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河南省居民健康状况、卫生服务利用状况,分析不同收入水平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方法利用2013年8—12月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中河南省数据,对其中≥15岁的27 140名居民进行分析,运用收入五分组法计算卫生服务利用集中指数(CI)。结果河南省居民两周患病率为27.37%;其中城市居民为33.43%,农村居民为21.15%;男性为25.65%,女性为28.98%;≥65岁(58.22%),丧偶(58.93%),小学及以下学历(38.32%),离退休(63.99%),最高与最低收入组居民(31.37%、30.36%)两周患病率较高。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31.50%,城市居民为35.19%,农村居民为27.72%;男性为29.03%,女性为33.82%;≥65岁(75.79%),丧偶(74.10%),小学及以下学历(49.94%),离退休(73.73%),最低收入组居民(39.80%)两周患病率较高。城市居民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CI值分别为-0.01、0.01;农村居民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CI值分别为-0.05、-0.10。不同城乡分布、性别、年龄、婚姻、文化、就业、人均年收入、医保的居民两周患病就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城市为25.64%,农村为51.49%;男性为36.64%,女性为34.57%;15~24岁(75.53%)、未婚(54.34%)、技工及中专学历(36.88%)、在校学生(68.89%)两周患病就诊率最高,最高收入组两周患病就诊率最低(30.72%)。不同年龄、收入水平人群应住院而未住院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5~34岁(6.39%)和最高收入组(18.43%)应住院而未住院率最低。城乡居民两周患病未就诊率CI值分别为-0.01、0.02;应住院而未住院率CI值分别为-0.05、-0.09。结论城乡居民住院服务利用均存在不公平性,高收入人群利用的更多,经济困难是限制城乡居民住院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内蒙古城乡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单因素采用t检验、χ2检验,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高血压、胆结石胆囊炎患病率在城乡之间无差异,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患病率城市高于乡镇。脑血管疾病、COPD等5种慢性病患病率乡镇高于城市。城市和乡镇居民年龄越大、合并慢性病数量越多,两周就诊率、住院率越高。乡镇居民中,民族影响两周就诊率(OR=1.690)、住院率(OR=1.737),BMI影响住院率(OR=1.470)。贫困影响城市居民住院率(OR=4.010)。结论内蒙古自治区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卫生服务利用低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但城乡老年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相对较高。尤其是城市老年及贫困慢性病患者,乡镇中少数民族体重偏瘦的老年慢性病患者有较高的卫生服务利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成都市农转非与城市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情况,为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该市6188名农转非居民以及3482名城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成都市的城市居民慢性病患病率(28.3%)稍高于农转非居民(26.1%),但城市与农转非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类型前5位排序大体相同。农转非居民的两周患病率(16.1%)、两周就诊率(15.2%)、年住院率(9.7%)分别高于城市居民的两周患病率(12.7%)、两周就诊率(12.2%)、年住院率(6.2%)。农转非居民和城市居民在两周患病后分别有44.7%、41.7%的人去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在需要住院时分别有50.0%、73.4%的人去三级医院或专科医院就诊。结论 农转非居民的两周患病率更高,城市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更高。农转非和城市居民在两周患病后都更倾向于去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在住院机构的选择上更倾向于三级医院或专科医院,说明分级诊疗政策的实施在成都取得一定效果。农转非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率高于城市居民,建议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在新修的农转非社区合理规划医疗机构和分配卫生资源,改善居民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河北省城乡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情况,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确定5 998户的20 529名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询问调查。结果:调查人群的两周患病率为18.75%,城市高于农村,与1993年相比有上升趋势;慢性病患病率为16.9%,城市高于农村,与1998年相比有上升趋势;两周就诊率为14.32%,比1993年明显下降,两周未就诊率为57.60%。居民住院率为2.56%,与1993年相比有下降趋势。结论:城乡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量呈上升趋势,卫生服务的需求量及利用率呈下降趋势。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卫生服务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浙江省城乡居民患病情况,为卫生服务决策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使用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问卷入户调查。结果浙江省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13.22‰,城市103.98‰;农村114.94‰,农村高于城市,患病的严重程度农村大于城市。男性、女性的两周患病率分别为104.72‰和121.87‰,女性高于男性。城乡居民的两周患病率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医保类型方面差异有显著性。居民两周患病位于前5位的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结缔组织疾病、损伤和中毒。结论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量高于城市居民,女性、儿童、老人、低文化程度、下岗、失业人群是卫生服务重点人群,慢性病是城市居民重点疾病,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面临感染性疾病、慢性病、伤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中国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的现状。方法通过对全国1 661户农村家庭进行入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对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农村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为17.4%,不同特征人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周就诊率为16.4%,住院率为9.3%,高于全国农村地区平均水平;两周患病未治疗率为17.6%,应住院而未住院率为33.4%,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率有待提高。结论应加大对农村卫生服务重点人群的关注和保障力度,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满足居民合理的卫生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疆2003-2008年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的变化趋势及不同收入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的变化。方法利用2003、2008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利用5分组法测算卫生服务利用集中指数(CI)分析公平性变化。结果 2次农村卫生服务调查的性别及年龄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2008年新疆农村居民2周患病率由9.1%上升为15.0%,慢性病患病率由9.8%上升到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周就诊率由8.5%提高为11.0%(P<0.001),未就诊率分别为45.0%、45.1%;住院率由5.6%提高为11.6%,未住院率由42.4%下降为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周就诊率CI由0.09变为0.11,未就诊率CI由-0.01降为-0.06,住院率、未住院率CI分别降为0.03、0.01,趋向0。结论 2008年新疆农村居民2周患病率及慢病患病率升高,卫生服务利用量增加,低收入居民的门诊服务利用受到限制,不同收入居民的住院服务利用趋向公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国家第五次卫生服务调查河南省城乡居民两周就诊率,并分析15岁及以上居民两周就诊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运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表,入户调查河南省居民家庭生活状况、人口学特征、两周病伤及就诊状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周就诊的影响因素。 结果 河南省两周就诊率为11.7%,农村比城市高4.0%(χ2=127.213,P<0.05);随着年龄组的增高,城乡居民两周就诊率变化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无基本医疗保险的居民两周就诊率较低,为7.0%;两周患病首诊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比例较大;农村居民因经济困难未就诊的比例比城市高3.1%(χ2=40.921,P<0.05);Logistic回归显示影响15岁及以上居民两周就诊的因素有城乡、年龄、就业状况、到最近医疗机构距离及是否为贫困户等。 结论 河南省农村卫生服务需求、利用较高,亟待提高城乡基本医疗保障服务均等化水平;相关部门应针对两周就诊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卫生服务可及性。  相似文献   

9.
威海市农村地区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威海市居民进行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威海市农村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05.8‰,半年慢性病患病率为124.0‰,两周就诊率为53.5‰,调查前一年内住院率为40.2‰。经济困难是抑制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重要因素。建议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居民四项健康指标地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国居民健康状况四项指标的地区分布差异。方法以2008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94个县(市、区)数据为基础,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差异指数和地理分布图分析两周患病率、严重伤害发生率、慢性病患病率、循环系统慢性病患病率的地区差异。结果中国居民健康四项指标的城乡和地域区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居民除严重伤害发生率外,其余三项指标均高于农村居民,华北、东北和华东患病水平相对较高;城市居民两周患病率(ID=0.13)均衡性较差,农村居民循环系统慢性病患病率(ID=0.11)较不均衡,西北地区的各指标,D较小且分布均匀;地图显示西南地区各项指标的分布很不均匀。结论中国居民健康状况四项:增标存在地区差异,有助于了解各地区卫生服务需要实际情况,为卫生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中国城乡居民两周患病未就诊行为的影响因素,为促进居民卫生服务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于2015年7—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中国东、中、西部抽取6个省(自治区)的36个县3 186户共10 376名居民为调查对象,基于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设计调查问卷,通过面对面入户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使用χ2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居民两周患病未就诊的影响因素。结果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9.9%,两周患病未就诊率为45.7%;经过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居民未就诊率(50.7%)高于农村(38.9%),男性居民未就诊率(48.5%)高于女性(43.6%),东部(50.8%)和西部(52.9%)居民未就诊率均高于中部(33.5%)、年龄≥80岁(52.1%)、婚姻状况为其他(49.6%)、文化程度初中高中及中专(51.0%)、人均年收入3 001~5 000元(52.3%)、到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时间60 min(57.3%)的居民未就诊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国城乡居民两周患病未就诊的影响因素为城乡、地区、年龄、性别和到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时间;应对居民进行健康宣教,科学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东营地区居民医疗卫生服务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东营市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状况.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东营市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15‰(农村高于城市),两周就诊率为15.3%、年住院率为57‰(城市高于农村).影响居民慢性病患病率的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饮酒、缺乏锻炼等.结论制定政策,提高农村居民对卫生服务利用,并采取干预措施以预防和减少慢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城乡居民健康状况现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四川省城乡居民的健康状况,为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为新一轮医改提供基础信息.[方法]按照第4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设计的方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系统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样,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对抽中的城乡家庭户3 960户、11 679名居民进行健康询问调查.[结果]四川省城乡居民两周患病率为217.3%o,农村高于城市、女性高于男性.自报两周患病程度严重者占26.8%,疼痛是城乡居民自感身体不适的主要症状.城乡每千人口两周因病持续天数为1 636 d,卧床率39.4%.,休工率17.2%o,休学率6.7%o,失能率16.2%.两周患病前5位疾病按系统顺位为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性疾病,占疾病构成的81.3%.两周新发疾病53.8%为慢性病发生持续到两周内.城乡居民慢性病患病率按患病人数计算为168.1%o,按患病病例数计算为209.5%,慢性病按系统顺位,前5位为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占疾病系统构成的83.4%.城乡居民自报健康状况总体感觉评分78.4分.[结论]四川省城乡居民两周患病率及慢性病患病率仍然较高,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是威胁该省城乡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慢性病是主要的健康问题.四川省农村居民、女性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需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重庆市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示范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重庆市忠县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和卫生服务利用状况,为大力推广卫生适宜技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方法,通过多阶段分层等级随机抽样,对忠县农村80户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比较分析。结果忠县农村居民两周患病率为30.68%、慢性病患病率为19.14%、两周就诊率为21.21%、住院率为10.04%,适宜技术知晓率为15.09%,适宜技术接受率为8.93%。结论忠县农村居民健康状况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卫生服务利用率高,居民卫生适宜技术知晓和接受程度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成都市某区农村居民患病及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专题小组讨论和深入访谈的方法收集资料,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该区农村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1.70%,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最高,为26.42%,居民两周患病就诊率86.16%,总住院率为7.14%.结论:该区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相对较好,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率较高,在呼吸系统等慢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方面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四川省城乡居民两周患病就诊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设计的方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系统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对抽中的城乡家庭户3960户、11679名居民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四川省城乡居民两周患病就诊率为210.8‰,农村(273.2‰)高于城市(140.8‰)、女性(232.5‰)高于男性(189.5‰);两周患病未就诊率为40.7%,未就诊者中,29.6%的患者采用纯自我医疗,未治疗者占11.2%.;两周新发病例未就诊比例为43.6%,城市(53.7%)高于农村(36.5%).结论:性另q、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就业及职业状况、是否参加医疗保险对居民两周患病就诊有一定影响.四川省城乡居民两周患病就诊率尚有待提高,门诊医疗服务利用尚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西容县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和利用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广西容县3个乡镇6个行政村445户2 283名居民进行家庭健康询问调查。结果调查地区农村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为223.8‰,慢性病患病率为16.0%;两周就诊率为32.9%;住院率为7.4%。92.9%的患者就诊时选择村卫生室或乡镇卫生院;57.7%的住院者住院医疗机构选择县级医院。22.9%的未就诊病人与71.4%的未住院病人是缘于经济困难。结论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和利用程度较高,就医流向基本趋于合理;疾病经济负担仍是影响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四川省60岁及以上老年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方法:对四川省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资料家庭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老年居民白评健康状况得分68.0分(城乡分别为70.0分、65.9分).在行动、自我照顾、日常活动、疼痛/不适、焦虑/抑郁方面有中度以上健康问题的比例分别为16.3%、11.2%、16.1%、24.2%、14.9%.农村各项健康问题均高于城市.老年居民两周患病率为43.9%(城乡分别为43.8%、44.0%),慢性病患病率为56.9%(城乡分别为65.8%、47.4%).在失能方面,4.7%的老年居民长期卧床;6.1%的老年居民很难听清楚;14.3%的老年居民说话有困难;29.5%的老年居民视力存在困难.老年居民的两周就诊率为41.1%(城乡分别为25.9%、57.2%).年住院丰为19.3%(城乡分别为20.6%、18.0%),应住院而未住院率为18.5%(城乡分别为17.0%、20.3%).两周患病未治疗的原因中,城市以自感病轻为主(63.9%),其次为经济困难(16.7%);农村经济困难则为首要原因(占49.2%),其次为自感病轻(38.9%);城乡应住院而未住院的首位原因均为经济困难(城乡分别为81.0%、85.5%).结论:四川省老年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量较大,农村尤为明显.老年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较好.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医疗保障,降低医药费用,可进一步促进老年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利用.  相似文献   

19.
4县农村居民门诊卫生服务利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中西部4县农村居民门诊卫生服务利用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描述4县农村居民门诊卫生服务利用的现状;拟合两水平 Logistic 回归模型探讨门诊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4县农村居民两周患病率为335.92%,两周就诊率为129.01%,两周患病就诊率为384.00%..影响两周患病就诊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卫生服务可及性、婚姻状况、自评健康状况、疾病属性和新农合等. [结论] 经济困难是两周患病未就诊的主要原因,新农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居民门诊卫生服务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山东和宁夏的2地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和需求分析,了解目前2地农村地区居民的健康状况,从而为卫生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对于数据的社会经济学特征、慢性病患病率、四周患病率、就诊率、住院率、应就诊未就诊率和应住院未住院率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山东和宁夏2组间。不同的性别组间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结果:慢性病的患病率按照人次计算。山东为19.98%,宁夏为25.93%。明显高于2003年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总调查的12.05%:2地四周患病率分别为27.70%和35.36%,就诊率分别为9.79%和12.30%,住院率分别为4.92%和5.60%,2地住院率都高于第三次卫生服务总调查的3.40%:2地的应就诊未就诊率分别为67.10%和67.20%,应住院未住院率分别为6.33%和11.67%。结论:卫生服务需要程度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慢性病患病率),需要转化成需求的比例低,4周内应就诊而未就诊比例高达60.00%以上,在农村居民中医疗服务利用的门槛还需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