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红英 《江西中医药》2009,40(10):31-31
笔者临床20余年,遇此病不少,今整理三则病案与同道交流。病案1.肝气郁结证黄某某,女,47岁,近半年来月经紊乱,情绪异常,烦躁易怒,失眠,两胸胁时有刺痛,经前少腹胀痛,舌质暗淡、苔薄,脉弦。证属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治宜疏肝理气,活血通络。处方:白芍10g,当归10g,柴胡10g,茯苓10g,白术10g,薄荷7g,制香附10g,郁金10g,甘草5g。7剂好转,后改用逍遥丸调理。  相似文献   

2.
3.
眩晕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以头晕、目眩为主要症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乘舟船.西医认为该病多由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美尼尔氏综合征、低血糖等疾病引起,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白慧梅老师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从医三十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善用针刺配合经方治疗,笔者(第一作者)在从师期间,发现白师用针...  相似文献   

4.
温胆汤乃经典名方,组方精当,疗效确切,临床运用广泛。笔者在临床中,凡辨证属痰气郁结、痰热郁阻气机不畅之疾患,均以此方加减治疗,皆收到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病案举例1.1手足口病王某,女,6岁。2009年5月10日初诊。口腔、手掌及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伴发热、咳嗽、流涕2天。现症:口腔内粟米样斑丘疹及水疱,手掌及脚掌部米粒大小疱疹,发热,咳嗽,纳差,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咽拭子培养肠道病毒71型(Ev71)阳性。辨证为湿热内郁。治宜清热解  相似文献   

5.
栗锦迁教授以黄连温胆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或取其法而不用其方,治疗证属胆郁痰热、胆胃不和,以情志异常为主要表现的多种疾患;使用中强调其"清胆"作用,治疗以理气化痰、清胆和胃、清热除烦。医案一中眩晕属痰热郁阻证,医案二失眠属痰热扰神证,医案三心悸属痰热互结证,治以清热化痰、清热涤痰。栗主任强调黄连温胆汤的运用,要领会痰热、脾胃、情志几个关键点,如恶心欲呕、纳呆、大便不调、腹胀满等脾胃系症状,以及心烦、胆怯、头晕、失眠、头痛等情志方面的表现。本方结合不同的加减可以治疗心悸、脏躁、眩晕、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习惯性便秘等。  相似文献   

6.
吕萌 《江苏中医药》2014,46(1):53-54
<正>咳嗽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是由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而出现的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咳嗽既是各种疾病影响到呼吸系统的一种反应,也是机体进行自我保护的正常的生理活动。在治疗方面,中医和西医都提倡治疗原发病,但中医把咳嗽作为一个疾病来认识,认为咳嗽既是独立的证候,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治疗上注重整体的调治,讲究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7.
温胆汤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方由半夏、枳实、竹茹、陈皮、炙甘草、茯苓、生姜、红枣等组成。主治胆虚痰热上扰 ,虚烦不得眠等症。笔者以本方加减 ,临床变通用于某些内科疾病 ,每获良效 ,兹举例介绍如下。1 不寐 (神经官能症 )田某某 ,女 ,5 6岁 ,住院号 42 476。患者 3月前因诸事不顺遂出现心烦失眠 ,醒而不易入睡 ,长吁短叹 ,经多种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西医诊断为神经官能症。口服舒乐安定、佳乐定及中药安神补脑之品 ,效果不佳。近日来竟整夜不能入眠 ,心烦急躁 ,坐卧不安 ,痛苦不堪 ,伴胁肋胀满 ,不欲饮食。舌质红 ,苔薄…  相似文献   

8.
温胆汤见于《千金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甘草、大枣组成 ,具有清胆和胃、祛痰燥湿之功 ,主治胆虚痰热 ,虚烦不寐 ,胸闷 ,口苦 ,呕涎症。笔者用此方加减 ,重用半夏治疗梅核气、失眠、眩晕等症均获满意疗效 ,现举例如下。1 梅核气 张某 ,女 ,5 4岁 ,1999年 8月 5日初诊。 2年前因情志不舒 ,渐觉咽部如有物阻 ,吐之不出 ,咽之不下 ,但饮食无妨。在某医院检查诊为“咽部异感症”,服西药后症状时轻时重 ,久治未愈。现因情志不畅而症状加重 ,除上症外尚有情绪易激动 ,烦而易怒 ,夜卧不宁 ,食欲欠佳 ,舌红 ,苔薄黄 ,脉弦数。诊断…  相似文献   

9.
眩是指视物昏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自感身体或外界景物旋转摆动,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发生,故统称为眩晕。轻度眩晕者闭目即止。重度眩晕者如坐车舟,或伴有恶心呕吐、心慌出汗、甚至肢体偏斜欲倒等症状。眩晕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症状。眩晕最早见于《内经》,称之为"眩冒"。在《内经》中对  相似文献   

10.
<正>独活寄生汤源于著名医家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原方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止痹痛,扶正祛邪,主治肝肾不足、气血两亏、寒湿凝滞之痹证。张菁主任医师从事妇科工作三十余载,临证经验丰富,善于辨证论治,其根据妇人经、带、胎、产等特殊生理过程,将独活寄生汤辨证加减,灵活运用于妇人绝经前后诸证及产后病,疗效颇著。现将张教授运用独活寄生汤治疗妇人病验案2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黄文  吕伟华  庞龙 《山西中医》2011,27(3):47-47
笔者辨证应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多种属痰热为患的内科杂病,疗效满意,今介绍如下。1中风王某某,男,68岁,1998年7月28日初诊。突发言语謇涩,半身不遂3个月。刻诊:患者昏睡,形体肥胖,气粗口臭,时而口唇颤动,舌质黯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数。测血压195/105 mmHg。诊为中风,证属痰浊内阻,风阳上扰。治以清化痰热,熄风通络。药用:黄连、  相似文献   

12.
黄连温胆汤出自清代陆廷珍《六因条辨》,由黄连、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生姜、甘草八味中药组成,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效,  相似文献   

13.
<正>温经汤出自《金匮要略》第十九条:"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当以温经汤主之。"本方具有温经通脉、养血祛瘀之功效,始治冲任虚寒、瘀血内阻的漏下之症,后世医家对其主治亦多有发挥,如陈修园在《女科要旨》中指出:"温经汤一方,无论阴阳、虚实、闭塞、崩漏、老少,善用之无不应手取效",可见温经汤不仅可以通塞补漏,还可和阴阳、调虚实,灵活用之可治疗临床各科疾病。笔者(除通讯作者)导师临证运用温经汤治疗疑难病,每获良效,兹举验案3则,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温胆汤治疗绝经前后诸征的疗效。方法:采用温胆汤治疗肝郁化火证及痰湿证绝经前后诸证。结果:总有效率8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正>于志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全国第四、五、六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工作指导专家,从医四十余载,学验俱丰,现举其灵活运用黄连温胆汤治疗胃痛及消渴病的验案介绍如下。1胃脘痛患者,男,43岁,2018年11月15日初诊。患者间断胃脘灼痛1年余,虽经当地医院治疗,但症状改善不明显。近几日胃脘灼热疼痛,伴胃胀反酸、恶心呕吐、口干口苦;小便黄,大便黏腻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相似文献   

16.
李永春 《河南中医》2013,33(1):132-133
温胆汤主治痰湿内热,胆胃不和所致虚烦不眠,呕吐,呃逆等多属痰湿、痰热之证,临床亦可用于治疗眩晕、不寐、中风等脑科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肝主疏泄,藏血,藏魂,五脏易动肝气,肝居右,中焦脾胃之运化升降,均赖肝之疏泄。肺金居上,又克制肝木,肺气不足,木易反侮,而形成木火刑金之证;肾主水,滋养肝木,肝为女子之先天,故补肾填精,又不能忽视肝木的和调,精血同源,故补肾则要调肝,因肝郁可抑制肾精,阻止肾精的滋生,亦可抑制和干扰脾胃和心肺功能;心主神志,神志失调又会波及于肝,因恚事主合于肝,肝脏容易受溅,因  相似文献   

18.
不寐,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轻者入寐困难,寐而不憨,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寐,严重者彻夜不能入寐,以致变证丛生。在临床上常见引起不寐的病因病机主要有劳倦思虑太过,伤及心脾;禀赋不足,房劳过度伤及肾阴导致心肾不交;五志过极,心火内炽,上扰神明;情志内伤,肝郁化火,扰动心神;饮食不洁,脾胃不和,宿食停滞,痰郁生热上扰心神;心虚胆怯,善惊易恐,心神不宁;亦有因暴受惊骇,终日惕惕,渐至心虚胆怯而不寐。  相似文献   

19.
<正>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面部,青春期人群多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超过95%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痤疮发生[1]。痤疮发病机制复杂,一般认为与遗传背景下激素诱导的皮脂过度分泌、毛囊皮脂腺导管的异常角化、痤疮丙酸杆菌等毛囊微生物的增殖及炎症和免疫反应等有关。  相似文献   

20.
张振东 《山西中医》1992,8(6):24-25
经断前后诸证即指妇女在49岁经断前后出现心烦易怒,情志失常,头昏目眩,耳鸣心悸,失眠腰痛,食欲不振等临床症候。妇女七七之年,肾气逐渐虚衰,“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故而造成“地道不通”,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大多数的妇女都能适应这种变化,不呈病态,如冲任虚衰,加之机体的脏腑气血阴阳某一方面出现不平衡,即产生相应的症状。故治疗时不仅应滋阴潜阳,调补冲任,而且须了解脏腑气血阴阳的失衡,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掌握治疗的主动权。现试举四案于下。例1:黄某某,女,50岁,1984年10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