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脑卒中后抑郁(PSD)是急性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据统计美国PSD的发病率占脑卒中患者的25%-79%[1]。研究显示,PSD患者的死亡风险较非PSD患者高3.5倍以上[2]。PSD会导致脑卒中患者在康复、运动及认知功能障碍恢复方面出现负面影响,继而增加患者复发神经血管事件及再次入院风险。我国卒中后3个月内的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发病率为56.6%[3]。研究表明,糖尿病前  相似文献   

2.
<正>卒中后抑郁(Post-Sstroke Depression, PSD)是指发生于卒中后的情感障碍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卒中症状以外的情绪低落、兴趣缺失,其核心症状为大部分时间闷闷不乐,兴趣减退及精力或易疲劳感减退[1]。有研究指出,PSD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逐年上升,脑卒中后5年内PSD的综合发生率为31%,总体发病率高达40%~50%,其中轻中度抑郁约占PSD患者的90%[2]。PSD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增加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3~4]。  相似文献   

3.
卒中后抑郁(PSD)是中风后最常见的神经精神性并发症,至少1/3的患者在中风发作一段时间后表现出情绪症状[1,5],如焦虑、绝望及快感缺乏,严重影响患者中风后机体功能的恢复。PSD临床进展较为缓慢,但易引起一系列的健康问题,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有所增加[2]。34%的老年患者急性卒中后,  相似文献   

4.
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指在脑血管疾病发生后除脑卒中各种躯体症状外,出现以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功能迟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情感障碍,是一种继发性抑郁。作为脑卒中后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并发症。至少1/3脑卒中幸存者在卒中后或早或晚地都有抑郁的表现[1],且对患者的认知功能[2]和神经功能恢复[3]和生活均有不利影响并增加病死率。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PSD药物为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多项临床试验肯定了此  相似文献   

5.
正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对事物缺乏兴趣、焦虑及睡眠障碍,甚至出现厌世、自杀等一系列行为改变[1]。研究报告称脑卒中后PSD患病率约为30%,其中严重抑郁症患病率为17.7%[2—3],且患PSD患者死亡风险显著增高,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并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4]。  相似文献   

6.
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关于其发病率的研究并不一致.Hackett等[1]对1977~2002年符合纳入标准的全部51项前瞻性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结果发现,卒中后1个月内、1~6个月和6个月以上患者中PSD的发病率分别为32%、34%和34%,总患病率为33%.PSD的产生将严重影响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会增加卒中的病死率[2].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PSD的研究.但目前PSD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也存在较大争议.有研究认为,在卒中后不同时期PSD的发病率有所不同,相应的不同时期并发PSD的危险因素也并不一致,本研究就卒中后不同时期并发PSD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为继发性情感精神障碍性疾病,并常伴睡眠障碍、食欲不振、头晕头痛等躯体化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1-3]。PSD常发生于卒中后3-6个月,其发病率为20%-50%。对PSD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PSD多伴有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往往会加重抑郁病情,而两症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4]。研究表明[5],约有1/3-1/2的脑卒中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失眠障碍。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是当前危害我国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重要疾病,国内每年新发病例超过200万,年发病率高达217/10万[1],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意外的常见并发症,发病率高达30%[2],且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康复及生存质量[3].为了提高PSD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有效康复,我们对86例PSD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干预,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发生在脑卒中后的一组较为复杂的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和性格变化、睡眠不好、兴趣减退、身体不适、能力下降、悲观无价值感等,常在患病1年出现,持续2周以上,约有20%~50%的脑卒中患者病后会发生PSD[1]。PSD可增高患者病死率,研究表明,脑卒中后出现抑郁的患者病死率较未出现抑郁患者高出2.4倍[2];心境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康复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引发自杀等严重后果[3]。PSD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脑血管病变造成调节情感  相似文献   

10.
继发性癫痫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为7%~14%[1],尤其多见于大量脑出血或大面积脑梗死的老年患者.根据卒中后癫痫发作的时间,把卒中后癫痫发作分为早发性癫痫和迟发性癫痫,一般以卒中后2周作为早期和迟发性癫痫的分界点[2].国内外研究[2-3]表明,早发性癫痫发作占卒中后癫痫的60%~75%,脑出血、脑栓塞及蛛网膜下隙出血易引起早发性癫痫.  相似文献   

11.
中风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是一组具有很高患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的疾病,其发病率达217/10万[1],生活不能自理达43.2%[2],致残率为70%~80%[3],随着对中风诊断、抢救水平的提高,其死亡率已大幅度下降,但致残率仍很高.中风患者残留某些大脑功能障碍,包括认识与知觉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心理或情感障碍、运动障碍,由于疾病的影响以及疾病本身的特点,导致卒中后抑郁(PSD)发病率高达25%~60%[4-5],它不仅使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时间延长,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可以使死亡率增加;不但增加了医疗开支,而且给社会、家庭、个人都带来极大的负担.  相似文献   

12.
脑的可塑性与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相关研究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是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都很高的疾病,幸存者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近年来脑卒中后的康复治疗引起高度重视[1],相应的措施及其机制研究也受到广泛关注[2]。以往认为一侧大脑半球的受损所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可以通过对侧代偿[3],之后发现卒中后受损侧大脑半球可塑性可以影响康复效果[4],但其证据并不充分。本文采用Meta分析探讨受损侧大脑半球可塑性变化与卒中后运动功能改善之间的联系,为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以卒中后出现持续情感低落、兴趣减退等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特征.PSD的发生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生存质量,妨碍神经功能恢复,并增加卒中患者死亡率[1].PSD在脑卒中患者中总发生率约为28%~80%[2],应该引起足够重视.2010年6月,神经内科一病区作为我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首批试点病房,以分级护理原则为指导思想,以夯实基础护理为切入点,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连续、专业的优质护理服务,对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及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均有显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宋景贵  籍玉红  吉淑敏 《临床荟萃》2007,22(21):1551-1552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并发症,它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增加脑卒中的病死率[1]。有学者[2]认为认知障碍与PSD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着PSD症状的改善,认知功能也随之改善。但在大多数研究中,认知功能评定仅仅采用一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后抑郁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脑卒中后发生的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的病症,是脑卒中最常见的情感障碍并发症,发病率达20%~60%[1]。处于抑郁状态的脑卒中患者,一般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合理规范的康复治疗,直接影响其心身康复和生活质量,甚至增加脑卒中的病死率[2]。近年来,PSD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康复措施进一步得到加强,本文就有关PSD的康复护理问题总结分析如下。1相关因素1.1疾病因素1.1.1卒中部位PSD的发生率存在左右半球分布的不均衡性,左半球脑卒中比右半球及脑干部位脑卒中更易发生抑郁,…  相似文献   

16.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发生于卒中后,表现为一系列抑郁症状和相应躯体症状的综合征,是卒中后常见且可治疗的并发症之一,如未及时发现和治疗,将影响卒中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1-3]。  相似文献   

17.
王凌  胡慧 《全科护理》2011,9(28):2541-2542
[目的]通过对近年来卒中后抑郁(PSD)病人心理疗法的文献总结和评价,探讨心理治疗预防和改善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证据。[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1年第2期)、PubMed(1990年—2011年)中有关采用心理疗法预防和治疗卒中后抑郁病人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及随机对照试验,并对所得文献按照循证医学证据标准进行评价及总结。[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其中系统评价2篇,随机对照试验6篇。[结论]心理治疗能够显著地改善抑郁症状和预防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但是其治疗效应较低,尚需更多的大样本、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卒中后抑郁(PSD)与卒中后疲劳(PSF)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万方与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1月30日。依据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后,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与质量评价,运用R 3. 4. 3进行Meta分析,绘制漏斗图检测纳入研究的发表偏倚情况,并行敏感性分析评价结果的稳定性。[结果]最终纳入9篇文献,样本量共1 930例,文献质量评价等级为中等。Meta分析结果显示:病人PSD与PSF的Fisher′s Z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s Z=0. 44,95%CI(0. 29,0. 57),P0. 01],数据转换后Summary r为0. 58。漏斗图结果显示纳入研究无明显的发表偏倚。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结果具有稳定性。[结论]现有证据表明:PSD与PSF呈中等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9.
<正>不同程度的功能受损,影响患者的独立生存能力[1],大约85%的患者在卒中后存在上肢功能障碍,甚至在卒中3—6个月后仍有55%—75%的患者上肢功能难以恢复[2—3],上肢功能的精细化特点决定了它比下肢恢复更加缓慢,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任务导向训练是一种针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干预措施,有研究表明,任务导向训练是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4]。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后肢体功能恢复的过程中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本研究将采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进行任务导向训练来探讨对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正中风是目前人类疾病的3大死因之一[1],在我国的发病男女比例为1.3~1.5∶1[2]。中风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中风后引发的抑郁症,为中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属继发性抑郁症。发病率为20%~60%[3]。临床表现是情绪低落、缺乏主动性、全身疲劳等症状,常伴有认知功能损伤,阻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