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颈复汤联合倍他司汀对老年颈性眩晕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4月在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接受治疗的105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倍他司汀组、颈复汤组、颈复汤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21例。分别给予倍他司汀、低剂量颈复汤、低剂量颈复汤联合倍他司汀、中剂量颈复汤联合倍他司汀、高剂量颈复汤联合倍他司汀进行治疗,均治疗1 w。比较各组治疗后1 d的总有效率,比较各组治疗前、治疗后1 d的血浆ET-1、CGRP水平、眩晕评分和头晕残障量表(DHI)评分及不良反应率。结果颈复汤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的总有效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中剂量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倍他司汀组以及颈复汤组,低剂量组的总有效率高于颈复汤组(P<0.05)。治疗后1 d,高剂量组的ET-1水平、DHI评分低于其他各组,CGRP水平、眩晕评分高于其他各组(P<0.05);中剂量组ET-1水平、DHI评分低于低剂量组、颈复汤组、倍他司汀组,CGRP水平、眩晕评分高于低剂量组、颈复汤组、倍他司汀组(P<0.05);低剂量组ET-1水平、DHI评分低于颈复汤组、倍他司汀组,CGRP水平、眩晕评分高于颈复汤组、倍他司汀组(P<0.05)。各组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复汤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老年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并且相对于低剂量和中剂量,高剂量的颈复汤联合倍他司汀能更好的改善患者血浆ET-1及CGRP水平,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昂丹司琼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疗效,探讨昂丹司琼治疗眩晕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眩晕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昂丹司琼联合盐酸倍他司汀组)30例,对照组(盐酸倍他司汀组)30例,治疗期间监测不良反应,观察患者治疗眩晕前后(包括眩晕程度、频度、持续时间),日常生活及工作等情况变化,计算出各观察指标的积分与总积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优于对照组的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昂丹司琼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胶囊联合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眩晕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银丹心脑通胶囊联合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对照组口服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两组均治疗14d后观察临床疗效及颈动脉血流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颈动脉血流速均较治疗前改善。结论口服银丹心脑通胶囊联合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优于单用盐酸倍他司汀口服液,联合治疗方案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的较为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入选的75例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37例,采用倍他司汀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38例,采用参麦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血浆黏度、血压改变和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8%(P〈0.05);观察组3个月复发率为13.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62%(P〈0.05);同时,观察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浆黏度、血压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优于单用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高氧液加丹参与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疗效。方法5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随机分3组,分别用高氧液加丹参、倍他司汀和丹参治疗3天。观察各组眩晕减轻程度。结果高氧液加丹参组1天完全缓解率及总完全缓解率为75%(15/20)和95%(19/20),高于倍他司汀组的25%(5/20)和70%(14/20),P〈0.01和P〈0.05。结论高氧液加丹参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在改善症状出现的时间和改善症状的程度优于倍他司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并分析天麻钩藤饮及其加减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眩晕病患者21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107例和对照组106例。对照组采取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方案,试验组采取联合天麻钩藤饮及其加减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及其加减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的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倍他司汀联合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倍他司汀片联合步长脑心通胶囊,对照组用桂利嗪片联合复方丹参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倍他司汀片联合步长脑心通胶囊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疗效高于桂利嗪片联合复方丹参针组,是治疗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眩晕患者应用化痰定眩方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脑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 老年眩晕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化痰定眩方治疗,两组均治疗15 d。对比两组治疗后15 d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及脑血流速度,并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15 d,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聚集(PAG)指数、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及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5 d,观察组WBV、PV、HCT、PAG指数均显著小于对照组,ACA、MCA及PCA血流速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P<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痰定眩方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可改善老年眩晕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加快脑血流速度,临床疗效显著且不会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择眩晕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两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盐酸倍他啶注射液500ml,山莨菪碱针剂20mg加入5%GS液250ml静滴,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治疗组以利多卡因100mg加入5%GS液250ml静滴,倍他司汀20mg加入5%GS液250ml静滴。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后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利多卡因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一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倍他司汀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静脉滴注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250ml,1次/d,治疗7d;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0.4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7d。结果治疗组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血流情况较对照组改善显著,椎动脉颅内段(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总有效率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司汀联合血栓通注射液可提高眩晕症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自拟天麻汤联合倍他司汀对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200例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天麻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等。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5.78±4.66)和(9.21±5.18)分,(1.52±0.69)和(3.41±0.8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功能、情感及躯体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0.08±2.54)和(15.72±2.80)分,(8.44±2.99)和(13.56±3.70)分,(7.26±1.34)和(12.49±2.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9.0%和39.0%,5.0%和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天麻汤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眩晕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复发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前治疗偏头痛药物较多,方法各异,疗效不一,为了选择一种更适合患者长期治疗的方法,用小剂量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偏头痛患者43例,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段峰  杨原  冯素枝  何鑫 《山东医药》2010,50(12):92-93
目的观察盐酸曲美他嗪辅助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方法9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治疗组给予盐酸倍他司汀联合盐酸曲美他嗪口服治疗,观察所有患者治疗14d后临床疗效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液流速、阻力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盐酸曲美他嗪辅助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疗效显著,且不依赖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内科方案,评估临床疗效。方法将170例确诊为颈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颈复汤低、中、高剂量分别联合西药倍他司汀)组,中药颈复汤中剂量组,西药倍他司汀对照组,共计5组,每组34例,疗程1周。临床观察指标:DHI眩晕障碍评分量表,眩晕缓解天数量表,症状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结果治疗后中西医结合三组DHI眩晕障碍评分量表、眩晕缓解天数量表、症状积分比较均较中药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剂量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DHI眩晕障碍评分量表与症状积分较西药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优于单纯中药组和单纯西药组;中、高剂量组疗效优于低剂量组。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更有优势,是有效、安全、科学、规范、便捷、经济的内科综合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郭丽君 《山东医药》2015,(12):41-42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甘露醇、盐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3例BPPV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后42例)和对照组(前41例),两组均进行手法复位,其中后半规管BPPV患者采用改良Epley法治疗,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采用Barbecue翻滚治疗。观察组同时静推甘露醇,静滴及口服盐酸倍他司汀。评价两组治疗后1周和3个月的临床疗效,随访记录两组治疗后半年的复发率和1、1.5、2 a的累计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周和3个月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半年,观察组复发率为2.5%(1/40),对照组为15.2%(5/33),P>0.05。治疗后1、1.5、2 a,观察组累计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甘露醇、盐酸倍他司汀治疗BPPV效果较好,且能有效降低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眩晕宁配合针灸治疗眩晕8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眩晕宁配合针灸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以眩晕症为主要表现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40例采用眩晕宁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盐酸培他司汀治疗。60d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无异常变化,未见过敏反应。结论眩晕宁配合针灸能有效改善眩晕症患者临床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抑郁症     
抑郁症共病因素及其人格特征的相关与回归分析;氟西汀合用小剂量奥氮平治疗重度抑郁症的随机对照试验;氟西汀治疗老年期抑郁障碍的疗效观察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1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治疗方法较多,疗效各异。我们应用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40例此类患者,并通过经颅多普勒(TC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陈川柏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216-3217
随着老年抑郁症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老年抑郁症的治疗造成了家庭以及社会的沉重负担,从而导致老年抑郁的治疗较中青年抑郁症患者更加慎重,需探讨更加适合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方法〔1〕。本文采用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分析其疗效以及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芪参还五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芪参还五胶囊治疗,每次3粒,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每次6 mg,每日3次,两组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6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芪参还五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