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墓碑形ST段抬高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墓碑形ST段抬高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或超急性期严重心肌损伤的表现形式,探讨其近期预后险恶的特点。方法:自1981年1月至1995年5月间收治AMI1080例,根据心电图ST段抬高形式分墓碑形组33例,通常形组1047例进行多项指标对照分析。结果:墓碑形组ST段抬高的振幅为15.8±1.4mm,通常组为7.6±1.1mm(P<0.01),血清肌酸激酶(CK)峰值两组分别为879±149IU/L及367±118IU/L(P<0.01),墓碑形组心肌梗死部位以前壁多见(P<0.05),心肌梗死后并发症以泵衰竭、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及1周内病死率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墓碑形ST段抬高是AMI近期预后险恶的独立指标,应引起急诊和住院医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墓碑形ST段抬高对心肌梗死范围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心电图墓碑形 ST段抬高对心肌梗死范围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根据心电图 ST段抬高形式 ,将170例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墓碑形组 5 2例 ,非墓碑形组 118例 ,比较两组心电图 ST段抬高振幅、QRS记分、血清肌酸激酶 (CK )及其同工酶 (CK - MB)峰值 ,并对其 4周内心脏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墓碑形组 ST段抬高的振幅、QRS记分、CK和 CK- MB峰值均显著高于非墓碑形组 (P<0 .0 1)。墓碑形组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室颤动和病死率分别为 11.5 4 %、4 2 .31%、2 6 .92 %和 19.2 3%,均高于非墓碑形组 2 .5 4 %、2 4 .5 8%、12 .71%和6 .78%(P<0 .0 5 )。 L 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墓碑形 ST段抬高与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室颤动和死亡危险独立相关 (OR分别为 1.880、1.5 73、2 .2 75和 3.0 6 4 ;均 P<0 .0 5 )。结论 墓碑形 ST段抬高提示心肌梗死范围大 ,是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心电图ST段呈弓背抬高是常见指标 ,但呈墓碑形抬高则属严重心肌损伤特殊类型。老年人发生率高 ,预后险恶。对首发AMI老年患者ST段呈墓碑形抬高心电图特征与临床并发症险恶特点、发病机制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报道较少 ,我们初步探讨如下。1 资料与方法选自我院 1980年 1月~ 1998年 12月收治的AMI患者135 9例 ,AMI诊断符合 1979年WHO诊断标准 ,其中ST段墓碑形抬高 6 5例 ,老年组 4 8例 ,男 37例 ,女 11例 ,年龄 6 0~ 82(6 4 .8± 7.1)岁 ,非老年组 17例 ,男 14例 ,女 3例 ,年龄 4 0~5 9(5 1.9± …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中墓碑形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墓碑形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墓碑形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将86例AMI患者以ST段抬高的特征分为两组,墓碑形抬高组36例、其他形抬高组50例。观察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有否合并糖尿病),并比较两组AMI的发生部位、PCI前心梗后心绞痛、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率、首次CK值、各项心电指标及PCI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及心电图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墓碑形ST段抬高组PCI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率亦明显高于其他形ST段抬高组。结论墓碑形ST段抬高患者梗死部位特殊而广泛、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易出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此类患者应高度重视并积极预防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于文江  王春雨 《心脏杂志》2004,16(6):560-561
目的 :研究墓碑形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或超急性期严重心肌损伤的表现形式 ,探讨老年人近期预后。方法 :1981 0 1~ 1998- 12收治AMI患者 135 9例 ,根据心电图ST段抬高形式其中有墓碑形 6 5例 ,根据年龄分墓碑形老年阻 4 8例 ,非老年组 17例 ,另随机选通常形 6 0例为对照组进行多项指标分析。结果 :墓碑形组大量吸烟、基础疾病以高血压并发冠心病 ,前壁或复合前壁AMI发生率高 (P <0 .0 5 )。墓碑老年组发生率 ,CK峰值 /Ptfv1负值增大 ,ST段振幅抬高 ,QTc间期延长 ,对应性ST段下移及并发恶性心律失常 /泵衰竭、梗死后心绞痛、心肌梗死扩展和 1周内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 (P <0 .0 5 ,P <0 .0 1)。结论 :墓碑形ST段抬高是AMI近期预后险恶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1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ST段呈"墓碑形"改变与对应导联ST段下移、室性心律失常、QTd、JTd的关系.方法自1990年1月至1998年12月间收治AMI患者164例,分析其早期心电图改变,按ST段抬高形式分"墓碑形"组52例,通常组112例,进行多项指标测量观察如对应导联ST段下移,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与QTd\,JTd改变,进行对照组分析.结果①"墓碑形"组出现对应导联ST段下移40例,通常组28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②室性心律失常在"墓碑形"组出现22例,通常组出现19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③QTd\,JTd在"墓碑形"组分别为(72.69±23.52)ms\, (68.65±24.34)ms,在通常组分别为(59.20±16.39)ms\, (54.64±17.13)ms,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墓碑形"ST段改变是严重的心肌损伤形式,提示预后不良,梗死面积较大,冠脉多支病变,心肌复极不均性增加,易导致各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应高度警惕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墓碑形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 方法 收治AMI患者468例,依据心电图ST段抬高特征,其中有墓碑形42例,根据年龄分墓碑形老年组30例,墓碑形非老年组12例,另随机选择其他形态ST段抬高50例为对照组进行多项指标分析. 结果 墓碑形老年组100%合并有基础疾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前心梗后心绞痛、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率、心电图ST段抬高及出现病理性Q波的导联数、振幅明显高于墓碑形非老年组;而墓碑形组的以上各项临床及心电图指标亦明显高于其他形态组;且PCI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率亦是墓碑形老年组明显高于非老年组. 结论 墓碑形ST段抬高是AMI近期预后险恶的独立指标,尤以老年墓碑形ST段抬高者为甚,提示对此类患者应高度重视并积极预防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墓碑形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或超急期心电图呈ST段抬高是常见的,将类似墓碑形者命名为“墓碑形”ST段抬高,成为极具刺激性术语,正说明其预后恶劣。AMI一旦出现此种改变,应高度警惕,严密监测,积极防治并发症,降低死亡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搜集2004年~2005年住院的AMI者(符合WHO的诊断标准),进行连续的心电检测,筛选出ST段抬高者76例,按抬高的类型分为2组:①墓碑形组(A组)2例,男14例、女6例,年龄38~80;②常态形组(B组)56例男38例、女18例,年龄43~75岁。所选病例均无电解质紊乱,亦未用影响心肌复极的抗心律失常药物。1.2判定标准S…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67岁。因胸骨后疼痛1h急诊入院。既往无心脏病史。入院体检:BP140/90mmHg,急性痛苦病容。双肺无殊。心率76次/min,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未触及。入院时心电图(图1A)示:窦性心律,心率75次/min,QRS波群在Ⅰ、V3导联呈R型,V1,2导联呈QS型,V4-6导联呈RS型。ST段在Ⅰ、aVL、V1-5导联均抬高,其中V2,3,导联ST段与T波上升支融合成单向曲线,ST段顶峰超过其前r波,形成特征性墓碑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电图(ECG)对应导联ST段改变(R-ST-D)不同类型与罪犯冠状动脉病变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初发STEMI资料完整967例,根据R-ST-D振幅分4种类型,即R-ST-D振幅无下移(I组)143例;R-ST-D下移振幅小于或等于梗死区ST段抬高振幅(1I组)664例;R-ST-D下移振幅大于梗死区ST段抬高振幅(Ⅲ组)93例;R-ST-D和梗死区ST段均抬高(IV组)67例;分析其ECGR-ST-D4种类型与罪犯冠状动脉病变和临床高危预后的关系。结果R-ST-D4种类型中I组、Ⅱ组、Ⅲ组发生率分别为14.8%,68.7%,9.6%,并以前降支为主单支病变多见。Ⅳ组发生率6.9%,主要累及复合前壁,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泵衰竭、低血压、严重心律失常、AMI扩展、室壁运动失调、左室射血分数≤50%及住院病死率分别为71.6%,41.8%,61.2%,34.3%,100.0%,40.3%和16.4%(P〈0.05或P〈0.01)。结论STEMI患者ECGR.ST-D不同类型对罪犯冠状动脉病变和临床近期预后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并发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特征及对临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1985年1月~2004年12月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367例,以血压正常急性心肌梗死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心电图指标及临床特征。结果观察组心房终未电势(PtfV1)负值增大(-0.04±0.01)mm·s,∑ST抬高振幅(21.7±4.2)mm,Q波导联数(6.7±1.3)个导联,QTc间期(450.5±50.2)ms,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指标分别为(-0.02±0.01)mms,(12.1±2.9)mm,(4.0±0.8)个导联,(410.6±36.3)ms。观察组并发左心室肥厚35.2%,梗死后心绞痛45.5%,泵衰竭39.5%,严重心律失常57.5%,住院病死率30.8%,均高于对照组5%,18%,15.0%,26.7%,8.3%(p<0.05)。结论高血压心电图指标改变明显是影响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的高危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心电图墓碑样ST段抬高与AMI早期左室重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墓碑样ST段抬高对AMI早期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对 12 5例初发的AMI,按梗死部位分为前壁和下壁组 ,根据ECG的ST段变化再分为墓碑样抬高亚组和非墓碑样抬高 (通常型 )亚组。在起病第四周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室壁运动情况 ,测量并计算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 ,舒张末期容积 (EDV) ,每搏输出量 (SV)和射血分数(EF)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在前壁梗死墓碑样抬高组EDV =(16 8 19± 11 0 3)mL ,ESV =(116 93± 19 31)mL ,SV =(5 1 2 6± 7 94 )mL ,EF(30 4 7± 12 37) % ,P <0 0 1;通常组EDV =(133 4 3± 5 73)mL ,ESV =(6 6 92± 9 0 7)mL ,SV =(6 6 5 1± 9 7)mL ,EF =(49 84± 13) %。在下壁梗死 ,墓碑样抬高组EDV =(14 3 0 5± 15 4 7)mL ,ESV =(88 12± 14 75 )mL ,SV =(5 4 93± 12 0 9)mL ,EF =(38 39± 10 8) % ,P <0 0 5。通常组EDV =(12 8 78± 12 2 5 )mL ,ESV =(5 7 5 1± 8 0 4 )mL ,SV=(71 2 7± 4 4 7)mL ,EF =(5 5 34± 9 3) %。墓碑样抬高组较通常组更多发生室壁瘤。结论 心电图墓碑样ST段抬高与AMI早期左室重构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评估应激性高血糖对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92例初次发生STEMI的非糖尿病住院患者,根据入院后测定的空腹血糖或随机血糖分A组(应激性高血糖组)41例和B组(血糖正常组)51例。平均随访1.5年。结果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率是44.6%(41/92)。A和B组间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女性(OR=8.952,P=0.013)、心功Killip分级越高(OR=3.530,P=0.048)、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越高(OR=9.408,P〈0.001)均是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Cox回归对A和B组患者1~2年内发生的死亡风险进行分析,提示应激性高血糖是远期死亡(RR1.532,95%CI1.004--2.337,P=0.048)的独立预测因子。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远期死亡风险是正常者1.557倍(P=0.041)。结论女性、Killip分级、CK.MB增高是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应激性高血糖可能是STEMI患者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和危险因素。高甘油三酯血症可能加重患者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比值(PLR)水平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PLR对两个月全因死亡率的预测价值。 方法 我院选取2013年4月到2015年4月期间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2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SYNTASX积分评价,将120例患者分为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组和非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组,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组(SYNTASX积分>25)72例,非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组(SYNTASX积分≤25)48例。根据PLR三分位将120例患者分为高PLR组(PLR≥210)42例,中PLR组(210>PLR>90)21例,低PLR组(PLR≤90)57例。分析PLR水平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PLR对两个月全因死亡率的预测价值。结果 在72例患者的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组和有48例患者的非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组中,非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组的血小板计数和PLR明显低于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组的血小板计数,数据有统计学意(P<0.05)。非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组的淋巴细胞计数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组的淋巴细胞计数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数据有统计学(P<0.05)。非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组中多支血管病变比例,替罗非班使用率,血栓抽吸使用率,两个月全因累积死亡率,明显低于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YNTAX的风险比为1.4,95%可信区间为(1.2,1.9),其与患者两个月全因死亡有关联性(P<0.05)。PLR的风险比为1.2,95%可信区间为(1.3,2.0),其与患者两个月全因死亡有关联性(P<0.05)。结论 PLR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对于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患者可以通过PLR值了解自己的病情并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辽西地区不同转运方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情况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辽西地区2家医院共571例STEMI患者,根据患者的转运情况将患者分为自行转运组和救护车转运组。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症状发作到首次医疗接触时间(Symptom-to-FMC,STF)、溶栓的比例、急诊PCI的比例、住院总费用、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出院后1个月二级预防用药情况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急救车组例189例(33.1%),自行转运组382例(66.9%)。救护车组STF时间显著短于自行就诊组(12.3h±5.3h比10.2h±4.9h,P<0.001)。救护车组溶栓的比例显著高于自行就诊组(15.3%比7.9%,p=0.006)。救护车组急诊PCI的比例显著高于自行就诊组(15.9%比9.9%,p=0.040)。两组间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无显著差异(13.4%比10.6%,P=0.345)。急救车组出院后1个月规律使用二级预防用药比例显著高于自行转运组(60.3%比50.8%,P=0.032)。自行转运组出院后1个月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急救车组(13.6%比7.9%,P=0.047)。结论:急救车转运可缩短STEMI患者缺血时间,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