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学构成情况。方法 :对2006年1月~2014年8月本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67例、平均年龄49.5岁的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患者的一般情况、影像学资料和病理诊断进行回顾性的统计分析。结果:髓外硬膜下肿瘤女性∶男性比例为1.17∶1,167例患者中75.6%存在疼痛症状,40.1%存在感觉障碍,34.9%存在运动障碍,4.4%合并有大小便功能障碍。髓外硬膜下肿瘤患者中有120例神经鞘瘤,34例脊膜瘤,其他类型肿瘤相对较少。神经鞘瘤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7.3±1.3岁,脊膜瘤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7.5±2.6岁;神经鞘瘤患者男女比例为1.14∶1,脊膜瘤患者女性∶男性比例为5.8∶1,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神经鞘瘤好发于胸腰段(47.9%),脊膜瘤好发于胸段(35.3%)。神经鞘瘤和脊膜瘤的根性疼痛症状所占比例分别为67.5%和35.3%,感觉障碍症状为28.2%和76.5%,肌力减退症状为25.6%和73.5%,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01,P<0.001,P<0.001)。神经鞘瘤和脊膜瘤的体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肿瘤体积在10cm3以内的亚组分析中,神经鞘瘤的平均体积为(3.5±2.2)cm3,脊膜瘤的平均体积为(2.3±1.8)cm3,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主要以神经鞘瘤和脊膜瘤为主。脊膜瘤的平均发病年龄比神经鞘瘤大;神经鞘瘤好发于胸腰段,脊膜瘤好发于胸段;神经鞘瘤的症状以根性疼痛为主,脊膜瘤的症状以感觉和运动障碍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椎管内髓外神经鞘瘤的手术疗效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0年11月手术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的84例椎管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分为:A种,全椎板切除+肿瘤显微摘除术;B种,半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C种,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D种,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以肿瘤所在部位:颈段、胸段、腰骶段分别进行评价患者肿瘤全切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标准。[结果]颈段椎管内髓外神经鞘瘤的切除首选半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腰骶段神经鞘瘤建议采用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胸段神经鞘瘤患者适用于全椎板切除+肿瘤显微摘除术。[结论]进行椎管内髓外神经鞘瘤手术方式的选择时,应根据肿瘤所在部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椎管内神经鞘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均经影像学和病理学确诊,其中颈段5例,上、中胸段8例,下胸段4例,胸腰段2例,腰段6例。均在全麻下施行手术,行囊内切除6例,囊外切除19例。12例下胸段、胸腰段或腰段病例同期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并后外侧植骨融合。结果25例均完整切除肿瘤,术后脑脊液漏4例,无其他并发症。25例均获随访,平均2.7(0.5~5)年,术后感觉和运动ASIA评分分别为(202.6±11.4)分和(89.9±7.3)分,较术前的(148.6±6.2)分和(56.7±5.3)分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MR I对椎管内神经鞘瘤有较高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我科自1982年至1994年10月共收治椎管内肿瘤28例。现就其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报告和探讨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9~65岁,平均年龄38.6岁;病程20天~20年,其中2个月至2年共15例;良性肿瘤22例,恶性肿瘤6例。1.2肿瘤部位及种类本组28例,其中颈段4例,胸段13例,胸腰段4例,腰段5例,腰骰段2例。经病理证实其中神经鞘瘤11例、神经纤维瘤9例、脑脊膜瘤2例、乳头状室管膜瘤2例,星形细胞瘤1例,转移癌2例、病理不明又例。髓内型3例,髓外硬膜内17例,髓外硬膜外4例,硬膜内外哑铃型4例。豆.3临床表现椎…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 1989年 1月~ 1996年 8月共收治椎管内占位病人 15例 ,其中胸段 11例 ,腰段 4例。早期就诊过程中无论在我院或者外院 ,均有不同程度的误诊。现复习病例 ,将早期临床表现及诊治过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5例中男 9例 ,女 6例 ;年龄 3 2~ 62岁 ,平均 4 3岁。胸段 11例 ,T2~ 6 段 2例 ,T9~ 12 段 9例 ,其中硬膜外2例 ;术后病检均为海绵状血管瘤。硬膜内髓外 9例 ,术后病检神经鞘瘤 7例 ,脊膜瘤 2例。腰段 4例 ,硬膜外 1例 ,术后病检淋巴瘤、硬膜内异位肿瘤 3例 ;术后病检皮样囊肿 2例 ,畸胎瘤 1例。病史最短 3个…  相似文献   

6.
蓝旭  许建中  刘雪梅  葛宝丰 《中国骨伤》2015,28(12):1117-1120
目的:探讨胸腰段神经鞘膜瘤的影像学特点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自2005年6月至2012年12月,手术治疗胸腰椎管内神经鞘膜瘤17例,其中男11 例,女6 例;年龄46~67 岁,平均53 岁;病程3~5 年,平均3.3 年。胸段患者表现为胸背痛,逐渐出现下肢麻木无力或行走不稳;腰段表现为腰背痛,下肢放射痛或感觉麻木,以及间歇性跛行。术前VAS评分 (疼痛视觉模拟标尺法) 5~8分,平均6.12分。11例患者神经功能受损,Frankel C级4例,D级5例,E级2例。CT和MRI检查提示病变部位:胸段3例,胸腰段5例,腰段3例,腰骶段6例;硬膜外5例,髓外硬膜下12例。6例单纯行椎管减压、肿瘤切除术,11例行椎管减压、肿瘤切除及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术中未发生大血管或脊髓损伤,术后伤口均正常愈合。17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2~60 个月,平均32个月。胸背痛、腰背疼痛和下肢放射痛等显着改善,下肢麻木感明显缓解。末次随访VAS评分 0~3分,平均1.5分。神经功能受损患者末次随访Frankel分级:D级5例,E级6例。结论:MRI 是胸腰段神经鞘膜瘤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影像学表现决定具体手术方法,手术目的是椎管有效减压、肿瘤彻底切除和脊柱稳定性的重建。  相似文献   

7.
我院从1978—1983年10月,对100例腰腿痛的病人行术前椎管造影,其中发现脊髓外,马尾神经鞘瘤6例,经手术证实,术后随访疗效满意,现结合临床将诊断、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 男4例,女2例。年龄20—50岁,工人4例,农民2例。本组六例神经鞘瘤分布部位:胸1段,脊髓外1例,腰椎2—3间隙马尾神经3例,腰4—5间隙马尾神经2例,证明神经鞘瘤好发部位是脊髓外马尾神经,而无特定的节段性。 二、治疗及结果 神经鞘瘤唯一治疗方法是手术摘除。术前明确诊断及定位,目前仍依赖于椎管造影。我们体会造影剂选择碘苯酯为好,不仅显影清楚而且对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本组6例手术中行后路进入,全椎板切除,切开硬脊膜后,椎管内呈增高处,肿瘤即可膨出。多数不粘连,表面光  相似文献   

8.
神经鞘瘤是椎管内常见的神经源性肿瘤,以脊柱中颈段、胸段多见.患者通常发病缓慢,病程较长,首发症状常表现为沿神经根分布区的放射痛.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神经鞘瘤患者并不多见,文献报道更少.我院收治1例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椎管内神经鞘瘤延误诊断患者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胸腰段椎管内神经鞘瘤漏诊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84年以来,收治4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胸腰段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均以腰腿痛为主,两者极易混淆,其中3例发生漏诊.临床资料 年龄35~51岁,平均41.8岁.病史1~3年,平均1.75年.临床症状均为腰痛伴下肢放射痛.体征均有肢体感觉障碍区;其中2例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另1例阴性;2例腱反射亢进,1例减弱;术前X线片无异常2例,椎间隙变窄1例;CT片均可见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肿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了我院过去10年来对21例椎管内肿瘤的手术疗效结果。结果:本组21例椎管内肿瘤,其中椎管内硬膜外肿瘤4例,硬脊膜下髓外肿瘤15例,髓内肿瘤2例;颈段5例,胸段10例,腰段6例;术后病理分型脊膜瘤7例,神经鞘瘤9例,星形细胞瘤2例,转移瘤3例。21例中有11例行磁共振检查后再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其中10例为全切除,1例为次全切除,出院时症状均大大改善。结论:椎管内肿瘤以良性居多,手术治疗效果好。MRI检查及显微外科手术的应用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颈段椎管内肿瘤约占全部椎管肿瘤的 1/ 3,是椎管内肿瘤的相对好发区域[1] 。以髓外的神经鞘瘤、脊膜瘤和髓内的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等较为多见[2 ] 。由于肿瘤压迫延髓和颈髓 ,不仅可以影响其下的运动感觉 ,更可影响呼吸中枢和呼吸肌的运动。因此颈段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治疗历来具有较高风险 ,特别是颈髓髓内肿瘤的手术治疗。作者自 1996年 10月— 2 0 0 2年 1月期间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 2 8例。效果理想。1 临床资料本组共 2 8例 ,男 16例 ,女 12例 ;年龄 2 4~ 5 6岁 ,平均 4 1岁。病史 2月~ 3年 ,平均 4 .2月。均表现为颈部疼痛和不…  相似文献   

12.
颈椎管内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颈段椎管内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63例颈段椎管内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神经鞘瘤52例,神经纤维瘤11例;全切除57例,大部分切除6例;痊愈54例,好转7例,恶化1例,死亡1例。结论:术中避免损伤脊髓、保护好椎动脉及处理好椎旁静脉丛是提高全切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切除胸腰段椎管巨大哑铃形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5年3月,采用经后正中入路联合侧前方经膈肌脚、胸膜外腹膜后入路切除胸腰段椎管巨大哑铃形肿瘤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30~65岁,平均45岁。病程8~64周,平均12.7周。椎管外肿瘤部分位于T12、L1 6例,L1、25例,L2、3 1例;肿瘤大小范围为4.3 cm×4.0 cm×3.5 cm~7.5 cm×6.3 cm×6.0 cm。根据椎管外肿瘤累及的范围与部位,在Eden分型基础上对胸腰段Ⅱ、Ⅲ、Ⅳ型肿瘤在纵向和横向的侵犯范围进行二次评估,横向为b型5例,d型2例,e型4例,f型1例;纵向累及2个节段椎体8例,2个以上节段椎体4例。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肿瘤切除情况、是否复发及脊柱稳定性等;采用语言疼痛程度分级法(VRS)评价术后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50~230 min,平均170 min;术中失血量270~600 m L,平均350 m 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及胸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组织病理学确诊为神经鞘瘤10例,神经纤维瘤2例。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6年,平均31个月。神经症状均明显改善,腰背部无异常酸痛感。复查胸腰段X线片、MRI未见肿瘤残留,随访期间无病变复发及内固定物松动、断裂,脊柱侧弯等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前VRS分级为Ⅰ级2例、Ⅱ级8例、Ⅲ级2例,末次随访时恢复至0级10例、Ⅰ级2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17,P=0.001)。结论经后正中入路联合侧前方经膈肌脚、胸膜外腹膜后入路可安全、完整地切除胸腰段椎管巨大哑铃形肿瘤,并可较好地保护胸腰段脊柱稳定性及椎旁肌肉功能,对于复杂分型的胸腰段椎管哑铃形肿瘤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手术治疗脊柱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35例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颈段6例,胸段10例,腰骶段19例。4例位于脊髓髓内,21例位于髓外硬膜下,10例位于硬膜外,其中呈哑铃状8例。均行后路椎板切除手术治疗,其中9例肿瘤及带瘤神经根因不能分离或神经根变形坏死而一并切除,28例采用脊柱椎弓根或侧块内固定。术后随访观察临床疗效,复查X线和CT观察脊柱稳定性及植骨融合情况,复查MRI平扫+增强观察肿瘤有无复发。结果 35例患者肿瘤均被完整切除,术后病理结果证实均为神经鞘瘤。手术时间2~6小时,平均3. 6小时。术中出血量300~900 ml,平均450 ml。术后1例麻醉清醒后24小时内出现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MRI未见明显血肿及脊髓压迫,考虑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时予大剂量甲强龙激素冲击及脱水、营养神经治疗,症状明显改善。术后21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脑脊液漏。术后随访时间3~34个月,平均18. 2个月,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肿瘤无复发。随访期间,所有采用脊柱内固定术患者均未见椎体不稳的表现。结论后路椎板切除手术能有效治疗脊柱椎管内神经鞘瘤,结合显微镜技术能够更好地暴露及完全切除肿瘤,采用此方法治疗脊柱椎管内神经鞘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手术治疗及术后脑脊液漏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神经鞘瘤的疗效及术后脑脊液漏的处理办法。方法:2000年1月。2006年6月采用后路手术治疗髓外硬膜下神经鞘瘤患者29例,男17例,女12例,年龄24—65岁,平均44.6岁。颈段10例,胸段5例,腰、骶段14例。全部病例术中均切断肿瘤累及的神经根,其中18例采用脊柱内固定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术。观察患者肿瘤切除及术后脑脊液漏发生情况。结果:29例患者中,27例获肿瘤全切,2例大部切除。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脑脊液漏,其中未采用内固定的患者引流3~5d夹闭引流管,8例愈合,3例经局部缝合后愈合;采用内固定的患者脑脊液漏持续时间较长,引流11-14d拔管并缝合引流口后愈合。术后平均随访27个月,26例患者的症状全部或部分缓解,3例术后神经症状加重,末次随访时2例恢复至术前状态,1例未能恢复。肿瘤全切除患者未见复发迹象,部分切除者残余肿瘤无明显增大。结论:手术切除治疗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神经鞘瘤可取得较好疗效;对脊柱稳定性破坏较多者术中需使用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但可能导致脑脊液漏持续时间延长,增加发生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6.
660例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椎管内肿瘤的病理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2月~2007年12月660例共676个椎管内肿瘤。肿瘤位于颈段231个,胸段202个,腰段159个,骶管内9个,16个位于颈胸段,42个位于胸腰段,17个位于腰-骶段间。共施行手术699次,其中后路经双侧椎板切除入路599次,经半椎板切除入路71次,经椎板成形术行肿瘤切除6次,经侧方入路行哑铃形肿瘤的椎管外部分切除23次。结果髓外肿瘤占76.5%(517/676),神经鞘瘤和脊膜瘤常见,全切除率92.3%(477/517)。髓内肿瘤占23.5%(159/676),以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常见,全切除率67.3%(107/159)。围手术期死亡率1.7%(11/660)。出院时运动功能障碍77.8%(357/459)得以改善,感觉障碍改善率为79.2%(397/501),括约肌功能障碍改善率为72.4%(215/297),自发性疼痛93.3%(361/387)缓解或消失。582例平均随访时间5.9年(0.5~15.1年),87.8%(499/568)患者神经功能ASIA分级E级。结论椎管内肿瘤以髓外-硬膜下多见,神经鞘瘤及脊膜瘤居多。手术应在MRI影像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案。总体椎管内肿瘤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本院自2000年1月至2002年6月,应用Z-Plate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9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9例,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28~59岁,平均42岁。9例均为爆裂骨折,经X线、CT扫描证实椎管内骨块占位超过50%,其中5例合并脊髓损伤。损伤方式为高处坠落伤或交通事故伤。损伤节段为胸112例、胸123例、腰14例。1.2手术方法: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取右侧卧位,架起腰桥,使胸腰段脊柱呈左侧弯,以增大肋弓与髂嵴的间距。根据骨折节段确定切口平面,沿肋骨作斜切口,自胸膜外(或腹膜外)径路,显露病椎及其相邻上、…  相似文献   

18.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多发性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管内多发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本组男11例,女4例。年龄16~81岁,(51.0±21.2)岁。病程2~27月,(11.0±7.6)月。均无皮肤咖啡斑及体表神经纤维瘤,头颅MR未见异常。增强MR示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46个,其中≥0.5cm肿瘤35个,肿瘤累及颈段1例,累及胸段5例,累及腰骶段12例。手术方法:采用后正中入路椎板切除术切除肿瘤,〈1cm者切除半椎板,在显微镜下操作,力争保留重要的载瘤神经而将肿瘤自神经上剔除,如肿瘤与神经无法分离,尽可能游离神经根在切除肿瘤后行神经根吻合。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及激素治疗,术后戴颈围领、围腰保护2个月,同时训练腰背部肌肉。结果15例手术肿瘤全切12例,其中1例行神经根吻合;未全切的3例中2例术前诊断为多发神经纤维瘤或神经鞘瘤,因部位散在且直径〈0.5cm未考虑手术切除,另1例术中见肿瘤与多根神经根粘连,病理为转移瘤,仅行部分切除减压术。手术共切除肿瘤33个。病理:神经鞘瘤8例,神经纤维瘤1例,室管膜瘤2例,黑色素瘤1例,腺癌转移1例,脊膜瘤2例。黑色素瘤患者于术后22个月死亡,转移瘤患者于术后1年死亡,余13例随访4~72个月,平均30.1月,肿瘤无复发增长,其中2例多发神经鞘瘤未手术全切除者分别随访12、43个月,肿瘤无明显增长。13例存活者术后KPS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术前75.4±13.3,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97.7±6.0,t=-7.366,P=0.000)。结论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多发肿瘤以良性居多,中老年多见,半椎板及次全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0.5cm的无症状肿瘤可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19.
腰_1椎管内神经鞘瘤误诊分析宫启梧,赵秀尧本院冶行了一例曾误诊为下腰椎间盘突出,腰1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现报告如下。赵××,男,21岁,大学生,住院号917075,入院时间:1991年12月7日,病理号:914732,左侧腰腿痛4年,下肢无力一个月入?..  相似文献   

20.
椎管内神经鞘膜瘤常见,但位于椎间孔外的神经鞘膜瘤却较为少见,文献报道更少.腰骶神经根鞘膜瘤的临床表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骶神经节异位畸形有很多相似之处,鉴别存在一定的难度,易引起误诊.我科收治1例椎间孔外神经根鞘膜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