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南京区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方法:通过对南京市区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前后医疗费用数据的测算调研,模拟分析医保基金支出等重点指标的变化。结果:已试点的江宁区医院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均下降,个人负担率住院持平、门诊有升有降。经模拟测算,即将推进改革的其它4个区级医院门诊和住院药占比、次均门诊费用均有所下降,次均住院费用上升,住院费用个人负担下降3.21个百分点,住院费用医保统筹基金增加支出占实际基金支出的7.74%。结论:医药价格改革减轻了患者个人负担;医保基金支出增加,风险有待防范;医药价格结构调整趋向合理,医疗技术和医护服务价值得到体现,补偿率偏高地区个人和医保统筹基金支出均增加。建议: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引导参保人员合理分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保基金市级统筹、城乡统筹相结合,促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县级公立医院药物零差率改革后医疗费用的变化情况,为完善该制度提出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医疗费用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行药物零差率后, 门急诊病人与住院病人药品费用减少、药占比下降,门急诊病人和住院病人药占比分别下降了0.3%、4.51%,住院病人人均费用增长过快;单病种病人住院费用变化不大,人均药品费均有所下降,急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下降15.73%,胆石症胆囊切除术下降24.61%,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下降8.96%,病人的实际报销比例提高;政府对县级公立医院的补偿平衡仍然存在缺口。结论 建立长效投入机制,探索多渠道补偿途径,取消药品加成同时需与医保支付方式等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措施同时推进,才能更体现出药物零差率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新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实施前后三甲公立医院住院收入结构、医疗效率指标及医保支付情况变化,分析新的医疗服务价格实施的效果。方法:获得样本三甲公立医院2015年1月—2018年7月住院收入数据及医疗效率指标,采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其变化趋势及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新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实施后,药品收入下降25.3%,床位收入、治疗收入、手术收入、护理收入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开放床位数增加了20.71%,平均住院日减少了0.36天,床位使用率下降了23%。医保统筹支付比重下降了5.27%。结论:改革后大幅降低了药品费用,床位供给量的提升,提高了医院收治住院患者的能力,改善了患者住院环境。手术、治疗、护理收入的增长,体现了医护人员的劳务价值。但医保支付比重的下降,一定程度加重了患者的负担,需要进一步完善探索更加合理和行之有效的医疗政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广东省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对患者疾病负担的影响,为政策动态调整提供决策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分析评价广东省516家医院2018年上半年和2019年上半年各项费用的变动情况。[结果]与2018年上半年相比,2019年上半年广东省公立医院医疗收入、次均门诊费用、次均门诊技术劳务费、次均住院费用、次均住院技术劳务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患者次均住院费、省内异地职工医保患者次均住院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广州市省内异地和本地职工医保住院患者次均自负医疗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改革后,患者医疗费用支出结构有所优化,医保患者疾病负担总体平稳,医疗收入增长较快,省内异地医保患者负担较高。建议继续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规范诊疗行为,进一步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政策效应,以期为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函询发文的形式,收集广东省318家公立医院的基本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评价相关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和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分析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影响。[结果 ]改革后,试点医院的次均药品成本降低52.34元,药品成本占总医疗业务成本的比重下降2.52%,药占比降低3.77%,检查化验收入占比增加4.2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次均住院费用虽然减少了393.85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师日均诊疗人次增加3.11人次,但平均住院日和床位周转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对控制药品成本、降低药品费用具有正向效应,但收入结构优化不明显,次均住院费用降低较少,并且对工作量及服务效率产生的效应有限,甚至是负向效应。建议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控管理体系、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动态调整医保支付水平、创新公立医院薪酬分配制度、强化综合监管等措施协同改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集中带量采购对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为深化高值耗材持续改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三级医院集采前后DRG分组IC29组病例的DRG结算数据和医保信息系统的相关信息,进行倾向得分匹配后,采用描述性分析、非参数检验、结构变动度进行费用变化分析。[结果]集采政策实施后的各项费用中位数显示,IC29组病例次均费用下降了33,445元,其中材料费下降了34,835元;DRG统筹金额下降了13,705元,个人自付金额下降了24,550元。集采前后的结构变动度为60.52%,材料费呈负向变动,医疗服务费、检查化验费、药品费及其他费呈正向变动。结构变动贡献率前三位为材料费50.00%、医疗服务费26.04%、检查化验费16.36%。[结论]集采后IC29组病例的次均费用、材料费、医保支付和个人负担费用均明显降低,费用结构得到优化,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成效明显。建议持续进行高值耗材集采工作,并协同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和医院薪酬制度等其他医改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安徽省阜南县医共体改革对住院费用的影响,为医疗控费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阜南县2012-2018年医疗机构住院费用数据,采用间断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县域医共体改革前后住院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医保基金负担、个人负担及医保实际报销比例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阜南县医共体改革前住院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医保基金负担及个人负担持续增长,改革后次均住院费用与个人负担呈下降趋势,医保基金负担仍呈增长趋势,医保实际报销比例在改革前逐年降低,改革后呈上升趋势。[结论 ]县域医共体改革对住院费用的控制成效显著,但住院费用中医保基金负担仍持续增长。建议应多管齐下控制医疗费用,促进医防融合,建立针对县域医共体的长效监管与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8.
《现代医院管理》2016,(5):51-54
目的通过比较新疆某三级医院职工医保与居民医保老年人住院费用及报销水平的差别,发现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医保相关政策提供建议。方法选取两种医保老年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住院及医保报销费用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医保老年人住院费用及其医保报销的差别。结果两类医保住院老年患者以慢性病为主,排在前6位的均为慢性病,其中职工医保占39.1%,居民医保占40.7%;老年患者住院次均总费用为10 410.4元,居民医保11 078.1元、职工医保10 783.8元,两类医保老年患者均大于全院平均水平;在费用构成上药品费在两类医保对象住院费用的构成中都占近44.0%;在个人负担上职工医保个人负担率为27.5%,居民医保为45.1%。结论老年人住院费用高,医院应从住院天数、药品费用方面重点监控;医保部门应重点监管医保药品目录外药品的使用,在报销政策上要考虑年龄因素的影响,适当提高老年人慢病的门诊可报费用标准;提高居民医保的报销水平,以减轻居民医保老年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疆某县级公立医院住院费用结构变动度情况,为进一步合理调控县级医院住院费用、体现医务人员劳务技术价值收入占比提供实证依据。[方法]运用结构变动度评价2016-2021年该院各项住院费用的变动度、变动方向、贡献率和拉动力。[结果]2016-2021年该院住院患者医疗总费用呈总体上升趋势,平均增长率为8.06%,其中药品费用占比明显下降,且2017-2018年变动幅度最大(-14.181),治疗费呈正方向变动幅度明显(8.255),但手术费、护理费等其他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费用增长不明显。[结论]药品费和治疗费是引起费用结构变动的主要项目,药品零加成政策取得初步成效,住院费用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化,仍有待进一步优化;现阶段医务人员劳务技术价值收入占比仍需提高,以进一步优化住院费用结构的同时,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满足患者医疗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支付方式改革对高血压患者住院次均费用水平和结构的影响,为医院精细化管理和完善医保支付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收集2020年9月—2021年8月、2021年9月—2022年8月新疆某三级甲等医院高血压患者住院费用信息,通过新灰色关联分析法与结构变动度分析住院费用内部结构变化情况。结果 高血压患者住院次均费用显著下降;FV23、FV25病组住院次均费用结构变动度分别为25.42%、6.20%,检查费、化验费与住院次均费用关联序列位列第1、2位。FV23病组检查费、材料费、化验费和药品费结构变动度累积贡献率为95.94%,FV25病组化验费、治疗费结构变动度累积贡献率为69.03%。结论 DRG支付方式改革后高血压患者住院次均费用得到有效控制,检查费和化验费仍是住院费用最主要的内部因素。合适的门诊统筹报销政策可提升医保基金支付效率。伴有合并症/并发症的患者住院费用结构合理性需重点关注。医务人员劳动价值需要进一步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吉林省县级公立医院财务数据分析和就诊患者问卷调查,了解县级公立医院全面改革后"看病难、看病贵"现状,为新医改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医院HIS系统收集吉林省县级公立医院卫生费用数据,同时,对789名到县级公立医院就医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014—2016年,医院门急诊次均费用、次均住院费用、医院总收入、医院医疗收入、医院财政补贴收入、医院医保收入均逐年增加;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比例、药品收入占医院医疗收入比例、患者个人自付费用占医院总收入比例、患者个人自付费用占医院医疗收入比例均逐年降低;8.4%的被调查患者认为"看病难",26.2%被调查者认为"看病贵",医保参保率达到96.7%,14.7%的被调查患者对医保报销比例表示不满意。结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后,收入发生了结构性改变,患者"看病难"问题明显改善,"看病贵"问题仍有待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实施按病种分值付费政策控制病人住院费用和住院日的效果。方法利用病案首页关键信息与医保结算费用,对按病种分值付费实施前后的住院费用、住院日、费用结构、城乡或职工医保病人费用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病种分值付费后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日均比实施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费用结构中药品费、耗材费、其他费均下降,技术劳务费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病种分值付费可有效降低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和平均住院日,促进结构费用优化,但在职工医保病人控费方面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南通市总额预付制下的结算办法的运行效果。方法:从供需双方的视角,分析不同结算方式对年人均住院次数、次均住院费用、次均医保支付及个人自付比,并建立回归模型评价运行效果。结果:患者年住院两次以上人数逐年增加,三级医院的住院费用年均增长高于二级医院,多因素回归结果发现:增幅管理模式2有效地促进医疗机构降低次均住院费用及次均医保支付费用,尤其是二级医院;次均个人自付支付比例下降了2.48个百分点。结论:医保管理部门应建立总额预付下的价格谈判机制,探索综合支付方式改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国家医保药品谈判政策对四川省某三甲医院患者住院费用、费用结构及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影响,为医保、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及卫生监管机构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四川省某三甲医院2014-2021年住院患者结算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等方法分析医保药品谈判对患者住院费用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影响。[结果]政策实施前(2014-2017年)住院患者74.9万人次(年均18.725万人次),年均增长率为5.4%,年次均住院费用为21,221.49元,药占比为24.1%;政策实施后(2018-2021年)住院患者89.1万人次(年均22.275万人次),年均增长率为2.47%,年次均住院费用为24,481.11元,药占比为18.2%。政策实施后除中西医结合科和肿瘤科平均住院费用有所下降外,其他科室年次均住院费用均呈上升趋势。按病组分值付费的患者未使用、使用1种、使用2种及以上国谈高价药品的年次均住院费用分别为8127.87元、14,077.25元和20,814.68元,次均支付盈亏金额分别为727.21元、697.98元和602.5元;DRG点数付费的患...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新疆某三甲医院食管癌患者住院费用结构变化的基本情况及构成,探究导致住院费用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优化费用结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9年新疆某三甲医院食管癌患者的住院费用资料,采用灰色关联和结构变动度两种方法进行分析。[结果]①食管癌患者住院次均费用呈逐年上升趋势;②药品费的关联系数较大、关联度为0.998、关联序排位第一;③食管癌患者住院费用总结构变动度为25.37%,药品费的结构变动贡献率最大。[结论]药品及耗材费用仍是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项目;医护人员医疗服务价值的体现初见成效,但有待进一步提高;推进支付方式改革,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山西省某三甲医院2013-2015年医保患者数量及住院费用的变化情况,为医疗卫生决策提供参考数据。[方法]用Excel对某三甲医院2013-2015年的103022例医保患者的住院医疗费用信息进行整理,采用定基比、环比分析患者就诊情况和医疗费用的趋势变化情况。[结果]2013-2015年住院均费呈上升趋势,新农合医保患者的住院均费最高,其次是城镇居民、城镇职工。2013-2015年药品费和检查费最高,总和超过50%。平均住院天数与2013年比,2015年为9.55d(增长了28.19%),2014年为7.26d(降低了2.50%);人均费用与2013年比,2014年和2015年分别增长了6.19%和3.90%;日均住院费用与2013年比,2014年增加8.92%,2015年减少了19.01%。[结论]2013-2015年山西省某三甲医院的住院均费呈上升趋势,各类医保患者中药占比和检查费占比整体呈上升趋势,政府应加强宣传和监管,规范医疗行为。继续降低药占比和检查比,提高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降低平均住院天数,从而降低患者的整体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天津某医院靶向药进入医保前后癌症患者住院费用和医保支付情况,为政策的制订和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资料分析,对靶向药进入医保前后各7个月医保患者的费用明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靶向药进医保后住院次均药品费、手术费、检查费增长,其余无变化,次均总费用增长;费用构成上药费占比大幅度上升,手术费比例小幅上升;医保基金支出增加,医保支付比例升高,自费比例下降。结论住院次均费用增加,考虑到纳入医保后医院有靶向药,不需要再单独自费购买,这部分负担住院数据无法体现,总体上靶向药进医保使患者负担有所下降。靶向药进医保后价格依然昂贵,靶向药用药条件严格,部分用药检查随之增加,患者负担还较重,医保资金支出增加,基金压力增大;政府应多种途径促使靶向药品进一步降价,规范用药前相关必要检查,对必要检查纳入医保,降低癌症患者负担;医疗机构住院次均总费用、药占比上升;管理部门考核医疗机构时要考虑靶向药带来的实际影响,不能一刀切,剔除靶向药对药占比的影响、医保基金要单独核算,确保公立医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在医保支付改革的大背景下,研究某三甲医院脑梗死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以期对脑梗死病组实行更精细化管理。方法:选择2020年-2023年“脑缺血性疾患”病组的病例,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以及二元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病例3 981份,2020年-2023年患者次均费用10 779.19元,其中药品费、检查费、治疗费是住院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比分别为18.53%、25.20%、35.57%;该病组每年医保都为超支状态,每年例均超支分别为644.85元、369.43元、1 545.51元、1 767.84元;患者的性别、入院途径、有无并发症、是否危重、住院天数和出院科室是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结论:为适应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各医疗机构应加强病种成本核算,合理控制医疗费用,降低住院天数以减少医保超支,助推医院精细化管理;医保部门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动态调整病组权重及分组方案,实现医、保、患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本文基于广州市某三甲医院人工晶体植入术单病种医保住院费用,分析高值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对医保住院费用、基金支付情况的影响,评价政策实施效果。方法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比较分析政策实施前后两组数据中住院总费用、晶体材料费用、药品费用、手术费用等费用明细以及基金支付情况的均值差异。结果 政策实施后,次均住院总费用及晶体材料费用分别下降21. 46%和60. 08%,患者平均个人支付费用降低了52. 00%,医保基金支付率提高了13. 57%。结论 国家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在控制医疗费用方面效果显著,国家在全面推进带量采购模式的同时,要完善医疗价格体系、医保支付制度等配套措施,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内部管理的作用,以达到政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医院管理》2016,(2):23-25
目的深化医药价格改革,破除"以药养医",有效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方法以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为例,落实县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建立科学绩效考核体系,探索新农合、医保住院支付方式改革。结果公立医院改革后与改革前相比:门急诊病人次均费用和药占比下降(P<0.01);住院病人药占比下降3.61%(P<0.01),次均费用同比增长4.15%,控制在5%以内;新农合病人报销比例提高3.70%(P<0.01);员工满意度有一定程度下降(P<0.01)。结论公立医院改革有利于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的价值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