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方法:将65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CEI组、ARB组和联合组。ACEI组应用贝那普利,ARB组应用缬沙坦,联合组联合应用贝那普利及缬沙坦。观察治疗后3,6,9个月的相关指标变化。结果:经过9个月治疗后,三组患者24 h尿蛋白及血压显著下降(P<0.05);肾功能及血钾无明显变化(P>0.05);不良反应小。三组中联合组有最强的减少尿蛋白和降低舒张压作用(P<0.05),而在改善肾功能、血钾波动及不良反应方面,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药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有更强的降低蛋白尿和舒张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ACEI联合ARB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比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联合应用与单用ACEI或ARB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糖尿病肾病(DN)老年患者60名随机分为ACEI组19例、ARB组18例、ACEI+ARB联合用药组23例。比较观察治疗2个月后3组患者血压、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rate,UAER)、电解质(钾离子)的变化。结果:各治疗组治疗后血压及尿蛋白排泄率均下降(P〈0.05),但联合用药组疗效明显高于ACEI组和ARB组(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与单用ACEI或ARB比较,ACEI与ARB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提高降压效果并明显降低蛋白尿,且副作用小,故联合ACEI及ARB是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国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联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等文献数据库,收集2000年1月-2013年3月国内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ACEI和ARB联用组842例患者引起药物不良反应(ADR)114例,ADR发生率低于单用ACE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用ARB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贝那普利联用氯沙坦ADR发生率和单用贝那普利或氯沙坦相当(P〉0.05);贝那普利联用缬沙坦ADR发生率低于单用贝那普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缬沙坦相当(P〉0.05);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咳嗽的发生率远远低于单用贝那普利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ACEI和ARB联用组ADR临床表现以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其他(高血钾、血肌酐升高)为主,分别占47.37%、29.82%、16.67%。结论ACEI和ARB联用组ADR发生率相当于单用ARB组,低于单用ACEI组。贝那普利联用缬沙坦比联用氯沙坦更为安全,但限于研究数量及质量,以上结论仍需更多、更详实的数据及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5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ACEI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量、血肌酐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ACEI类药物与ARB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较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1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组和联合用药组,各70例。ACEI组单独使用贝那普利,联合用药组在使用贝那普利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出量(UAER)、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结果 两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大于0.5 g/24 h,UAER下降大于38.77μg/min,都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联合用药组疗效明显优于ACEI组(P<0.05)。结论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比单独使用贝那普利疗效更好,且胰激肽原酶片还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缬沙坦防治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谢莹  董吉祥 《江苏医药》2003,29(3):189-190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缬沙坦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0例患随机分为三组,缬沙坦组给予代80mg每日1次,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组给予贝那普利10mg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非ARB、非ACEI类的降压药。治疗前、后测血内皮素(ET)、血一氧化氮(NO)、血β2微球蛋白(β2-MG)、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α1微球蛋白(α1-MG)。结果:缬沙坦组与ACEI组的UAER、β2-MG、ET均显减少(P<0.01),NO、NO/ET显增加(P<0.01),对照组虽然经血压和血糖的控制,但治疗后的β2-MG、UAER显的上升(P<0.05)。结论:缬沙坦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疗效显、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治疗糖尿病肾病是否优于单独用药治疗,以探讨治疗糖尿病肾病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筛选72名病人,建立3个观察组:ACEI组(ACEI代表药物为蒙诺)、ARB组(ARB代表药物为代文)、ACEI+ARB组(蒙诺联合代文):疗程8周,治疗前后检测24h尿蛋白定量。结果:3个治疗组治疗前尿蛋白定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每个治疗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减少;与单独用药组相比,联合用药组尿蛋白显著降低。结论:无论是单用蒙诺或代文,还是联合蒙诺及代文,均可有效降低尿蛋白;蒙诺组与代文组治疗效果相当。而联合用药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用药组。  相似文献   

8.
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贾艳彩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0):2780-2782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择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Ⅱ-Ⅳ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40%,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10 mg/d,试验组给予贝那普利10 mg/d,缬沙坦80 mg/d.治疗随访8周,观察两组用药前后左室内径、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及心功能变化.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均改善,左房及左室内径均减少.以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组疗效更明显.结论 贝那普利可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缬沙坦与贝那普利联合应用治疗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朱昱明 《华夏医药》2007,2(3):226-227
目的前瞻性研究小剂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单独及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合理性。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贝那普利组、缬沙坦组及联合治疗组各40例,观察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尿蛋白,血清肌酐,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3组治疗前后,两药均能有效降低糖尿病肾病(DN)的血压和尿蛋白且作用相似,差异无显着性(p〉0.05),治疗前後的血钾,血Cr和CCr无明显变化(p〉0.05),联合治疗组的降尿蛋白的作用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ACEI和ARB联合治疗与单药相比具有更强的降蛋白作用,疗效显着,其肾脏保护作用独立于降血压作用。  相似文献   

10.
ACEI与ARB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荣 《中国药师》2009,12(8):1106-1107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ARB)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有肾功能损害的糖尿病病人90例,在常规糖尿病治疗的同时,随机分成3组,分别给予ACEI、ARB、ACEI合并ARB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4h尿蛋白的变化。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尿蛋白排泄均减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EI和ARB联用能更好地起到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选择性I型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ARB)及两者合用对心肌梗死 (MI)后的早期左室重构过程中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冠状动脉结扎术后24h存活的SD大鼠随机分为苯那普利组 (B组 )、缬沙坦组 (V组 )、苯那普利 +缬沙坦组 (B +V组 )和空白对照组 (C组 ) ,假手术组 (S组 )作为正常对照。治疗6周后测量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醛固酮 (Ald)和血管紧张素II(AngII)的浓度。结果 :MI后6周C组与S组相比 ,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 +dp/dtmax)和左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_dp/dtmax)显著降低 (P<0.01) ,而左室舒张末压 (LVEDP)显著升高 (P<0.01) ;3治疗组中以上指标得到相似程度改善 ,并使LVEDP恢复至正常(分别与C组比较 ,均P<0.01 ;与S组比较 ,P>0.05)。与S组相比 ,C组血清AngII无明显变化 ,而Ald显著升高 ,治疗组中除V组的血浆AngII显著升高外 ,其余均显著降低 ,且血清Ald浓度与LVEDP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1)ACEI、ARB均有改善MI后受损心功能的作用。(2)合用ACEI与ARB具有良好的叠加作用。(3)血浆Ald是较AngII更持久的心功能不全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和肾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90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贝那普利组、缬沙坦组和联合用药组。3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导,包括饮食控制、稳定运动量、戒烟限酒和生活行为习惯指导等,同时通过肌肉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控制空腹血糖小于7.0 mmol/L,餐后2 h血糖小于10mmol/L。在此基础上,贝那普利组患者给予盐酸贝那普利片10 mg,口服,每日1次;缬沙坦组患者给予缬沙坦胶囊80 mg,口服,每日1次;联合用药组给予盐酸贝那普利片(用法用量同贝那普利组)+缬沙坦胶囊(用法用量同缬沙坦组)。3组患者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尿蛋白排出量(UAE)、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β2-微球蛋白、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MAP、UAE、Scr、BUN、UA、Hcy、Cys-C、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MAP、UAE、Scr、BUN、Hcy、Cys-C、β2-微球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联合用药组低于贝那普利组和缬沙坦组;UA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联合用药组高于贝那普利组和缬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各项指标贝那普利组与缬沙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可显著改善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和肾功能指标的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s)贝那普利和醛固酮受体阻滞剂螺内酯单独及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40例糖尿病肾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20例,用贝那普利10 mg/d联合螺内酯20 mg/d治疗;贝那普利组20例,单用贝那普利10 mg/d。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尿蛋白、血清肌酐、血钾变化。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病人尿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3个月后联合治疗组尿蛋白水平进一步下降,贝那普利组尿蛋白水平回升。两组病人的血清肌酐、血钾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糖尿病肾病病人长期应用ACEIs药物可出现尿蛋白定量水平反跳,该现象可能与醛固酮逃逸有关,联合服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改善该现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前瞻性研究贝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135例2型糖尿病并临床白蛋白尿期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65例)(贝那普利10 mg/d+缬沙坦80 mg/d)、贝那普利组(37例)(贝那普利10 mg/d)和缬沙坦组(33例)(缬沙坦80 mg/d),观察期1年。治疗前后检测平均动脉压(MAP)、尿白蛋白(UAER)、肾小球滤过率(SCr)、血清尿素氮及肌酐、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清钾及尿免疫球蛋白M(IgM)。结果:三组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血清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血清肌酐、尿白蛋白及尿Ig M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升高(P<0.05);各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血清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及尿Ig M下降最明显(P<0.01),肾小球滤过率升高最明显(P<0.01);缬沙坦组与贝那普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减轻尿白蛋白及IgM的排泄,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其肾脏保护作用独立于降血压作用。  相似文献   

15.
贝那普利与缬沙坦治疗慢性肾病蛋白尿及高血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与缬沙坦单用及联用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蛋白尿及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5例慢性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n=28)、缬沙坦组(n=26)、贝那普利与缬沙坦联用组(n=21),观察治疗前、治疗第4周和第8周的血压、24 h蛋白尿定量、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SUA)等指标.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和24 h蛋白尿定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联用组较缬沙坦组和贝那普利组降蛋白尿作用更显著(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BUN,Scr无明显变化,但缬沙坦组及联用组治疗后SUA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贝那普利与缬沙坦联用对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具有良好的降蛋白尿和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16.
苯那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肾功能储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田梅  杨孟雪  李琮辉 《天津医药》2006,34(10):697-699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苯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肾功能储备(RFR)的影响。方法:对27例EH患者采血、留尿后,2h内滴注复方氨基酸500mL。1h后再抽血、留尿,测定氨基酸负荷前后的血肌酐、尿肌酐并计算肌酐清除率(Ccr),测定血、尿中一氧化氮(NO)。给予苯那普利10~30mg/d治疗2月,2个月后再次给予氨基酸负荷,测定氨基酸负荷前后的Ccr,血、尿中NO。结果:(1)在未给苯那普利治疗之前,氨基酸负荷后,Ccr明显增加,血、尿中NO明显增加。(2)苯那普利治疗2月后,血压明显下降,血、尿中NO明显增加。(3)苯那普利治疗2月后,再次给予氨基酸负荷时,Ccr增加不明显,血、尿中NO增加不明显。结论:(1)NO在不影响全身血压变化的情况下,可能参与了氨基酸诱导的超滤作用。(2)苯那普利的降压作用可能与NO有关。(3)苯那普利降低了高血压患者的肾功能储备,推测是由于苯那普利治疗后,使得NO水平增加,肾小动脉舒张,从而使得肾小动脉对随后的氨基酸输注缺乏反应性。  相似文献   

17.
肾炎康复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振宇  韩亚荣 《中国药房》2010,(12):1115-1116
目的:观察肾炎康复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方法:将160例肾功能正常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分为贝那普利组(ACEI组)和肾炎康复片联合贝那普利组(联合组),分别检测2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压、血肌酐等。结果:治疗4个月后,联合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7.5%显著高于贝那普利组56.25%(P<0.05),联合组的24h尿蛋白低于ACEI组(P<0.05),2组血压、血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炎康复片联合贝那普利比单用贝那普利能更有效地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蛋白尿,短期使用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