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评价气管插管气囊上滞留物持续吸引(subglottic secretion drainage,SSD)对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病率的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6月入住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内预计机械通气超过72h的80例患者,分为引流组和非引流组,两组均使用可冲洗式气管插管。记录患者VAP病例数、VAP发病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病死率、每天气囊上持续引流量,定期留取气管内痰液、气囊上滞留物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SSD使引流组VAP的发病率(25%)明显低于非引流组(60%)(P<0.05);引流组VAP发病的时间为(12.5±2.1)d,迟于非引流组[(5.3±2.1)d](P<0.05);两组病死率(住ICU期间)、总通气时间及住院ICU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气囊上滞留物及下呼吸道分泌物的致病菌分布均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优势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致病菌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例VAP患者气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优势菌符合率为71.4%。前5d气囊上滞留物大多数是革兰阳性球菌、肠道细菌、颊部常驻菌群,随着时间延长浓度降低,绿脓杆菌数目逐渐增多,真菌始终存在。结论气囊上滞留物是VAP病原体的重要来源,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可降低VAP的发病率,使机械通气时VAP发病时间延迟,对病死率、总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无明显影响。气囊上滞留物和下呼吸道分泌物致病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优势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  相似文献   

2.
气囊上持续吸引冲洗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福泰  赵红梅  臧奎 《重庆医学》2009,38(22):2878-2879
目的 探讨气囊上持续吸引冲洗(CASS)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ICU156例气管切开带气管套管机械通气患者分成A组(气囊上持续吸引组)80例和B组(非吸引组)76例,记录每日气囊上持续吸引分泌物量、VAP发生时间和例数、机械通气天数、住院平均天数及病死率.结果 A组气囊上日吸引量明显低于B组,A组分泌物培养致病菌与其下呼吸道分泌物一致性明显低于B组,两组病原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优势菌.两组机械通气(MV)5d内VAP发生率A组(10.0%)较B组(42.1%)明显减少(P<0.01).结论 气囊上持续吸引可显著降低VAP发生率,同时降低G+菌致下呼吸道感染率,是预防VAP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从而降低病死率,降低平均住院日,安全方便,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气管插管时声门下分泌物引流(SSD)对实施机械通气患者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的意义。方法对入住ICU预计机械通气超过48h的患者使用可冲洗式气管插管100例,随机分为引流组和非引流组,各50例。评估指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例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出现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死亡例数,记录每天声门下区域持续引流量,定期留取气管内痰液、声门下分泌物及咽拭子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1)VAP的发生率引流组为28%,非引流组为46%(P〈0.05);(2)发生VAP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引流组为(11.2±3.2)d,非引流组为(5.3±2.5)d(P〈0.05);(3)引流组发生VAP14例患者的引流量为(32.3±10.5)mL/24h,未发生VAP36例患者的引流量为(42.3±13.3)mL/24h(P〈0.05);(4)两组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的致病菌分布均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优势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主要致病菌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可降低VAP的发生率,使机械通气时VAP发生时间延迟,但对病死率、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MV)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属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随着机械通气应用的增加,AVP发病率逐年增多。由于VAP较普通肺炎复杂,住院时间长,病死率高,近年来对VAP的研究已受到广泛重视。引起VAP的原因较多,目前主要集中于外源性感染因素,如气道切开导致病原菌侵入等,而对于气管插管后呼吸机气囊滞留物与VAP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较少。对2007—2008年气管插管后发生VAP患者进行动态呼吸机气囊滞留物及下呼吸道分泌物的细菌学培养,探讨气囊滞留物与VAP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6):171-175
目的 研究持续声门下吸引联合间断声门下灌洗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ion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综合ICU病房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48 h的8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间断声门下吸引法清除囊上滞留物,试验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联合间断声门下灌洗法清除囊上滞留物。比较两组患者囊上滞留物吸引量、VAP发生率、呛咳、囊上分泌物含菌量、气道黏膜受损出血及吸引管堵塞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VAP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59,P=0.000);试验组患者囊上分泌物分离出细菌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52,P=0.011);试验组患者呛咳、吸引管堵塞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囊上滞留物吸引量平均为(52.23±7.08)mL/d,较对照组(45.02±7.27)m L/d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肉眼可见血性液体、隐血试验阳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采取持续声门下吸引联合间断声门下灌洗法较常规吸引法更有效清除气囊上滞留物,进而减少呛咳、吸引管堵塞相关并发症,降低VAP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集束化干预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6月进行机械通气大于或等于48 h 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口腔冲洗组36例(对照组)、口腔冲洗结合气囊上滞留物引流组37例(气囊上滞留物引流组)和口腔冲洗、气囊上滞留物引流联合半坐位组37例(集束化组),观察3组患者 VAP 发生率、VAP 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和住 ICU 时间。结果气囊上滞留物引流组和对照组在机械通气第3、7天 VAP 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集束化组与对照组在 VAP 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大于9 d 与气囊上滞留物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机械通气时间和住 ICU 时间明显缩短。一旦发生 VAP,3组患者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严格执行半坐卧位,加强口咽部各环节的干预管理,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邱云  王蕾 《四川医学》2011,32(9):1398-1400
目的观察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使用不同气囊放松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VAP)的影响。方法选择89例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48h以上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传统组和改进组,定期收集下呼吸道深部分泌物进行培养,记录发生VAP的例数、时间及病原体。结果改进组的VAP发生率(31%)低于传统组(54%)(P〈0.05),改进后的气囊放松法可降低革兰氏阳性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所引起的VAP的发病,而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各种肠杆菌及白色念珠菌引起的VAP发生率无明显影响。改进组的VAP发生时间(14±8)d迟于传统组(6±4)d(P〈0.05)。结论改进后的气囊放松法简单易行,可延迟VAP的发生,降低VAP的发生率,特别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所致的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48h后至撤机拔管48h内发生的新的肺实质感染,是机械通气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高,治疗困难。误吸、人工气道气囊上带菌分泌物通过气囊与气管壁间隙进入下呼吸道是发生VAP的重要因素。我院采用可吸引式气管切开套管,进行持续气囊上分泌物引流预防VAP,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使用气囊上滞留物引流的干预措施能否有效减少COPD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生率.比较持续囊上引流与间断囊上引流方法在预防VAP效果上的差异及患者耐受性.方法:选取入住我院RICU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持续气囊上引流组(CSS...  相似文献   

10.
38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相关因素和细菌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38例发病时间和病原学特点。结果:RICU重症患者机械通气≥48 h 87例,并发VAP 38例,发病率为43.7%。重症患者并发VAP时病死率39.5%。VAP机械通气平均发生在(5.1±2.2)d,与机械通气时间、意识障碍相关;VAP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占81.1%,药敏试验显示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结论:R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病死率高,革兰氏阴性杆菌仍为主要病原菌,尽可能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有利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控制。  相似文献   

11.
背景 人工气道的建立损害了口咽部及下呼吸道的生理保护屏障,使含有大量细菌的口咽分泌物及胃内容物积聚在声门下和气管套管气囊之间,成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的重要来源。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可抑制口腔内细菌的黏附和生长,杀灭多种致病菌。目的 研究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进行声门下冲洗引流对VAP及其致病菌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8月入住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及综合ICU需行经口人工气道建立和机械通气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0.9%氯化钠溶液冲洗引流组(A组)60例和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冲洗引流组(B组)6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下,A组每隔6 h使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并持续负压吸引,B组每隔6 h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冲洗并持续负压吸引。观察终点为机械通气开始后第14天。分析两组患者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限制级抗生素使用时间、声门下滞留物细菌培养菌落数、VAP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中致病菌及耐药性。结果 B组VAP发生率低于A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限制级抗生素使用时间短于A组(P<0.05)。第3、6、9、12天,B组声门下滞留物细菌培养菌落数均少于A组(P<0.05)。B组VAP患者革兰阴性菌检出率低于A组,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MDR)、泛耐药(XDR)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 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进行声门下冲洗引流可以明显减少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限制级抗生素使用时间、声门下滞留物中的菌落数,还能明显减少VAP的主要革兰阴性菌致病菌及耐药性,可作为VAP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细菌病原特点.方法 选取确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将所获下呼吸道分泌物为标本,留标本一分为二,一份于30分钟内行分离培养加药敏检测;另一份置-80℃冰箱保存,集中进行多重PCR检测.采用多重PCR方法检测5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常见细菌病原菌的阳性率及分布情况.结果 常规分离培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检出21株致病菌,阳性率为24.7%(21/85),G-菌占85.7%(18/21);多重PCR检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检出69株致病菌,阳性率为81.2% (69/85),G-菌占89.9%(62/69).标本采集前有71.7%(61/85)的患者采用了抗生素治疗,分离培养阳性率为11.5%(7/61),多重PCR阳性率为80.3%(49/61).结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下气道感染病原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多重PCR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分离培养,这在已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中尤为有效,可以作为分离培养的有利补充.  相似文献   

13.
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该院呼吸科重症监护病区(ICU)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为临床医生提供防治依据.方法对住院时间>48h的患者咳痰,气管插管吸引痰标本,涂片、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ICU病区下呼吸道感染细胞分离率为75%,其中革兰阴性杆菌85.0%,革兰阳性球菌4.6%.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32.3%,鲍曼氏不动杆菌占12.4%.药敏实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左旋氧氟沙星敏感性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有明显增加趋势.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是该院呼吸病房ICU病区院内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最主要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呼吸科普通病房和呼吸重症加强治疗病房(RICU)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药敏的差异。方法对呼吸科普通病房和RICU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痰菌(或纤支镜吸取分泌物)培养阳性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菌株3202株。其中普通病房1254株,革兰阳性菌2.63%,革兰阴性菌42.42%,真菌54.95%。革兰阳性菌中,以肺炎链球菌为主,占51.52%;革兰阴性菌中,以副流感嗜血杆菌居首位,占21.99%,二者均对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敏感。RICU分离的1948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球菌4.52%,革兰阴性杆菌37.73%,真菌57.75%。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居为主,占52.27%,革兰阴性菌中,以鲍曼不动杆菌居首位,占27.35%,二者均对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无论是在普通病房还是RICU均有较高感染率,且对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结论呼吸科普通病房革兰阳性菌感染中以肺炎链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感染以副流感嗜血杆菌为主,二者均对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敏感;RICU革兰阳性菌感染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感染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二者均对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和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7-2009年经纤维支气管镜防污染保护性毛刷获取的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体分布以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分离出菌株326株中革兰阴性菌228株(69.9%),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74株(22.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24株(7.4%).其中耐药率升高最明显的是鲍曼不动杆菌.结论 经支气管镜防污染毛刷取样诊断呼吸机相关肺炎具有准确可靠的优点,现阶段细菌耐药率明显升高,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10年1月入住RICU的105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常规VAP预防策略,并在患者进入RICU时开始如下参数监测:生命体征、发生呼吸衰竭的原发病及合并症、血生化、血常规、动脉血气分析、APACHEⅡ评分、药物使用情况、营养状态、支气管肺泡灌洗(BAL)、防污染毛刷(PSB)定量培养、胸部X线检查、插管时程、是否发生VAP以及预后。结果共34例患者发生VAP,发生率为32.4%。VAP患者死亡20例,病死率显著高于非VAP患者(58.8%比28.2%,P=0.007)。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气管插管天数、插管后低血压、脑血管疾病以及低蛋白血症是R ICU中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VAP的发生使RICU插管患者的病死率增加,在RICU中发生VAP的危险因素是气管插管天数、插管后低血压、脑血管疾病以及血白蛋白降低。  相似文献   

17.
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持续声门下吸引(CASS)对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0年6月1日-2012年6月1日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需建立人工气道实施机械通气(MV)的18岁以上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排除入ICU前已建立人工气道或MV时间不足48h患者。入选患者随机分为CASS组(A组)和不行声门下吸引组(B组)。记录患者一般资料,VAP发生时间及例数,CASS组声门下7d内引流量,以及两组患者预后。结果:共96例患者入选,A组51例,B组45例。A组患者VAP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10),两组患者MV 7d内VAP发生率具有更显著的差异(P=0.007),MV 7d后VAP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856)。A组患者VAP发生时间较B组延迟(P=0.000)。两组患者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777)。CASS组内VAP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未发生VAP者(P=0.040),发生VAP患者声门下7d内平均引流量明显少于未发生VAP者(P=0.000)。结论:有效的CASS可降低MV患者VAP发生率,尤其是早发VAP发生率。CASS可使MV患者VAP发生时间延迟,对MV患者病死率无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98例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筛选VAP患者并对其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菌进行培养并鉴定结果。结果221例VAP患者下呼吸道痰液共分离出25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与阳性菌分离率分别占71.3%与17.9%;革兰阴性菌与阳性菌分别以鲍曼不动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最高。鲍曼不动杆菌泛耐药菌株的检出率最高,达27.9%,MRSA和MRSE检出率分别为66.7%和61.5%。结论VAP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相关菌株耐药性逐渐增高,应及时监测相关病原菌耐药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组成及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分析137例ICU内确诊的VA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的结果 .结果 VAP的发生率为53.10%;137例患者共检出334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08株(62.28%),革兰阳性菌55株(16.47%),真菌71株(21.25%);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是VAP的主要致病菌;药敏结果 显示感染菌株多重耐药,肠杆菌科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无一耐药,非发酵菌革兰阴性菌对常用的抗生素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无一耐药. 结论 ICU内V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真菌比例较高,混合致病菌感染比例高;积极预防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