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正>在眼科手术中,牵拉眼外肌或压迫眼球等机械性刺激引起迷走神经过度兴奋而导致心率减慢和各种心律失常称眼心反射[1]。主要表现为胸闷、冷汗、恶心、呕吐、心前区紧迫感等,严重者可导致病人死亡。同时,由于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加速胃肠蠕动,病人还可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一般认为眼心反射的发生率局部麻醉高于全身麻醉[2]。国内研究资料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眼球筋膜囊下麻醉对局部麻醉下斜视手术患者眼心反射(OCR)的影响。方法选取开封县中医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实施局部麻醉斜视手术的10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结膜下浸润麻醉,观察组实施眼球筋膜囊下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OCR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牵拉外直肌和牵拉内直肌OCR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偏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球筋膜下麻醉在局部麻醉下斜视手术中的应用有助于减少患者OCR的发生率,提高眼部手术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加大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于门诊小儿口腔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门诊小儿口腔手术患儿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 =42)与对照组(n=42),对照组给予氯胺酮肌注诱导麻醉,观察组给予氯胺酮静脉注射诱导麻醉,异丙酚维持麻醉.对比观察两组患儿麻醉不同时间点心率、麻醉起效时间、患儿清醒时间、氨胺酮总用量及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在麻醉后5 min和手术结束时心率与麻醉前心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麻醉后5 min和手术结束时心率明显高于麻醉前,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在麻醉后5 min和手术结束时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起效时间、清醒时间短于,氯胺酮总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呕吐3例,对照组呕吐12例.两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口腔小儿门诊手术应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麻醉起效快,麻醉过程平稳,安全性好,效果优于单纯氯胺酮麻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剂量芬太尼复合于氯胺酮静脉麻醉中对小儿斜视手术眼心反射的影响。方法:45例ASAⅠ级择期行斜视矫正患儿,随机均分3组(F0、F1、F2),在咪达唑仑0.1mg/kg、氯胺酮2mg/kg静脉注射后,分别单次静脉滴入0μg/kg、1μg/kg、2μg/kg芬太尼,记录各组咪达唑仑使用时(T0)、氯胺酮静脉使用后3min(T1)、芬太尼使用后5min(T2)、使用后10min(T3)的心率、氧饱和度(SpO2)。记录并计算眼心反射发生率。结果:与T0相比,F1、F2组T3的心率减慢,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T1相比,F1、F2组T3的SpO2降低(P<0.05),但SpO2仍在95%以上。各组间眼心反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芬太尼复合于氯胺酮静脉麻醉中行小儿斜视手术时,患儿的心率及SpO2有下降,适量复合芬太尼对眼心反射的发生不一定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加氯胺酮麻醉在小儿下腹及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 将50例1~5岁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平均为25例,A组患者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加氯胺酮麻醉治疗,B组患者采用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氯胺酮用量、镇痛及肌松效果,麻醉苏醒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A组腰麻-硬膜外联合加氯胺酮麻醉镇痛及肌松效果优于B组;A组循环、呼吸功能较B组稳定(P<0.05),肢体不自主运动、喉痉挛等不良反应较B组少(P<0.05);A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5);术后A组苏醒快且平稳,恢复期精神症状少,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腰麻-硬膜外联合加氯胺酮麻醉应用于小儿下腹及下肢手术具有麻醉效果确切、全麻药用量少、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是一种效果好且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异丙酚全身麻醉加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下行无痛性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83例纤支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全身麻醉加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组(A组)42例和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组(B组)41例,观察记录异丙酚用量、麻醉时间和检查前中后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A组患者术中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与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患者耐受性好;而B组术中引起血氧饱和度下降、心率增加、血压明显上升,与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支气管镜通过声门和术中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异丙酚全身麻醉加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可显著提高无痛纤支镜检查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丙泊酚辅助小儿单次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中下腹部、会阴部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丙泊酚硬膜外麻醉组(PE组)和氯胺酮硬膜外麻醉组(KE组)。观察围术期循环动力学、呼吸变化,记录牵拉反应、术中谵妄、恢复期躁动、清醒时间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PE组在静注丙泊酚后1min血压下降,心率减慢;KE组在静注氯胺酮后血压和心率持续增高,与PE组比较增高显著(P<0.01或P<0.05)。PE组清醒时间明显短于KE组。结论丙泊酚辅助小儿单次硬膜外麻醉效果优于氯胺酮。  相似文献   

8.
目的:撂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气管表面麻醉对青光眼小儿全麻拔管时眼压增高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青光眼患儿均行内眼手术,随机分成两组,Ⅰ组全麻插管前在气管导管前端均匀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2~3 g,Ⅱ组不用.两组患儿全麻拔管前、拔管后30 s和2 min时分别测眼内压、心率和血压.结果:Ⅱ组在不同时期眼内压、心率和血压均高于Ⅰ组(P<0.05).结论:青光眼患儿全身麻醉时应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明显减轻全麻拔管时眼内压,心率和血压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表面麻醉方法在小梁切除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患眼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0眼在表面麻醉下施行小梁切除术,对照组30眼在球后麻醉下施行小梁切除术,分析、观察其麻醉效果.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麻醉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球后出血、眼睑皮下出血、结膜下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表面麻醉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雷米芬太尼及芬太尼用于食管癌患者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组(RF组)20例及芬太尼组(F组)20例,分别给予雷米芬太尼和芬太尼全身麻醉,比较2组诱导前、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 min、插管后5 min、切皮后5 min、切皮后30 min的血压、心率,及苏醒时的咽喉反射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RF组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 min舒张压,收缩压均较诱导前下降(P<0.05),而F组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 min舒张压、收缩压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组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 min舒张压、收缩压下降优于F组(P<0.05);2组插管后5 min、切皮后5 min、切皮后30 min、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心率均呈减慢趋势,但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恢复期,RF组患者咽喉反射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均低于F组(P<0.01).结论:雷米芬太尼麻醉效果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Pain》2002,96(3):405-4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