疗保险病人门诊和住院总费用明显高于公费和自费病人,且医保病人各项费用中以药费所占比例最高;影响医保病人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住院日和手术次数。结论:医院应在有效控制病人住院日的同时,控制药费的增长,以达到控制医疗费用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广西县级公立医院医药分开改革对医院收入和医疗服务的影响。方法:采用前后对照设计,2009—2012年为干预前,2013年为干预期,试点县级公立医院为干预组,非试点县级公立医院为对照组;数据来源于2009—2013年医院统计报表和新农合报表、2010—2014年广西统计年鉴;采用基于回归的倍差法进行分析。结果:医药分开改革包括取消药品加成、提高诊查费和护理费项目价格、降低大型设备检查项目价格和增加财政补助;在医院收入方面,相对于非试点医院,试点医院药品收入减少332.6万元、医疗收入增加1 075万元,财政补助没有显著变化;在医疗费用方面,相对于非试点医院,试点医院次均门诊药品费用减少3.51元、次均门诊诊查费用增加2.23元、次均住院药品费用减少133.50元、次均住院诊查费用增加62.01元、次均住院护理费用增加69.72元,门诊和住院人次、平均住院日、次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均无显著变化。结论:县级公立医院住院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弥补了取消药品加成带来的损失,门诊需通过政策外项目费用调整来弥补损失。医药分开改革没有减少试点医院业务收入,但对医院和医生的激励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旨在分析浙江省县级医疗机构实施药品零差率对其经济运营数据的影响。方法:从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发布的相关年份的"浙江卫生年鉴"提取县级医疗机构经济运营相关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结果:浙江省县级医疗机构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以来,总收入与医疗收入仍稳步增加,而药品收入已呈现略下降趋势,财政补助增加,一定程度弥补了医疗机构药品收入的减少。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下降8.39点,药品费占医疗收入比重也略有下降。医疗机构门诊及住院患者人次及均次费用都有增加,但均次药费下降明显。结论:县级医疗机构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使得药占比显著降低及患者均次药费下降,一定程度实现了政府设计药品零差率销售的初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药费比重与住院总费用之间的关系,提出有效控制药品费用的措施. [方法]以唐山市12所医疗机构的365名急性阑尾炎住院患者的病案首页信息为研究样本,采用线图、简单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索药费比重与住院总费用之间的关系. [结果]药费比重与住院总费用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关系(r=0.449.P<0.01). [结论]住院总费用与药品费用占住院总费用的比例关系密切;唐山市各级医院药品费用占住院总费用比例相对较高;应采取必要措施,控制药品费用的不合理上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按人头支付政策干预对参合对象门诊服务利用的相关影响。方法:收集2011—2015年浦东新区按人头支付干预前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对象门诊服务利用相关数据,通过比较分析,评价政策干预对参合对象门诊服务利用的影响。结果:80%的门诊服务利用发生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6%发生在二级医院;从费用来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二三级医疗机构的门诊医疗费用各占一半;从环比增速来看,按人头支付政策干预后患者的次均门诊费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15年二三级医疗机构参合对象次均门诊费用分别为275.46元和208.24元。结论:参合对象的总体门诊服务利用次数和费用均逐年增加,二三级医疗机构就诊增加明显;政策干预后对参合对象次均门诊费用控制较好,尤其二三级医院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