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八一年我随中国医疗队到非洲工作,在异国他乡,运用祖国医学”天人合一”理论指导医疗实践,收获很大,在此谈谈个人的体会:《内经》,《素问·五节脏象论》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素问·宝命全形篇》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相似文献   

2.
真气辨     
一、指正气《灵枢·刺节真邪》云:“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谓:“真气”是由受于先天的原气和后天得之于呼吸饮食之气相结合而成。人体各种机能活动及抗病能力都和真气密切相关,所以,《素问遗篇·刺法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疟论》云:“夫疟之未发也,阴未并阳,阳未并阴,因而调之,真气得安,邪气乃亡。”就是说,在阴阳尚未交并的疟未发时,进行治疗,正气得安,邪气即亡。《灵枢·天年》也云:“其不能终寿而死者,何如?……真邪相攻,乱而相引,故中寿而尽也。”以上真邪对举,说明《内经》作者是把真气作为正气看待的。  相似文献   

3.
《内经》中关于五味之功能,归属脏腑及治疗宜忌等论述甚丰。散见于《素问·生气通天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六节脏象论》、《素问·脏气法时论》、《灵枢·五味》等篇章。由于言简意奥,每致阅者困惑。如《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  相似文献   

4.
中医各型肝炎病人骨髓细胞HBV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指出,肝与血有密切关系。肝藏血”(《素问·调经论》),“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气血”(《素问·六节藏象论》)。同时还指出肝藏与血与骨髓的关系,“肾生髓,髓生肝”(《素问·上古天真论》)。“骨髓坚固气血皆从”,(《素问·六气通天  相似文献   

5.
一、肺通天气固寿命《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是说人体的构成离不开气;《素问·六节脏象论》又指出“天食人以五气”,是说人一但生命形成之后,则需要天地之气采维持生命活动,说明气与肺关系密切,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气通于肺”;《六节脏象论》又说“肺者气之本”,二者表明肺不仅能主呼吸之气,还能主一身之气,因此凡人体所需之气离不开肺的作用。如果肺  相似文献   

6.
<正> “气立”一词,在《黄帝内经》所见有三。一是《素问 ·生气通天论》“……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二是《素问·六微旨大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三为《素问·五常政大论》“……根于外者命曰气立”。对三篇中“气立”含义,古今医家见解不一。在《生气通天论》中,王冰释为“真气独立如常”;马莳云“营卫如常”;张志聪引《本经》根于外者命曰气立为释。在《六微旨大论》,王冰曰“假气  相似文献   

7.
浅谈《内经》尚阳思想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内经》把阴阳置于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同等地位,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生气通天论》)但是《内经》在论述其相互为用关系的同时,又特别重视阳气在生命活动及病理变化中的主导作用,如《素问·生气通天论》通篇专论阳气的重要生理功能及阳气失常致病情况。谓“: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这种“尚阳”思想无疑是受先秦汉初人文社会及当时哲学思想的影响深重之故,亦与当时中原地区气候寒冷有些许关联[1]。一、《内经》尚阳思想与自然环境的关…  相似文献   

8.
一、《中医病理术语解》选摘病理上之阴阳中医学中直接应用阴阳之处,乃在病理部分。以下略引内经以明之。《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  相似文献   

9.
1 血瘀致病的各类血瘀致病最早源于《内经》,有血瘀腰痛(《素问· 生气通天论》)、血瘀痹证(《素问·痹论)》)、血瘀成痈(《素问·痈疽》)、血瘀(《素问·举痛论)》)、血瘀腹痛(《素问·举痛论》)等;气血病的治疗原则,《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审其阴阳,以别刚柔,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者宜决之,气虚者擎之。”《素问·针解》则针对经脉中的血瘀明确提出:“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汉·张仲景,创立了“瘀血”病名,创制了许多活血化瘀的方剂,如桃仁承气汤、抵当汤、鳖甲煎丸、大黄度虫丸、大黄牡丹皮汤等。初步奠定了血瘀证辨证论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 《黄帝内经》专门阐述痹证的专篇有《素何·痹论》和《灵枢·周痹论》,而散在他篇中论及痹病概念的有约40篇,初步形成了一套理法方药,为后世治疗痹证开创了先河。笔者对内经中有关痹证的病因病机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痹证‘三说’,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现分述如下:1.二合说《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刀又提出“荣卫之气,亦令人痹乎?”答曰:“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提出了形成痹病的二个前提:一是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三气虽错杂而至,不合而侵袭人体不能成痹。二是风寒湿三气相合而至不与营卫之气合是不致发生痹证的,这就是‘二  相似文献   

11.
气功养生能造炼真气。何谓真气?《灵枢·刺节真邪篇》曰:“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素问、离合真邪论》又曰:“真气者,经气也”。指出真气由先天精气的激发所化生和后天水谷等食物精华及氧气的不断濡养而充实,并通过经脉“伏行分肉之间”,“内属脏腑,外络肢节”而充养周身,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和动力,有营内(温养脏腑),卫外(抗御病邪)的作用,故有营卫之分。经曰:“营卫者,精气也。”《难经·八难》亦云:“气者,人之根本也。”因此,充实肾精,造炼真气使“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徐微,气以度行,六腑化谷,津夜布扬,各如其常,故能长久,人之  相似文献   

12.
试论《内经》理论思维的深层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理论思维的深层结构问题,是一个具有永久魅力的理论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深刻揭示,是理解中医理论的一把钥匙。在此,笔者拟从以下几方面作一尝试性的探索,并盼就教于医界同仁。 一、《内经》理论思维的时空框架 首先,我们注意到在《内经》中,时间因素远比空间因素受到更多的“青睐”。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与人体相关的时间因素是《内经》理论思维的重心。所谓“天有五行御五位”(《素问·天元纪》)、“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素问·宝命全形论》)、“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素问·咳论》)、“脉得四时之顺,曰病无他;脉反四时及不间脏,曰难已”(《素问·平人气象论》)、“失时反候者,百病不治”(《灵枢·卫气行》)等等,便是明证。  相似文献   

13.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广义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神就是生命 ;狭义的神 ,乃指人体的精神活动 ,可以说是精神。  神是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 ,神不能离开人体而独立存在 ,有形才能有神 ,形健则神旺 ,形衰则神惫。《素问·上古天真论》曾说 :“形神合一”、“形与神俱”。神来源于先天之精但神又靠后天之精的滋养。《灵枢·平人绝谷篇》曰 :“故神者 ,水谷之精气也”。可见神与后天之本脾胃至关重要。气是生命的动力 ,气能生神 ,神能御气 ,气载乎神 ,望神可知精气之盈亏。神也是五脏所生之外荣 ,《素问·六节脏象论》曰 :“天食人…  相似文献   

14.
略论湿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湿证溯源  湿证 ,《内经》早有记载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 :“诸湿肿满 ,皆属于脾 ,”“诸痉项强 ,皆属于湿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地之湿气 ,感则害皮害筋脉 ,”“湿胜则濡泻。”《素问·生气通天论》曰 :“因于湿 ,首如裹”。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湿证》曰 :“湿之为病有出于天气者 ,雨雾之属是也 ,多伤人脏气 ;有出于地气者 ,泥水之属是也 ,多伤人六腑 ;有由于汗液者 ,以大汗沾衣不皇解换之属是也 ,多伤人肌腠 ;有湿从内生者 ,以水不化气 ,阴不从阳而然也 ,悉由脾肾之亏败。”2 湿证分类  湿之为病 ,有从外感而来…  相似文献   

15.
人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灵枢·岁露篇》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素问·六节脏象论》又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这些论述都说明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对中医养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人在自然界中生存,既离不开时间、空间环境,又离不开社会环境,因此说中医养生既是整体的,又是立体多维的。  相似文献   

16.
秦迎曙 《陕西中医》2005,26(7):716-717
<正>通过学习,笔者认为,《内经》中精神养生学的理论基础可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1精为神本的唯物论神是以精为物质基础的。《灵枢·本神篇》指出;“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抟谓之神。”指的是先天之精,先天之精构成了人的机体,神随着机体的产生而产生,但还必须依赖后天之精才能进行正常活动。《素问·六节脏象论》曰:“五味人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灵枢·平人绝谷论》曰:“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素问·八正神明论》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都指  相似文献   

17.
《内经·素问痹论》曰:“营者,水谷之精气……,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内经·灵枢决气篇》日:“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而《叶香岩外感温热篇》第8条曰:“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前者论“卫气营血”以物质而言,后者则以疾病的深浅而言。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可混淆,亦不可分开。《内经》中的“卫气营血”主要是指卫气、营气和血三种物质。其中,卫气和营气主要由脾胃中的水谷精微所化生,是水谷之中比较富有营养的物质,血是由营气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之而成。它们不仅生成于脏腑,并在人体中不断运行,对人体组织器官起着一定的作  相似文献   

18.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出自《素问·生气通天论》。它提出了阳气的运养功能,王冰云:“此又明阳气之运养也。”然而历代注家,包括王冰自己,及至当今一些《内经》教材,在注释中,都只阐明了它的滋养作用,而忽略了其主要的“运”的功能。如王冰注:“阳气者,内化精微,养于神气;外为柔软,以固于筋。”张志聪则说:“阳气者,水谷之精也,故先养  相似文献   

19.
针灸问答     
2、何谓经气? 经气又称脉气,就是经络之气或经脉之气的简称。它是先后天精气相结合的产物,故又称经脉之精气,与邪气相对而言,亦指经脉之正气,它又是原真之气的一部分,故亦名经脉之真气。针刺过程中“得气”的“气”,就是指的经气而言。经气而何耶?《素问·离合真邪论》为之解释道:“真气者,经气也。”那末真气的含义又是什么呢?《灵枢·刺节真邪论》指出:“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因此,真气(经气)就是先天精气与后天水谷精微之气相并而成者,称为真气。真气输布全身,具有营养作用,而且是脏  相似文献   

20.
《内经》在养生学上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顺应天时变化,即“因时之序”。《素问·生气通天论》:“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人生在天地之间,六合之内、日月星辰,四季寒暑无不对人的生长壮老具有深刻的影响,人只有掌握并且顺应自然界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