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心向量(VCG)QRS终末蚀缺(Bite)与左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183例冠心病患进行VCG、心室晚电位(VLP)及心功能观察。结果 183例冠心病患QRS终末Bite48例,QRS终末Bite阳性组VLP阳性率、心功能减低阳性率显增高(P<0.001)。结论 冠心病患QRS终末Bite阳性左室功能障碍、VLP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患者心室晚电位与QTc离散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且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室晚电位(VLP)与QTc离散度(QTed)的关系及QTed在预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发生方面的价值。方法:观察了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心室晚电位阳性组与阴性组QTed的改变。结果:VLP阳性组QTed明显高于VLP阴性组(63.2±11.2和41.8±17.1,P<0.01),VLP阳性组室速和室颤的发生率显著高于VLP阴性组(26.7%对3.3%,P<0.05),发生室速和室颤者QTed≥80ms。结论:本组结果提示QTed与VLP具有良好的平行性,QTcd可作为预测冠心病患者室颤发生的一种简便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3.
应用晚电位仪及高分辨信息叠加技术对923例受检者进行心室晚电位检测,其中心脏病组853例,对照组70例。将心脏病组按病种分组,分别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处理。结果心梗合并室速(VT)组的VLP阳性率最高;心梗组中下壁心梗VL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前壁心梗(P<0.05);心梗组VLP阳性率与心梗累及冠脉病变的支数无关;冠心病与合并室性心律失常者VLP阳性率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冠心病人Q—Tc与心室晚电位(VLP)的检出率及其关系,正常人Q—Tc阳性率4%,冠心病人Q—Tc阳性率68.3%;其中陈旧性心梗病人80%,心绞痛病人62.5%。正常人VLP无一例阳性,冠心病人阳性率57.5%,心梗组55%,心绞痛组30%。两组检测方法心梗组的阳性率均明显大于心绞痛组,对冠心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均有较大的价值,VLP检测更为方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 (T2DM )合并冠心病 (CHD)患者室性心律失常 (VA)和心室晚电位 (VLP)与QT间期离散度 (QTcd)的变化。 方法 对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的 186例单纯CHD与 178例T2DM合并CHD患者的VA阳性率、VLP阳性率与QTcd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T2DM合并CHD组VA的阳性率、VL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CHD组 (P <0 0 1) ,QTcd明显增加 (P <0 0 1)。 结论 CHD患者VA的阳性率、VLP阳性率与QTcd增加不仅与CHD血管病变有关 ,且与DM所致心脏血管结构和功能改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室晚电位(VLP)与QTc离散度(QTcd)的关系及QTcd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86例冠心病患者心室晚电位阳性组及阴性组QTcd的改变。结果:VLP阳性组QTcd明显高于VLP阴性组(72.6±18.7和25.9±8.7,P<0.05),VLP阳性组室速和室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VLP阴性组(28.2%对4.2%P<0.01),发生室速和室颤者QTcd>80ms。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QTcd与VLP具有良好的相关性,QTcd可作为预测冠心病患者室颤发生的一种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7.
QT间期离散度预测冠心病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意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 (QTD)值在预测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发生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程序刺激法诱发室速 ,比较室速诱发成功组 (室速组 )和室速诱发未成功组 (非室速组 )体表心电图QTD值的改变并与心室晚电位 (VLP)检测结果作比较。结果 室速组QTD明显大于非室速组 [(76± 34)ms和 (49± 2 3)ms,P <0 0 1];QTD≥ 70ms预测室速的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VLP阳性 (6 6 7%和 5 0 0 % ,P <0 0 1;72 7%和 6 4 7% ,P <0 0 5 ) ,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和VLP阳性相似 (91 4 %和 94 3% ,P >0 0 5 ;88 9%和 90 0 % ,P >0 0 5 ) ;如将QTD≥ 70ms和VLP阳性结合起来考虑则可获得较单一指标满意的预测价值。结论 QTD≥ 70ms可作为预测冠心病患者室速发生的一项简便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心室晚电位(VLP)对预测冠心病中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发作的价值已被许多实验和临床研究所肯定。笔者临床实践除符合文献结论外,同时还发现频发室性早搏病人VLP阳性率较高。本文旨在探讨室性早搏与VLP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和心室晚电位(VLP)检测技术,旨在探讨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CHF)并发的室性心动过速(VT)的机理。 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冠心病23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男20例,女7例,平均年龄62±10岁;对照组高血压心脏病20例,男16例,女4例,平均年龄69±10岁。  相似文献   

10.
心室晚电位(VLP)是出现在QRS波终末部和ST段上的高频、低振幅的碎裂电活动,实验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其产生与心肌坏死和心肌间质纤维化(冠心病长期慢性心肌缺血所致)密切相关。能记录到VLP的区域被认为是折返性室速的“致心律失常性电生理基质”。然而,有致心律失常性的电生理基质的存在,表现为区域性缓慢的心室激动。并不必然发生室性心动过速。自发的折返性室速的形成还需要有一个或多个触发因素来激活这种致心律失常性基质。心率变异(HRV)是检查心脏心搏间期变异的一种方法,能定量反映心脏的自主神经活性及其调节功能,被认为是预测心脏性猝死和心律失常的有用指标,已在临床广泛使用。本文观察80例冠心病者的HRV与VLP变化,比较分析两者间的相互关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常人和冠心病人体表心室晚电位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定量分析正常人(220例)和有室性心动过速(VT)和(或)室颤(VF)史的冠心病人(32例)的体表心室晚电位(VLP).讨论了正常人不同滤波条件下的VLP正常值。根据不同高通滤波频率后VLP各参数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的研究,表明40Hz高通滤波后其敏感性(66%)、特异性(96%)相对较高.提示40~250Hz为技合适的滤波频率.VLP预测持续性VT的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2.
心室晚电位(VLP)常见于缺血性心脏病病人,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为探讨VLP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确切关系,我们应用美国ART1200EPX型晚电位分析仪,对心肌梗塞、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炎等222例患者进行了VLP检查,并与143例正常健康人作对照,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心室晚电位(VLP)是产生折返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机制,亦是心源性猝死的信号。现将我们检测冠心病心肌梗塞患者的VLP分析如下。 86例心肌梗塞患者,平均年龄58.6岁,男67例,女19例。VLP阳性标准:①总QRS时限≥120ms,②RMS-40≤25μv,③QRS终末<400μv的间期≥40ms。 结果86例心肌梗塞VLP阳性率为36.05%,与美国学省Zimmerman的研究结果相近。①VLP与  相似文献   

14.
翟彪 《心电学杂志》1992,11(2):72-74
用美国 ART 体表高分辨心电图(HR-ECG)记录分析系统(ART-S),对正常人120例和冠心病心肌梗塞(MI)患者98例,作心室晚电位(VLP)检测和随访分析,发现 MI 患者的 VLP 阳性率为46.94%,VLP 与 MI 的部位、范围、室壁运动障碍以及恶性心律失常(MA)和心脏猝死有一定的关系,认为 VLP 对 MI 患者发生 MA 及猝死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与冠心病在临床上均为常见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糖尿病与冠心病的发病率正在逐渐升高。糖尿病与冠心病病程均较长,且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机制各不相同,但两种疾病相互之间存在多种联系。本文就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与论述,旨在为同行提供宝贵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6.
采用信息叠加技术检测冠心病204例、心肌炎26例、高心病18例、肺心病8例、风心病9例、甲亢性心脏病2例、心肌病及预激症侯群各1例共269例的心室晚电位(VLP),观察不同类型心脏病晚电位检出率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和晚电位阳性标准。冠心病中陈旧性心梗(OMI)、心绞痛和无痛性心肌缺血 VLP 检出率分别为38.5%、15.5%和8.25%,其他类型心脏病 VLP 检出率为12.3%,其中肺心病20%、风心病14.3%、高心病5.6%、心肌炎11.5%。心肌梗塞伴室性心律失常 VLP 检出率55%,非心梗的室性心律失常为16.6%,简单室早为4.3%。木文 VLP 阳性36例,三项指标异常10例(27.7%),二项指标异常26例(72.3%)。  相似文献   

17.
当前同时患有肿瘤和冠心病的患者日益增多,肿瘤患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管理策略成为目前肿瘤心脏病学中的热点问题。相对于传统冠心病的发病机制,肿瘤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存在一些与肿瘤发病及治疗相关的特殊机制,给此类患者的临床管理带来挑战。对于这类患者,既要对肿瘤和冠心病进行综合治疗,以同时降低恶性肿瘤及并存的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又要评估肿瘤和冠心病对于患者生命的危险程度,以决定选择首先接受肿瘤切除术,或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行肿瘤手术治疗,以及术前术后如何科学干预以降低综合风险,这些都是目前临床上救治肿瘤合并冠心病患者的难点。本文对肿瘤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冠心病的综合管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管理以及肿瘤手术前冠心病的评估与管理的优化方案等诸多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肿瘤患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管理策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们医院自从1992年6月至1995年6月,对227例心肌炎、心肌病、冠心病患者进行心室晚电位(VLP)测定,检测出心室晚电位阳性患者22例占9.69%。并采用极化液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251名心血管病患者和81名非心血管病患者作了心室晚电位检测,发现心血管病组心室晚电位(VLP)阳性率占13.5%、非心血管病组占4.9%。本文对6例冠心病VLP阳性患者试用抗凝,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冠脉微循环等综合抗心肌缺血治疗使6例患者VLP全部转为阴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188例老年人进行心室晚电位(VLP)检查分析及部分随访,并与中青年人对照。结果表明,56例非心血管病老年人VLP阳性者1例(1.8%),可疑阳性6例(8.9%);中青年组无一例阳性;32例老年冠心病者,VLP阳性者15例(11.4%),可疑阳性者21例(15.9%),阳性及可疑阳性率27.3%。对13例VLP阳性及可疑阳性的老年冠心病人进行6~13个月治疗后随访,有3例经中西医结合、气功等治疗转为阴性;对36例VLP阴性的老年冠心病人随访6~12个月仍为阴性,病情稳定,无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