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获取调查地区0~24月龄婴幼儿的喂养情况,为进一步的营养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北京、长治、黄冈、苏州和南宁为研究地,在五地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对婴幼儿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输入计算机进行分析.结果 受访婴幼儿4月龄纯母乳喂养率为55.2%,6月龄纯母乳喂养率降至19.0%.断奶月龄中位数是8个月,断奶的主要原因是"母乳不足"、"家长认为应该断奶了"和"母亲上班".未满6月龄即添加辅食的婴幼儿占69.1%,6月龄时添加的为20.5%,10.4%的婴幼儿6月龄后才添加;城市婴幼儿在水果(χ2=4.366,P=0.037)、蔬菜(χ2=6.562,P=0.010)、肉类(χ2=10.812,P=0.001)和鱼虾类(χ2=20.208,P<0.001)4种辅食的添加率上显著高于农村.结论 调查地区纯母乳喂养率较低,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短;辅食添加状况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内蒙、广西农村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辅食添加现状及影响因素差异,为今后开展群体干预活动,改善儿童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问卷调查6~24月龄婴幼儿看护人,内容包括儿童出生情况、家庭一般情况;儿童各类食物首次添加时间、调查前1周各类食物添加频次和家长营养知识知晓情况.结果 内蒙和广西地区婴幼儿首次添加辅食的年龄为0~4月龄,0~4月龄除奶类以外其它辅食添加率分别为32.4%和56.0%,以添加蛋类和谷类为主;随月龄增长,儿童辅食添加种类和食用频率显著增多;家长关心儿童营养状况并主动获取知识家庭婴幼儿优质蛋白类食物添加好;内蒙地区村医健教频率越高,婴幼儿辅食添加情况越好;广西地区家庭收入越高奶类和肉类添加情况越好.结论 内蒙、广西农村地区婴幼儿辅食添加情况较国内前期研究有显著改善.提高家长对儿童生长发育水平的关注,普及科学喂养知识是今后提高两地区儿童喂养水平的工作重点;同时充分利用当地现有食物资源也是改善内蒙地区儿童喂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并比较昆明市城、乡6~24月龄婴幼儿出生早期喂养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改善昆明市婴幼儿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昆明市城、乡6~24月龄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调查表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结果昆明市城、乡6~24月龄婴幼儿早期喂养问题突出,且城乡差异显著。1)6月龄纯母乳喂养率较低,城、乡分别为42.1%和57.0%;2)婴儿出生后开奶时间晚,城、乡分别有44.2%和57%的婴幼儿开奶时间超过出生后24h;3)婴幼儿出生后第一口食物是母乳的比例很低,城、乡分别为22.5%和10.9%;4)出生后婴儿吃的第一口食物主要是配方奶粉(城市占43.8%)和糖水(农村占49%);5)过早(≤4月龄)添加辅食现象普遍,且城市早于农村等。结论昆明市婴幼儿早期喂养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农村地区。及时、准确、全面地对喂养人进行营养健康教育的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Wang L  Li W  Sun J  Huo J  Dong C 《卫生研究》2011,40(3):327-330
目的了解甘肃省贫困县永靖县和榆中县6~23月龄婴幼儿喂养方式和辅食添加现状。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6~23月龄的婴幼儿的主要喂养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婴幼儿的喂养方式以及辅食添加情况。结果共调查两县7个乡镇836名婴幼儿,其中18.2%的婴幼儿在出生1小时之内喂过母乳,母乳喂养率达到84.1%,12~15月龄持续母乳喂养率为29.6%,20~23月龄持续母乳喂养比例为8.7%,6个月内喂养方式:42.7%为基本纯母乳喂养,41.4%为混合喂养,15.9%为人工喂养。68.7%的婴幼儿辅食添加时间不当,其中分别有35.2%、33.5%的婴幼儿辅食开始添加时间过早或不及时,6~月龄婴幼儿辅食添加满足最少辅食添加品种的情况显著低于12~,18~23月龄组,且在6~月龄组中,母乳喂养的婴幼儿的辅食添加满足最低可接受膳食的情况显著低于非母乳喂养婴幼儿。结论甘肃省永靖和榆中两个贫困县6~23月龄婴幼儿的6个月内基本纯母乳喂养率较低,辅食添加时间、种类和次数不当是婴幼儿喂养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09年我国西部贫困农村6~23月龄婴幼儿喂养状况。方法利用科技支撑项目"贫困农村地区儿童营养缺乏改善适宜技术的研究"资料,调查对象6~23月龄婴幼儿2933名。应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中国西部贫困农村6月龄内婴儿的母乳喂养率为38.3%。婴幼儿开始添加辅食时间为5个月,断奶时间为10个月。结论我国西部贫困农村婴幼儿喂养不合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武陵山区农村6~24月龄儿童营养不良现状,为改善该地区儿童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PS抽样方法,在武陵山区7个县农村抽取2 228名6~24月龄的儿童。测量身高、体重,应用WHO身高标准体重法进行营养评价。结果武陵山区农村6~24月龄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为13.20%,营养不良儿童中以生长迟缓患病率最高,为8.71%,其次为低体重6.19%,消瘦3.90%。营养不良患病率在性别、民族、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武陵山区6~24月龄儿童营养不良的患病情况仍有待改善,长期慢性营养性缺乏是该地区存在的主要营养不良问题,建议制定相关的营养干预措施,不断提高该地区儿童营养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7.
Yan L  Zeng G  Sun Y  Li Z  Dong W  Pan L  Wang Y  Lai J 《卫生研究》2012,41(2):209-214
目的建立6~24月龄中国婴幼儿喂养指数,为综合评价婴幼儿喂养提供有效的工具。方法以2002年Ruel和Menon提出的喂养指数概念为基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喂养建议和中国0~6岁儿童膳食指南,建立喂养指数确定各变量分类及分值,利用四川、河北、黑龙江三地区城乡6~24月龄共1738名婴幼儿年龄别体重(WAZ)、年龄别身长(HAZ)和身长别体重(WHZ),分析喂养指数与婴幼儿Z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喂养指数由持续母乳喂养、奶瓶使用、过去24小时膳食摄入种类和膳食摄入频率、过去一周辅食添加天数、配方奶首添时间、除配方奶外其他辅食首添时间7部分组成;城市婴幼儿喂养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农村(P<0.05);城市6~8月龄组婴幼儿喂养指数得分低于9~24月龄组婴幼儿(P<0.05);城市婴幼儿喂养指数与WAZ、WHZ显著负相关(P<0.05),农村喂养指数与HAZ显著正相关(P<0.05),与WHZ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喂养指数可有效评价我国6~24月龄婴幼儿的喂养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舟曲6~24个月婴幼儿营养干预后家长喂养方式的变化。方法按婴幼儿人口比例随机抽样开展基线和终期调查。基线和终期分别抽取了252名和239名婴幼儿及家长,采用问卷的形式了解在干预前后家长喂养行为变化情况。结果通过一年的干预,被调查婴幼儿的纯母乳喂养率由26.98%上升至39.33%,出生后一小时开奶率由17.06%上升至38.09%。配方奶粉的添加率由27.28%上升至61.51%,蔬菜类、肉类、豆类等辅食添加状况均有所改善。部分辅食的早添加率有少量下降。结论通过一年营养知识的干预,舟曲县婴幼儿家长的喂养行为有所改善,但仍存在喂养问题。需要加大干预力度,制定与实施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实现婴幼儿家长的科学喂养。  相似文献   

9.
出生后0~24月,婴幼儿将经历母乳或配方奶粉喂养、辅食添加、摄入成人食品等一系列过程,该时期的一些膳食选择可能会影响到后期的饮食习惯,因此该阶段是建立健康膳食模式的关键时期.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本文从4~24月龄婴幼儿的蔬菜水果摄入情况、影响婴幼儿蔬菜水果摄入的因素及其对生命健康的影响等多角度进行了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甘肃省贫困农村地区0~23月龄婴幼儿的喂养状况和养育人的喂养素养。方法 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甘肃省4个县40个村1200户0~23月龄的婴幼儿家庭作为调查对象,运用中国营养学会标准化问卷,以一对一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婴幼儿家庭基本情况、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情况、养育人喂养知识、态度、行为(KAP)等信息,并运用卡方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等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推断。结果共收集1193名婴幼儿及1165名婴幼儿养育人的有效信息。婴幼儿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率为39.02%;1岁持续母乳喂养率为37.40%,2岁持续母乳喂养率为20.88%,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98,P<0.01)。满6月龄婴幼儿的辅食添加率为94.37%,谷薯类辅食添加比例最高(98.01%),豆类和坚果类比例最低(23.51%),辅食种类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36,P<0.01)。婴幼儿最低膳食多样性合格率为64.13%,最低进食频率合格率为70.64%,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安徽省贫困地区婴幼儿营养状况,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的开展及效果评估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PPS抽样和随机等距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法,选取1 224名6~24月龄婴幼儿进行体格测量、血红蛋白含量检测并对其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婴幼儿营养不良检出率为5.8%,超重率为17.6%,肥胖率为3.3%,贫血率为26.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地区、月龄、早产、低出生体重、看护人类型、配方奶喂养、添加肉类食物、膳食频次及有效服用营养包是营养婴幼儿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结论安徽省贫困地区婴幼儿营养不良状况有所改善,超重肥胖问题需引起关注,贫血问题严峻,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婴幼儿喂养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宁夏贫困地区儿童营养状况、特点以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PPS抽样和随机等距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宁夏7个贫困(县)区6~24月龄婴幼儿营养状况和喂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宁夏贫困地区婴幼儿贫血发生率、生长迟缓发生率及低体质量发生率分别为26.4%、12.5%及4.1%;男性生长迟缓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月龄婴幼儿贫血发生率由高至低依次为6~11月龄组、12~17月龄组及18~24月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族贫血率和生长迟缓率均高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辅食及时添加率为55.9%,首次添加辅食最多的为谷类泥糊状食物占66.6%。结论宁夏贫困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营养不良问题突出,辅食喂养不合理,需采取相关干预措施以改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陕西贫困地区某县6~24月龄婴幼儿辅食及营养素添加状况,为制定合理的膳食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为促进本地区婴幼儿营养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7-8月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陕西贫困地区某县920名6~24月龄婴幼儿辅食及营养素添加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陕西贫困地区某县6~24月龄婴幼儿辅食添加种类较少,主要是米面类(82.0%)和蛋类(54.0%),营养素以维生素A(8.8%)、维生素D(10.0%)摄入少,搭配不合理,在辅食添加时间上存在过早和过晚两种极端。断乳后婴幼儿平均每人每日三大营养素比不符合中国营养学会制定膳食参考摄入量(DRIS)标准,随月龄增加,三大营养素摄入量逐渐增加,占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RNI)百分比呈上升趋势。断乳后12~18月龄婴幼儿钙、铁、锌、钠摄入分别为274.5、3.3、2.4、198.6 mg,18月龄以上分别为298.3、3.8、2.4、175.5 mg,两组婴幼儿维生素A、D、B1、B2、C、E实际摄入量均低于DRIS标准。结论 陕西贫困地区某县6~24月龄婴幼儿辅食及营养素添加不均衡,添加过早和过晚均存在;三大营养素摄入量比不符合中国营养学会制定DRIS标准;矿物质及维生素实际摄入量均低于DRIS标准;普及贫困地区婴幼儿辅食及营养素添加的相关知识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中国贫困农村地区6 ~ 23月龄婴幼儿喂养现状.方法 采用2018年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效果监测评估数据,按省分层、多阶段抽样、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和随机等距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6~23月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婴幼儿过去24小时膳食摄入情况和家长喂养知识数据,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婴幼儿喂...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中国西部农村婴幼儿喂养的现状。方法在中国西部10省45个项目县采用人口比例抽样法,对13433名3岁以下婴幼儿的喂养情况和健康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寿命表法计算辅食添加率和母乳喂养率。结果在调查对象中,在6个月内已经添加淀粉类食物、鸡蛋、乳品、豆制品、肉类、蔬菜水果和水的比例分别为75.3%、58.4%、39.0%、26.4%、42.7%、52.0%和93.4%。4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为16.0%,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仅为2.5%。但在1岁时还未添加淀粉类食物、鸡蛋、乳品、豆制品、肉类、蔬菜水果和水的比例分别为5.2%、15.0%、30.3%、11.2%、9.1%、4.8%和0.6%。结论中国西部农村婴幼儿纯母乳喂养率较低,辅食添加不合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永宁县婴幼儿营养状况的调查,了解永宁县婴幼儿的营养状况以及喂养状况,为婴幼儿合理喂养、改善婴幼儿营养状况、减少营养不良的患病率提出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永宁县1个社区和1个乡镇0~3岁婴幼儿为研究对象,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婴幼儿一般喂养状况进行调查,并测量身高(身长)、体重,采用WHO推荐使用的Z评分方法来评价婴幼儿的营养状况。结果:城镇婴幼儿的母乳喂养率为27.3%,农村婴幼儿的母乳喂养率为34.7%,母乳喂养率较低。城乡婴幼儿各类辅食添加率差异较显著,城镇≤6月婴幼儿主要添加蛋类、乳类和水果,农村谷类和乳类添加较多,6月龄婴幼儿各类辅食添加率明显提高,但仍存在城乡差异,除谷类、蔬菜、豆类添加率农村高于城镇外,其他辅食添加率均为城镇高于农村。婴幼儿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同时存在,低体重率为3.55%,消瘦率为2.03%,发育迟缓率为15.48%,超重率为9.64%,且农村高于城镇。因为农村婴幼儿发育迟缓率较高,实际属于生长迟缓型肥胖。结论:大力宣传提倡母乳喂养,全面加强婴幼儿喂养的宣传与指导,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婴幼儿抚养人应作为宣传教育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婴幼儿喂养现状和影响喂养行为的因素,为进一步进行营养综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在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陕西省商南县,应用自编问卷对2个乡镇的494名儿童的家长进行现状调查。结果动物性食物的适宜添加率在母亲的不同文化程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41,P<0.01),有随文化程度升高而上升的趋势。婴幼儿辅食制作方式的影响因素有家庭经济水平(χ2=13.801,P<0.01)及母亲文化程度(χ2=16.198,P<0.01)。结论家庭的经济收入及母亲的文化程度是影响婴幼儿动物性食物的适宜添加率及辅食制作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叶健莉  崔颖  潘晓平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7):2420-2422
目的:了解新疆农村婴幼儿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找出存在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在新疆北部和南部农村7个项目县采用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对2 076例3岁以下婴幼儿的喂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SPSS软件,用寿命表法处理喂养现状的删失数据,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4个月和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5.9%和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民族、母亲年龄、母亲教育程度和家中喝开水情况与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有统计学关联。结论:新疆农村婴幼儿纯母乳喂养率很低,辅食添加不合理。应该针对现状,制定适宜措施,促进该地婴幼儿的合理喂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沧州市6~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数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沧州市6~24月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2—7月在沧州市随机抽取3个区/县作为调查点,每个区/县抽取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研究时间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免疫规划的婴幼儿的主要监护人进行婴幼儿喂养指数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沧州市6~24月龄婴幼儿喂养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喂养指数评分的因素。结果 1 450名婴幼儿中男童835名,占57.59%,女童615名,占42.41 %,顺产827名,占57.03%,剖宫产623名,占42.97%,足月1 009名,占69.59%,早产441例,占30.41%,婴幼儿喂养指数评分均值(8.31±2.05)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多重线性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为城市(β'=0.233)、月龄12~24月(β'=0.316)、母亲学历为硕士及以上(β'=0.166)的婴幼儿喂养指数评分更高。结论 沧州市6~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数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需要加强该地区婴幼儿喂养的宣传,提高看护人科学喂养知识,为婴幼儿健康的生长发育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某贫困县 6~23 月龄婴幼儿的喂养状况,为解决贫困地区婴幼儿喂养问题提供参考。方法 本数据来自2010 - 201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选取某贫困县监测点221名6~23月龄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月龄分为6 ~8、9~11和12~23月龄组;采用问卷调查与体格测量的方法收集婴幼儿及其母亲的基本信息、婴幼儿喂养行为和辅食添加等情况;应用喂养指数评价喂养状况,喂养指数体系建立参照ICFI评分标准。结果 共调查婴幼儿221名,ICFI平均得分为(10.6±3.6)分,ICFI合格率为 24.9 %;6~8月、9~11月和12~23月龄组婴幼儿的母乳喂养率分别为 90.3 %、84.5 % 和29.5 %;奶瓶喂养率分别为80.6 %、74.6 % 和 80.7 %;24 h辅食添加种类得分率分别为66.1 %、97.1 % 和 73.9 %;24小时辅食添加次数得分率分别为67.8 %、95.8 % 和 46.6 %。三个月龄组间ICFI合格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 = 58.532,P<0.001),不同性别婴幼儿ICFI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855,P>0.05),其中6~8月龄和12~23月龄组ICFI合格率分别为22.6 %和2.3 %,均处于较低水平。结论 婴幼儿喂养合格率较低,缺乏正确辅食喂养的观念,且断乳后添加配方奶以及膳食多样性差是该贫困地区婴幼儿喂养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