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双极电极单极模式和双极模式急性期起搏和感知功能是否存在差别。方法:我院2004-06/2005-07收治住院患者30例,因病窦综合征或房室传导阻滞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起搏器植入时电极固定后分别测定单、双极起搏阈值,起搏阻抗及心房P波,心室R波振幅。结果:心房双极电极单极起搏阈值低于双极起搏阈值。心房单极感知P波振幅和双极感知P波振幅无差异。心室双极电极单极起搏阈值和双极起搏阈值差异无显著性,单极感知R波振幅和双极感知R波振幅亦无差异。结论:双极电极单极起搏阈值略低于双极起搏阈值,而单极感知和双极感知P波或R波振幅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我科近期植入有自动夺获功能的起搏器6例,此类起搏器不仅起搏完全可靠,而且能耗大大降低,使用寿命延长。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例于1998年8月至1999年1月收入院,男3例,女3例,年龄42~76岁,均系病窦患者。其中4例入院后直接植入起搏器,另2例则先行床旁紧急临时起搏,分别于之后的第3和第4天植入。起搏器为Pacesetter公司的具有自动夺获功能的Regency SR+2400L(VVIR)型,选用与此功能相匹配的Membrance系列1470T和1450T低极化双极电极。植入方法如普通的VVI起搏器。术后立即开启自动夺获功能,之前,已将起搏器程控为双极感知和单极起搏状态。  相似文献   

3.
VVI 型(心室起搏,心室感知、抑制型)起搏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起搏器,本文特别参照VVI 型起搏器解释起搏器功能异常时的心电图原理。分别检查超搏器的四个方面:电池状态、起搏(刺激)功能分折、感知(抑制)功能分析和控制电路功能分析。电池功能许多起搏器加入了电池状态指示电路,通常采取逐步增加输出脉冲宽度和/或逐渐增加R—R 间距的方式。这一般是以10%的顺序增加(电池寿命的起始和终结之间),以至有必要精确测量脉冲宽度和起搏R—R 间距。虽然可以用高速示波器观察起搏器脉冲的轨迹,但一般用专门的数字分析器测量脉冲宽度。  相似文献   

4.
3 各类型起搏器的心电图不同类型的起搏器 ,依其本身性能、电极所在部位与自身心搏关系的不同可有不同的心电图表现。如安置VOO起搏器的患者心电图出现室性竞争心律图形 ,并非起搏器故障 ,而对于安置VVI起搏器患者来说 ,出现上述心电图图形则是感知功能不良的表现。因此 ,分析起搏心电图之前首先应了解患者所安置起搏器的类型及其可能出现的心电图表现 ,以免将一些正常现象误认为起搏器故障 ,或将起搏器故障心电图误认为正常。3 1 单腔起搏器 起搏与感知仅涉及一个心腔。3 1 1 心房起搏器 分为非同步与同步两大类。3 1 1 1 非同步…  相似文献   

5.
心脏起搏器是采用电刺激使心脏恢复正常跳动的一种方法。起搏系统由起搏电极和脉冲发号器组成,由脉冲发牛器发出电脉通过起搏电极传送并刺激心脏兴奋。目前起搏器主要有三种类型:1.单腔起搏器,只需一根电极导管放于一卜心脏(右心室VVI或右心房AAI、VDD)起搏的起搏器。2.双腔起搏器,需要在右心房和右心率分别放冒一根电极导管起搏的起搏器。3.频率应答型起搏器,能够根据人体牛理需求大小而改变起搏频率,达到调整心率的起搏器,分单胜或双胜频率应答起搏。我院自1990年~1996年在老年组共安装了202例,其中VVI142例,AAI(R…  相似文献   

6.
王伟 《实用医学杂志》2000,16(8):631-632
目的:这2起搏器术后感知功能异常的迅速判定与处理提供实例参考。方法:对7例安置起搏器后出现感知功能异常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感知功能障碍可因安置术早期的急性心肌反应、QRS波振幅降低、P波感短异常等引起。结论:感知功能异常可经适当的药物和程控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25例心室VVI起搏器置换病人的护理,包括术前准备、术后心电监护、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出院指导等。主要包括专科护士掌握起搏器置换适应症,术前配合医生对患行X线检查,测试原起搏电极参数以确定置换方案;术后严密心电监护,观察起搏器起搏、感知功能;适当限制新安置起搏器侧肢体的活动,防止电极导线脱位;观察伤口渗情况以及囊袋有无感染或血肿;出院前行健康宣教和生活指导,嘱患定期随访等。25例病人置换术后,起搏与感知功能均良好。  相似文献   

8.
我院于 1999年 1月 2 4日为 1例Ⅲ°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安置了VDD起搏器 ,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 ,女 ,5 8岁 ,因活动后胸闷、头昏半年 ,加重半月 ,昏厥一次于 1999年 1月 2 3日急诊入院。心电图示Ⅲ°AVB ,P波频率 90次 /分 ,示窦房结功能佳。于 1999年 1月 2 4日植入BiotronirActrosSLR型VDD起搏器 ,电板为长 5 3cm的三极电极 ,心室起搏为单极 (阳性在起搏器壳上 ) ,心房感知为双极 ,心室电极尖端距心房感知电极的距离为 13cm。放置电极的方法与VVI起搏相同 ,心房电极部分置于右房上、中 1/3交…  相似文献   

9.
刘甲兴  芮磊  陈一平 《临床荟萃》2001,16(17):809-809
1 病例报道笔者在为 1例 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安装 VVI心脏起搏器时 ,起搏分析仪突发故障 ,为使手术顺利进行 ,暂以美国产PACE10 0 H体外临时起搏器代替使用 ,起到良好急救效果。方法是 :当起搏器电极导管送至右室心尖部后 ,先行影像定位和心内膜电图定位 ,然后将临时起搏器负极通过黑色鱼夹导线与导管电极的端电极 (负极 )连接 ,正极通过红色鱼夹导线与患者皮下组织连接 (若为双极导管电极 ,则临时起搏器正极应与导管电极的环电极连接 ) ,临时起搏器开关置于 VVI档 ,起搏频率调至比患者心室率多 2 0 %左右 ,先以 5 V电压起搏 ,若起搏…  相似文献   

10.
3 2 5 双灶按需型起搏器 (DDI) DDI系双腔起搏和感知、不跟踪型起搏器 ,它属于房室顺序起搏及房室顺序感知的抑制型起搏器。其分解式为A/VA/VI/O/I,相当于AAI+VVI。这种起搏器有两个相关的脉冲输出电路 ,可按先后顺序发放心房和心室脉冲 ,使房室顺序起搏。还有两个感知电路 ,能分别感知心房和心室的电信号。感知心房波后将抑制心房脉冲的发放 ,但不触发心室脉冲的发放。由于心房感知不能使心室发生跟随 ,故不影响心室脉冲的频率及节律 ,这点与VAT、VDD及DDD不同。心室感知后可抑制心室脉冲的发放。实际上DDI是DVI的增强型 …  相似文献   

11.
本科迄今已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130余台,发生3例起搏与感知障碍。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1,女75岁,因快慢综合症(SSS)反复黑朦及发作性心动过速,植入Medtronic8081VVI型永久起搏器。采用导管为Medtronic4003型术中测定导管参数:电压阈08mA、电极阻抗574、R波高度为84mV,术毕摄全胸片。出院时Holter示起搏感知功能良好。由于有频繁心动过速发作,加用胺碘酮治疗,患者误服为12g/d,共计5d。因复现头晕、黑朦发作,于术后3周再次入院。Holter示部分起搏脉冲不能激动心肌,感知不足而出现竞争心律…  相似文献   

12.
1病历摘要女,74岁。因头晕、乏力就诊。2 a前诊断为冠心病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偶发室性早搏,心室率35~42次/min,安装了VVI永久起搏器。术后随访0.5 a起搏功能、感知功能良好,术后仍偶有室性早搏间断服用胺磺酮。本次因胸闷、头晕来诊,做心电图为:窦性心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室率42次/min,室性早搏。起搏脉冲信号以60次/min的频率发放,其后无相关的QRS波群,起搏器处于不起搏状态,考虑为起搏器失效。分析原因最常见的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起搏器及系统故障,包括电池耗竭,电极移位,导线断裂脉冲发生器电子原件失灵等。第二种情况心肌本身原因导致起搏阈值增高,如某些疾病,代谢障碍,电解质紊乱,药物的作用等。经过程控分析得知:起搏电压、频率、脉宽、灵敏度等参数与术后设定相符,电池工作状态好。胸透提示起搏器电极固定完好。将起搏电压调高1伏起搏器功能恢复正常。心电图:起搏频率60次/min,起搏信号后有相关的QRS波群。2讨论胺碘酮主要作用是延长各部分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及有效不应期。该患者出现的不起搏现象考虑为口服胺碘酮所致有心肌起搏阈值增高造成。此例给我们的启示是:(1)药物可造成起搏阈值增高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日常活动和外界干扰时,体动和每分通气量复合感知传感器频率适应性起搏的频率应答反应。方法15例植入起搏器的心脏变时功能不全患者在复合感知、每分通气量感知和体动感知下,分别作上/下楼和拍击试验,并与15例正常窦房结变时功能者作比较。结果体动传感器组下楼和拍击试验时心率增加显著快于正常对照组,每分通气量传感器组上/下楼启动时心率增加显著慢于对照组,而复合感知传感器组的频率变时反应与对照组相似。结论体动和每分通气量复合感知起搏器的频率应答反应与正常窦房结最接近。  相似文献   

14.
1病历摘要男,73岁。因间断头晕2 d,加重4 h入院。ECG:Ⅲ度AVB,RBBB,Ⅱ、Ⅲ、aVF Q波。心电监测显示:心室率22次/min左右,最长R-R间期大于8 s。入院3 h经左侧股静脉入路置入临时起搏器,起搏电极置于右心室,起搏频率60次/min,脉宽1 ms,起搏阈值1 V,输出电压5 V,R波高度12 mV,感知灵敏度5 mV。次日心电监测可见起搏信号规律出现,60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临时起搏器安装术后感知起搏不良电极移位的护理经验。方法 :临时起搏器安装术后发生接触 ,感知 ,起搏不良 ,导管电极移位共 15例 ,从分析原因 ,ECG判断 ,与并发症护理 3方面进行抢救。结果 :15例经急救处理后均转危为安。结论 :由于起搏器安装术后病情观察 ,严重并发症的急救 ,从发现病情发展到处理均在医生到达前由护士进行 ,因此 ,专科护士必须具备很强的责任心 ,扎实的理论知识与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新型经皮穿刺心脏紧急起搏钢丝电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新型经皮穿刺心脏紧急起搏钢丝电极--多层微粒铱镀复电极对起搏和感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设计,在24只犬身上按随机顺序先后予2种不同经胸壁钢丝临时起搏,比较其起搏阈值、能量阈值、左室心内膜R波振幅、R波斜率和阻抗的差异。结果:本院研制的多层微粒铱镀复细钢丝钩状电极组的起搏阈值、能量阈值较本院研制的普通细钢丝钩状电极组低(P<0.001),IDA较本院研制的普通细钢丝钩状电极组低(P<0.001),电极阻抗和斜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多层微粒铱镀复临时起搏电极降低了极化效应,从而降低了起搏阈值和能量阈值,提高了电极的感知性能,能可靠地感知极小幅度的信号。  相似文献   

17.
<正>人工心脏起搏器作为治疗慢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在临床上应用已有50年时间。从最初仅有起搏功能的VOO(电极导线放置于右心室心尖部)、具有感知功能的单腔起搏器(single-chamber ventricular demand,VVI)发展到现在的具有频率应答功能和心室起搏管理功能的双腔起搏器(dual-chamber demand,DDD)和左右心室同步起搏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64岁。因起搏器植入5年,体检血压增高6个月,反复头晕3个月入院。患者5年前曾被诊断为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行R波抑制型心室(VVI)起搏器植入术,术后无不适,出院时UCG检查示心房大小正常,未见心房附壁血栓形成;每年查心电图及通过起搏器程控了解VVI起搏器工作情况均正常,未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VVI起搏后心房纤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42例植入VVI型起搏器的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起搏后.分成2组;A组为植入VVI起搏器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共21例;B组为在植入VVI起搏器后,按标准方案给予胺碘酮治疗,共21例。术后所有患者分别于出院后第1、6、12、24、36个月进行随访。结果:A组19例患者达到随访终点,8例(42.1%)发生慢性房颤;B组20例患者达到随访终点,3例(15.0%)发生慢性房颤。结论:胺碘酮对植入VVI型起搏器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并比较VVI单腔起搏器植入右心室间隔部和右心室心尖部对心动过缓患者术后心脏电机械同步性及血清脑钠肽的影响。方法:心房颤动伴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动过缓需植入VVI单腔起搏器患者23例,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患者11例为治疗组,同时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患者12例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起搏参数、QRS波宽度,和起搏器植入术前、后血清脑钠肽水平的变化。结果:2组手术时间、QRS波宽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搏阈值、感知阈值、电极阻抗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时对照组较治疗组血清脑钠肽水平增加(P<0.05)。结论:与传统植入部位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相比,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更接近生理情况,能更好地维持患者的心脏电机械同步性,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