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镇静镇痛方式对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等。方法:选择机械通气患者共162例,随机分为单纯镇痛组(A组)、咪唑安定组(B组)及丙泊酚组(C组),每组各54例,A组给予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镇痛,剂量为0.30-0.60μg/(kg·h)。B组:先静注咪唑安定0.03-0.1mg/kg,注药时间60s,然后以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维持剂量为0.03-0.07mg/(kg·h);C组:先静注丙泊酚0.3-0.6mg/kg,注药时间60s,然后以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维持剂量为0.30-1.20mg/(kg·h);B、C两组均给予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镇痛,剂量为0.30μg/(kg·h)。B、C两组均采用Ramsay分级标准,调整剂量使患者Ramsay评分控制在Ⅲ-Ⅴ级。分别记录起效时间,维持镇静、镇痛的剂量,3组药物对呼吸、循环(RR、SPO2、HR、MAP)等的影响,比较3组患者炎症指标和相关生化指标变化、胸部X片变化以及停用镇静、镇痛药物后完全清醒时间、拔管脱机时间和患者各种管路自行拔除的发生率及患者舒适度等。结果:镇静镇痛后A组RR、HR、MAP较B、C两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C组甘油三酯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8天,A组患者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PCT),TNF-α,IL-6等均较B、C两组指标降低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用药期间谵妄发生率,停药后完全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肺不张发生率、拔管后舌后坠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C两组(P<0.01或P<0.05)。结论:单纯适量镇痛应用于COPD患者,效果满意,可减少镇静药物用量、不良反应的发生,缩短在ICU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以低氧及高碳酸血症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病变。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机械通气可明显降低COPD病死率,已成为重要的病因治疗手段[1]。我科于2002年1月~2004年10月间使用机械通气治疗COPD患者43例,现将治疗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后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机械通气后中药治疗的观察。方法 将机械通气后的时间分为三期,根据舌脉症进行对症治疗。结果 20例中有效率55%(11例)无效率45%(9例)。结论 用机械通气后病机往往会发生变化,予以辨证施治,配合中药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深入研究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严重呼吸衰竭机械通气脱机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治疗组:36例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入院后均需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模式PSV+SIMV;待患者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PSV水平降至11-12cmH20之间,拔出COPD患者气管内插管,然后改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按照患者呼吸频率改变PSV水平,待病情平稳后可继续降低PSV水平,在9cmH,O后可停用呼吸机。观察组:36例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入院后均需进行有创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待患者病情平稳,按照PSV方式脱机,PSV水平降低至5—8cmH,O时,进行拔管脱机。结果: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总通气时间明显短于观察组,且VAP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结论-NIPPV可有效提高COPD患者严重呼吸衰竭机械通气脱机撤机成功率,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有利于降低患者VAP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进展[1]。成年男性COPD的发病率在4%~6%之间,死亡率居所有死因的第四位[2]。COPD患者需要呼吸支持的原因多种多样,如急性加重,伴有其他内科疾病,外科择期手术,这些情况对所有治疗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obstructive pul monarydiseases ,COPD)一旦病情恶化或急性发作时 ,往往出现Ⅱ型呼衰 ,个别情况下急性发作的主要病变范围相对局限可表现为Ⅰ型呼衰。在采取抗感染、扩支、祛痰、氧疗等保守性治疗措施后 ,如症状无缓解或进行性恶化时 ,则需要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做好对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 ,直接关系到COPD病人的预后。本文对 1998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本院收治的 2 5例实施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护理体会分析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 2 0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程序化镇痛镇静对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康复影响。 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70例按入科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都给予机械通气与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程序化镇痛镇静策略。 结果 在治疗组中,使用咪达唑仑注射液和吗啡的平均剂量与总剂量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日和总住院日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干预期间的腹胀、口干、恶心、呕吐、感染等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程序化镇痛镇静策略配合在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应用能有效提高镇痛镇静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同时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及撤机的临床实践,探讨了COPD病人机械通气的治疗及其撤机的方法和技术,以及撤机成功所需达到的呼吸生理指标,认为COPD病人撤机中最重要的是确保试脱机前PaCO2等呼吸生理指标接近病人缓解期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机械通气病人早期活动(EM)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AECOPD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早期活动组(EM组)和常规治疗组各25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EM组除常规治疗外,还采用EM护理方法。比较2组病人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EM组病人在实行EM干预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明显缩短(P<0.01),VAP的发生率下降(P<0.05),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病人实施EM是安全可行的,可改善病人的功能转归。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舒适化浅镇静策略(eCASH)在ICU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ICU机械通气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eCASH理念下镇痛镇静管理策略,对照组采用ICU常规镇痛镇静管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镇痛镇静药物累计剂量、谵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刘月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4):1684-168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况改善效果。方法: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EN组,n=30)和静脉营养组(PN组,n=30),观察两组患者在支持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血清总蛋白(TB)、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体重、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及上臂肌围(MAMC)、机械通气时间和一次成功脱机率及并发症等。结果:EN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提高,患者体重、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及上臂肌围均增加(P<0.05);PN组以上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时间较PN组缩短(P<0.05),EN组一次成功脱机率比PN组高(P<0.05)。EN组并发症发生率较PN组低(P<0.05)。结论:肠内营养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COPD急性加重42例机械通气56例次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次中脱机成功45例次(80.4%)、好转出院32例(76.2%)。死亡5例(11.9%),主要死因是多器官功能衰竭及严重的心律失常。结论:应用机械通气是抢救该病的重要手段;对晚期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反复机械通气可延长生存期。重要的是掌握好适应证,正确选择人工气道的方法,恰当应用机械通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已经比较普遍应用于临床,并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重要治疗手段。本文就我院采用NIPPV治疗因COPD导致的呼吸衰竭36例的疗效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4年9月至2006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47~78岁,平均(65.7±8.4)岁。患者均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COPD及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1],均无NIPPV的绝对禁忌症[2]。其中7例患者根据动脉血气结果、呼吸频率、神志状况等具备了有创机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机械通气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因COPD急性加重而机械通气的15例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5年随访。结果:急性期死亡3例,9例一次性撤机成功,3例经间断撤机成功,随访12例患者,1年生存9例(75.0%),3年生存7例(58.3%),5年生存4例(33.3%),1年内重复使用呼吸机3例(25.0%)。结论:COPD急性加重机械通气能减低急性期死亡率,但其撤机困难、复发性高、预后差。因此对COPD患者是否行机械通气要从其必要性、可行性、危险性及社会、 经济因素等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所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ARF)是临床常见危重症,随着抢救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机械通气技术的日益完善,患者的救治存活率明显提高。2003年1月~2004年9月,我院收治9例(10例次)COPD并发ARF患者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慢性阻塞性肺病机械通气撤离困难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困难停机的临床对策。方法: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41例次,均行气管插管或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超过72h而未能成功停机(呼吸机撤离≥48h)者。试停机失败,须再次行机械通气支持者,应逐步调整通气模型,转变为部分或全部自主呼吸为主的模式,如SIMV PSV或PSV或MMV,逐步减少辅助呼吸的频率和PSV压力支持的水平,配合(1)控制肺部感染,(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贫血和低白蛋白血症;(3)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4)改善心功能,(5)与患者及家属交流,使其了解停机的过程,避免情绪焦虑,增强自信,积极配合。结果:41例困难停机患者中,24例经治成功停机,3例自动出院,14例始终不能完全停机死亡。结论:COPD患者机械通气图困难停机发生率高,要成功停机须进行系统的综合性治疗,并进行系统的器官功能支持,患者适当的心理准确对成功停机也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岳秋实 《中原医刊》2005,32(8):55-56
机械通气是抢救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不可缺少的措施,呼吸道管理则是机械通气成功与否的关键。2003年9月~2004年9月,我科共收治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患者21例,呼吸道管理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0年7月来我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70例,平均年龄72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3~39年,COPD诊断均符合全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会议诊断标准,患者入院时均有明显的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平均心率120次/min,入院后给予心电监护仪生命体征进行连续监护。除常规给氧、解痉、祛痰、补充电解质、重要脏器功能维护治疗、营养支持、使用抗生素以及酌情应用利尿、强心剂治疗。建立人工气道,连接呼吸机机械通气。结果本组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后的pH、PaO2较治疗前升高,PaCO2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意义,说明呼吸机机械通气对提高动脉氧分压及纠正高碳酸血症有明显作用。结论机械通气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治疗时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①目的 探讨影响COPD并发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时呼吸机撤离的相关因素。②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应用机械通气治疗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的临床资料。③结果 23例5~48天顺利撤机,3例撤机失败。④结论 COPD并发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效果肯定,但部分患撤机困难;积极控制感染,加强营养支持疗法及选择最佳通气方式是顺利撤机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78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一周后患者的pH、PaCO2、PaO2。结果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组各项指标显著改善。结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可以迅速改善患者通气功能,提高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疗效确切,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