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我国"未富先老"问题的日趋严重,国家和地方都在积极应对老龄化。《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养老机构建设的政策和要求,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实践。文章通过对资金投入、养老机构数、床位数、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调研、分析,发现十二五期间少数民族地区机构养老建设资金投入明显增加,养老机构数、床位数快速增长,基层服务不断改善,民族地区机构养老基础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同时,也面临着养老机构入住率低的突出问题。机构养老的文化可接受性低是少数民族地区养老问题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建议赋予养老机构更多的职能,盘活存量;结合少数民族农村老人养老的实际需求,提供居家养老的支持性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西南民族农村地区的养老供需现状,为民族农村地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提出对策。[方法]采用立意整群抽样,对665名傣族、侗族、藏族农村居家老人进行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3个民族农村地区的养老供需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多发慢性病且失能率高,倾向于有社会养老服务支撑的居家养老意愿强(傣族97. 4%、侗族96. 6%,藏族99. 6%);自报告医疗保健康复需求高居首位(傣族占81. 28%,侗族占87. 66%,藏族占67. 80%);养老机构建设投入增加、养老机构数与床位数增加,但集中分布在州、县、乡;养老院环境显著改善,但入住率较低,傣族为11. 03%,侗族为22. 61%,藏族为7. 2%。[结论]民族地区农村老人居家养老意愿强,现有养老服务体系与养老需求脱节;家庭社区层面医养资源分离、投入少使多层次医养服务体系建设难落实;少数民族文化多元,加剧了服务体系建设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河北省邯郸市养老机构承担的养老需求并提出建议,以实现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体系。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邯郸市丛台区、邯山区、复兴区共35家养老机构收纳的307名老年人展开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包括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及建议。结果养老机构中老人养老服务需求意愿调查中:在日常生活照护需求方面,饮食的要求最高(35.2%);在医疗康复服务需求方面,41.1%的老人希望得到定期检查的服务;在精神慰藉服务需求方面,老人对聊天解闷、心理护理以及文娱活动这三项的需求较高(89.3%)。在养老机构老人对养老服务的建议方面,83.4%的老人希望养老机构能提供便捷便宜的医疗服务。结论邯郸市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正在启动,应针对老年人需求,健全"医养结合"相关制度,实现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徐州市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服务的需求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1年6~7月,随机抽取徐州市5个区30家养老机构的1 000名入住老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 SPSS 26.0进行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回收有效问卷928份,有效回收率92.8%。入住机构老人医养结合服务总需求(65.93±12.34分),各维度中需求最高的是医疗护理(72.25±17.11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城市居民、自己或子女支付入住费用、自感健康状况差、失能的养老机构入住老人对医养结合服务需求高(P<0.05)。结论:徐州市养老机构入住老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高,资源可及性和老人身体状况影响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养老机构应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能力,提供更多个性化医养结合服务;建议政府加大培养医养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加强农村地区医养结合政策宣讲和资金引流。  相似文献   

5.
本文聚焦农村地区老年人养老模式这一现实问题,分析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和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现状与成效、问题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缓解农村地区养老压力,完善我国的农村养老政策、优化养老模式提供研究资料与参考依据,促进实现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及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方法于2015年1~12月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对我市宝安区松岗街道1 000例≥60岁老年人进行养老现况及养老需求问卷调查。结果社区老人最喜欢的养老模式是社区居家养老434例(44.97%),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的涵义知晓率仅为74例(26.11%)当前最需要解决的养老问题是生活照顾问题370例(38.34%),最希望得到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是定期常规健康检查386(40.0%),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仅占154例(15.96%),有和子女完全分居意愿的69例(7.15%),最希望从子女处得到的支持为情感支持424(43.94%),对我国目前养老保障现状的满意度63.94%;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居住方式、经济状况、健康状况、社会保障情况为影响社区老年人选择养老方式的主要因素。结论本社区老年人养老在经济上不是主要问题,社区老人以社区居家养老为主,但社区的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不足,不能满足日渐增多的独居老人、高龄体弱老人的养老需求;老人对于养老医疗需求是主要的,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完善以家庭养老为主的综合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甘肃省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健全和完善机构养老服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甘肃省兰州市、张掖市和平凉市养老机构的360名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设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总分为28.48±5.78分,地区、家庭类型、文化程度为影响健康服务需求的独立影响因素。欠发达地区,不完整的家庭及文化程度较低的老人对健康服务需求更高。结论应根据不同特征老年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关养老服务项目。养老机构应该定期采集老年人的意见,鼓励子女探望,大力开展健康知识宣教,并完善养老与医疗服务机构间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普陀区养老机构医疗服务现状调研报告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加强老龄工作"的要求,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上海市普陀区将全面推进养老院建设项目,新增养老床位500张。作为养老机构内医疗服务需求将随之增加,而目前普陀区养老机构内医务人员的资质不全、基本的医疗设备配备不齐,提供的医疗服务不规范,导致养老机构内医疗服务出现缺位,不能为老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保障,入住的老人得不到规范的基本医疗服务成为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西北农村地区老年人互助养老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为农村互助养老长效发展提供策略和方案。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西北五省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2 800份,回收有效问卷2 454份,有效回收率87.6%。提出研究假设,建立模型,采用分步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结果:年龄、身体机能、婚姻状况、居住方式、收入、社会网络关系、互助设施适老程度均对老年人互助养老产生显著影响。结论:老年人对养老服务需求是一种刚性需求,且多样化、个性化、复杂化。由此建议发展农村互助养老应精准、动态评估老人内生需求,建立需求评估机制;以村庄为本位,补齐农村养老短板,建立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农村互助养老网络,完善农村互助养体系,提倡一村一策略,一人一方案养老模式,为西北农村互助养老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因人口老龄化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上海市市政府提出了"9073"的养老模式,提倡大部分的老人居家养老,一部分的老人机构养老.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地区老龄化程度加剧,青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导致留守老人和宅基地闲置,部分地区开始探索宅基地养老,以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并缓解部分养老问题。本文通过阐述我国农村宅基地利用和留守老人现状,几种典型的宅基地养老模式的系统梳理,对目前宅基地养老模式存在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对进一步探索宅基地养老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农村老年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需求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河北省L县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495份,有效回收问卷454份(91.72%)。结果454名农村老年人中160人(35.2%)有医养结合机构养老需求。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职业、居住方式等14项因素对农村老年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需求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职业、居住方式、子女数、家庭月收入、到卫生院距离、健康状况自评、生活满意度、孤独程度、医养结合赞成程度、对医养结合机构了解程度是影响农村老年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需求的显著因素(P<0.05)。结论农村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机构养老需求较低,与多种因素相关。应客观了解需求情况,加强医养结合的宣传,建立多档次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满足不同情况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13.
采用立意整群抽样方法,运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方法,基于生命历程理论视角,对西南少数民族农村地区藏、傣和侗族村民中60岁及以上老人的慢病失能情况进行调查,并与汉族老人进行对照。结果显示:骨与关节慢性疾患、脑卒中、失明、失智等是导致傣、侗、藏族农村老人失能的主要慢性病;民族农村老人慢性病及失能与其生活环境、生计、生活方式的关系密切。生命历程方法为老年健康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思路与方法;民族农村地区亟需普及简单实用的慢病预防知识和技能;应进一步加强民族农村地区社区康复服务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我国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和失能老人的增多,为这些老年人提供综合的、连续的、适宜的医疗服务成为社会的迫切需求。基于这样的需求,医疗康复保健与养老相结合的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可以有效解决老人的养老及就医问题,不仅让群众"老有所依",更让他们"老有所医"。山东省莒县人民医院医养中心在莒县医疗机构中率先开展医养结合,探  相似文献   

15.
正人老了,最大的需求是什么?是医疗。10月12日,记者从"社会资本如何抓住健康养老产业投资机会"主题交流会上了解到,众多投资方对"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情有独钟,但是,由于政策和资金的不明朗,这条路如何走下去始终是个问题。"多年来,我国的养老模式一直比较封闭,绝大多数的养老院只是单一地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需求,老人一旦患病,不得不经常往返于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群养老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老年人群的养老意愿与需求,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适宜的养老服务模式。方法:随机抽取60岁以上的老年人1200例,城乡各半,采取问卷法进行养老需求调查。结果:有79.0%的老人选择家庭养老,9.8%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11.2%的老人选择机构养老。影响养老方式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医疗保障形式、家庭经济状况、是否拥有养老金、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城乡等。结论: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过渡是未来养老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合肥市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促进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推动我国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方法:对安徽省合肥市33家民办养老机构以及入住的165位老人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机构情况和入住老人的需求。结果:自2001年以来,合肥的民办养老机构数、床位数和入住人数逐年增加;94%的养老机构收费处于每月500~1 000元的中档水平;27.27%的养老机构属于自建房屋,69.70%是租用房屋,3.03%属于改建房屋;21.21%的养老机构投资规模超过1 000万。结论:合肥市民办养老机构供需结构失衡,资金短缺严重以及人力资源匮乏。建议:合理调整机构档次和功能,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培养专业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剖析我国失能老人养老意愿的现状及机构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为构建面向失能老人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2014年1700位失能老人数据,以安德森健康行为模型为框架,引入社区因素,运用logistic回归剖析我国失能老人机构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1700位失能老人中有机构养老意愿的仅39人,占比2.3%。logistic回归显示失能老人机构养老意愿受经济状况、主要照护者意愿和社区因素的共同作用(P<0.05)。结论重点关注贫困失能老人,加大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完善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的扶持措施,有效缓解社会养老压力;以社区为平台,有机串联机构和居家服务,加强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村老年人口高龄化、失能化、慢病化趋势的加剧,传统单一的养老模式无法适应农村的养老现状,适应医养需求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为此提供了较好的解决对策.农村地区发展医养结合服务一方面拥有国家政策扶持以及医养需求巨大等优势,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农村养老观念相对落后、养老经济负担较重、医养结合机构不足、医养人才队伍缺乏和医养结合服...  相似文献   

20.
<正>公办养老机构无法满足巨大的养老需求,养老产业已逐渐向市场化发展,但是大量民营资本举办的养老机构存在无证经营、场地难寻、政策不明晰等问题和困难。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呼吁,加大对民营资本举办养老机构的政策支持力度,缓解需求与供给"冰火两重天"的现状。相关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老年人口达到2.3亿。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养老床位数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