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济南市综合医院病理科空气中甲醛和二甲苯的污染水平,评估其对工作人员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方法]收集2013—2016年济南市6家综合医院病理科空气中甲醛和二甲苯的职业卫生日常监测数据,利用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吸入风险模型对病理科取材室、技术室、诊断室工作人员的甲醛、二甲苯职业暴露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共检测甲醛样本160个,取材室、技术室、诊断室的甲醛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403、0.172、0.129mg/m~3。3个场所的甲醛暴露均存在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危害系数(HQ)均1,致癌风险(Risk)范围为1.07×10~(-4)~11.67×10~(-4),均超过美国EPA制定的限值(1×10~(-6));取材室甲醛暴露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最高。共检测二甲苯样本92个,取材室、技术室、诊断室的二甲苯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259、9.546、0.331mg/m~3。技术室二甲苯暴露的非致癌风险最高(HQ=15.56),取材室和诊断室二甲苯暴露的非致癌风险较小,HQ均1。[结论]济南市综合医院病理科取材室、技术室、诊断室工作人员甲醛暴露均存在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技术室工作人员二甲苯暴露的非致癌风险最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北京市某生物医药企业研发部门实验室开展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分析实验室化学有害因素危害程度及防护措施有效性。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2018年2—9月对该实验室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该实验室各岗位人员接触的主要化学有害因素为木粉尘、皮毛粉尘、硫化氢、氨、二甲苯、甲醛、氢氧化钠、盐酸、甲醇、乙腈等,其浓度均符合我国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其中氨、甲醛、二甲苯浓度偏高,氨8 h时间加权浓度为0.20~17.41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为9.93~27.82 mg/m~3,甲醛最高浓度为0.053~0.274 mg/m~3,二甲苯8 h时间加权浓度为13.02~48.39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为26.6~70.9 mg/m~3。在现有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体防护用品条件下,实验人员氨、甲醛、二甲苯接触水平为小于职业接触限值,其他因素接触水平为小于1/10职业接触限值。结论生物医药实验室化学有害因素危害大,涉及人群广,通过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及检测,有助于为其职业病危害防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病理科是医院中重要的职能科室,承担了医疗过程中对各类标本进行病理诊断的重任。病理科工作人员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性因素等多种职业危害[1],其中甲醛、二甲苯等有毒试剂是最常见、最主要、危害最大的污染物[2]。为了解平顶山市医院病理科环境空气中甲醛以及二甲苯的浓度,评估病理科工作人员接触甲醛及二甲苯的程度,笔者对7家医院的病理科作了较系统的环境监测工作,同时进行病理科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调查。  相似文献   

4.
调查淄博市10家医院病理科工作环境空气中甲醛、二甲苯的危害,取材室、技术室(染色、包埋、切片室)和标本室(晾片室)空气中甲醛浓度有1份样品超标,染色、包埋、切片室二甲苯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所测毒物危害基本控制在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内,但工作人员长期慢性危害仍不容忽视,应加强工作岗位的通风和个体防护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识别湿法薄毡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分析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不足及确定关键控制点。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现场检测检验法对本项目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该生产装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盐酸、甲醛、噪声、高温;甲醛检测合格率60%,其中粘结剂循环罐工作地点检测浓度为4.63 mg/m~3,浸渍工作地点检测浓度为0.92 mg/m~3,均超过甲醛的接触限值(0.5 mg/m~3);其他危害因素检测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该生产线浸渍岗位的防护设施不全面,导致工作场所中的甲醛浓度超标,企业应对防护设施进行整改并及时防护检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某医疗机构病理科工作场所甲醛和二甲苯的危害状况,评估其职业健康风险等级,为采取风险控制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综合指数法对病理科取材室、技术室、诊断室岗位的医技人员接触甲醛和二甲苯的职业健康风险等级进行评估。 结果 病理科工作过程中在病理组织的固定、取材、制片、诊断等多个环节存在甲醛和二甲苯的危害。工作场所工程防护设施以通风柜和上吸式排风罩为主,应急救援设施主要为喷淋装置,职业病防护用品以医用口罩、隔离衣、医用手套为主,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卫生管理不规范。医技人员每班工作时间8 h,每周工作5~6 d,每班接触化学有害因素时间为1~4 h。评估甲醛和二甲苯的危害等级分别为4级和3级。甲醛检测12个岗位共计32个样本,检测接触浓度范围为0.02~1.14 mg/m3,超标率为25.00%;取材室、技术室、诊断室的检测接触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26、0.32、0.17 mg/m3;甲醛的接触等级分别是4、3、2;医技人员接触甲醛的风险指数分别为4、4、3,风险等级为高风险、高风险、中等风险。二甲苯检测8个岗位共计24个样本,检测接触浓度范围为3.30~36.43 mg/m3,无超标岗位;取材室、技术室、诊断室的检测接触浓度平均值分别为3.30、9.93、3.79 mg/m3;二甲苯的接触等级分别是2、4、2;医技人员接触二甲苯的风险指数分别为2、3、2,风险等级为低风险、中等风险、低风险。 结论 该医疗机构应重点采用工程控制和个体防护措施,定期开展危害因素检测,加强病理科医技人员职业卫生培训和职业健康监护,有效降低接触甲醛和二甲苯的职业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半定量风险评估优化模型评估家具制造企业职业健康风险水平,探讨其适用性。方法通过增加噪声、高温等物理因素,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工程控制措施等因素,从危害等级和暴露等级方面对新加坡职业暴露半定量风险评估模型进行改良,并应用优化模型对家具制造企业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家具制造企业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包括木粉尘、噪声、甲醛、苯、甲苯和二甲苯。木粉尘检测浓度为1.9~8.9 mg/m~3,合格率为50.0%;甲醛检测浓度为0.24~0.36 mg/m~3、苯检测浓度为0~0.6 mg/m~3、甲苯检测浓度为3.8~6.7 mg/m~3、二甲苯检测浓度为6.1~16.1 mg/m~3,合格率均为100.0%。噪声检测强度为80.8 d B(A),未超出其职业接触限值。甲醛、木粉尘、苯和噪声危害因素风险水平均为高风险,甲苯和二甲苯均为中等风险。新加坡模型(浓度法)评估的风险水平为低风险至高风险,新加坡模型(指数法)评估的风险水平为中等风险至极高风险,优化模型评估的风险水平为中等风险至高风险,介于两者之间。结论半定量优化模型适用于家具制造企业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但在我国其他工业企业的适用性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识别重庆市某汽车内饰系统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其危害程度,并对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苯、甲苯、二甲苯、粉尘、苯乙烯、四氯化碳、三氯甲烷、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甲醛,38.6%的作业人员接触噪声8 h等效声级(L_(EX,8 h))超过国家标准要求,最大值为92.7 d B(A),超标岗位为喷胶工、装配工、摩擦焊工;化学因素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其中苯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为0.21~4.40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C_(STEL))为3.1~3.4 mg/m~3,达到50%~100%职业接触限值(OELs);甲醛最高浓度(C_(MC))为0.1 mg/m~3,三氯甲烷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为1.0~6.8 mg/m~3;四氯化碳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为2.9~4.0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C_(STEL))为2.2~3.3 mg/m~3,浓度水平为10%~50%OELs;其余化学物因素浓度小于10%OELs。结论该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为严重,职业病危害现状不容乐观,需采取工程技术措施,改善作业现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使用贝叶斯决策分析法对某电厂输煤系统的煤尘和噪声两种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接触评估,并与常规职业接触评估方法比较,探讨贝叶斯决策分析法的利弊。[方法]选择某电厂的输煤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常规职业接触评估方法和贝叶斯决策分析法对现场巡检人员煤尘(总尘)接触质量浓度(以下简称"浓度")和噪声接触剂量进行评估。[结果]采用常规职业接触评估方法,现场巡检人员煤尘(总尘)接触浓度和噪声接触剂量的检测结果的第95百分位数分别为2.63 mg/m~3和73.0%,均低于相应的职业接触限值(4 mg/m~3和100%),但第95百分位数的单侧95%可信上限却分别达到6.01 mg/m~3和144.0%,均超过相应的职业接触限值。采用贝叶斯决策分析法,直接得出现场巡检人员煤尘(总尘)接触水平有90.7%的可能性低于职业接触限值,噪声接触剂量有80.1%的可能性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贝叶斯决策分析法的评估结果直观、明确,对于检测样本数量较少的职业危害因素,贝叶斯决策分析法较常规职业接触评估方法更加适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胶合板企业为例,通过折减系数对其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限值进行调整,客观评价其职业健康风险等级,为保护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桂林市恭城县某胶合板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并运用折减系数调整其职业接触限值,结合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经折减系数调整后,二甲苯AAEV=35 mg/m3,苯AAEV=4.4 mg/m3,木粉尘AAEV=2.2 mg/m3,甲苯AAEV=35mg/m3、苯酚AAEV=7 mg/m3。其中涂胶、据边及磨边岗位工种存在接触木粉尘浓度超标现象,最高接触浓度5.67mg/m3;喷漆岗位工种存在接触苯、甲苯、二甲苯浓度超标现象,苯最高接触浓度5.6 mg/m3,甲苯最高接触浓度64.2mg/m3,二甲苯最高接触浓度44.1 mg/m3。结论 运用折减系数对胶合板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应接触限值进行调整,更...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重庆市某甲醚化三聚氰胺树脂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评价其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效果,为同类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法及检测检验法对2015—2017年间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存在情况及程度进行研究,采用职业健康监护法对在岗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企业存在甲醛、甲醇、盐酸、氢氧化钠、其他粉尘、噪声和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因素连续3年检测结果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合格率100.0%。甲醛最高浓度(MC)为0.46 mg/m~3;甲醇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4.3 mg/m~3,短时接触浓度(C_(STEL))≤19.6 mg/m~3;盐酸MC为2.58 mg/m~3;氢氧化钠MC为0.015 mg/m~3;其他粉尘C_(TWA)≤2.2 mg/m~3。噪声8 h等效声级为[(66.1~81.9)dB(A)];湿球黑球温度(WBGT)指数范围[(29.2~30.6)℃]。3年职业健康检查均未发现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患者。企业在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个人防护用品选配、应急救援措施等方面均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论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得到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切实有效,职业卫生管理规范,值得同类企业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天津市某综合性医院病理科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分析,为该类型工作场所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8—2020年选择天津市某综合性医院病理科工作场所和17名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对该综合性医院病理科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将识别出的职业危害因素按照国家相应标准进行实验室检测,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8—2020年天津市某综合性医院病理科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甲醛和二甲苯,其中甲醛连续3年均不符合要求,其中最高容许浓度最大值为5.20 mg/m3;病理科染色室生物组织处理机、自动染片机、免疫组化室染色台、登记收发室封片区操作位各工作场所空气中二甲苯浓度均符合要求。该院病理科通风橱风量不足,经改善后,检测结果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个体防护用品配备不能满足换液岗位操作人员的需求。结论 2018—2020年天津市某综合性医院病理科工作场所关键控制点是移植病理科取材和对染色室生物组织处理机换液岗位,应加强对该岗位医务人员的防护,医院应该从通风设施、个体防护及职业健康检查等多途径进行综合预防,最终为职工创造一个绿色、健康和...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某制革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管理前后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评估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管理对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的控制效果。方法对该企业开展职业卫生学调查,对其实施清洁生产管理前后工作场所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并进行控制效果评价。结果该制革企业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乙酸乙酯、丙酮、丁酮、粉尘等是该企业所存在主要的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在实施清洁生产前,开布车间开布机台、表处车间调油墨岗位的甲苯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和短时间接触浓度超标,最高浓度分别达61.72、117.84 mg/m~3,丙酮短时间接触浓度达453.26 mg/m~3,压延车间压延线高搅岗位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达10.70 mg/m~3,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实施清洁生产后,各种化学性职业有害因素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和短时间接触浓度均低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较实施清洁生产前明显降低。结论清洁生产管理对以有毒化学物质作为原辅材料的人工制革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医疗机构病理科甲醛、二甲苯水平。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以乌鲁木齐市15家医疗机构病理科及73名医技人员为调查对象,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健康需求问卷调查和工作场所空气中甲醛、二甲苯水平检测。结果 15家医疗机构病理科医技人员使用的呼吸防护用品均采用医用外科无纺布口罩,对甲醛和二甲苯防护无效。职业健康需求排序居前3位的分别是加强职业健康监护73人(占100.0%),加强领导重视71人(占97.3%),改善作业环境空气质量64人(占87.7%)。15家医疗机构中,有5家医疗机构取材室工作场所空气中甲醛水平超过职业接触限值(以下简称"超标"),2家医疗机构染色室空气中二甲苯水平超标,诊断室空气中甲醛和二甲苯水平均未超标。取材室空气中甲醛水平高于诊断室(中位数:0.20 vs 0.03 mg/m~3,P0.01),染色室空气中二甲苯水平高于诊断室(中位数:17.00 vs 1.60 mg/m~3,P0.05),取材室下吸式排风方式甲醛检测合格率高于外部上吸式排风方式(75.0%vs 14.3%,P0.05)。结论乌鲁木齐市医疗机构仍存在甲醛和二甲苯水平超标的问题;需加强医技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合理选用排风方式,正确使用个人呼吸防护用品,切实保护人员健康。  相似文献   

15.
采用检查表法和定性、定量分析法综合评价某车床铸造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粉尘、化学毒物和噪声、高温、振动是车床铸造生产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表明,13个接尘工种中3个工种作业环境中粉尘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粉尘CTWA0.3~11.8 mg/m3;苯、甲苯、二甲苯、甲醛、一氧化碳浓度均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17个接触噪声的工种中有4个工种工人接触8 h等效声级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接触高温工种作业工人WBGT指数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接触手传振动的4 h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a_(hw(4))]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可行、有效,但需加强对粉尘及噪声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河南省某大型燃煤电厂职业病危害因素,研究燃煤发电厂的职业病危害防护、个体防护、应急救援等方面情况,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提出科学建议。方法 2014—2017年通过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检查表法等方法对燃煤发电厂职业病危害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采取了一定的防尘、防毒、防噪声等职业病防护措施,但部分岗位浓度超过了职业接触限值要求;氨短时间接触浓度较大,其中化学水处理单元氨短时间接触浓度范围为24.7~45.0 mg/m~3,最大短时间接触浓度为45.0 mg/m~3,为短时间职业接触限值的1.5倍,其他化学因素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粉尘浓度超标岗位主要集中在输煤单元皮带、翻车机、斗轮机、破碎机等岗位、脱硫脱硝除尘单元放灰区、电除尘器等岗位,其中输煤单元粉尘短时间接触浓度最大达到32.3 mg/m~3,为短时间职业接触限值的4倍左右;部分工人及岗位噪声强度超过了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燃煤发电厂的主要职业病危害为粉尘、噪声、氨等有关因素,应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护、个体防护及应急救援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广西某液化天然气(LNG)储罐建设项目施工期所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工人接触情况及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等,描述该项目在建设施工期的职业病危害现状,并提出合理和可行的防护对策。方法通过自制的职业卫生调查表收集该项目的主要施工内容、原辅材料、主要机械设备、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和职业健康监护等资料;确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分布及工人接触情况,对其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该项目施工期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各工种接触粉尘的个体检测结果中,钢筋工(电焊)电焊烟尘检测结果(2.4mg/m~3)、钢筋工(切割)、打磨工砂轮磨尘检测结果(1.6、0.6mg/m~3)、钻机司机、打桩机司机土尘检测结果(0.7、0.9mg/m~3)、木工木粉尘检测结果(1.4mg/m~3)、混凝土工(凿毛、打磨)水泥粉尘(总尘)检测结果和水泥粉尘(呼尘)检测结果(0.8~2.5、0.4~1.0mg/m~3)、电焊工电焊烟尘检测结果(0.7~3.9mg/m~3)、珍珠岩工矽尘(总尘)和矽尘(呼尘)检测结果(0.3、0.1mg/m~3)及保温工玻璃棉粉尘检测结果(0.5~1.7mg/m~3)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油漆工所接触的有毒物质个体检测结果中,二甲苯(0.05~3.5mg/m~3)、乙苯(0.03mg/m~3)、丁醇(0.3mg/m~3)和乙酸乙酯(0.7mg/m~3)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打桩机司机、钢筋工(切割)和打磨工的个体噪声测量结果[88.4、85.6~86.4和87.7 dB(A)]超过了职业接触限值;X射线测量结果(0.05~0.47μSv/h3)符合标准限值的要求。结论 LNG储罐项目施工期长,工程内容多,施工环境复杂,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接触人数多,噪声超标情况突出。应完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明确各方责任,加强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识别和分析无头带钢生产线(ESP)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控制效果,提出改进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根据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资料,并结合采取的工程技术措施,对作业人员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进行评价。结果 ESP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一氧化碳、噪声、高温,本次检测粉尘长时间接触浓度0.42~0.67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0.37~1.77 mg/m~3;一氧化碳长时间接触浓度1.110~1.285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0.94~1.40 mg/m~3;噪声强度72.5~84.3 dB、高温26.9~31.4℃,以上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全部符合职业卫生接触限值,防护设施性能参数符合要求。结论通过对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和分析,该ESP防护设施运行有效,应重点加强关键控制点的职业卫生管理,确保岗位工人的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毒性病理实验室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检测,为毒性病理实验室人员的职业健康防护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现场调查和试验过程所使用原辅材料的定性分析,确定毒性病理实验室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和相应的国家标准方法设置采样点和检测项目,进行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检测。
结果 该毒性病理实验室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甲醛、乙醇、叔丁醇和α-蒎烯,标本存放间1甲醛的质量浓度为0.62 mg/m3,超过我国职业接触限值,其余岗位的相应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
结论 毒性病理实验室的甲醛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危害应引起重视,建议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做好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河南省某SF_6封闭式组合电器(GIS)制造企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和浓强度水平,为企业开展职业卫生防护和管理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法、工程分析法、检测检验法等综合评价方法,对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结果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矽尘、铝合金粉尘、砂轮磨尘、电焊烟尘、NO、NO_2、甲苯、二甲苯、噪声、电焊弧光等。大罐间电焊工接触电焊烟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最大浓度为4.62 mg/m~3,喷砂工接触矽尘CTWA最大浓度为3.15 mg/m~3,打磨间打磨工、喷砂工接触噪声8 h等效声级超标,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强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企业作业场所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共计17种,电焊工、喷粉工等部分岗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需加强上述岗位的职业卫生防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