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利斌 《山东医药》2010,50(4):99-100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结合异体皮质骨板在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髋关节置换、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行锁定钢板结合前侧异体皮质骨板钢丝捆绑固定治疗,术后Harris评分进行术后效果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术后Harris评分90分,术后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2—24周、平均16周,股骨柄假体经X线检查无松动。结论锁定钢板结合异体皮质骨板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能够达到机械稳定性和生物稳定性有机结合,能够提高骨折愈合率,是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病因、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非手术治疗,3例使用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1例使用骨水泥型股骨假体,3例使用植骨和记忆合金环抱器。结果 2例非手术治疗骨折者1例未愈合,1例愈合,7例手术治疗者骨折全部愈合。结论假体稳定的A型骨折可以非手术治疗,B2型骨折使用非骨水泥柄假体,B1型和C型骨折使用植骨和记忆合金环抱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股骨干骨质疏松性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不愈合的治疗方法.方法 15例股骨干骨质疏松性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不愈合患者,采用切开复位保留原有髓内针附加锁定钢板合并植骨技术治疗,同时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并进行功能锻炼.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骨折愈合后评估患者髋、膝关节功能.结果 15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所有患者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9个月.髋关节根据H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60%.膝关节根据HSS评分标准,优良率80%.结论 切开复位保留原有髓内针附加锁定钢板合并植骨技术可以同时发挥髓内针与锁定钢板各自的优点,对股骨干骨质疏松性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不愈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Vancouver B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我院于2010年7月至2014年5月,对髋关节置换术后Vancouver B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50例患者,采用了AO钢板内固定联合钢丝捆扎,必要时进行加长股骨柄假体返修。术后对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双侧下肢长度和髋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价。结果随访时间6~28月,平均(12.6±8.43)月。所有患者的骨折愈合良好,无不愈合、再次骨折及内固定断裂等情况发生。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3.21±8.24)分,术后1周平均(69.75±9.42)分,术后6月平均为(85.24±7.25)分,三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患肢短缩(1.7±0.8)cm,术后6月短缩(0.6±0.5)cm,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月髋关节活动度得到明显改善,包括屈曲、外展、内收、外旋及内旋角度均比术前得到改善(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Vancouver B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钢丝捆扎结合钢板固定的手术治疗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VancouverB2、VancouverB3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行关节翻修手术时的假体选择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手术治疗的32例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Vancouver分型及股骨峡部皮质骨完整情况采用不同治疗方法:14例VancouverB2型假体周围骨折患者以及2例VancouverB3型假体周围骨折,而且两种类型假体周围骨折16例患者其股骨峡部完整皮质骨均≥4 cm,应用生物型全涂层远端固定长柄假体翻修+钢丝或捆绑带环扎固定;13例VancouverB3型假体周围骨折患者和2例骨缺损虽然不严重但股骨峡部完整皮质骨4 cm的VancouverB2型患者,应用生物型组配式锥柄假体翻修,其中8例同时应用同种异体骨板捆绑固定,1例VancouverB 3型假体周围骨折患者应用骨水泥长柄假体+钢丝或捆绑带环扎固定。随访时记录Harris髋关节评分,通过骨折部位的疼痛情况及X线片来判断骨折是否愈合。结果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4.5±0.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5±0.5)个月,8例使用异体骨板的患者中,均与宿主骨发生骨性愈合。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4.0±1.2)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78.6±1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P=0.018)。并发症:双下肢不等长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并发症发生率12.5%(4/32)。随访期间未出现大腿疼痛、假体周围感染、无菌性松动及再骨折病例。结论根据Vancouver分型,综合考量股骨峡部骨质条件,对于股骨峡部完整皮质骨4cm的假体周围骨折老年患者,应用生物型组配式假体柄可以取得良好的早中期临床疗效;而对于股骨峡部完整皮质骨≥4 cm的假体周围骨折老年患者,在行翻修手术治疗时,应用一体化全涂层远端固定长柄假体甚至骨水泥假体,术中操作简单、省时,在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较生物型组配式锥柄更具有实际应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股骨侧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 方法 2005年3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27例75岁及以上的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男11例,女16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距初次关节置换手术时间为7~83个月,平均63个月;Vanconver分类,A型5例,采用“8”字钢丝捆绑技术;B型19例,选择加长柄技术,锁定钢板技术,环抱器技术;C型3例,采用植骨及钢板固定技术;患者均获得随访9~25个月,平均16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X线片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估。 结果 22例患者骨折愈合;5例患者骨折愈合欠佳,经再次植骨固定,其中3例骨折处愈合,2例能保持假体和肢体结构稳定。14例患者能自由行走;9例需用助行器;4例能在床上自如活动。末次随访Harris评分52~93分,平均76分。 结论老年患者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骨折不同类型,以实用可靠为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7.
在51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将切下的股骨头松质骨及自股骨颈髓腔刮出的松质骨研磨成骨泥,涂抹于股骨假体柄周围。结果术后随访7~13 a,51例患者的H an is髋关节评分为(92.6±7.8)分。术后发生股骨假体柄松动5例。认为应用自体骨泥植骨行非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取材方便,无毒副作用,可使股骨假体与骨组织紧密贴合并增加假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观察远端稳定的生物型股骨柄髋关节假体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52例,平均年龄78.2岁,均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随机分为两组,28例采用远端稳定的生物型股骨柄假体,24例采用骨水泥型股骨柄假体,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生物型假体组较骨水泥型假体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P0.05),两组术中血压波动范围生物型假体组明显小于骨水泥型假体组(P0.01),两组术后下地时间和术后早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随访期间内均未发现假体移位和松动,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远端稳定的生物型假体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避免了发生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风险,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并且为可能的翻修手术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生物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后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BMD)的变化规律。方法依据Gruen法将股骨假体柄侧分为7个兴趣区,并运用双能X线BMD仪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进行术后1 w、术后3、6个月、1年股骨假体周围BMD监测。并将各时间段、各区BMD值与术后1 w各区BMD值进行比较。结果本组80髋获得术后1年的随访,手术植入假体后的3个月假体周围BMD值开始下降,6个月内平均值可降至91.02%,其中以股骨柄近端周围松质骨(即R1、R7区)BMD下降最为明显,随着人工假体置换术后时间的延长,功能训练的增加,术后1年时人工假体周围BMD平均值又升至92.56%。结论双能X线BMD仪原理(DEX)是THA后假体周围BMD变化的有效检查方法。股骨侧假体近端松质骨的骨吸收及骨丢失最为明显,但是远端密质骨的失骨量相对较少,近端松质骨区骨吸收程度与假体松动是否呈正相关,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Delta陶瓷人工假体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近期应用效果.方法 对56例(61髋)严重髋关节疾病患者行Delta陶瓷对陶瓷人工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定.通过双髋正位X线片,测量髋臼外展角和估算前倾角,观察有无陶瓷碎裂、假体脱位、假体周围透亮线和骨溶解、假体松动、感染及假体周围骨折情况发生.结果 手术时间为55~90 min,术中出血量120~200 mL,术后引流量150~400mL.术后平均随访1年7个月.术后1年,Harris髋关节评分为(89.3±7.9)分,明显高于术前的(40.3±10.5)分(P<0.01).髋关节功能优37例,良18例,可1例.X线检查示髋臼外展角42.7°±2.6°,前倾角为19.6°±3.5°.随访期间无关节异响发生,未见陶瓷碎裂、假体脱位、骨溶解形成及假体松动、移位和下沉,无感染和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1例术后6个月时出现髋关节周围异位骨化,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Delta陶瓷人工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髋关节疾病的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和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并股骨干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23例股骨近端并股骨干骨折病人,分别采用髓内钉固定和有限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结果 23例病人全部获得9个月~4年的随访,平均23个月,采用Friedman-Vyman系统标准评价结果:优8例,良12例,一般3例,差0例,优良率为87%,未出现髋内翻畸形、内固定物折断、脱钉、螺钉切割股骨头、钢板松动、感染等并发症.骨折处均达骨性愈合,无髓内钉松动、断钉及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出现.膝、髋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股骨髓内钉固定或有限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均是治疗股骨近端并股骨干骨折的有效手段,但各有不同的手术适应证,两种手术方式均能做到创伤小、操作简便易行,固定牢固可靠、利于骨折愈合的等优点,良好的保留患肢的功能.技术的关键是达到优良复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非骨水泥锥形股骨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和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56髋)于我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侧后方入路,手术股骨侧均采用同一种非水泥锥形股骨柄假体,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结果 术前Harris评分平均56分,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Harris评分92分,有2例发生大腿痛,所有病例未发现不稳定征象,无翻修病例.结论 非水泥锥形股骨柄假体有着可靠的远期固定疗效和优异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对侧股骨远端LCP锁定钢板翻转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疗效。方法用对侧股骨远端LCP锁定钢板翻转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144例。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5-20个月,平均切口长度6.42 cm,平均手术时间57.34 min,平均出血量212.39 ml。伤口一期愈合140例,浅表感染4例(经换药于术后2-6周均愈合)。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股骨转子间骨折10.4周,股骨转子下骨折13.6周;无钢板松动、断裂及骨折再移位,无继发髋内翻畸形发生。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平均96分。结论对侧股骨远端LCP锁定钢板翻转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股骨颈骨折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该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7月—2016年6月期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股骨颈骨折患者,将82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41例每组。一组患者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另一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联合药物治疗(观察组)。将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骨折愈合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疼痛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2型糖尿病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术后骨密度值均比对照组高(P0.05),骨折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疼痛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更优,以上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联合药物治疗有助于2型糖尿病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以及骨折愈合,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杨桂海  张忠信 《山东医药》2002,42(12):10-10
自 198 5年以来 ,我院共收治股骨干骨折并同侧髋关节脱位患者 5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5例均为男性 ,年龄 8~ 42岁。左侧 3例 ,右侧2例。车祸伤 4例 ,土方砸伤 1例。股骨干中下段骨折 3例 ,上段骨折 2例。同侧髋关节后脱位 4例 ,前脱位 1例。合并骨盆骨折 1例 ,坐骨神经损伤 1例。本组有 4例髋关节脱位漏诊 ,2例在股骨干骨折治疗 2周内确仍 ,2例行骨牵引治疗股骨干骨折 ,半年后因同侧髋关节畸形才发现髋关节脱位。 5例股骨干骨折牵引治疗 2例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3例 ,骨折解剖复位且愈合良好。 3例早期发现的髋关节脱位均经闭合复位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07~2015-05该科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股骨头坏死患者19例,均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5个月,平均15.4个月,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愈合,假体位置良好,疗效依照Harris标准评估,优8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为89.5%。结论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股骨头坏死避免了二次手术,减少了并发症发生,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与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稳定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不稳定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采用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髋关节脱位和Harris评分。结果术后1、6个月研究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术后6个月高于术后1个月,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稳定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后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近期疗效显著优于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72岁。1月前因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皮肤牵引。拆线时发现右股外侧有一突出物,摄片证实人工股骨头柄端穿出骨髓腔外,并致骨折转来我院。查体见患肢内收较健肢短缩3 cm,右髋关节后外侧切口愈合良好,股外侧大粗隆下方皮下扪及人工股骨头柄端,余无异常。X线片示人工股骨头位于髋臼内,大小合适,股骨粗隆下劈裂,人工股骨头柄穿出股骨髓腔外并骨折。  相似文献   

19.
黄磊  彭昊  方洪松  李彬彬  丁帅 《山东医药》2010,50(42):81-8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39例(45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手术取出假体进行观察,重新置入髋臼及股骨头假体。结果本组假体松动发生在人工髋关节置入术后2 a 6个月~19 a 7个月,45髋中骨水泥型28髋、非骨水泥型17髋。手术取出的假体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多区域抛光现象和界膜形成,其中9例假体表层钴铬小珠脱落,重新置入髋臼及股骨头假体后疗效满意。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原因主要是假体表面出现抛光现象和界膜形成。采用个体化非骨水泥型假体、小锉刀操作、建立良好的骨床将有效避免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出现假体松动后应将其取出并重新置入髋臼及股骨头假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患者采用可调节式非限制性骨水泥型人工肱骨头假体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术后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ASES)评估肩关节功能。复查X线观察假体位置、大小结节愈合情况。结果 13例术后随访18~36个月。术后18个月ASES为83~89分,所有患者患侧肌力和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至伤前状态。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