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分析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病相关的高危因素,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 079例早产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出与RDS相关的因素。结果:(1)早产儿RDS的发生率随着胎龄和出生体重的下降而升高,35~36周早产儿RDS发生率为3.29%,小于28周上升为81.63%;大于2 500 g早产儿RDS发生率仅4.15%,小于1 000 g上升为100%(P<0.05)。(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围生期窒息、双胎或多胎、妊高征、胎膜早破为R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围生期窒息与RDS的发生最密切(OR依次为15.112、2.140、1.060、0.538,P<0.05)。结论:早产儿RDS的病因复杂,除胎龄和体重外,围生期窒息是早产儿发生RDS的最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特点,总结高危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51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未发生NRDS的新生儿4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各项检查指标及诊治过程,对比总结高危因素及临床特点。结果51例NRDS患儿中,34例(66.7%)是早产儿,其次分别是宫内窒息32例(62.7%)、择期剖宫产38例(74.5%)和羊水吸入21例(41.2%)。结论胎龄越小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越高,积极预防宫内窒息也可降低发病率,早期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可显著改善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4.
王馨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5):180-181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其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出现症状时间,缺氧窒息、羊水吸人、感染因素、择期剖宫产儿、低血糖、双胎的第2婴、男婴、多胎、糖尿病母亲婴儿、宫内窘迫或窒息进行回顾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胎龄〈32周例数、宫内窘迫或窒息、前置胎盘、胎盘早剥、择期剖宫产糖尿病母亲婴儿双胎的第2婴、多胎、羊水吸人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见于早产儿,且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其他如择期剖宫产儿、宫内窘迫或窒息、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也是NRDS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不同胎龄段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90例,根据患儿胎龄不同分为早期早产组、晚期早产组、足月产组3组,各30例.比较3组患儿发病因素、临床特点.结果 晚期早产组剖宫产及母亲高血压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早期早产组,而出生窒息史发生率明显低于早期早产组;足月产组出生窒息史、胎膜早破、多胎妊娠发生率较早期早产组有明显的降低,而剖宫产、母亲糖尿病发生率较早期早产组有明显的提高;足月产组胎膜早破、母亲高血压发生率较晚期早产组有明显降低,而母亲糖尿病发生率较晚期早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早产组颅内出血、败血症、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晚期早产组及足月产组,晚期早产组颅内出血、肺部感染明显高于足月产组,而足月产组气胸发生率则明显高于早期早产组及足月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胎龄段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因素均有不同,临床应严格控制剖宫产指征,及时鉴别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李敏  刘晓琳 《安徽医药》2016,37(3):330-332
目的 探讨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病的危险因素,提高对本病认识,以降低其发病的风险。方法 选取阜阳市人民医院儿科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3例足月RDS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住院的106例足月非RDS患儿为对照组,两组患儿进行成组资料的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男性、胎龄<39周、剖宫产、选择性剖宫产、宫内窘迫、出生窒息、羊水胎粪污染、母亲糖尿病、胎膜早破、出生体质量<2500 g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宫内窘迫、母亲糖尿病对RDS的发生有影响(P<0.05)。结论 男性、胎龄<39周、出生体质量低、剖宫产、选择性剖宫产、宫内窘迫、母亲糖尿病为足月儿发生RDS的主要危险因素。如果条件允许,足月儿选择性剖宫产应在39周以后进行,可明显降低RDS发生。  相似文献   

7.
吴敏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3):337-338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经窘迫症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13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症患儿的诊断、治疗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总结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新生儿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结果男性、早产、宫内窘迫、窒息、糖尿病孕妇都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为:大多数患儿于生后2~6h内发病,疾病呈进行性加重,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鼻扇、发绀、呼气呻吟、吸气性三凹征,严重时呼吸呈浅快、节律不整、呼吸暂停,甚至出现四肢松弛。结论临床应加强具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因素的孕妇或患儿进行严密观察,及早发现,及早采取措施治疗,可以提高患儿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足月新生儿继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原因及相关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新生儿继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38例,根据欧美国家对新生儿继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者诊断标准,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胸片以及治疗预后措施进行资料的分析.结果 导致足月儿继发性呼吸窘迫的主要高危因素是窒息,其次主要原因是吸入.本组38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治愈,4例患者出现病症好转,1例患者死亡,1例患者放弃治疗.对新生儿继发性呼吸窘迫患者进行呼吸机治疗,治疗时间为3 d~6 d,最高峰压为15~25 cmH2O,平均气道压值为6~12 cmH2O.出现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症状为2例,出现肺出血现象有1例.结论 新生儿足月新生儿继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窒息,而吸入是第二高危因素.对新生足月儿继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早期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发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我科住院符合1994年欧美ARDS联席会议制定的ARDS诊断标准的67例ARDS新生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低Apgar评分、羊水吸人、性别为男性及多次妊娠分娩的新生儿为新生儿ARDS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低Apgar评分、羊水吸入、男性及多次妊娠分娩是新生儿ARDS发病的高危因素,防止新生儿窒息、羊水吸入及多次妊娠是预防新生儿ARDS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陈理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203-204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防治水平。方法收集我院8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发病时间、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时间为娩出后0.5~12h,6h内发病率占90%。固尔苏组与非固尔苏组治愈率、好转率分别为:95.8%、60.5%,经卡方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常于生后6h内发病,发病后固尔苏治疗可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了解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对已收治的足月新生儿RDS2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足月新生儿RDS的主要高危因素是选择性剖宫产。25例患儿均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其中5例采用高频振荡通气,诊断明确后均加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25例患儿中21例治愈,2例好转,2例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选择性剖宫产是足月新生儿RDS的主要高危因素。本病早期机械通气联合PS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35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护理体会。方法保暖、营养支持、氧疗和替代疗法的护理,加强呼吸道管理。结果减少合并症的发生,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结论有效控制体温,正确掌握吸引、气道湿化技术,营养及热量的供给,保持足够的氧浓度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的临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河北省某三甲医院新生儿监护室( NICU)收治的32例NRDS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肺部X线检查:Ⅰ级10例(31.3%),Ⅱ级5例(15.6%),Ⅲ级9例(28.1%),Ⅳ级8例(25.0%)。实验室检查:治疗前血常规检查外周血呈炎性反应;血气分析示酸中毒、PaCO2升高、PO2降低,SpO2降低;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为(3.6±12.7) mg/dl,其中<1mg/dl 26例(81.3%),≥1mg/dl 6例(18.8%);血糖(5.22±1.48) mmol/L。治疗后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分数明显降低;血浆pH值升高,酸中毒明显改善;PaCO2下降,PO2上升,SpO2增加。痰培养病原菌检查阳性4例(12.5%);血培养病原菌检查阳性3例(9.4%)。痊愈出院27例(84.4%),好转4例(12.5%),总有效率为96.9%。结论临床应充分重视NRDS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情况,早发现、早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景艳 《淮海医药》2010,28(1):48-49
目的提高对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对2007年6月-2009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足月新生儿中呼吸窘迫综合征24例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时间为娩出后0-14 h。本组24例患者通过合理的辅助通气治疗,23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住院时间6-27 d。男女比率为18∶7(OR2.14)。结论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时间窗宽,辅助通气时间长,并发症及合并症发生率高。早期发现,经及时、合理的辅助通气,多数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总结35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护理体会.方法 保暖、营养支持、氧疗和替代疗法的护理,加强呼吸道管理.结果 减少合并症的发生,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结论 有效控制体温,正确掌握吸引、气道湿化技术,营养及热量的供给,保持足够的氧浓度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35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护理体会.方法 保暖、营养支持、氧疗和替代疗法的护理,加强呼吸道管理.结果 减少合并症的发生,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结论 有效控制体温,正确掌握吸引、气道湿化技术,营养及热量的供给,保持足够的氧浓度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晚期早产儿和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特点,探讨晚期早产儿RDS的临床特征和发病机制。方法 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在本院住院68例RDS患儿,〈34周为早产组,50例,≥34~36+6周为晚期早产儿组,18例。对其围生期情况、治疗、并发症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两组RDS在病因、发病时间、治疗及并发症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结论早产儿RDS发病时间早,采用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以颅内出血为主。而晚期早产儿RDS以选择性剖宫产为主,发病时间相对较晚,对PS治疗效果不理想,易发生气胸和持续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35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护理体会.方法 保暖、营养支持、氧疗和替代疗法的护理,加强呼吸道管理.结果 减少合并症的发生,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结论 有效控制体温,正确掌握吸引、气道湿化技术,营养及热量的供给,保持足够的氧浓度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