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HBV-DNA的检出情况与乙肝两对半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307例疑似乙肝患者血清中的HBV-DNA,同时运用ELISA方法进行两对半指标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探讨。结果:HBsAg(+)HBeAg(+)HBcAb(+)组(大三阳组)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为98.8%(84/85),平均拷贝数为1.82E+07/ml;HBsAg(+)HBeAb(+)HBcAb(+)组(小三阳组)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为64.6%(53/82),平均拷贝数为1.82E+04/ml;HBsAg(+)HBcAb(+)组血清HBV-DNA检出率为63.6%(7/11),平均拷贝数为7.94E+04/ml。结论:血清HBV-DNA水平与HBVM表现模式有关,HBsAg(+)/HBeAg(+)/HBcAb(+)的标本HBV-DHA值显著高于HBsAg(+)/HBeAb(+)/HBcAb(+)的标本和HBsAg(+)/HBcAb(+)的标本,提示HBsAg与HBeAg的存在影响HBV-DNA水平。FQ-PCR能实现准确定量,可以检测HBV的真实感染和复制情况,对于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考察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患者血清中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ALT与乙型肝炎病毒中DNA的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笔者对1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乙肝病毒DNA(HBV-DNA)含量、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及两对半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120例标本,分别采用IRMA、SPRIA、ELISA方法分别测定乙肝两对半和临床观察。发现由于受检抗原抗体定性结果不是阳性就是阴性,无法动态观察病情和疗效的变化,为临床所能提供的信息有限;定量检测可与血清HBV-DNA荧光测定相互补充,可综合评价患者病情与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4.
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与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BV-DNA的检出情况与乙肝两对半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307例疑似乙肝患者血清中的HBV-DNA,同时运用ELISA方法进行两对半指标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探讨。结果:HBsAg( )HBeAg( )HBcAb( )组(大三阳组)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为98.15%(53/54),平均拷贝数为7.56E 06/m l;HBsAg( )HBeAb( )HBcAb( )组(小三阳组)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为27.78%(15/54),平均拷贝数为3.79E 05/m l;HBsAg( )HBcAb( )组血清HBV-DNA检出率为91.18%(31/34),平均拷贝数为2.85E 05/m l,小三阳组HBV-DNA阳性检出率及拷贝数均低于大三阳组,且与大三阳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HBsAb( )组血清HBV-DNA检出率为1.6%(1/63),平均拷贝数为1.13E 08/m l;HBcAb( )组血清HBV-DNA检出率为16.67%(1/6),平均拷贝数为3.00E 04/m l;HBsAb( )HBeAb( )HBcAb( )组血清HBV-DNA检出率为12.50%(4/32),平均拷贝数为3.00E 05/m l;HBsAg( )组血清HBV-DNA检出率为0(0/2);HBV-M全阴性组HBV-DNA检出率为1.61%(1/62),平均拷贝数为2.75E 05/m l。结论:HBV-M阴性患者仍有HBV-DNA阳性者,因此在检测中应联合应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测,提高检出率,避免漏诊,为临床HBV感染、复制及传染性的判断以及指导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5.
HBV-DNA与乙肝两对半指标之间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兴璇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7,19(4):600-601
应用PCR法检测疑为乙肝病人血清中的HBV—DNA,同时用ELISA法进行两对半指标的测定,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临床联合检测乙肝两对半定量、乙肝DNA定量与乙肝前S1抗原(Pre-S1)对乙肝患者的诊断和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收治的乙肝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空腹抽取静脉血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定量法对乙肝Pre-S1、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乙肝病毒DNA(HBV-DNA)定量检测.结果 经检测,乙肝Pre-S1阳性率与HBV-DNA阳性率在不同乙肝两对半的模式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5例HBeAg阳性患者中,乙肝pre-S1阳性检出率为81.8%(45/55),HBV-DNA阳性检出率为72.7%(40/55),两者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选择乙肝两对半定量、乙肝DNA定量与乙肝Pre-S1进行联合检测,能够更好地反映乙肝患者的疾病进展与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前S1抗原在乙型肝炎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乙肝两对半不同模式的病人血清,同步进行前S1抗原及HBV-DNA检测.结果 在HBsAg(+)血清的检测中,前S1阳性率为66.67%;HBV-DNA阳性率为70.96%;其中大三阳的前S1的阳性率为91.80%;HBV幽DNA阳性率为93.90%;小三阳的前S1的阳性率为43.66%;HBV-DNA阳性丰为44.94%.结论 前S1抗原.HBV-DNA和HBeAg的临床相关性良好,适于在临床上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血清学指标(HBV-M)与HBV-DNA的关系。方法 21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ELISA法测定HBV-M,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HV-DNA,同时测定肝功能各项指标。结果 血清标志物HBsAg,HBeAg,HBcAb阳性组HBV DNA定量结果分别与HBsAg,HBeAb,HBcAb阳性组,HBsAg,HBcAb阳性组,HBsAb,HBeAb,HBcAb阳性组比较,均有差异显性(P<0.001);在HBsAg阳性患中,肝功能正常与否与HBV-DNA定量结果无关。结论 不同类型血清标志物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均存在不同程度的HBV复制:肝功能正常与否与HBsAg阳性患HBV-DNA定量结果高低无明显影响:HBV-DNA是评价HBV活动最理想的指标,其定量检测对于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案选择和疗效观察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联合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ALT和HBV-DNA,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采用ELIS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IFCC双试剂酶法对682例乙型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BV-DNA载量和ALT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682例乙型肝炎患者中,有373例检测出HBV-DNA阳性,阳性率为54.69%;以模式Ⅰ组(HBsAg+HBeAg+HBcAb阳性)和模式Ⅱ组(HBsAg+HBeAg阳性)HBV-DNA阳性率和平均载量为最高,且明显高于模式Ⅲ(HBsAg+HBcAb阳性)、模式Ⅳ组(HBsAg+HBeAb+HBcAb阳性)和模式Ⅴ组(HBcAb阳性)(P<0.05);模式Ⅰ组ALT阳性率、平均含量明显高于其它组(P<0.01).在HBV-DNA阳性患者中,HBV-DNA载量与ALT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HBV-DNA载量与血清标志物以及ALT水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三者反映的是疾病的不同方面.在HBV感染的诊疗过程中,联合检测血清标志物、HBV-DNA载量和ALT水平,在判断病情转归、抗病毒疗效观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乙肝两对半和DNA联合检验在乙肝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乙肝患者94例(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均检测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核心抗体(HBcAb)]及乙肝病毒DNA。统计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比较HBV-DNA水平及阳性率,分析HBV-DNA与HBsAg、HBeAg关系。结果:94例乙肝患者中乙肝两对半检测大三阳27例(28.72%)、小三阳40例(42.56%)、其他27例(28.72%);大三阳乙肝患者HBV-DNA水平、阳性率高于小三阳及其他患者(P<0.05);HBV-DNA阳性患者中HBsAg阳性率(96.77%)高于HBeAg阳性率的(48.39%)(P<0.05)。结论:乙肝患者乙肝两对半检测以大三阳、小三阳为主,且与HBV-DNA具有密切关联,可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判断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肝两对半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的740例体检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检测结果和影响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本组740例研究对象中,18例有传染性的大三阳,约占2.43%;66例有小三阳,约占8.91%;9例为双阳,约占1.22%。对于影响检测结果的确定因素,应及时进行采集和样本处理,观察是否为试剂或者操作因素的影响。结论:乙肝两对半检测在乙肝病毒检出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检测过程中,应尽量排除影响因素的干扰。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临床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的意义,探讨影响临床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者76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且总结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研究的体检者中,传染性小三阳者68例(8.95%)、传染性大三阳者18例(2.37%)、双阳者9例(1.18)。临床检测时应及时采集样本,并且进行相应处理,确定影响检测结果的具体因素。结论:乙肝两对半检测在临床检测乙肝病毒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临床检测时应尽可能将相关的干扰因素排除,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16.
乙型肝炎患者PreS1Ag、HBV-DNA以及肝功能联合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乙肝患者进行"乙肝两对半"、前S1抗原(PreS1Ag)、HBV-DNA以及肝功能的联合检测,了解乙肝患者各项指标的相关性以及HBV-DNA和PreS1Ag阳性患者及乙肝五项不同阳性组别与肝功能的损害关系。方法:"乙肝两对半"、前S1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功能采用日本奥林巴斯AL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215例乙肝五项不同阳性组别的患者中共有189例前S1抗原阳性,阳性率为87.91%,其中有109例HBeAg阳性患者前S1抗原阳性为102例,HBV-DNA阳性为98例,符合率为96.08%(98/1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9例"大三阳"患者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者占68.81%,63例"小三阳"患者ALT升者占38.1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eS1Ag不仅能够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而且更是病毒感染性的指标,与HBeAg、HBV-DNA、ALT呈正相关,这对乙肝患者的诊治和疗效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6)
目的探讨α-干扰素(IFN-α)联合乙肝Ⅱ号对慢性乙肝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慢性乙肝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基础药物治疗,包括保肝类药物及维生素等药物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IFN-α,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乙肝Ⅱ号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治疗前后肝功能水平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1)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相关指标(ALT、AST及TBI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ALT、AST及TBIL水平也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4)根据诺丁汉健康量表,两组患者治疗后量表各维度(精力、疼痛、情感、睡眠、社会生活与躯体活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上述各维度评分也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 IFN-α联合乙肝Ⅱ号治疗慢性乙肝,临床症状及体征、生活质量均得到显著改善,肝功能也得以明显改善,应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了解我院精神病患者乙肝标志物两对半的模式,为患者预防和治疗乙肝提供依据.方法:统计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乙肝两对半定量分析的1336例患者结果,与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健康人群体检进行乙肝两对半定量分析的1457例结果对比分析.结果:精神病患者"大三阳"结果高于健康体检人群1倍(P<0.05).精神病患者"小三阳"低于健康体检人群(P<0.05).精神病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阳性结果低于健康体检人群(P<0.05).精神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单独阳性明显低于健康体检人群(P<0.05).结论:精神病患者的乙肝两对半模式分布与健康体检人群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HBV -DNA和HBeAg联合检测乙肝长期用药病人 ,监控病毒治疗效果。方法 81例HBV -DNA和HBeAg阳性的患者分成 2组 ,4 0例患者采用拉米呋啶治疗 ;另 4 1例患者采用苦参素治疗。用荧光定量PCR法定量检测HBV -DNA ,用固相放免方法检测HBeAg。结果 拉米呋啶用药 12周的患者 ,血清中HBV -DNA和HBeAg的含量均显著下降 ,与服药前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整个疗程中拉米呋啶对HBV -DNA的有效抑制率为 87.5 % ,小于检出限 5 .0× 10 2 ml的占 5 2 .5 % ,HBeAg转阴的占 15 .0 % ;苦参素用药 4周的患者 ,HBeAg的浓度显著下降 ,与服药前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但是HBV -DNA的拷贝数却无明显改变。结论 拉米呋啶疗效明显优于苦参素 ,两者联合检测可以更全面的评价病毒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HBeAg阳性或阴性的慢性乙肝(CHB)和肝硬化患者血清HBV-DNA的载量及肝功能某些指标水平.分析HBeAg阴性及HBeAg阳性与HBV-DNA载量及肝功能指标变化的特点.方法 调查我院2007年1月~2008年6月住院的150例慢性乙肝患者和48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的HBV-DNA阳性占97.2%,HBeAg阳性的肝硬化患者的HBV-DNA阳性的占37.5%,且HBV-DNA拷贝数平均含量为2.8×107.肝硬化患者的白蛋白、前白蛋白显著下降,而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水平明显上升.结论 慢性乙肝和肝硬化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变化与HBeAg有很好的一致性;肝硬化患者中HBeAg阴性比例高于HBeAg阳性者,而HBV-DNA的载量低于HBeAg阳性者;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伤严重,并发感染率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