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人工髋关节置换已经得到肯定并已成为一种可靠的治疗手段,置换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关节疼痛、矫正畸形、恢复和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 目的:为人工髋关节置换领域提供有价值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数据。 设计:来源于Scopus数据库5年髋关节置换相关文献计量学的数据分析。 资料提取:①以hip arthroplasty or hip replacement (髋关节置换);femoral head necrosis (股骨头坏死);femoral neck fracture (股骨颈骨折);rheumatoid arthritis (类风湿性关节炎)为关键词进行数据检索。②分析检索结果。③将分析结果手工导出,生成图片和表格进行描述。 纳入标准:纳入研究原著、综述、会议录,排除信件、社论、校对、随笔、短讯及未发表的文章。 主要数据的判定指标:①检索结果数量。②发表文章年份分布。③国家地区分布。④机构信息。⑤文献类型分析。⑥来源期刊分析。⑦高被引频次文献分析。⑧专利信息。 结果:Scopus数据库收录关于人工髋关节置换应用中最多应用于股骨颈骨折,其次为股骨头坏死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专利信息最多的为髋关节置换应用与股骨头坏死。文献数量总体稳定并略有上升的趋势,发表此类文献数量最多的国家为美国,3种疾病分别为85篇、142篇和91篇。文献出版物来源最多的为Journal of Arthroplasty《关节成形术杂志》,3种疾病文献数量分别为47篇、58篇和40篇。中国在3种疾病的文献产出中有重要地位,文献产出数量分别为42篇、40篇和10篇。 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应用于股骨头坏死和股骨颈骨折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趋于成熟,并在国际数据库收录文献数量上占有重要位置。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类风湿性关节炎;Scopus;分析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3.026  相似文献   

2.
髋关节后脱位并股骨头骨折临床较为少见,股骨头骨折在国外被称为Pipkin骨折。随着交通的发展,此种骨折的发生呈增加趋势[1],据文献报道其占髋关节脱位发生率的1%~16.8%[2]。现对我院收治的21例髋关节脱位伴股骨头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以  相似文献   

3.
4.
背景:终末期肾病患者由于长期的骨代谢、内分泌异常及使用激素,常易发生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等疾病。当需行人工关节置换时相对于常规髋关节置换具有不同的特点。 目的:观察生物型或骨水泥型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终末期肾病合并髋关节疾病的情况。 方法:回顾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6年6月至2012年3月间收治15例终末期肾病合并髋关节疾病患者行全髋关节或人工股骨头置换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11例;股骨颈骨折8例(1例为双侧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5例,骨关节炎2例,共16髋。关节置换的方式包括全髋关节置换9髋(生物型5髋,股骨侧为骨水泥型4髋),人工股骨头置换7髋(生物型2髋,骨水泥型5髋)。出院后门诊随访X射线观察假体周围有无透亮区出现和动态变化情况,采用Harris评分和SF-36评分评估关节功能恢复和生存质量改善情况。 结果与结论:置换后随访时间为0.5-4年,呈偏态分布,中位数时间为30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由置换前的(53.0±5.8)分增加至末次随访的(86.0±3.8)分。SF-36评分由置换前的(65.0±2.4)分增加至末次随访的(83.0±4.9)分。出院前出现5例并发症,2例置换后透析时出现低血压休克,2例肺部感染,1例伤口延迟愈合,经对症治疗后恢复。置换后随访未见假体松动、脱位、假体感染等并发症。早中期随访结果显示,对于合并终末期肾病的髋关节疾病患者髋关节置换可以解除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有效改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但部分患者由于本身终末肾病的进展可能会影响置换后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工关节技术的发展,人工假体置换在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手术干预已成为当今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手段。我院自2004年5月至2006年8月采用AK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70岁以上的高龄股骨颈骨折2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老年股骨颈骨折主要通过髋关节置换来进行关节功能重建,重建形式包括人工股骨头置换(单极或双极)和全髋关节置换。 目的: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双极与单极)与全髋关节置换对60岁以上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01/2011-05 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femoral neck fracture,unipolar hemiarthroplasty,bipolar hemiarthroplasty,total hip arthroplast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1990-01/2011-05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股骨颈骨折,单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文献516篇。 结果与结论: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有多种治疗方式,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不能达到髋关节的解剖复位及功能复位,因此只作为对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要求不高患者的处理方案。全髋关节置换后关节功能的恢复、疼痛率及置换翻修率均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因此是60岁以上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人工股骨头置换;老年;骨质疏松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09.039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在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现状及其治疗进展。方法:查阅近年相关文献,并对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的常规术式及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关节功能评分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用术式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置换术为主;全髋置换术较单、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平均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关节功能恢复好;对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术式选择存在较多争议。结论: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可以有效地改善股骨颈骨折引起的疼痛及功能障碍,其术式选择应视患者病情、年龄、全身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8.
背景:以髓腔闪烁指数为基础的股骨髓腔分型与全髋关节股骨柄的存活率相关。 目的:研究年龄和常见病种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和骨性关节炎的髓腔闪烁指数分布。 方法:回顾性评估10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股骨近端X射线片,测量股骨髓腔闪烁指数,比较各年龄组和各病种髓腔闪烁指数。 结果与结论:髓腔闪烁指数:<50岁组为3.82±1.20;50-59岁组为3.46±0.99;60-69岁组为3.28±0.75;70-79岁组为2.95±0.69;≥80岁组为 2.94±0.59。股骨颈骨折组髓腔闪烁指数为2.74±0.53;股骨头坏死组髓腔闪烁指数为3.45±1.04;骨性关节炎组髓腔闪烁指数为3.50±0.69。提示髓腔闪烁指数对指导全髋关节置换假体选择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背景: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可以较快速地重建髋关节功能,是目前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比较理想而可靠的方法。 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全髋关节置换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 方法:计算机检索下列数据库:Medline(1990/2011-03,Ovid检索平台),Embase (1984/2011-03),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Issue 2,2011),Current Controlled Trial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6/2011-03)。手工检索相关杂志。纳入全髋关节置换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 Handbook 5.1 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估,采用RevMan 5.1.1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共89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比较,全髋关节置换后Harris评分显著提高,但在需二次手术人数、术后发生脱位人数、1年死亡率、并发症等方面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全髋关节置换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置换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等方面均较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显著增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仰卧位微创前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2组,每组30例。采用仰卧位微创前外侧入路的患者纳入OCM组,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的患者纳入PLA组。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下床行走时间、术后影像学评价、术后并发症及Harris评分。结果本研究60例患者中58例术后随访10~20个月,OCM组患者出血量少于PLA组,切口长度小于PLA组,下床行走时间短于PLA组,术后前3个月的Harris评分均优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影像学评估及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仰卧位微创前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一个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1.
背景:人工髋关节置换的病因、性别及年龄均有一定的关系,常见原因有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及系统性疾病一起髋关节局部病变。 目的:分析行初次髋关节置换患者的病因构成及其在性别、年龄上的分布特点。 方法:对2003-01/2010-12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行初次髋关节置换患者974例行回顾性分析,均为广州市居民,按照出院诊断分成9类,统计其年龄和性别构成。 结果与结论:在974例初次髋关节置换患者中,原发性骨关节炎70例(7.19%),先天性髋关节发育异常64例(6.57%),强直性脊柱炎78例(8.01%),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18例(53.18%),股骨颈骨折220例(22.59%),髋部肿瘤10例(1.03%),类风湿性关节炎8例(0.82%),感染性关节炎4例(0.42%),血液系统疾病2例(0.21%)。50岁以上患者所占比例显著大于50岁以下(包括50岁)(χ2=104,P < 0.05)。女性患者所占比例高于男性,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73,P > 0.05)。结果显示,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行初次髋关节置换的广州患者病因复杂,主要病因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股骨颈骨折,以50岁以上患者为主,男女比例相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髋部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原因,并分析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1年3月—2018年7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45例,其中男16例、女29例,年龄35~80岁,平均47.5岁;股骨颈骨折3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2例。股骨颈骨折依据Garden分型标准,Ⅱ型6例、Ⅲ型20例、Ⅳ型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依据改良Evan分型标准,Ⅲ型1例、Ⅳ型4例、Ⅴ型7例。45例患者中,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3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0例。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及疗效,并与术前Harri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析内固定失败原因。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假体周围骨折1例,给予钢丝捆扎固定。手术时间50~150 min,平均72 min。术中失血量150~600 mL,平均260 mL。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例、浅表感染4例,予相应处理后治愈,肢体不等长(超过2 cm)2例,未给予特殊处理。4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30个月,平均10.5个月。随访期间无感染、假体周围骨折、关节脱位、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假体周围骨折于术后3个月愈合。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82~94(88±6)分,明显高于术前的32~36(3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258, P<0.01)。采用Harris评分评定疗效,优16例、良24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8.9%(40/45)。初次手术失败原因:内固定手术技术原因27例,其中螺钉置入位置或长度不理想12例、内固定物选择不当8例、骨折复位不良10例;股骨颈骨折手术时间>伤后72 h 18例,其中>1周9例;术后负重时间过早(<12周)15例;术后再次跌倒或碰撞伤6例;原因不明7例。结论 导致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包括医源性因素与患者源性因素。对于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失败的患者,依据患者年龄及全身状况,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庄泽  曾春  曾花  王昆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30):5534-5539
背景:帕金森患者由于肌力不平衡等原因更容易跌倒,发生股骨颈骨折的风险高。 目的:观察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对老年帕金森病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14例帕金森病合并股骨颈骨折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4髋,Hoehn-Yahr分级Ⅰ期3例,Ⅱ期4例,Ⅲ期5例,Ⅳ期2例,置换时年龄62~83岁。采用Harris评分、Fugl-Meyer量表及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随访。 结果与结论:随访1~6年,14例患者置换后Harris评分平均85.4分,优于置换前平均22.3分(P < 0.05),Fugl-Meyer评分置换后平均81.6分,优于置换前平均52.5分(P < 0.05),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置换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帕金森病情控制稳定。无关节松动、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早中期随访结果显示,在有效神经内科药物控制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Hoehn-YahrⅠ~Ⅳ期帕金森病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方法,置换后髋关节功能与帕金森病病情控制相关。  相似文献   

14.
背景:由于多数伴有下肢短缩的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经历过长期牵引或失败的内固定手术,髋部已严重骨质疏松,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及关节囊挛缩或股骨头缺血坏死,下肢短缩,临床治疗很困难。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伴有下肢短缩的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35例伴有下肢短缩的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施行全髋关节置换。置换前股骨髁上骨牵引、双下肢和骨盆正位片X射线测量,置换中股骨颈截骨水平及软组织松解程度,调整假体头颈长度等对下肢短缩进行纠正。 结果与结论:置换后6例置换前短缩3.0~4.0 cm,置换后仍然1例短缩在1.0 cm,其余5例及29例短缩在2 cm以内者置换后双下肢等长。置换后1年Harris评分较置换前明显提高(P < 0.05)。说明全髋关节置换后功能恢复快而稳定,优良率高,近期随访效果良好,是治疗伴有下肢短缩的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IF)是老年人常见的髋部骨折之一,占髋部骨折的35.7%[1]。其发病原因主要是老年人骨质疏松,当下肢扭转、跌倒或股骨大粗隆直接触地时致伤。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指髋臼发育缺陷造成髋臼缺损、变浅,肌肉的挛缩,髋关节中心外移,股骨头半脱位、负重区软骨退变及股骨头局灶性坏死的一种疾病[2]。股骨  相似文献   

16.
背景:目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髋关节强直畸形髋关节晚期病变的最佳方案,但置换假体松动一直是置换后棘手的问题,主要与假体的界面应力和假体界面结合强度两方面有关。 目的:总结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畸形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方法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的机制。 方法:电子检索CNKI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和PubMed,Springer Link等英文数据库1980/2011-12收录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强直畸形的临床病例研究和相关综述,关键词设定为:髋关节、强直畸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假体松动、并发症等,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强直畸形的研究进展及髋关节植入后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结果与结论:根据患者自身状况进行置换前后评估,选择合适型号、准备不同规格的假体对髋关节强直畸形疗效有促进作用。强直性脊柱炎晚期髋关节骨性强直年轻患者骨增生活跃,新骨可较多地长入假体表面微孔中,因此非骨水泥型假体显示了独特的优势。随着生物型假体设计的进步,尤其具有各种涂层和金属微孔表面人工全髋关节具有多部位负重和紧密匹配的特点,也使其初期的固定较以往的假体更加可靠。近年来该方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置换后假体的松动以及假体周围关节感染仍困扰着骨科医生和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侧人工全膝关节同时置换治疗严重双侧膝关节病的手术操作技巧.方法:采用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双膝关节病患者47例94膝,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28例,骨性关节炎16例,强直性脊柱炎3例.结果:所有病例随访2~24 个月,平均10个月.手术前膝关节KSS评分平均38分,出院前膝关节KSS评分平均78分,随访平均评分88分.感染病例为零.结论:应用双侧人工全膝关节同时置换治疗功能严重受损的双侧膝关节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下肢长度不同均衡策略对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双下肢长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86例行单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根据术中采用的下肢长度均衡策略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每组43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均衡下肢长度,改良组以健侧头颈比为对照均衡下肢长度。比较2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手术前后双下肢长度差异、Harris评分、满意率、步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改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等手术一般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异均较术前缩小(P<0.05),且改良组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异小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且改良组高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满意率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81.40%(P<0.05);改良组术后步频、单腿支撑时间、步速均高/长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3%,与对照组的6.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以健侧头颈比为对照可有效均...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股骨颈骨折的治疗由于股骨颈解剖和功能的特殊性而有相应的差异,针对老年患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保守治疗和内固定治疗都有较高的骨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疗效不够满意。我院自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应用髋关节假体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15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There are objections to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otal hip arthroplasty and artificial femoral head arthr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