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观察唑来膦酸(密固达)在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中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方法对48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5例,两组均每日口服维生素D3与钙尔奇-D,治疗组加予密固达5 mg静脉滴注1次,1年后观察
两组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L1-4、Neck、Inter、Ward’s骨密度均比对
照组明显增加(P<0.05),β-胶原片段(β-CTX)较对照组下降(P<0.05),骨钙素(N-MID)、降钙素(hCT)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静滴1次密固达,1年后能有效地降低骨吸收,提高骨密度,可用于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腰背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腰背痛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行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静脉滴注,每年1次;对照组静脉滴注250 ml生理盐水,治疗后两组患者口服钙尔奇D600 mg,2次/d,加骨化三醇0.25μg,1次/d。结果:治疗前后,患者腰背痛症状及体征评分明显下降,腰背疼痛明显缓解,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骨密度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骨密度明显增加(TL1-4=72.31,P=0.0;TWard=62.39,P=0.0)。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腰背痛依从性好,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注射液(ZOL)治疗2型糖尿病(T2DM)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55例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12个月后,对比治疗前后腰椎L1-4、股骨颈、股骨大转子、华氏三角区的骨密度(BMD)及治疗前后血清中血钙、血磷、骨钙素(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测定治疗前后骨痛症状评分。结果 ZOL联合钙尔奇D治疗12个月后,腰椎L1-4、股骨颈、股骨大转子、华氏三角区的BMD均较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GP较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L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血磷保持平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痛症状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ZOL)治疗2型糖尿病(T2DM)骨质疏松患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唑来膦酸联合辛伐他汀对骨质疏松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接收的骨质疏松96例为对象.采用双盲原理将患者各分为48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将唑来膦酸与辛伐他汀联合应用展开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磷(3. 95 ± 1. 28)mmol/L、血钙(1. 54 ± 0. 56)mmol/L、碱性磷酸酶(77. 84 ± 10. 84)n/% ,而观察组患者的磷、血钙、碱性磷酸酶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 05);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骨密度后股骨颈、腰椎L2-4 、Ward三角区、股骨粗隆骨指标,观察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骨质疏松患者将唑来膦酸与辛伐他汀联合应用,效果明显优于单独辛伐他汀,对改善患者磷、血钙、碱性磷酸酶具有显著的效果,并能够增加骨密度,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联合辛伐他汀对骨质疏松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文选择的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7年3月-2018年8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患者,本文选择96例,按照随机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患者平均为48例.A组患者单独给药辛伐他汀,B组患者在A组患者给药基础上加用唑来膦酸,比较2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经不同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各个部位的骨密度情况,本文的B组患者明显优于A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A组患者为12.50%(6/48),B组患者为14.58%(7/48),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选择唑来膦酸联合辛伐他汀进行骨质疏松的治疗,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骨密度,提升治疗的质量,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唑来膦酸与利塞膦酸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患者120例,随机双盲试验,分为唑来膦酸组60例,利塞膦酸组60例,疗程均为连续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及血清β-CTx及骨形成标志物P1NP浓度等指标.结果 唑来膦酸组患者治疗后血清β-CTx浓度远低于利塞膦酸组患者血清浓度(P<0.05).结论 唑来膦酸静脉滴注能够显著增加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基值,降低β-CTx及P1NP血清浓度,治疗效果远优胜于利塞膦酸.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首次使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寻找其预测指标。 方法 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2009年10月至2015年2月首次使用唑来膦酸5 mg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所有患者静脉滴注唑来膦酸前及滴注后第3 d血常规指标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 结果 253例患者入组。男性27例(10.7%),女性226例(89.3%),平均年龄(69.2±8.9)岁,其中女性患者平均绝经年龄为(48.3±3.9)岁,体质量指数(23.1±4.4) kg/m2,骨质疏松症相关病程为8 d~45年。给药后第3 d,患者淋巴细胞计数下降(P<0.001);而白细胞总数有下降趋势,中性粒细胞计数有上升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前1,25(OH)2 D、给药后3 d内最高体温与患者淋巴细胞计数下降幅度存在线性相关 (标准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244和0.271,P分别为0.036和0.015)。 结论 首次采用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抗骨质疏松治疗后会出现淋巴细胞计数降低。用药前1,25(OH)2 D水平、用药后发热的最高体温对淋巴细胞计数降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唑来膦酸预防绝经妇女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1966年1月至2011年4月)、OVID(1993年1月至2011年4月)、EMBASE(1974年1月至2011年4月)、CNKI(1979年1月至2011年4月)、VIP(1989年1月至2011年4月)等数据库有关唑来膦酸盐与安慰剂降低绝经妇女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随访2~3年且提供骨折发生率的文献纳入研究。评价入选文献的方法学质量,提取资料采用RevMan 5.0.25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3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包括11 947名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唑来膦酸可降低75%的椎体骨折(RR=0.25,95%CI:0.18~0.36)、33%的髋部骨折(RR=0.67,95%CI:0.52~0.85)和24%非椎体非髋部骨折(RR=0.76,95%CI:0.67~0.87)的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唑来膦酸和安慰剂治疗后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每年注射5mg唑来膦酸可有效预防绝经妇女发生各种骨质疏松性骨折,且不增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密固达)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症(0P)的早期不良反应及肾脏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骨质疏松症患者85例,根据年龄分为<75岁组和>75岁组,静脉滴注唑来膦酸后,观察其不良反应发生及肾功能的变化。结果:其主要不良事件发热、头痛、肌痛、关节痛、流感样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18.8%、7.5%、9.4%、5.6%、7.5%A15.6%、6.3%、9.3%、6.3%、6.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年龄无关,对于肾功能正常的骨质疏松患者,缓慢滴注(>15 min)密固达,两组的肾功能相关指标在用药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脉应用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给药方便、早期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症状多为一过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正>1病例介绍患者,女,61岁,2012年3月28日因腰痛半年、左髋关节疼痛1月余入院。于2012年2月9日到本科住院,经骨密度等相关检查诊断为:(1)骨质疏松症;(2)左侧股骨头坏死。给阿伦膦酸钠10mg,1次/周,口服,碳酸钙维生素D30.6g,2次/d,口服补钙,骨化三醇胶囊0.25μg,2次/d,口服改善骨代谢。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入院诊断为:(1)重度骨质疏松症;(2)左股骨头坏死;(3)陈旧性脑梗死。今为定期抗骨质疏松治疗,门诊以骨质疏松症收入本科。1998年因子宫肌瘤行子宫次全切术;有腔隙性脑梗死史9年;半年前曾患亚甲炎,经口服强的松治疗后缓解;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急慢性传染病病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预防中老年人恶性肿瘤化疗后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计划化疗的中老年恶性肿瘤患者63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天均给予纯牛奶400mL,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治疗组33例在化疗之前先给予唑来膦酸4mg静脉注射,以后每年给予一次唑来膦酸4mg。1年后观察两组骨密度的变化,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骨密度增加29例,占87.9%;对照组骨密度下降3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7例出现轻度的发热、头痛、肌痛等流感样症状等不良反应,占11.1%。结论 唑来膦酸预防中老年人恶性肿瘤化疗后的骨质疏松安全、方便、有效。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女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女性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行手术治疗后给予骨化三醇和碳酸钙 D3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唑来膦酸。术后随访24个月,统计和对比分析患者的骨密度、二次骨折发生率和不良反发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4个月,观察组患者腰椎部和健侧髋部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对照组患者髋部二次骨折发生率为16.7%,观察组为10%,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观察组为23.3%,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使用唑来膦酸安全有效,可以提高患者骨密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应用唑来膦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组和PKP+唑来膦酸组,唑来膦酸治疗后1周及12个月对两组进行随访,并根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骨密度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唑来膦酸治疗后1周,PKP+唑来膦酸组VAS评分(3.35 ±0.81)与PKP组(3.28±0.78)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PKP+唑来膦酸组VAS评分明显低于PKP组(P<0.05).PKP组治疗后股骨近端骨密度(BMD)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KP+唑来膦酸组治疗后BMD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PKP+唑来膦酸组治疗后BMD与PKP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应用唑来膦酸能明显降低腰背部疼痛,提高骨密度,并能遏制骨质疏松症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应用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ZOL)注射液联合钙剂和活性VitD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诊断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ZOL组和对照组,各30例。ZOL组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100 mL静滴1次,同时口服钙尔奇D 600 mg/d和骨化三醇0.25μg,bid。对照组给予口服钙尔奇D 600 mg/d和骨化三醇0.25μg,bid。两组受试者均连续服药9个月。观察骨痛缓解率及腰椎、髋部骨密度(BMD)变化。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ZOL组骨痛症状明显缓解,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ZOL组与对照组比较、与自身前后比较L1~4全部、股骨颈和大粗隆BMD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③治疗期间ZOL组无新发骨折,对照组新发2例髋部骨折。结论 ZOL注射液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具有缓解骨痛、增加骨密度、提高生活质量、减少骨折发生的作用,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抗骨质疏松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辅助放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肺癌骨转移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放化疗组和静滴药物组,各25例。放化疗组患者给予单纯放化疗治疗,静滴药物组患者给予唑来膦酸静滴辅助放化疗治疗,对比2组疼痛缓解情况、生存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静滴药物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放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滴药物组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优于放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滴药物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跟放化疗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唑来膦酸静滴辅助放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跟单纯放化疗治疗对比,显著缓解了患者疼痛度,提高了其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局部骨痂力学强度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48只24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NT以及ZOLD1组、ZOLW1组和ZOLW2组.在骨质疏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1天、1周和2周分别在腹腔注射相当于临床治疗剂量的唑来膦酸.术后第6周和12周取材,进行显微CT三维重建及显微形态计量学测量、生物力学和纳米压痕检测.结果 骨折术后第6周,实验组3组(ZOLD1、ZOLW1和ZOLW2)骨痂骨小梁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以及连接密度(Conn.D)较之CNT组都明显增高(P<0.05),骨小梁分离度(Tb.Sp)和骨表面积体积比(BS/BV)明显减低(P<0.05),骨痂最大载荷明显增加(P<0.05).至第12周,相比CNT组,实验组骨痂能量吸收和最大载荷明显增高(P<0.05),ZOLW2组Tb.Sp明显增高,Conn.D明显减低(P<0.05).在12周,ZOLD1和ZOLW1骨小梁的弹性模量和硬度都较CNT明显地增高(P<0.05),ZOLW2与CNT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唑来膦酸总体上增强了骨质疏松性骨折断端的骨痂结构力学强度.这与该药抑制骨吸收,提高骨痂内部骨小梁数量,维持大量编织骨有关.延迟注射唑来膦酸抑制骨折后期骨痂重建,不会损害编织骨数量,但可能会损害骨痂内部骨小梁力学强度和连接数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iabetic Osteoporosis,DO)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依据Meta分析要求,对CBM、CNKI、PubMed、Springer、Embase Databases、Cochrane Library、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网、专利数据库等进行检索,纳入以唑来膦酸注射液作为主要干预措施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试验的研究文献,检索年限从建库至2018年8月,检索资料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提取,若有分歧,则由第三方协助并解决;采用Review Manager 5.3对有效性、骨密度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受试者共103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各项血液指标[包括血钙、血磷、血清I型胶原C末端肽(s-C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血清骨钙素蛋白(BGP)]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不同部位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骨密度值(腰椎、股骨颈、股骨大转子、华氏三角区)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篇文献发现明确的唑来膦酸注射液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且对症治疗后症状均可消失。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对治疗DO有一定疗效,且具有一定安全性,但还需更多高质量的RCT进行分析才能对其疗效及安全性得出肯定性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