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type stimulants,ATS)包括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冰毒)、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摇头丸)等,是一组具有类似化学结构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这类毒品的滥用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联合国2013年的世界毒品报告~([1]),大概有0.3到1.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type stimulants,ATS)滥用和成瘾人数增长迅速。在全球范围内,甲基苯丙胺(冰毒)仅次于大麻是被滥用的第二大毒品,其中三分之二的滥用者位于东亚和东南亚。根据《2015年中国禁毒报告》,我国登记在册的滥用以ATS为代表的合成毒品的人数首次超过  相似文献   

3.
苯丙胺类是一类具有强烈兴奋作用、食欲抑制作用以及温和致幻作用的物质,被列入违禁毒品范围,在国际和国内均受严格控制。我国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苯丙胺类滥用事件,如长期使用芬氟拉明减肥导致慢性中毒死亡;滥用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摇头丸,MDMA)、甲基苯丙胺(冰毒,MAMP)兴奋剂导致精神障碍和行为异常,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者快速上升。2011年《世界毒品报告》指出,虽然海洛因和可卡因的全球产量和消费量有所降低,但以苯丙胺类兴奋剂为代表的合成毒品生产量和消费量却逐年增加。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又称"冰毒",是最常见的合成毒品。它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  相似文献   

5.
苯丙胺类物质滥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typestimulants,ATS)为目前最流行滥用的药物种类之一,包括苯丙胺(amphetamine,AM),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3,4-methylenedioxymethamphetamine,MDMA),3,4-亚甲基二氧基苯丙胺(3,4-methlen-edioxymethamphetamine,  相似文献   

6.
<正>迄今为止,中国知网(CNKI)关于日本毒品滥用史的中文报道只有一篇,发表于1989年[1]。日本滥用的毒品包括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大麻、有机溶剂、可卡因、海洛因、镇静剂等,其中以甲基苯丙胺为主的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type stimulants,ATS)滥用最为严重。我国《2013年国家药物滥用监测年度报告》显示,甲基苯丙胺等新型合成毒品滥用者已成为新发生药物滥用人群的主  相似文献   

7.
苯丙胺类精神活性物质依赖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毒品冰毒、麻谷的主要成分是苯丙胺类精神活性物质(以下简称苯丙胺类物质)的一种-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甲基苯丙胺是联合国精神药品公约明令管制的精神活性物质,其毒性不仅损伤神经系统,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也比较明显,表现为滥用者的心电图异常[1].长期以来,关于苯丙胺类物质的生理依赖问题观点不一,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学者认为甲基苯丙胺存在着生理依赖.本文就苯丙胺类物质的依赖机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阿片类和苯丙胺类毒品依赖人员滥用酒精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阿片类和苯丙胺类毒品依赖人员滥用酒精情况,探讨吸毒成瘾人员滥用酒精的行为特征。方法:对187例阿片类物质依赖和270例苯丙胺类物质依赖人员滥用酒精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苯丙胺类物质依赖者滥用酒精的比率高达77%,与阿片类物质依赖者滥用酒精差异显著,尤以滥用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摇头丸)人员同时服用酒精最为常见(92%)。结论:滥用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者普遍滥用酒精,而阿片类滥用者很少使用酒精。  相似文献   

9.
苯丙胺类物质及其检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苯丙胺类物质为目前最流行的滥用药物之一。在我国滥用的“摇头丸”是由十几种苯丙胺类物质分别与其他化学物质相混合所制成的毒品。根据苯丙胺类毒品发展的迅猛程度 ,有专家估计甲基苯丙胺盐酸盐 (冰毒 )将来会取代海洛因 ,成为世界第一大毒品。滥用者对冰毒的精神依赖要远远大于身体依赖 ,表现出的戒断症状也不像海洛因那样明显。因此 ,它具有更大的欺骗性 ,这可能是造成群体性滥用流行的原因之一。事实上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不仅对滥用者个体造成严重损伤 ,对社会危害也很大。本文就近些年来对苯丙胺类药物结构、特性、代谢产物及其检测方…  相似文献   

10.
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type stimulants,ATS)包括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冰毒)、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摇头丸)等[1]。ATS是目前全球滥用最广泛的非法药物之一,2013年联合国毒品和犯罪办公室(UNODC)的世界毒品报告显示,2011年全球年满15岁-64岁的人群中,ATS滥用者人数约为3380万,仅次于大麻滥用者人数[2]。21世纪以来,我国ATS滥用者呈持续上升趋势,2013年中国禁毒报告显示,我国已登记在册的ATS等合成毒品滥用人数已达79.8万,较2011年底上升35.9%,合成毒品引发的自伤自残及伤害他人事件日益增多[3]。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合成毒品滥用者毒品滥用后高危性行为的发生情况,探索合成毒品滥用与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关联。方法:本研究是在2015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广东省某市级强制隔离戒毒所进行。对313例在所进行强制隔离戒毒治疗,与"甲基苯丙胺和氯胺酮物质滥用"相关的戒毒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13例调查对象中男性286人,女性27人;苯丙胺类滥用者占到68.4%,海洛因和苯丙胺类混合滥用者占到17.9%;66.6%的调查对象吸毒后发生过性行为,74.1%的调查对象吸毒后发生性行为从未使用安全套或有时使用安全套,吸毒后发生同性性行为和群体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3.0%和6.1%,34.5%的人承认吸毒后会增加性交频次。结论:合成毒品滥用人群仍然以青少年为主。甲基苯丙胺和氯胺酮是主要滥用精神活性物质。合成毒品滥用后增加了使用者发生高危性行为的机率,艾滋病传播的风险也相应提高。合成毒品滥用者是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2.
<正>1导言苯丙胺类物质是一大类具有类似化学结构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及其他一些精神兴奋剂,统称"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 type stimulants,ATS)[1],包括苯丙胺(amphetamine,AMPH)、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俗称"冰毒")、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3,4-methylenedioxy-  相似文献   

13.
<正>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属于苯丙胺类兴奋剂,具有药物依赖性(主要是精神依赖性)、中枢神经兴奋、致幻、食欲抑制和拟交感效应等药理、毒理学特性,是联合国《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管制的精神活性物质。从1919年日本人合成甲基苯丙胺后,它就迅速在全世界流行开来,我国已经成为甲基苯丙胺滥用的重灾区。萌芽于20世纪初的全球毒品控制体系是在美国主导下逐渐形成的,因此研究美国甲基苯丙胺滥用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3,4-methylenedioxy-N-methamphetamine,MDMA),属于苯丙胺类兴奋剂,是一种化学合成物质.MDMA的别名很多,因滥用者滥用后可即兴随音乐剧烈地摆动头部而不觉疲惫,因此俗称"摇头丸".长期使用MDMA对5-羟色胺(5-HT)系统和认知功能有损害作用.近年来,MDMA的滥用日益严重,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就MDMA滥用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内容主要包括MDMA使用的发展历史、危害、流行病学研究、新的流行病研究方法以及目前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獉獉:调查我国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人群特征及滥用后性行为及相关性行为特征的变化。方法獉獉:采用回顾性自身前后对照设计,以课题组自拟调查问卷为工具,对符合调查对象入选要求、且甲基苯丙胺或3,4-亚甲基二氧甲基苯丙胺尿液毒品检测阳性的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结果獉獉:本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394份,调查对象中75.1%为男性,20-30 a和30-40 a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7.2%和35.0%。滥用涉及各类群体,但以私营或个体劳动者(31.9%)和无业(41.7%)为主。调查对象的中位累计滥用时间为8个月,主要滥用方式为烫吸(97.7%)。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后性活动变化明显,表现为出现性冲动(63.5%)、性欲增强(35.0%)、性活动频率增加以及性活动持续时间延长(61.3%)等现象。调查结果还表明20.8%的调查对象滥用苯丙胺类兴奋剂后经常发生性行为,9.0%几乎每次都发生,分别有36.1%和21.7%的调查对象会与一起用药的人、性服务工作者发生性关系。此外,8例调查对象报告与同性发生过性关系;6例报告发生过性暴力;6例报告发生过性交易。按照性别和滥用剂量进行分层分析后发现,男性与女性在滥用苯丙胺类兴奋剂后的性行为及性行为相关特征有一定差异。结论獉獉: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后性活动变化明显,提示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对性行为可能有刺激作用。另外,男性和女性在滥用后均表现出性兴奋的特征,但男性的性活动比女性更活跃。对不同滥用剂量分组后进行相关性行为差别的分析分层分析[B1]结果提示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与对性行为的刺激作用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本研究的结论均来自患者自我报告,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6.
毒品滥用给社会、经济、政治和人们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已成为许多国家普遍关注的世界性社会问题。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属于苯丙胺类兴奋剂,俗称“冰毒”。根据我国最新毒品报告显示,METH滥用已成为我国滥用人数最多的毒品。核蛋白1(nuclear protein 1,Nupr1)和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参与机体多种功能的调节。NLRP3炎性小体是一种复合体,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毒品滥用或在某些疾病发展过程中,可激活Nupr1以及氧化应激和ERS,从而激活NLRP3炎性小体,使IL-1β和IL-18大量释放,从而诱导炎症反应,该过程可诱导细胞炎症性死亡(又称细胞焦亡),从而增加毒品滥用的毒性作用和疾病的发展。Nupr1、ERS和NLRP3炎性小体在甲基苯丙胺诱导神经毒性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Nupr1、ERS和NLRP3炎性小体对甲基苯丙胺毒性作用机制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研究甲基苯丙胺毒性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者并发躯体疾病的情况。方法:入选收治的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者758例,在距末次吸食苯丙胺类兴奋剂两周内进行体检;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480例为对照组。结果:50.5%甲基苯丙胺滥用者发现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改变,其中27.57%伴有传染性疾病,46.17%伴有心血管系统病,13.06%伴有血糖升高,甲基苯丙胺滥用者躯体疾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不同性别滥用者躯体疾病患病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甲基苯丙胺滥用者躯体疾病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且以心血管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及糖尿病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武汉市强制隔离戒毒机构内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患者特征及毒品危害认知状况。方法:采用自制合成毒品滥用调查表,对武汉市7所强制隔离戒毒机构内的486名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患者进行调查,分析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患者相关特征。结果:(1)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患者男性比例占89.71%,21-30岁年龄段占43.83%,无业人员占70.16%,未婚占48.77%;(2)仅有36.62%的患者对于合成毒品有正确认知;(3)患者第一次使用毒品前三位原因为:"好奇"、"朋友影响或刺激"、"空虚无聊"。结论:(1)21-30岁青年、无业、未婚者为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高危人群,合成毒品预防工作应予以重点关注;(2)苯丙胺类兴奋剂与氯胺酮滥用患者对于毒品危害的认知存在不足。今后应加强毒品预防教育,提高毒品危害认知,减少毒品好奇,提高毒品抵御技能,有效预防合成毒品滥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新型毒品滥用呈上升趋势,日益引起关注。以苯丙胺类兴奋剂为代表的新型毒品的急性中毒表现为类躁狂状态。慢性中毒表现为类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包括幻听、幻视、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嫉妒妄想、内心被揭露感等。以氯胺酮(俗称K粉)为代表的致幻剂的滥用导致知觉障碍、幻觉妄想状态及激越兴奋状态,而以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摇头丸)为代表的第三类新型毒品兼具兴奋和致幻作用。患者单独使用某一种新型毒品,临床特征相对典型,但混合使用后临床特征变得不典型,也呈现出特异性。本案例为新型毒品混合滥用所致精神障碍的个案报道。在本案例中患者出现的精神症状,在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中罕见。  相似文献   

20.
甲基苯丙胺的毒性及危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苯丙胺类物质是一组具有类似化学结构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包括苯丙胺(amphetamine)、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俗称冰毒)、亚甲基二氧甲基苯丙胺(MDMA,俗称摇头丸)及其它一些精神兴奋剂.90年代以来,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amphetamine-type stimuants,ATS)滥用增长势头迅猛,超过海洛因、可卡因等传统非法精神活性物质,滥用人数达3 020万,呈全球蔓延之势.专家们预测,ATS将成为21世纪最广泛滥用的药物,甲基苯丙胺和亚甲基二氧甲基苯丙胺将是其中最常被滥用的物质[1-4].鉴于现今ATS滥用日趋严重(尤其是冰毒和摇头丸)且中毒和致死时有发生,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ATS中的甲基苯丙胺的毒性及危害作一综述报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