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普遍存在于严重创伤、烧伤、休克,感染、肠道梗阻以及器官移植等疾病的病理演变过程中.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不仅引起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破坏,还可使远处器官组织继发损伤,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研究表明肠粘膜低灌流、氧自由基(OFRs)损伤、细胞因子作用是肠粘膜三大主要致伤因素,氧自由基是其中最重要的损伤因素之一.因此清除并抑制氧自由基过量生成是防治肠缺血在灌注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摘要】 肠粘膜屏障是正常肠道具有的较为完善的功能隔离带,使机体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中常见伴随疾病,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刺激下肠黏膜细胞的损伤机制还不明确,骨形成蛋白(BMP)信号通过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的基因转录调控对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针对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下各型BMP蛋白所表达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还不够完善,各型BMP蛋白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下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各不相同。研究BMP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将有助于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本文对BMP信号通路在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自由基在肠缺血/再灌注中的损伤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向莲  杨拯  徐艳  张晓  荣成 《医学综述》2008,14(13):1926-1928
本文对胃肠道自由基的概念、分类及产生进行简要概述,着重描述了其在肠缺血/再灌注中的损伤机制。肠缺血/再灌注时会引发大量自由基的产生,而活性氧自由基在胃肠道中可引起细胞的脂质过氧化、蛋白质变性、酶失活、DNA的断裂、线粒体损伤。活性氮自由基尤其是NO可与活性氧自由基相互作用,促进自由基的进一步损坏,破坏胃肠黏膜屏障。  相似文献   

4.
肠道缺血再灌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肠道遭受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肠道微环境的改变会活化巨噬细胞并诱导其极化,再灌注后调控M1/M2型的比例能有效控制肠道炎症,改善肠道细胞凋亡坏死,更快速地恢复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及远期预后。本文就近年来巨噬细胞极化在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讨论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各个时期中不同巨噬细胞群的存在意义,总结巨噬细胞参与介导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信号通路。明确巨噬细胞功能极化机制,可能为多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鲁智英  吴学东 《医学综述》2012,(24):4128-4130
肠缺血/再灌注通过一系列发病机制可以导致严重的肝肠组织损伤。目前国内外关于引起肝损伤发病机制的前瞻性研究仍不多,因此明确肝损伤的发病机制对临床治疗并预防肠缺血/再灌注引起肝功能损伤有长远的意义。近年来,肠缺血/再灌注的发病机制主要是从肠道屏障损伤、肠缺血以及再灌注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肠缺血-再灌注期肠道细胞凋亡及黄嘌呤氧化酶(XO)活性变化及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对肠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钙超载、氧自由基与细胞凋亡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肠系膜上动脉夹闭和开放复制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缺血30min、60min后3h或72h再灌注或给维拉帕米后缺血-再灌注,行HE及TVNEL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和细胞凋亡;比色法做小肠组织XO活性测定。设假手术组(不夹闭血管)为对照。结果:(1)肠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均可观察到细胞凋亡现象,尤以缺血60min再灌注3h组最为明显;(2)小肠组织XO的活性在缺血30min再灌注3h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该组中细胞凋亡与组织学改变与对照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3)在缺血30min再灌注3h组,维拉帕米治疗组与实验组比较,XO活性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缺血60min再灌注3h组,维拉帕米治疗组与实验组比较,细胞凋亡百分数与组织学评分均有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4)在各组缺血后再灌注72h,未发现有迟发性肠坏死发生。结论:肠缺血-再灌注后小肠组织可发生细胞凋亡,其在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对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小肠组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鲁力  邵俊伟  蔡逊 《重庆医学》2008,37(16):1787-1788
目的 探讨胆管上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三七总皂甙在大鼠胆管细胞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原位部分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分4组观察在不同条件下胆管细胞及肝细胞的病理形态及超微结构变化及三七总皂甙对此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胆管细胞损伤更重,氧自由基生成更多,三七总皂甙预处理保护组胆管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胆管细胞的损伤较肝细胞更重,三七总皂甙预处理可减轻该损伤,其机制可能为抑制氧自由基生成.  相似文献   

8.
在小肠移植外科中必然遇到小肠的急性热缺血。临床上与小肠缺血有关的疾病,如肠系膜血栓,肠扭转,肠梗阻,肠套叠等在恢复血流后肠功能不恢复也较常见。有实验证明小肠缺血再灌注后小肠粘膜细胞的损伤有加重的趋势。目前有两种解释:①氧自由基学说;②小肠内毒素学说。本实验是从氧自由基学说角度来探讨再灌注损伤的。以往国外许多实验均采用通过测定组织或血液中的LPO、MDA、  相似文献   

9.
对于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少于中枢神经,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对神经的超微结构、电生理、脊髓神经元等造成一系列病理改变,其损伤机制与氧自由基、细胞因子、钙超载等密切相关。马尾压迫症可造成神经微循环、组织学及骶髓前角细胞凋亡等病理变化。现就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与马尾压迫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是指器官或组织经历缺血再灌注后,不能使其功能恢复,反而加重其功能障碍及结构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如何能有效防止心肌再灌注损伤已成为当今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就近年来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机制及其保护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期有助于临床实践. 1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1.1 自由基的作用 IR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形成增多,XO可催化次黄嘌呤生成黄嘌呤,同时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当氧自由基超过抗氧化系统清除能力时,可使细胞结构及功能发生障碍[1].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主要包括:①对膜磷脂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高原地区缺氧低压等因素,易引起高原病的发生。高原病发生机制复杂,近年来研究热点多集中在对氧自由基的研究。高原缺氧环境下,能量代谢障碍、紫外线辐射量增加等因素导致机体氧化和抗氧化失衡,氧自由基增多。过多的氧自由基又可损伤生物膜,引起蛋白质变性和DNA突变,甚至干扰细胞信号转导,引起细胞凋亡,影响组织细胞功能,最终引起高原病的发生。因此,氧自由基可能是引起高原病发生的重要中介因素,研究氧自由基与高原病的关系,可为今后高原病的防治工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益母草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氧自由基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实验观察益母草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氧自由基的变化。结果显示,闪母草能明显抑制血中和心肌组织中的丙二醛的产生,保护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表明益母草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可能与益母减轻氧自由基对心肌的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15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进行测定,并对心肌组织进行超微结构改变观察。结果表明,心肌组织MDA含量在缺血再灌注后明显增加而SOD活性明显下降。心脏复跳后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损害较心脏停跳后更明显。提示心肌组织氧自由基的产生主要是在再灌注期,是心肌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刘奕君 《医学综述》2012,18(12):1903-1906
依达拉奉是一种作用机制明确的新型自由基清除剂,目前主要用于脑梗死的治疗。近年来的临床和动物实验已证实依达拉奉可以作用于多个器官,缺血/再灌注期间,依达拉奉可通过加快羟自由基的清除,下调炎症过程,降低基质金属酶的水平,抑制一氧化氮的过度生成,减缓凋亡细胞和坏死细胞的死亡过程,对心肌、肺、肠、肝脏、胰腺和肾脏等器官产生较好的保护作用,提示围术期早期使用依达拉奉,对上述器官功能损伤具有较好的干预治疗作用,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陈皮提取物清除氧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皮提取物可清除次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系统产生的O-2和Fenton反应产生的OH-,并能抑制氧自由基发生系统(FRGS)诱导的小鼠心肌匀浆组织脂质过氧化作用,表明陈皮提取物具有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皮提取物清除氧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皮提取物可清除次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系统产生的O-2和Fenton反应产生的OH-,并能抑制氧自由基发生系统(FRGS)诱导的小鼠心肌匀浆组织脂质过氧化作用,表明陈皮提取物具有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肝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对肝脏的影响及丹参的保护作用。本实验通过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上,观察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血清丙氮酸转氮酶(ALT)的变化,以及两者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肝缺血再灌注时肝组织中MDA和血清ALT均显著增高,且两者呈正相关;丹参能显著降低肝组织MDA的含量及血清中的ALT。结果表明,氧自由基参与了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丹参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肝脏外科中常见的病理生理现象,微循环障碍、氧自由基过多及细胞凋亡等是引起损伤的重要机制,而研究发现热休克蛋白、一氧化氮、内皮素、血红素氧化酶、某些细胞因子及基因有保护肝脏、降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其保护机制,对研究肝脏疾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