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亭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9):108-109
目的:研讨如何避免开放病房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出走行为的发生.方法:采用我院自制的出走风险评估表,对开放病房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时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在60例新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出走病史者10例,不安心住院者15例,具有被害妄想者、被控制感者40例,无自知力者40例,伴有智能障碍者2例,从以上几个方面综合判断患者出走风险大小,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结论:通过对开放病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新入院时进行出走风险评估,并进行干预措施,从而减少和避免了患者出走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刘亭  刘晓利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2):1495+1500
目的:探讨如何杜绝开放病房住院抑郁症患者自杀、自伤等行为的发生。方法:采用自制的自杀风险因素评估表,对开放病房住院抑郁症患者100例于入院时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着重加强相应方面的护理干预。结果:有自杀危险因素评分≥10分55例,入院时有自杀、自责或悲观厌世言行58例,既往有自杀行为30例,既往有过2次或2次以上自杀行为19例。经过干预,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自杀、自伤等行为。结论:对住院抑郁症患者进行自杀危险因素的评估,并加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减少自杀、自伤等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胡婷 《中国乡村医生》2022,(6):148-150+15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安全护理中暴力风险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8月荆州市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医院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208例,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暴力风险评分联合安全指导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综合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危险行为有所改善,临床指标恢复良好,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运用安全护理中暴力风险评估,可提升护理效果,降低患者的危险行为。  相似文献   

4.
李光云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1):1376-1377
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不断见诸报端,引起民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日益关注。暴力行为指的是直接伤害另一个人的躯体或对某一物体的严重破坏性攻击行为,是攻击行为的一部分[1]。攻击行为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基于暴力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该院收治的9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6)。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暴力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危险行为[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社会交往能力[社交技能量表(SSC)]评分、生命质量[生命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LI-74)]评分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后,两组MO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SC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条件等GQLI-74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暴力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命质量评分,降低危险行为评分、社会交往能力评分和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开放病房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特点,总结其适应证。方法对在我院神经症病房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开放病房的患者以思维、情感症状为主。城镇居民、配偶或父母监护、文化程度较高、现金支付费用、配合治疗、有家属陪床者为多。疗效满意,患者及家属肯定、认同。结论开放管理病房适应以思维、情感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对功能康复有明显促进作用,需要良好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7.
蔡莉华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2):2937-2938
目的:探讨我院开放病房管理对精神病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对我院开放管病房管理1200例住院患者的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开放管理模式的精神病房具有患者活动自由、人际交往方便、可保持与外界社会的接触、精神症状更易于控制、治疗效果好等优点。结论:开放管理的精神病房可以提高精神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是现代精神病医院管理发展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8.
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开放管理的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欢  刘文英 《中国民康医学》2005,17(12):770-771
目的:探讨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开放管理的方法。方法:2年期间对4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行开放管理的院内康复治疗,采取精心组织管理,尊重病人的人格及合法权益,建立医患人员的平等关系,设立健全的医疗规章制度,与奖罚挂钩的考评,对重点病人给予适当监护等措施。结果:采用住院病人精神康复治疗观察量表(PRARS),阴性症状量表(SAN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效果,显示绝大多数患者的社会功能普遍提高,精神病阴性症状明显改善。维持剂量的药物治疗是安全进行康复治疗的基本保证。工作疗法可以使病人恢复或学习生产技能。丰富多彩的娱乐治疗,可达到放松身心,舒泄情感,改善情绪,振作精神的作用。阅读治疗可使患者增长知识,了解与解决与已有关的内在问题,有教育功能。集体及个别心理辅导可解除患者心理和情绪上的障碍。结论:实行开放管理的院内康复治疗,符合精神病管理的新方法,亦符合康复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的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途径,应大力开展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9.
肖媛媛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7):796-797
目的:探讨心理应激干预对病房暴力现象的抑制效果。方法:把开展系统心理应激干预前后3个月住院的精神病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常规精神病护理;研究组除此以外,还进行系统的心理应激干预。于预前后分别评定精神病人护理观察量表(NORS),比较心理应激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NORS量表Ⅲ因子、Ⅴ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出现暴力行为的计数少于对照组。显示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积极的心理应激干预可以有效抑制病房暴力现象的发生,提高精神科病房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精神分裂症是所有精神疾病患者中发生暴力攻击行为概率最高的一种精神疾病,对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及早识别具有暴力攻击风险的患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害.本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唐荣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6):2124-2124,2128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住开放式病房的安全隐患及管理对策。方法:对2009年1—11月在我院住开放式病房77例患者存在的自杀、自伤、冲动、外跑、私自吃药等行为进行分析。结果:开放式病房的安全隐患与首次发病、临床症状、家属心态、看护方式、疾病认知等有关。结论:建立入住患者筛选制度,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对家属加强教育指导及对患者加强人性化管理,有助于提高开放式病房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2.
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分裂症病人暴力攻击行为是指病人在精神症状支配或影响下 ,突然发生的冲动和攻击行为。国内文献报道其发生率较高〔1〕。它严重地威胁社会、家庭、医护人员及病人的人身安全 ,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难点。为减少与防范精神分裂症病人暴力行为的发生 ,现就我院 1995 - 0 1~ 1998- 12住院的 70例 (其中 33例经司法鉴定后收住院 )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暴力行为的分析及护理体会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70例病人中 ,男 5 0例 ,女 2 0例 ,男女之比为 2 .5∶1;年龄为 17~ 6 4岁 ,其中 ,17~ 39岁 5 3例 (占 75 .7% ) ,4 0~ 5 9岁 14…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应激干预对病房暴力现象的抑制效果.方法把开展系统心理应激干预前后3个月住院的精神病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常规精神病护理;研究组除此以外,还进行系统的心理应激干预.干预前后分别评定精神病人护理观察量表(NORS),比较心理应激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NORS量表Ⅲ因子、V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出现暴力行为的计数少于对照组.显示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积极的心理应激干预可以有效抑制病房暴力现象的发生,提高精神科病房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医学创新》2019,(17):169-172
目的:探讨动态暴力风险评估量表(DASA)在新入院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为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暴力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4-11月笔者所在医院具有暴力攻击行为的新入院精神障碍患者3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80例。研究组采用DASA量表,对照组使用暴力历史、临床、风险评估量表(HCR-20),比较两组24 h的预测结果、量表完成程度、护士满意度。结果:24 h内,两组有攻击行为者DASA评分均高于无攻击行为者(P<0.05);DASA评分的AUC高于HCR-20评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SA量表完成率、满意度均高于HCR-20量表(P<0.05)。结论:对于暴力攻击行为的新入院的精神患者,DASA与HCR-20量表的预测结果相当,护理人员对DASA量表的临床完成度高、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得分、攻击行为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BPR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攻击行为发生率为33.33%(12/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33%(3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1.67%(33/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2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降低暴力行为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对维护良好的病区工作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工作场所暴力这里是指医务人员在其工作场所受到污辱、攻击、折磨、威胁、身体伤害,破坏个人及医院财产,干扰正常工作秩序等。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对326所医院部分医护人员调查显示,遭遇患者及家属扰乱医院秩序的占73%。由于精神病房收治的患者因思维、情感、行为异常,治疗多不合作,给管理带来一定困难;其家属又承担着“病耻感”和经济压力的双重打击,  相似文献   

17.
张海燕  展咏  杨建华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5):613-614,626
目的:研究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时间>5年)与非住院(曾短时间住院治疗后出院,现定期门诊复查,在家服药,住院时间均不足5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差异。方法:选取自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长期住院治疗(住院时间>5年)的患者110例,同时选取现接受门诊治疗(曾短时间住院治疗后出院,现定期门诊复查,在家服药,住院时间均不足5年)的患者95例为对照组,采用修订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RC),修订韦氏记忆量表(WMS-R),字色串扰测验(Stoop Test),连线测验(Tvail Making Test,TMT),HANOI塔(HANOI Tower),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改良版(M-WCST),从智力、记忆力、注意力、执行功能等方面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智力测验住院患者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记忆测验住院患者组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1),注意力测验住院患者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执行功能住院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各项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住院治疗比非住院的患者或短时间住院治疗的患者认知损害严重,分析系长期住院剥夺了患者的部分认知活动而出现退化,故通过此研究建议精神分裂症患者缩短住院时间,多接受门诊治疗,让患者增多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减少认知功能的损害,从而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8.
陶建荣 《中国民康医学》2003,15(12):742-74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暴力伤人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暴力伤人而住院的23例精神分裂症患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造成25人严重后果,其中死亡14人,致残5人,抢救脱险6人。被伤害人中,女性16例(64%),男性9例(36%)。与患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21例(84%),其中母亲7人(28%),妻子5人(20%)。所有患施暴前均处于发病状态,其中20例由妄想、3例由幻觉直接激发。在案发前一周病人出现情绪不稳、紧张不安,烦躁恐惧等不同症状。结论:精神分裂症患在发病期出现的暴力伤人后果十分严重,施暴对象通常为女性家庭成员,尤其是母亲、妻子。患的暴力伤人多数由幻觉妄想引发,尤其是被害妄想、嫉忌妄想和被控制妄想所引发。病人在施暴前一周同时可出现情绪不稳、紧张不安、烦躁恐惧等不同症状,此时应及时送病人到精神病医院诊治或住院治疗。家庭和社会要密切配合,最大限度地防止病人暴力伤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探视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时期所起的作用,探视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期患者不宜探视,探视易引起患者情绪上剧烈的波动,不利于患者早期康复,缓解期应争取家属适当探视有利于疾病康复.结论 适当时期的探视,是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康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开放与封闭式管理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4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开放式管理组(24例)与封闭式管理组(30例),观察6月,分别于观察前后予以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RC)、简短精神状态检查(MMSE)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WCST)测定。结果:开放式管理组实行开放管理6月后,PANSS总分、PANSS阴性症状分、MMSE及WCST评分均有显著改善,而封闭式管理组所有评分在观察前后均无差别。结论: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实行开放管理后,病人的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均有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