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代谢物作为皮件行业生物监测标志物的意义。方法采集73名皮件作业工人尿,作为接触组,气相色谱法测定尿中2,5-己二酮,液相色谱法测定尿马尿酸的含量。同时选110名非皮件作业工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尿中2,5-己二酮及马尿酸含量。结果接触组2,5-己二酮含量为16.16±9.63mg/L,比对照组(5.41±7.88mg/L)高。接触组尿马尿酸(0.97±0.66mg/L)比对照组(0.42±0.61mg/L)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接触组内男女工尿代谢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代谢物浓度与环境监测指标呈正相关。结论尿2,5-己二酮和尿马尿酸水平作为皮件行业生物监测标志物有一定意义,生物监测与环境监测在评价职业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方面具有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2.
邝云洪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8):1468-1469
目的:探讨正已烷对多发性周围神经损伤的早期影响。方法:160例正己烷产业工人作为研究对象被随机分为实验组(直接接触者)和对照组(非直接接触者),调查两组的作业场所正己烷浓度(采用TWA浓度)、尿中2,5-己二酮浓度、神经行为功能(采用NCTB)和情感功能状态(采用SCL-90)。结果:(1)TWA浓度平均值为(32.54±38.75)mg/m~3。监测点TWA合格率为80%。(2)实验组2,5-己二酮浓度范围为(0.50~5.34)mg/L,对照组为(0.13~0.47)mg/L。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t=7.43,P<0.01)。(3)实验组NCTB手提转捷度、简单反应时、目标追踪测试等指标显著差于对照组(P<0.05)(4)实验组SCL-90总分和抑郁、焦虑、躯体化等3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已烷多发性周围神经指标的检测对于预防中毒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正己烷导致的毒性问题有其深刻的社会性,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三甲基氯化锡职业接触者血钾水平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调查三甲基氯化锡(TMT)职业接触者血钾含量水平。方法对广东省两家使用有机锡塑料稳定剂企业进行卫生学调查及对186名作业工人的尿锡和血清钾进行分析,并与154名对照组工人相比较。结果生产原料中均检出TMT;接触组尿锡异常率为27.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5%(P〈0.01),接触组血钾异常率为38.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0%(P〈0.01);尿锡与血钾之间有一定负相关关系(r=-0.21,P〈0.01),但相关性不密切。结论三甲基氯化锡职业接触者可出现低血钾,血钾可作为有机锡塑料稳定剂作业人员TMT危害的早期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甘德秀  徐雷  艾宝民  魏青  江高峰 《热带医学杂志》2008,8(12):1228-1229,1216
目的探讨正己烷接触工人的早期生物标志物。方法分别检测正己烷接触工人63名及对照组50名工人的尿2,5-己二酮、血清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及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结果接触组工人尿2,5-己二酮含量为0.31~10.38mg/gCr,对照组未检出;接触组血清NSE和MBP含量分别为(9.02±3.87)μg/L和(1.47±0.41)μ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己烷接触可导致血清NSE及MBP水平的升高,尿2,5-己二酮、血清NSE和MBP水平可作为正己烷接触的早期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接触二恶英工人尿中三项指标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天津某化工厂接触二恶英36名工人尿的3项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尿卟啉、尿氨基酮戊酸(ALA)及尿胆原三项标测定值,接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t’检验,P值均〈0.05,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五氯酚及五氯酚钠车间空气中均检测出氯二苯并二恶英及多氯二并呋喃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南通市钢丝绳制造企业铅危害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南通地区钢丝绳制造行业铅作业环境状况、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影响,探讨其控制措施。方法:现场调查车间环境状况、职业病防护情况;按国家标准方法对生产车间进行空气检测;按卫生部规范对职业人群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1995年以前投产的企业防护措施多不完备、车间环境较差,而1995年以后投产的企业防护措施较好、车间环境较理想。同一车间下线、铅浴炉岗位铅浓度超标率高于上线岗位,超标率分别为59.4%、84.3%、16.4%。职业性铅接触工人头昏、乏力、食欲不振、腹痛发生率分别为42、6%、28.9%、21.2%、10.1%;尿铅超标率70.1%、血红蛋白偏低率43.1%;尿铅、血红蛋白异常率男女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女性铅危害更严重。结论:本地区钢丝绳制造行业铅作业环境状况不容乐观、铅作业的职业危害依然严重。应采取车间加强通风排毒、铅浴炉使用新型覆盖剂、提高工人自我防护意识等综合治理措施加强防护。  相似文献   

7.
运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尿中甲醇的含量,建立了最佳测试条件。结果表明:当甲醇浓度在0-20μg/ml范围内其峰高与浓度呈直线相关,检出限为0.5mg/L,变异系数为4.1-9.2%,回收率为88.5-93.4%。用此地测定接触者与非接触者尿中甲醇含量,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肺癌组织与肺癌细胞株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寻找肺癌特征性的气体标记物,为呼吸气体检测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联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scopy,SPME-GCMS)检测18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的手术标本及A549、NCI-H446、SK-MES-1、BEAS-2B 4种细胞株培养液顶空气体中的VOCs,从中筛选与肺癌相关的特征性VOCs组分.结果:2-十五烷酮和十九烷在肺癌细胞株A549、NCI-H446、SK-MES-1中均有表达,2-十五烷酮的表达量分别为(1.382±0.171 )×10-5 mg/L、(1.681±0.190)×10-4 mg/L和(2.835±0.401)×10-6 mg/L;十九烷的表达量分别为(8.382±0.606 )×10-6 mg/L、(1.845±0.130)×10-5 mg/L和(6.220±0.362)×10-6 mg/L;二十烷在肺癌细胞株A549和NCI-H446中有表达,表达量分别为(8.313±1.130)×10-6 mg/L、(1.020±0.141)×10-5 mg/L;而此3种VOCs在对照组BEAS-2B中无表达.在18例肺癌组织中,癸烷、2-十五烷酮、十九烷、二十烷等12种VOCs高表达,其中2-十五烷酮的表达量为5.421×10-6 mg/L~3.621×10-5 mg/L,十九烷为5.805×10-6 mg/L~1.830×10-5 mg/L,二十烷为2.730×10-6 mg/L~2.343×10-5 mg/L;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二十烷在非鳞癌中的表达高于鳞癌,此结果与肺癌细胞株的表达情况相符.结论:2-十五烷酮、十九烷、二十烷、癸烷等12种VOCs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其中2-十五烷酮、十九烷、二十烷与肺癌细胞株结果相符,提示上述物质可能为肺癌潜在的特征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尿中2-硫代噻唑烷-4-羧酸(TTCA)。54名非接触者的结果示个体差异较大,频数分布呈明显偏态,几何平均水平约0.06mg/g肌酐。9名非接触者的动态观察表明,同一个体有时检出、有时检测不出,每天排泄总量平均0.046mg,未见明显规律。接触二硫化碳工人班前尿TTCA排泄特征与非接触者一样,几何平均水平0.08mg/g肌酐;不同接触水平者次日班前尿、工作周连续每日班前尿TTCA均无明显差异,提示尿TTCA无蓄积性,接触后16h能完全排出体外;接触者班未尿TTCA明显上升,呈现群体接触效应关系。取生物监测临界值0.3mg/g肌酐,尿TTCA反映二硫化碳接触特异度、敏感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是87%、84%和86%。可用于二硫化碳接触的群体生物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及工人接触水平,为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日常管理和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进行检测.结果 粉尘中游离SIO2<10%;总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合格率47.8%;分散度检测结果显示粒径<5μm的粒子所占86.6%~91.3%;呼吸性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合格率为52.2%;噪声强度检测合格率45.1%.结论 该煤矿粉尘和噪声检测合格率严重偏低,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应以粉尘和噪声为主.  相似文献   

11.
妇科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与血液、分泌物等接触较多,经常接触血液、体液者是不接触者发生血液性病源体职业暴露的2.4倍(95%可信区间为1.53~3.60)。妇科护士常置身于职业危害相关因素之中。由于性病、艾滋病发病率增高、妇科恶性肿瘤增多,致化疗药配制增加,以及各种消毒剂的广泛使用,危害妇科护士身体健康的因素日益增多,故增强护士对危险物品的认识和增强自身的防护意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基层医院医护人员职业损伤与防护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医护人员职业损伤与防护的整体情况,以强化职业防护的意识,改进防护措施,减少医护人员因职业暴露而致的职业损伤。方法:根据江西省医护人员职业损伤调查表的要求,随机对基层医院125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锐器损伤次数为2.53次/人/年,医生为0.86次/人/年,医护人员锐器损伤次数平均为1.96次/人/年。患者的血液、体液接触医护人员身体部位的构成比分别为接触鼻口为38.2%,接触眼为31.7%,接触手及躯干为30.1%,而不同部位所采取的相应防护措施的构成比分别为接触口鼻戴口罩的为39.1%。接触眼而戴眼罩的为1.1%,接触手及躯干戴手套及穿隔离衣的为33.6%,总的防护率仅为18.5%。医护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13.6%,乙肝疫苗接种率为23.2%。结论:强化医护人员防护知识的培训,提供防护设施及物品,推行标准的防护管理是提升医护人员防护能力,降低医护人员因职业暴露而致的职业损伤的重要途径和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中2—硫代噻唑烷—4—羧酸浓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尿中2-硫代噻唑烷-4_羧酸(TTCA),选用Spherisorbs ODS 2色谱柱。TTCA浓度在0~120ng范围内为直线相关,γ-0.999。本法回收率为72.9%,最低检出量4ng。30名不接触CS_2者尿样中有23名可检出TTCA占76.7%,与15名接触CS_2 10mg/m~3以下的工人尿中TTOA测得值比较,经两样本等级和检验有统计显著性。初步得出本法的特异度为97%、敏感度为73%。  相似文献   

14.
对天津某化工厂接触二口恶口英36名工人尿的3项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尿卟啉、尿氨基酮戊酸(ALA)及尿胆原三项指标测定值,接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t'检验,P值均<0.05,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五氯酚及五氯酚钠车间空气中均检测出氯二苯并二口恶口英及多氯二并呋喃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掌握本地乡镇企业的职业卫生现状,探索现代职业卫生管理方法,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防止有毒、有害因素的扩散,降低劳动者的接触水平,保护劳动者的身心健康。方法 对本市81家乡镇企业、2616名接触有害因素的作业工人进行调查。结果 (1)卫生防护设施合格率为6.2%。(2)作业工人体检率为9.0%。(3)作业场所监测合格率为16.3%。(4)作业工人卫生防护知识知晓率为7.4%。对策 (1)加强乡镇企业管理。(2)采用技术革新。(3)健全制度,规范企业管理。(4)加强监督检查。(5)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16.
戴庆昭 《实用医技》2008,15(3):282-284
血站员工由于工作的原因,每天面对和接触大量的不明原因的感染性病原体,尤其是采血护士、实验室人员、体检人员和医疗废物处理人员、供血、成分制备、包装及血液运输人员等。长期接触传染源,有很多难免的危险操作和意外暴露。有调查资料显示,大多数血站员工都有职业暴露的经历。80%的采血护士被针刺伤过,其中包括证实被带HBV利器刺伤者、被带HCV利器刺伤者和被HIV利器刺伤者。有国外数据显示,职业性意外刺伤后感染疾病的可能性分别是HBV6%~30%,HCV3%~10%,HIV0.4%。严峻形势警示:职业暴露正威胁着血站员工。本文就职业暴露对血站员工的危害及预防研究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掌握本市市属企业产业工人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资料,为更好的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打基础。方法市属企业有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产业工人5万余名(不完全统计),随机调查1000名产的工人,对下列问题进行问卷调查:(1)工作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种类名称;(2)是否知道有《职业病防治法》;(3)3年内是否换工种或一人做多个工种;(4)3年内是否到职业病防治机构参加过职业病健康检查;(5)你是职业病患者,是否依法享受了职业病待遇,对上述问题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接触单一职业危害因素的工人占22.1%,接触2种以上职业危害因素的占77.9%,不知道有“职业病防治法》的工人占51.3%,3年内换工种或做多种工作的占64.3%,3年内到职防机构参加过职业健康检查的工人占8.2%,职业病患者依法享受职业病待遇的患者占80%。结论攀枝花市属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需要加大力度,职业危害呈多样化。  相似文献   

18.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为患者配药、注射、输液、采血以及进行各种抢救工作时,始终与患者密切接触。由于多种危险因素的存在,易致护理人员受到损伤,现已成为严重的职业性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到目前为止,具有传染性的血源性病原体已被证实多达50种,医务人员因针刺损伤或接触受污染的血液,感染乙肝的危险性2%~40%,感染丙肝的危险性为3%~10%,感染HIV的危险性为0.2%~0.5%。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健康行为已成为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金丝桃属植物元宝草 Hypericum sampsonii全株的化学成分 ,并通过药理试验寻找活性成分 (或组份 )。方法 在细胞毒筛选结果指导下 ,同步对元宝草活性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硅胶为吸附剂 ,多次柱色谱、重结晶 ;并通过理化数据测定及波谱分析 ,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出 6种成分 ,分别是 :1-苯甲酰基 - 3- (3-甲基 - 2 -丁烯基 ) - 6 ,6 ,13,13-四甲基 - 11-香叶基 - 5 -唑四环 [7.3.1.0 3,7.0 4 ,1 1 ]十三烷 - 2 ,12 -二酮 (元宝草酮 A, ) ;1-苯甲酰基 -5 - (1-羟基 -异丙基 ) - 6 ,6 ,13,13-四甲基 - 11-香叶基 -四环 [7.3.1.1.0 3,7]十四烷 - 2 ,12 ,14 -三酮 (元宝草酮 F, ) ;3- (1-羟基 - 5 -甲基 - 4 -己烯基 ) - 6 ,10 -二 (3-甲基 - 2 -丁烯基 ) - 8-苯甲酰基 - 9,9-二甲基 - 4 -唑三环 [6 .3.1.0 1 ,5]- 5 -十二碳烯 - 7,12 -二酮 (元宝草酮 K, ) ;1,2 -二氢 - 3,6 ,8-三羟基 - 1,1-双 (3-甲基 -丁 - 2 -烯基 ) - - 2 ,9-酮 (金丝梅酮 , ) ;1,7-二羟基 -4 -甲氧基酮 ( )及 1,3,6 ,7-四羟基 - 8- (3-甲基 -丁 - 2 -烯基 )酮 ( )。结论 化合物 ~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另外 ,通过细胞毒试验发现 ,滇产元宝草的氯仿及醋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20.
气固顶空GC法测定难溶性植入剂中环己烷残留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测定难溶性植入剂中环己烷残留量。方法 研碎供试品,置针管中于60℃保温作气固顶空平衡,顶空气以气相色谱法测定,氢焰检测器测定,SE—30固定相,柱温80℃。结果 精密度RSD为2.8%,回收率101.4%,10~11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3.4Pg/L。结论 气固顶空CG法是检测难溶性固体药物的有机溶剂残留量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