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及血小板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P选择素(CD62P)、溶酶体蛋白(CD63)以及血小板3项参数即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68例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的表达,同时对其进行血小板3项参数PLT、MPV和MAR的测定,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1)脑梗死患者急性期CD62P、CD63、MPV及MAR较健康对照组以及恢复期患者显著升高,而且恢复期患者上述指标仍高于健康对照组(均为P<0.01),而PLT在脑梗死急性期、恢复期及健康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2)CD62P、CD63、MPV及MAR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显著直线正相关(r=0.84、0.817、0.684和0.698,均为P<0.01),而PLT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间无相关性(r=0.32,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大量活化及其体积和最大聚集率的升高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过程,MPV和MAR较PLT更能反映脑梗死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 (PLT)、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大血小板比率 (P -LCR)变化。方法 检测 98例脑梗死患者和 80例健康体检者的PLT、MPV、PDW、P -LCR数值。结果 脑梗死组的PLT较对照组降低 (P <0 0 5 ) ,MPV、PDW、P -LCR均较正常组升高 (P <0 0 5 )。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数量及其体积改变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聚集率(PtAgt)、和纤维蛋白原(Fg)的变化.方法 选择脑梗死组40例及对照组32例,脑梗死组在发病后6小时-48小时内采血,正常组清晨空腹采血.PLT和MPV在采血15min内全血状态下用F8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的PL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MPV和F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分别为P<0.01和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时PLT,MPV,Fg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变可作为重要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细胞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梗死(CI)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全血细胞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62例健康检查者的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红蛋白含量(HG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总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比积(PCT)参数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MCV、MCH、PLT检测值低于对照组(P<0.05),而RBC、HCT、HGB、WBC、PDW、MPV、P-LCR检测值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患者治疗2周后HCT、WBC、PLT、PDW、MPV、P-LCR检测值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 外周血细胞参数的变化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动态监测它们的变化时急性脑梗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聚集率(PtAgt)、和纤维蛋白原(Fg)的变化.方法 选择脑梗死组40例及对照组32例,脑梗死组在发病后6小时-48小时内采血,正常组清晨空腹采血.PLT和MPV在采血15min内全血状态下用F8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的PL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MPV和F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分别为P<0.01和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时PLT,MPV,Fg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变可作为重要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6.
陈勇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1):962-962,964
目的:探讨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在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变化情况。方法:脑梗死患者60例,脑出血患者45例,正常对照组48例,患者在发病后72小时内抽静脉血抗凝。患者和对照组均未接受任何止血凝血药物。分析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人,脑出血患者和健康人,脑梗死患者和脑出血患者,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在血小板总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两项指标上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急性脑梗死组与健康人比较MP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性脑出血组与健康人比较MP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脑梗死组与高血压性脑出血组比较,PLT、MPV两项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脑梗死组与腔隙性脑梗死组比较PLT、MPV两项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体积增大是脑梗死、脑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梁志静  高路 《医学争鸣》2005,26(Z1):5-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CI)患者发病48 h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48 h内和62例健康检查者的血小板总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比积(PCT)参数值.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48 h内的PLT检测值低于正常对照(P<0.05),而PDW,MPV,P-LCR检测值高于正常对照(P<0.05),但仍不能认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48 h内的PCT检测值和正常对照有差别(P>0.05).结论:血小板数量及其体积改变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急性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唐中  周京国 《四川医学》2003,24(11):1121-1122
目的 探讨丹参在体外对血小板活化功能和血小板数 (plateletcount,PLT)、血小板平均体积 (meanplateletvolume ,MPV)的影响。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三色分析测定血小板表面激活标记物纤维蛋白原受体 (FIB R)和P 选择素(CD62 P)的表达 ;用CD170 0型血细胞分析仪测定PLT和MPV。结果 测定组的FIB R和CD62 P表达水平与PLT和MPV的值同对照组比较P >0 0 5 ,没有显著性差异。激活组的FIB R和CD62 P表达水平与PLT和MPV的值同对照组比较 ,P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丹参有保护血小板FIB R和CD62 P被活化 ,阻止血小板聚集 ,在血栓性疾病的防治中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与脑血管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并检测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8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85例急性期时的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另设健康人54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脑梗死组PLT<对照组,MPV>对照组(P<0.01);脑出血组MPV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脑梗死组比较差弄有显著性意义,P<0.0l。结论:血小板体积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体积及其动态变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及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对照组为38例健康体检者。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的PLT显著低于对照组,MPV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呈动态变化,缺血梗死面积与PLT呈负相关系,与MPv成正相关系。结论:血小板在急性脑梗死的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检测血小板计数及体积,对临床急性脑梗死的预防、缺血面积和病情、预后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变化,方法:检测98例脑梗死患者和80例健康体检者的PLT,MPV,PDW,P-LCR数值,结果:脑梗死组的PLT较对照组降低(P<0.05),MPV,PDW,P-LCR均较正常组升高(P<O.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数量及其体积改变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颜俊青  邢俊  宋星宇 《海南医学》2012,23(17):90-91
目的 探讨血小板(PLT)、血小板容积比(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在冠心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冠心病(CHD)患者62例和正常对照组50例,应用MINDRAY公司提供的BC55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PLT、PCT、MPV、PDW的含量,并用统计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CHD患者血中PLT和PCT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MPV和PDW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测定PLT、PCT、MPV、PDW的含量在辅助诊断和治疗冠心病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体积、压积及分布宽度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对3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126例健康人的PLT、MPV、PDW、PCT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PV、PCT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PLT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检测血小板的计数、压积及体积,对急性脑梗死的防治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晓玲 《疑难病杂志》2007,6(8):460-462
目的探讨血小板形态在脑梗死发病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ICD)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急性进展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稳定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结果脑梗死急性期PLT明显低于TIA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P<0.01),TIA组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脑梗死急性期MPV和PDW明显高于TIA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TIA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急性进展型缺血性脑卒中PLT低于急性稳定型缺血性脑卒中(P<0.01),MPV和PDW高于急性稳定型缺血性脑卒中(P<0.01)。结论血小板的形态在脑梗死之前就发生变化,动态观察血小板3项参数对脑梗死的预防、诊断及判断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祖铭  罗春华 《海南医学》2008,19(8):136-13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血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压积(PCT)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二组,其中急性脑梗死组233例,对照组255例,用Sysmex21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所有受试者静脉血PLT、MPV、PDW、P-LCR、PCT进行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PLT减少,MPV、PDW、P-LCR均升高,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MPV、PDW、P-LCR增高,PLT下降,临床上对具备脑梗死高危因素或脑梗死确诊者应积极监测外周血小板的数量及参数,特别是MPV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病情预估与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MPV增高的患者,可适当给予预防性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及血小板功能的变化与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56例脑梗死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指标P选择素(CD62P)和溶酶体蛋白(CD63)的表达,同时用玻球法测定血小板黏附率(PAdT);用多智能血液凝集仪检测血小板聚集率(PagT).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CD62P、CD63、PAdT及PagT较对照组以及恢复期患者显著升高(P<0.01);2周后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和CD63明显下降,但较对照组高;PAdT和PagT均降至正常水平.结论: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大量激活及血小板黏附率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升高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过程,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比PadT和PagT更准确地反映脑梗死的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东莞台心医院2015年2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纳治疗,研究组给予阿司匹林和奥扎格雷纳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数(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PDW)、血小板最大聚焦率(MAR)、血小板比积(PCT)变化情况,统计治疗后病情转归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MPV、PLT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8.0%)高于对照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奥扎格雷纳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血管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美国库尔特公司 TT- R1型血细胞分析仪 ,测定 110例脑梗死、5 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恢复期的血小板计数 (PL T)、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参数值 ,与 12 0例健康同龄人比较。结果 :PL T在脑血管病急性期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MPV在发病急性期及恢复期均增大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 P <0 .0 1) ;PCT在急性期、恢复期及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PDW在脑血管病急性期、恢复期均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 P <0 .0 1)。结论 :血小板参数的动态监测有助于了解脑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因素、观察病情演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血小板激活及相关参数变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被确诊的78例脑梗死患者,以及我院健康体检者56例为对照组。探究不同梗死类型、不同时期的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相关指标的表达情况,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其分析在不同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的脑梗死患者的表达情况。结果和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患者的MPV、PDW均显著增高(P0.05),而PLT和PCT比较显示,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对梗死不同时期患者的血小板指标水平比较发现,和梗死恢复期的患者比较,MPV、PDW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大面积梗死患者的PLT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PV和PDW是脑梗死疾病的发生的危险因素,MPV随着神经功能的受损程度的增加,其表达量也显著增高(p0.05)。结论 MPV和PDW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且PLT表达水平和脑梗死的面积存在一定关系,且MPV的水平越高,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受损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T-21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与5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死时PLT减少(P〈0.01),MPV增大(P〈0.01)病情越重,梗死面积越大,改变越明显。结论监测PLT、MPV有助于脑梗死患者病情的判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