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探讨慢性胰腺炎的不同病因和临床表现特点。回顾性分析本院135例慢性胰腺炎的住院患者的主要病因包括胆道系统疾病(31.85%)和酒精中毒(35.56%),其他病因包括特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外伤或遗传等。酒精性CP临床症状发生的比例较胆源性高,特别是腹痛、腹泻、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胆源性CP。酒精性与非酒精性CP组、对照组相比,TG、HDL-C、G/HDL-C差别显著。胆道系统疾病和酒精中毒为CP主要病因,近年来酒精性因素呈上升趋势。临床表现上,酒精性较胆源性CP的发生率高。TG/HDL-C比值可能有助于鉴别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2.
酒精性与胆源性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的异同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比较与分析慢性胰腺炎(CP)及不同病因之间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了1991-2000年北京协和医院11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1)11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中,腹痛占85.4%,腹泻占22.7%,糖尿病占27.3%,胰腺钙化占13.6%,假性囊肿占28.2%,有3例(2.7%)合并胰腺癌。(2)酒精性CP各种临床症状发生频率明显高于胆源性CP,但其腹痛程度较胆源性CP轻。(3)酒精性慢性胰腺炎的腹泻(29.1%),糖尿病(41.9%),胰腺钙化(22.6%)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胆源性(分别为16.7%,19.1%和9.5%)。(4)内科保守治疗有效率为81.2%。结论:在临床表现上,酒精性较胆源性慢性胰腺炎的发生率高;前者的并发症多而早。在治疗上,目前采用内科治疗(44.5%)的比例略低于外科治疗(55.3%)。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国北方地区慢性胰腺炎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收治的133例北方地区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病原因及特点。结果在133例慢性胰腺炎患者中,46例(34.59%)由长期饮酒所致,20例(15.04%)与胆系疾病相关,11例(8.27%)患者同时存在长期饮酒与合并胆系疾病两种致病因素,25例(18.80%)为特发性胰腺炎,20例(15.04%)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其余少见病因包括先天发育异常、急性胰腺炎后、代谢紊乱等共11例(8.27%)。结论在我国北方地区,长期饮酒是引起慢性胰腺炎的最常见病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源性胰腺炎和酒精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2007年8月—2009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胆源性胰腺炎和酒精性胰腺炎患者各30例,对其进行诊断及积极有效的对症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30例胆源性胰腺炎治愈28例,1例慢性胰腺炎患者因病情较重而导致腹膜炎、休克,经抢救无效死亡,1例患者放弃治疗;30例酒精性胰腺炎患者治愈25例,1例因不听规劝,摄入酒精导致抢救无效死亡,其余4例并发其他疾病死亡。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样的治疗方法,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好于酒精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慢性胰腺炎的致病因素。方法 对6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既往有胆系疾病23例(38.3%);有长期大量饮酒史18例(30%);有长期大量吸烟史8例(13.3%);有高脂血症史4例(6.7%)。结论 慢性胰腺炎的致病因素中,胆系疾病仍然占首位,酒精因素为第二位,但是所占比例较以前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慢性胰腺炎213例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回顾性分析9 a间慢性胰腺炎(C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住院诊断CP 213例,按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漏误诊等特点进行统计.结果:CP213例,占消化科住院患者的4.38%, 男女之比1:0.84,9 a间每3 a发病增长为 38.6%,病因:胆源性36.2%,酒精性42.7%,高血脂13.6%,原因不明7.5%;临床表现:持续腹痛仅9.9%,进食后腹痛44%,两者相加为 53.5%,而慢性腹泻或脂肪泻占57%,进高脂肪餐(包括饮酒)后腹胀或腹泻81%,吸收不良 41%,糖尿病7.0%;在诊断方面:72.3%是以临床表现、大便脂肪定性或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及CT、EUS影象学特征诊断,27.7%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插通过病理诊断,在漏误诊方面:33.8%长期诊断为慢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30.5%诊断为慢性腹泻、肠炎或慢性结肠炎,11.3%诊断为胆系结石或胆囊术后综合症, 3.8%诊断为胰腺新生物或胰腺癌.结论:CP发病率在上升,临床表现腹痛不突出,而且多样性,应早期诊断,避免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7.
207例急性胰腺炎合并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AP)合并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对预后的预测。方法对207例合并肝功能损害AP患者按照病因、严重程度、年龄分组。分别比较各组患者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预后及转归,分析对AP严重程度预测灵敏度、特异度较显著的肝功能变化指标。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明显高于轻症急性胰腺炎(MAP)(P〈0.05)。胆源性AP肝功能指标中ALT、ALP、LDH比非胆源性AP损害程度重(P〈0.05);胆源性AP比非胆源性AP符合SAP人数、转手术率、死亡率均较高.住院天数较长。不同年龄AP患者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各肝功能指标中ALT、AST、LDH对AP严重程度预测灵敏度、特异度较显著。结论胆源性AP合并肝功能损害明显。ALT、AST、LDH等肝功能变化指标可作为对AP严重程度预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血脂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脂和临床特点。方法 2001年1月~ 2003年12月共收治各种原因的急性胰腺炎146例。其中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10例,随机以胆 源性、酒精性胰腺炎各15例为对照;记录发病8小时尿淀粉酶、血淀粉酶、血脂和血糖等指标,进 行发病48小时的临床APACHEⅡ和CT严重指数(CTSI)评分。结果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占胰腺 炎的6.85%。高脂血症性胰腺炎血脂异常7例表现为高甘油三酯(TG)血症,3例表现为以高TG 为主的混合型高血脂症,血清TG明显高于酒精性和胆源性胰腺炎(P<0.01)。高脂血症性急性胰 腺炎有2例淀粉酶(尿、血)在正常范围,其淀粉酶均值显著低于胆源性胰腺炎和酒精性胰腺炎(P <0.01)、血糖水平与酒精性胰腺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胆源性胰腺炎比较差异有显 著性(P<0.05)。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血清TG水平与CTSI、临床APACHEⅡ评分、血淀粉酶无 相关性(r=0.342、0.381、0.051)。与胆源性胰腺炎、酒精性胰腺炎比较,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发病48 小时的CTSI、临床APACHEⅡ评分及平均住院天数无差异。结论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临床经 过和预后无异于其他原因的胰腺炎,病情的轻重与血脂高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疾病,病因复杂多样,常见病因包括胆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性和酒精性,约20%的急性胰腺炎病因不明被归类为特发性急性胰腺炎。对急性胰腺炎的病因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缓解病情、改善预后和减少胰腺炎复发的风险。因此,临床医师须了解急性胰腺炎的少见病因,如肿瘤、感染、药物、高钙血症、自身免疫病、血液透析相关...  相似文献   

10.
慢性胰腺炎的病因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钱家鸣 《胃肠病学》2001,6(3):173-174
慢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地区间差别很大,欧美国家发病率较高,而我国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有升高的趋势,目前尚无准确统计数字[1]。我国慢性胰腺炎的病因与两方国家有所不同。在西方国家的慢性胰腺炎病因中,酒精性高居首位,其他依次为遗传、热带性、损伤和自身免疫等因素。据我国文献及我院近10年215例病例报道,我国慢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是胆道系统疾病,其次为酒精性,也有一部分患者无明显病因,称之为特发性。 胆源性疾病能否成为慢性胰腺炎的病因仍存在争议。我国学者与欧美,甚至亚洲的一些学者在这一问题上存在分歧。早在…  相似文献   

11.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16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并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3年3月至2008年1月确诊的16例AIP患者资料.结果 AIP患者以男性居多,男∶女为15∶1,平均年龄61岁(47~79岁).81.2%的患者以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68.8%的患者有高γ球蛋白血症,66.7%血IgG增高,56.2%红细胞沉降率增快,50.0%类风湿因子阳性,43.7%嗜酸粒细胞升高,26.7%抗核抗体阳性,31.2%血清脂肪酶升高,18.7%血淀粉酶一过性升高,25.0%CA19-9升高.腹部CT和(或)内镜超声(EUS)示93.7%患者的胰腺弥漫性肿大,100%胰管狭窄、87.5%合并胆总管胰腺段狭窄,50.0%胆管壁增厚.EUS下穿刺活检6例,1例无结果,5例均未见肿瘤细胞;3例见淋巴细胞浸润;2例有胰腺纤维化.75.0%合并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43.7%见腹腔淋巴结肿大,42.9%有脾静脉或下腔静脉受累,18.7%合并泪腺肿大,12.5%合并颌下腺肿大.11例应用泼尼松治疗(其中7例同时胆总管支架置入),10例效果良好,1例因不耐受而停用;2例单纯行胆总管支架置入术,黄疸解除;3例仅对症治疗.激素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影响不一,泪腺与颌下腺肿大者在激素治疗后迅速消肿.结论 AIP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多以无痛性、梗阻性黄疸首诊.可有血清IgG和球蛋白升高,抗核抗体和类风湿因子阳性.影像学见胰腺弥漫或局限性肿大、胰管狭窄、胆总管胰腺段狭窄.激素治疗有效,支架植入可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s becoming a major issue in the evaluation of any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r hard to cure diseases. AIMS: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pancreatitis, the majority of whom have had the disease for a long time, and to evaluate which factors linked to the disease are able to influence the quality of life. SUBJECTS AND METHODS: A total of 190 consecutive patients (157 males, 33 females; mean age 58.6+/-12.7 years, range 18-92 years) with proven chronic pancreatitis were enrolled. The SF-36 questionnaire was used for assessing the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RESULTS: The z-scores of the eight domains of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pancreatitis were significantly negative indicating an overall impairment of the quality of life when compared to the Italian normative sample. Pancreatic pain was the unique clinical variable able to significantly impair all eight domains of the SF-36, while Wirsung dilation and diabetes were negatively related to some physical and mental domains. The body mass index was the unique variable positively related with some SF-36 domains. CONCLUSIONS: Pain may be considered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hronic pancreatitis patients; moreover, alimentary and metabolic factors deserve more attention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se subjects.  相似文献   

13.
李磊  王兴鹏  吴恺 《胃肠病学》2008,13(6):354-357
背景:既往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的研究一般仅限于个别炎症相关基因的阐明,其发展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谱变化尚未明确。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实验性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演变为ANP的基因表达谱变化,探讨该过程的基因变化机制。方法:分别以腹腔内注射雨蛙肽和雨蛙肽+LPS诱导小鼠AEP和ANP模型,组织病理学检查鉴定建模是否成功。以Affymetrix小鼠寡核苷酸芯片检测AEP组和ANP组血白细胞基因表达谱,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结果:ANP组/AEP组表达显著上调的基因包括转录因子、信号转导、炎症反应、黏附分子、急性反应蛋白、蛋白酶、细胞凋亡、氧自由基代谢等基因;表达显著下调的基因包括信号转导、黏附分子、细胞凋亡、防御反应、转录因子、代谢酶等基因。结论:AEP演变为ANP的基因变化模式可能为LPS等炎症信号激活酪氨酸蛋白激酶(TPK)信号通路和G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活化C/EBPβ、Klf5等转录因子,从而促发Tnf、Il1b、Icam1等相关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改善急性胰腺炎(AP)患者胰腺血流灌注的作用.方法 收集102例AP患者,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25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77例.按照平行对照设计原理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4例)和丹红治疗组(48例),以33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组.常规组采用禁食、胃肠减压、抑酸、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丹红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3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血流灌注成像扫描,计算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等胰腺血流灌注参数.结果 对照组、MAP组、SAP组的BF分别为(344.32±88.21)、(284.56±72.62)、(235.17±73.55)ml·100 g-1·min-1,BV分别为(28.18±7.8)、(19.32±7.02)、(17.89±6.54)ml/100 g,3组依次明显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各组MIT及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组治疗前后各参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丹红组治疗后BF、BV较治疗前明显升高[(339.26±65.12)比(263.36±61.14)ml·100 g-1·min-1,(29.38±8.01)比(19.67±6.78)ml/100 g,P<0.05)].丹红组平均治疗(9.7±2.6)d,平均住院(12.6±2.7)d,均较常规组(14.5±3.2)、(18.5±5.5)d明显缩短(P<0.05).结论 AP的CT血流灌注参数可以作为判断胰腺炎微循环障碍严重程度的一个量化指标,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AP对改善胰腺血流灌注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2年至2008年住院治疗的98例AP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抗凝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58例).治疗组包括重症急性胰腺炎(SAP)15例和轻症急性胰腺炎(MAP)25例;对照组包括SAP19例和MAP 39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3 000 U皮下注射,每12 h一次,持续2周.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平均住院天数,以及治疗组的出凝血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中SAP患者治疗后7 d的APACHEⅡ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住院天数分别为9.9±4.9、20%、13.3%和(20.6±10.4)d;对照组SAP患者分别为12.2±4.8、42.1%、47.4%和(28.2±12.5)d,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和对照组的MAP患者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应用低分子肝素前后出凝血指标变化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剂量低分子肝素能降低sAP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不引起出血并发症,建议早期应用.  相似文献   

16.
急性胰腺炎血浆凝血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浆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1年1月~2003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128例住院AP患者资料。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指数(INR)、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浓度(FIB)。结果 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的PT、APTT、INR和FIB与轻症急性胰腺炎组(MAP)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组与无MODS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合并胆源性病变组和非胆源性AP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出现器官功能衰竭患者中有肝功能衰竭与无肝功能衰竭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MAP组PT、APTT、FIB值和Ranson积分之间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但SAP组和MODS组PT、APTT、FIB值和Ranson积分之间均存在直线相关关系(P〈0.01)。结论 AP患者血浆凝血功能障碍可提示与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胆石性胰腺炎复发的预防方法。方法对1999年1月~2001年7月入院并治愈的112例急性胆石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访。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且未行胆囊切除术。根据是否行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将所有患者分为EST组和非EST组,并根据是否行胆囊切除术进一步分组,比较各组胆石性胰腺炎复发率。结果平均随访18.5个月(6~30个月)。EST组38例,其中16例行胆囊切除术,均无胆石性胰腺炎复发(0/38);非EST组74例,14例胆石性胰腺炎复发(14/74),复发率为18.9%,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在非EST组中,胆囊切除29例,2例胆石性胰腺炎复发(2/29),复发率为6.9%;未作胆囊切除45例。12例胰腺炎复发(12/45),复发率为26.7%,胆囊切除后胰腺炎复发率显著降低(P〈0.05)。复发距患者出院时间为2周至2年不等。对2例胆囊切除术后复发的胆石性胰腺炎行ERCP,均发现有胆总管结石,EST后,无胰腺炎发作。结论EST能有效预防胆石性胰腺炎复发,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适合于高龄、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胆囊切除能降低胰腺炎复发率,胆总管结石是胆囊切除术后胰腺炎复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预处理对ANP大鼠的影响.方法 54只大鼠采用经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备ANP模型.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ANP组、吡格列酮组和假手术组,各18只.吡格列酮组在制模前2 h腹腔注射0.2%吡格列酮20 mg/kg体重.分别在术后3 h、6 h、12 h处死动物,取血检测血淀粉酶,取胰腺组织观察胰腺大体及组织学变化,分别按Hushes和Kusske标准评分.结果 术后3 h、6 h、12 h,ANP组及吡格列酮组血淀粉酶、胰腺大体病理的Hughes评分和胰腺组织学Kusske评分比假手术组明显升高;吡格列酮组大鼠术后12 h血淀粉酶、胰腺Hughes评分和Kusske评分分别为(2 980±1 080)U/L、4.50±2.07和7.50±1.05,均明显低于ANP组的(7 598±1 072)U/L、7.17±1.47和11.33±1.75(P<0.01).结论 吡格列酮预处理可降低ANP大鼠血清淀粉酶,减轻胰腺大体、组织学病理改变,说明吡格列酮具有预防ANP的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54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表法分为假手术组、ANP组、异丙酚组.异丙酚组在ANP制模后经阴茎背静脉持续泵输注异丙酚10 mg·kg~(-1)·h~(-1).制模后3、6、12 h分批处死大鼠,取血检测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一氧化氮(NO)、TNF-a、IL-6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取胰腺组织常规病理检查并评分.结果 制模后6 h,假手术组、ANP组和异丙酚组的血淀粉酶水平分别为(1743±370)U/L、(7745±1030)U/L和(5529±874)U/L;脂肪酶为(274.9±36.1)U/L、(1672±262)u/L和(1219±207)U/L;TNF-a为(1.110±0.276)mg/L、(3.191±0.279)mg/L和(2.361±0.281)mg/L;IL-6为(102.6±28.5)ng/L、(334.1±34.0)ng/L和(268.6±29.8)ng/L;NO为(42.2±18.1)μmol/L、(120.7±22.3)μmol/L和(73.6±19.3)μmol/L;SOD为(120.6±20.1)U/ml、(54.1±15.3)U/ml和(85.7±17.1)U/ml;胰腺病理评分为0.333±0.408、4.417±0.665和3.500±0.707.ANP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IL-6、TNF-a、NO水平及胰腺病理评分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而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异丙酚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IL-6、TNF-a、NO水平及胰腺病理评分均较ANP组明显降低(P<0.05),而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 异丙酚可降低ANP大鼠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减轻胰腺组织的损害,对ANP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镜介入治疗青少年慢性胰腺炎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以2002年亚太共识报告中提出的共识意见为慢性胰腺炎诊断标准,回顾分析1997年1月到2006年8月间经内镜介入治疗的青少年慢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内镜治疗方法等,并随访其疗效。结果36例青少年慢性胰腺炎患者,共行ERCP77次,其中1例2次插管失败,1例胰管置入术未成功,2例失访;成功进行内镜介入治疗和随访的32例患者中,内镜治疗后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者共26例(81.2%),4例最终行手术治疗;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7%(20/75),均经短期药物治疗后好转,无出血、穿孔、死亡病例。结论内镜在治疗青少年慢性胰腺炎方面的初步疗效确切,可作为青少年慢性胰腺炎的一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