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PBMC)HLA-A和HLA-B在结直肠肿瘤患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以Beta-actin为内参照,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结直肠肿瘤患者(结直肠肿瘤组,n=50)、结直肠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病变组,n=35)和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n=42)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LA-A和HLA-B mRNA的表达,并比较结直肠肿瘤不同TNM分期中HLA-A和HLA-B mRNA的表达。三组平均年龄相近。用Rest( relative expression software tool)软件计算相对表达率(Ratio)。结果正常对照组PBMC的HLA-A和HLA-B mRNA相对表达率分别为0.99±0.47,1.13±0.60;结直肠良性病变组相对表达率分别为0.76±0.59,0.84±0.57;结直肠肿瘤组分别为0.38±0.31和0.39±0.35。结直肠肿瘤组PBMC的HLA-A mRNA和HLA-B mRNA相对表达率低于正常对照组和结直肠良性病变组(P<0.001)。结直肠肿瘤组HLA-A mRNA在TNM不同分期之间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HLA-B mRNA在TNMⅠ期患者中的表达高于Ⅱ期和Ⅳ期(P<0.05),在其他不同分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LA-A和HLA-B与其细胞免疫相关,在抗肿瘤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2(TLR2)mRNA、TLR4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运用SYBERGreenI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尖锐湿疣患者29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TLR4的mRNA表达水平,并与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与正常人相比,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mRNA的表达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TLR4mRNA的表达水平有所降低,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2、TLR4的表达并未升高,甚至略有所降低,可能与CA患者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感染性早产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2、9mRNA的表达。方法收集31例早产患者部分胎盘胎膜组织行病理检查,根据病检分为早产感染组(17例)和早产非感染组(14例),门诊进行孕检的正常孕妇作为正常对照组(10例)。(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的IL-6水平;(2)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早产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孕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9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1)TLR2mRNA在早产感染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早产非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TLR9mRNA在早产感染组、早产非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表达水平无差异(P>0.05);(2)早产感染组患者血清中IL-6水平明显高于早产非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早产非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6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感染性早产患者外周血TLR2mRNA的表达水平与血清中IL-6水平呈正相关(r=0.778, P<0.01)而TLR9mRNA的表达与IL-6不存在相关关系(r=0.0355,P=0.162)。结论感染性早产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TLR2mRNA表达增强,提示TLR2参与了感染性早产的发生发展过程,其与血清中IL-6水平成正相关,可作为早期预测早产宫内感染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oll样受体TLR4、TLR9mRNA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带状疱疹的发病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30例带状疱疹患者和2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Toll受体TLR4、TLR9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带状疱疹患者与正常人对照,其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TLR4、TLR9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TLR4、TLR9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说明在带状疱疹患者的发病过程中,TLR样受体4、9可能参与了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识别及抗病毒免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血清中TNF—Q浓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mRNA的表达,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TNF—α的浓度。另取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PBMC的TLR4mRNA的表达较正常人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TLRdmRNA表达与血清TNF-α浓度变化呈正相关(P〈0.05)。结论通过单核吞噬系统TLR4介导的,TNF-α大量产生,激活炎症级联反应可能是银屑病发病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李满红  陈铭伍  冼磊 《广西医学》2011,33(4):413-41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民族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76例NSCLC患者(肺癌组)和23例癌旁组织及8例非癌肺组织(非癌组织组)EGFR的表达。结果 EGFR mRNA在肺癌组中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组,癌旁组织组表达量高于非癌组织组(P〈0.05)。EGFR表达与肿瘤的病理类型、性别、年龄、民族、吸烟指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Ⅲ期、Ⅳ期表达量高于Ⅰ期、Ⅱ期,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广西NSCLC患者癌组织中EGFR呈高表达,并且其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及有否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不同病期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和TLR4(Toll样受体4)的表达。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及80例恶性肿瘤患者(按照影像学观察到肿瘤大小变化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测定值分为稳定期及进展期)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和TLR4的表达。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稳定期及进展期的表达水平分别为(6.1600&#177;2.32217)%、(5.8629&#177;1.91896)%,与健康体检者(对照组)(5.5580&#177;1.42272)%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恶性肿瘤患者稳定期TLR4表达水平为(10.4444&#177;3.16225)%与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8.8780&#177;5.24612)%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进展期TLR4表达水平为(14.7286&#177;6.95213)%,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对照组)(8.8780.4-5.24612)%(P〈0.05)和恶性肿瘤患者稳定期(10.4444&#177;3.16225)%(P〈0.05)。结论单核细胞表面的TLR4的表达水平在恶性肿瘤患者进展期较稳定期及对照组显著增高,而CD14的表达与病期无关,与对照组无差异。因此在CD14处于稳定状态下,TLR4的表达上调有可能预测肿瘤患者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8.
杨莉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5):360-362
目的检测大肠癌外周血中的骨桥蛋白(OPN)mRNA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分期及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52例大肠癌患者(大肠癌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OPN mRNA的表达,并以33例大肠腺瘤患者(大肠腺瘤组)及20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 OPN mRNA在大肠癌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表达的阳性率为65.4%,大肠腺瘤组OPN mRNA阳性率为33.3%,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均无靶OPN mRNA表达。大肠癌组与大肠腺瘤组OPN mRNA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大肠癌组OPN mRNA阳性表达率高于大肠腺瘤组(P〈0.05)。随着大肠癌Dukes分期的升高,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OPN mRNA表达阳性率逐渐增高(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表达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及对照组(P均〈0.01);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与大肠腺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OPN mRNA阳性表达对大肠癌的淋巴转移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将冠心病患者79例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63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6例,另选2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三组临床、生化指标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5(TLR5)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显示,ACS组和SAP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5mRNA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ACS组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均P〈0.01);冠心病患者TLR5mRNA表达量与LDL-C和血糖值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55、0.752,偏回归系数分别为3.625、1.244),提示TLR5可能参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LDL-C可能也会影响TLR5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YLK)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48例NSCLC患者(肺癌组)和48例非肿瘤患者(对照组),抽取静脉血后分离出单个核细胞,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YLK 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量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肺癌组及对照组患者外周血均有MYLK mRNA表达,肺癌组患者MYLK mRNA表达量为(1.40±0.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3±0.16)(P<0.05);术前组与术后组、鳞癌组与腺癌组、高+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男性组与女性组、吸烟组与不吸烟组的MYLK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Ⅲ+Ⅳ期组患者、有淋巴结转移组患者MYLK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高于Ⅰ+Ⅱ期组、无淋巴结转移组患者(P<0.05).结论 外周血MYLK mRNA的表达水平可能与NSCLC发生发展有关,对判断NSCLC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背景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防治脓毒症的关键,但目前临床缺乏简便、快速、有效诊断脓毒症的检查指标。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基因检测联合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脓毒症患者为脓毒症组,同期113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为非脓毒症组,95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将脓毒症患者依据休克情况分为非休克亚组和合并休克亚组。收集并分析三组实验室检查指标;分别测定三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 mRNA和血清PCT水平;评估非脓毒症组和脓毒症组的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分析两组间感染病原和感染部位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 mRNA、PCT单独与联合检测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 结果 三组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脓毒症组WBC、NEU、ALT、AST、DBiL较非脓毒症组、对照组均升高(P<0.05);脓毒症组RBC、Hb、HCT、PLT较非脓毒症组、对照组均降低(P<0.05)。非脓毒症组和脓毒症组qSOF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28,P=0.002)。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患者感染最多的病原微生物均为革兰阴性菌,感染最多的部位均为肺;两组感染病原、感染部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3、0.003)。脓毒症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 mRNA和PCT水平高于非脓毒症组和对照组(P<0.01);非脓毒症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 mRNA和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脓毒症组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和其他病原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 mRNA分别为0.154(0.302)、0.139(0.493)、0.119(0.206)和0.151(0.336),脓毒症组4种感染病原患者TLR4 mR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378,P=0.945)。非休克亚组(35例)和合并休克亚组(75例)患者TLR4 mRNA水平分别为0.118(0.323)和0.210(0.330),两亚组TLR4 mRN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473,P=0.026)。TLR4 mRNA单独诊断脓毒症的AUC为0.813时,对应的截断值为0.056,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为68.97%,约登指数为0.489 7;血清PCT单独诊断脓毒症的AUC为0.818时,对应的截断值为0.070 μg/L,灵敏度为87.63%,特异度为75.94%,约登指数为0.635 6;联合检测诊断脓毒症的AUC为0.888时,灵敏度为68.04%,特异度为93.10%,约登指数为0.611 4。 结论 脓毒症患者多项血常规和生化指标存在异常。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 mRNA、PCT可作为脓毒症的辅助诊断指标,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脓毒症的诊断效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Hyal1基因的mR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40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样本,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Hyal1mRNA在新鲜组织样本中的表达水平。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癌组织Hyal1基因的mRNA表达与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无明显相关(P〉0.05)。40例样本中18例(45%)癌组织的Hyal1基因的mRNA的表达量升高,22例(55%)癌组织的表达量降低。结论Hyal1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的异常下调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
王细勇  袁琳娜  张志豪 《浙江医学》2017,39(7):505-507,511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过继免疫治疗前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变化,及脂多糖刺激下PBMC分泌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TLR4在DC-CIK过继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50例采用DC-CIK治疗的NSCLC患者,运用RT-PCR检测治疗前后PBMCTLR4mRNA表达变化,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NSCLC患者PBMC在脂多糖刺激下细胞因子(IL-6、IL-8及TNF-α)分泌的变化。结果DC-CIK治疗后NSCLC患者PBMCTLR4mRNA的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6.272,P<0.01);脂多糖刺激下PBMC分泌IL-6(t=17.407,P<0.01)、IL-8(t=15.244,P<0.01)及TNF-α(t=12.428,P<0.01)显著减少。结论DC-CIK过继免疫治疗可能通过降低PBMCTLR4mRNA的表达,提高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恶性血液肿瘤患者体内SALL4基因的表达特点。方法以FQ-PCR测定32例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和11例正常对照的单个核细胞上SALL4mRNA表达。结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SALL4mRNA表达量为0.1055,其中4例T-ALL均为0.0000。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SALL4 mRNA表达量为0.0965,且阳性表达均为B系淋巴瘤,T系淋巴瘤均未检测出SALL4mRNA。8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及11例正常对照者个别标本表达SALL4mRNA弱阳性,其表达量分别为0.0000和0.0000。ALL和NHL之间SALL4 mRNA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L和NHL组与MM和对照组间SALL4mRNA的表达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MM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LL4在部分恶性血液肿瘤的发生过程中可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中肺特异性X蛋白(LUNX)mRNA的表达,探讨其对NSCLC微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54例NSCLC患者化疗前后、非肺癌恶性肿瘤患者36例、肺良性疾病患者16例及健康志愿者15例的外周血进行LUNX mRNA检测。结果:54例NSCLC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LUNX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8.1%(26/54)和25.9%(14/54),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肺癌恶性肿瘤患者、肺良性疾病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LUNX mRNA的阳性表达率均为0,与NSCL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UNX mRNA的阳性表达率在化疗前后均随TNM分期增加而升高(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NSCLC外周血LUNX mRNA表达与化疗近期疗效无关(P〉0.05)。结论:LUNX mRNA是一种检测NSCLC外周血微转移较好的特异性标志物;化疗后NSCLC外周血LUNX mRNA的表达比化疗前显著降低,表明有效化疗可消灭NSCLC患者的微转移癌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危或极高危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为寻找高危或极高危EH患者的治疗手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高危或极高危EH患者65例(EH1组)、低或中危EH患者35例(EH2组)和3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MCP-1蛋白含量,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CP-1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H1组和EH2组外周血MCP-1蛋白含量和单个核细胞中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orP〈0.01);与EH2组比较,EH1组患者外周血MCP-1蛋白含量和单个核细胞中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CP-1可能参与了高危或极高危EH的病理生理过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MCP-1 mRNA表达上调可能是高危或极高危EH患者外周血MCP-1蛋白含量增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S期激酶相关蛋白2(S—phase kinase—associated protein2,Skp2)在肺癌患者外周血中微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0例在本院就诊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NSCI。C)的患者作为肺癌组,选择同期诊断为肺部良性疾病的20例患者为肺部良性疾病组。未进行任何治疗前收集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Skp2 mRNA并进行评价分析。结果:(1)肺癌组外周血中Skp2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疾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2)肺癌组外周血中Skp2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5%,肺部良性疾病组阳性表达率为8%,明显低于肺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肺癌组外周血中Skp2 mRNA的表达与患者肿瘤的TNM分期显著相关(P=0.004),与年龄、性别、吸烟、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外周血Skp2 mRNA表达可作为肺癌细胞的分子标记物用于NSCLC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及胎盘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深圳市龙华人民医院产一科收治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47例为观察组,以及同期入院体检健康的正常孕妇47例为对照组.采用RT-PCR检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 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胎盘组织TLR4蛋白的表达.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9±0.14)和(0.27±0.0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盘组织TLR4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和胎盘组织中TLR4的水平明显升高,提示TLR4可能参与了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天然免疫分子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的mRNA水平表达,研究其与AS发病的相关性,并探讨阿托伐他汀是否对AS患者TLR-2、TLR-4的表达有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包括AS活动期患者30例和健康志愿者30例,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分离单个核细胞,提取细胞mRNA。采用半定量的RT-PCR方法,检测AS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2、TLR-4的mRNA,通过灰度分析与β-actin相比得到目的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分离12例AS活动期患者静脉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并给予阿托伐他汀(终浓度为0.01 mmol/L)处理,以自身非处理细胞为对照,24 h后收获细胞,提取mRNA,采用RT-PCR方法,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细胞TLR-2、TLR-4的mRNA表达的影响。所有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AS患者TLR-2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为(1.59±1.43),较健康志愿者(0.06±0.039)高(P〈0.05);AS患者TLR-4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为(0.60±0.73),较健康志愿者(0.06±0.039)高(P〈0.05);阿托伐他汀干预组TLR-2和TLR-4的mRNA表达均低于不干预对照组(P〈0.05)。结论:AS患者PBMC的TLR-2、TLR-4的表达均较健康志愿者高,提示TLR-2和TLR-4可能参与了AS的发病。阿托伐他汀可下调AS患者PBMC的TLR-2和TLR-4的表达,可能是AS新的有价值的治疗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4、9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儿科门诊收治带状疱疹患儿19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法比较分析两组外周血单个细胞中TLR4和TLR9 mRNA的阳性率及表达水平。结果健康对照组儿童PBMC中TLR4和TLR9 mRNA的表达率均为100%。而带状疱疹患儿PBMC中TLR4 mRNA的表达率为84.21%,TLR9 mRNA的表达率为89.47%。另外,与正常组健康儿童相比,研究带状疱疹患儿PBMC中TLR4和TLR9 mRNA的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oll样受体有效参与了带状疱疹患儿的免疫反应,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Toll样受体如同天然免疫的眼睛,对于儿童带状疱疹的疾病相关分子模式发挥着监视与识别的积极作用,是自身机体抵抗疾病的第一道屏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