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与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近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2 18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0 1例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 (溶栓组 ) ,117例接受急诊PCI治疗 (PCI)组 ,比较接受两种治疗方法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结果。结果 溶栓组梗死相关血管 (IRA)再通率为 70 4 % ;急诊PCI组IRA再通率为 98 8% ;30d时左室射血分数 (EF)溶栓组为5 6 1± 11 2 ,急诊PCI组为 6 0 2± 9 1,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病死率分别为 8 9%和 3 4 %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分析溶栓再通组与急诊PCI组的临床疗效 ,前者再发梗死、发生心肌缺血事件和心力衰竭 ,比率明显高于急诊PCI组 (30 7%vs 15 3% ,P <0 0 5 )。溶栓组平均住院天数为 15 8d[(12 3± 6 8)d],PCI组平均住院天数为 10 2d[(7 2± 3 1)d],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比 ,前者可充分有效地开通IRA ,降低死亡率 ,能更好地改善患者心功能 ,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探讨经皮冠状动介入治疗(PCI)与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本实验选择首次AMI患者192例,其中103例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溶栓组),89例患者接受梗死相关动脉(IRA)直接PCI(PCI组),比较两组之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随访一年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溶栓组血管再通率为72.8%,PCI组再通率为97.8%,PCI组高于溶栓组;近期PCI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溶栓组,(65.42±9.38)%和(56.75±10.82)%,P<0.001;溶栓组病死率、梗死后心力衰竭发生率、住院期间补救PCI例数及择期PCI例数高于PCI组。一年后,溶栓组失访12例,PCI组失访8例。两组对比,PCI组LVEF高于溶栓组;再发心绞痛发生率、再梗死率、再次血管再通术例数PCI组均低于溶栓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静脉溶栓比较,直接PCI可明显增加梗死相关血管的再通率,更好地保护心功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与急诊介入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5 2例发病≤ 12h的首次AMI患者随机分为溶栓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组 (2 6例 )和直接PCI组 (2 6例 ) ,对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前梗死相关血管 (IRA)通畅率、介入治疗成功率、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急性缺血事件发生率及出院前左心室功能 (LVEF)进行比较。结果 介入治疗前溶栓 +PCI组IRA通畅率 (6 1 5 %)显著高于直接PCI组 (19 2 %) (P <0 0 5 ) ,两组介入治疗成功率均为 10 0 %,其中TIMIⅢ级血流者分别为 96 2 %和 91 5 %(P >0 0 5 ) ;住院期间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及急性缺血事件发生 ,出院前经超声心动图测得LVEF在溶栓 +PCI组为 (6 4 3± 5 6 ) %,明显高于直接PCI组 (5 4 8± 4 9) %(P <0 0 1)。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急诊介入疗法治疗AMI早期再通率高 ,更有利于保护左室功能 ,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ercutaneous translaminal coronaryangioplasty PTCA)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近期疗效。方法  71例 AMI患者行急诊 PTCA及支架治疗 ,60例患者行溶栓治疗 ,比较两组住院情况。结果 PTCA及支架术治疗组 ,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率 10 0 % ,无死亡 ,住院天数为 9.6± 4.1天 ,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为 5 2 .8± 7.2 %。溶栓治疗组住院期间死亡 9例 ,抢救成功率 85 % ,血管再通率 75 % ,住院天数为 17.6± 7.8天 ,超声心动图测左心室射血分数为 43 .6± 5 .2 %。结论 急诊 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 AMI,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高 (P<0 .0 1) ,明显改善心功能 (P<0 .0 5 ) ,缩短住院时间 (P<0 .0 1)  相似文献   

5.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直接介入治疗与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静脉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65例≥60岁的ST段抬高的AMI患者,31例接受急诊PCI治疗,34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近期效果。结果溶栓组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率为58.8%,直接PCI组IRA再通率为96.8%;6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溶栓组为(40.2±6.3)%,直接PCI组为(53.8±6.7)%。出血并发症、住院期间病死率、再发心绞痛和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溶栓组明显高于直接PCI组。溶栓组平均住院时间为8.5d,PCI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8.5d。结论对老年AMI患者,急诊PCI治疗更能尽快、及时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挽救濒死心肌,改善左室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行冠脉造影术和梗死相关动脉介入治疗(急诊PCI组);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急诊PCI组冠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总死亡率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安全性高、并发症低。死亡率低、血管再通率高、住院天数短,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行冠脉造影术和梗死相关动脉介入治疗(急诊PCI组);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急诊PCI组冠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总死亡率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安全性高、并发症低。死亡率低、血管再通率高、住院天数短,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行冠脉造影术和梗死相关动脉介入治疗(急诊PCI组);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急诊PCI组冠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总死亡率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安全性高、并发症低。死亡率低、血管再通率高、住院天数短,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置入国产药物涂层支架与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AMI患者63例,其中31例行急诊PCI置入国产药物涂层支架(直接PCI组),32例行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瑞替普酶溶栓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血管再通率、心血管事件、不良反应、病死率和心功能情况。结果直接PCI组再灌注成功率高于瑞替普酶溶栓组(96.8%比81.3%,P<0.05),主要心血管事件(再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死亡及出血明显少于瑞替普酶溶栓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瑞替普酶溶栓组[(14.2±7.6)d比(21.4±9.6)d,P<0.05]。AMI后2周,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直接PCI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明显低于瑞替普酶溶栓组[(52.8±5.6)mm比(56.9±6.4)mm,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瑞替普酶溶栓组[(59.6%±8.2%)比(51.2%±6.2%),P<0.001]。结论急诊PCI置入国产药物涂层支架治疗AMI,安全有效,能及时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挽救濒死的心肌,改善心功能,减少再梗死、降低病死率,是AMI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AMI患者的溶栓疗效,根据发病后时间溶栓分为0-2 h,>2-4 h,>4-6 h,>6-12 h四组。结果:四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6.7%、78.0%、71.4%、63.2%。早期治疗(0-6 h)组血管再通率(77.9%)与延迟治疗(>6-12 h)组的63.2%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五周病死率、反复心绞痛和反复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AVB)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AMI发病后6 h内溶栓治疗,血管再通效果最好,住院病死率最低,但发病时间>6-12 h的患者溶栓治疗仍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冠脉再通率。方法95例符合WHO诊断标准的AMI患者在治疗窗时间内给予尿激酶2万U/kg(总量100~150万U,年龄<75岁),溶于5%葡萄糖溶液100ml内于30min静脉滴入。溶栓前及溶栓后每30min做心电图1次,共6次;每2h测心肌酶谱1次,共4次;后24、45、72h各测1次。结果经溶栓治疗血管再通者49例,血管未通者46例。再通组严重心律失常率为8·16%,心衰为10·20%,休克为2·04%,死亡为8·07%,发病后1h内溶栓再通80·00%,3h内为74·28%,总再通率为51·18%。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时间愈早,血管再通率愈高,再通组的严重心律失常,心衰、休克、死亡病例少于未通组,AMI患者进行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2.
静脉溶栓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起病后不同时间静脉溶栓疗效。方法 比较AMI起病后~ 6、~ 1 2、~ 2 4、~ 48、>48h静脉溶栓各组间以及各组与同时段一般治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心绞痛持续时间、病死率、心衰发生率、梗死血管再通率、净有效率的差异。结果 静脉溶栓各组心绞痛持续时间随治疗时间延迟而延长 ,~ 6h组最短 (P <0 0 5) ;再通率、净有效率随治疗时间延迟而降低 ,~ 6h组最高 (P <0 0 5) ;病死率、心衰发生率~ 6h组低于~ 1 2h组。静脉溶栓各组比同时段一般内科治疗组心绞痛持续时间短 (P <0 0 1 ) ,比同时段PCI治疗组再通率、净有效率低 (P <0 0 5)。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AMI应尽早在 6h内施行 ,应推行入院前静脉溶栓 ,但起病大于 6h ,只要病人仍有心绞痛等症状 ,~ 1 2h在没有条件急诊PCI时可实施静脉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后急诊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到2012年8月收治的128例AMI患者,系发病12h内且无溶栓禁忌证的初发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溶栓+PCI组[系静脉溶栓后进行急诊介入治疗(PCI)];直接PCI组(未经溶栓直接进行PCI)。比较两组患者心肌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前到达导管室时IRA已达TIMI3级血流者共32例,其中静脉溶栓后进行急诊介入治疗组24例(37.5%)显著高于直接PCI组的8例(12.5%),P〈0.05。术后溶栓+PCI组IRA达TIMI3级血流者明显多于直接PCI组(75.0%比50%),住院期间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静脉溶栓联合介入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率高,更有利于保护左心室功能,并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溶栓失败后即刻补救性介入治疗术(PCI)——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或支架置入术(STENT)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将59例AMI患者分为直接PCI组(A组)、补救性PCI组(B组)2组。A组31例,直接行PCI;B组28例,静脉溶栓后120min时,依冠状动脉开通临床标准进行判定,若溶栓失败立即行PCI。2组患者均于PCI前及PCI后即刻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再通率。治疗后3周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住院期间再发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出血并发症及住院天数。结果:2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再通率、住院期间死亡率、支架置入成功率、住院期间再梗死率、平均住院天数、出血并发症及心功能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救性PCI成功率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并未增加出血并发症,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时间对疗效和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不同溶栓治疗时间对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根据溶栓治疗距AMI发病的时间,将59例分为≤2小时(h)、2~6h和6~12h三组,溶栓后比较血管再通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5周死亡率。结果三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7.5%、50%和26.3%,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二组与前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05);LVEF分别为64.27±7.24%、42.09±12.78%和31.71±9.39%,三组间比较和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为P<0.01);5周死亡率分别为0、16.7%和42.1%,三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后二组与前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均为P<0.005)。结论AMI溶栓治疗越早,血管再通率越高、越利于心功能的恢复、死亡率也越低,即疗效和预后越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经静脉给药溶栓两种方法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180例老年AMI患者分为PCI组和静脉溶栓组,各9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梗死相关血管的再通率,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静脉溶栓组比较,PCI组患者的梗死血管再通率显著提高(61.1%比92.2%),在治疗结束时LVEF改善[(52.26±7.33)%比(58.27±7.59)%],和随访期间LVEF改善[随访3个月:(53.59±8.04)%比(60.44±7.53)%,随访12个月:(55.16±7.35)%比(63.71±7.77)%]更明显,且在随访12个月时,心脏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显著降低(82.22%比24.44%),P均0.01。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梗死相关动脉的再通率,心功能恢复均显著好于静脉溶栓治疗,且心脏不良事件更少,可作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7.
庞霞  李平 《临床内科杂志》2005,22(5):308-310
目的 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近期影响。方法 将120例首次AMI患者分成有梗死前心绞痛史组(A组, 68例)和无梗死前心绞痛史组(B组, 52例),在发病12小时内行直接PCI术,分析梗死前心绞痛对肌酸肌酶(CK)峰值浓度、左心室功能和临床转归的影响。结果 (1)A组CK及CK MB峰值浓度均显著低于B组(P<0. 05); (2)A组冠状动脉自发再通率高于B组(P<0. 05),A组无再流现象发生率低于B组(P<0. 05); (3)A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B组(P<0. 05); (4)A组心力衰竭发生率及再梗死率低于B组(P<0. 05)。结论 梗死前心绞痛可能促进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发生,减少直接PCI术后无再流现象发生,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和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患者随机分为接受溶栓联合PCI治疗组和直接PCI治疗组,比较血管再通率、从疼痛到血管再通时间、病死率、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再梗死率、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患者自发病至PCI时问比较无明显差异;首次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溶栓联合PCI治疗组PCI术前梗死相关动脉TIMI 3级血流者明显较直接PCI治疗组多;溶栓联合PCI组介入治疗成功率高,且术后TIMI 3级血流者多于直接PCI治疗组;PCI术后1周时溶栓联合PCI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小于直接PCI组;两组比较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溶栓后即刻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早期再通率高,心肌梗死面积小。更有利于保护心室功能,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IP)对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率、再通速率、梗死面积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200例首次AMI患者,有IP史108例(A组),无IP史92例(B组)。所有患者一次性予尿激酶150万IU溶栓,计算血管再通时间、肌酸激酶(CK)峰值浓度、心肌梗死面积、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1)A组溶栓后血管再通率及再通速率均高于B组(P<0.05)。(2)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浓度A组低于B组(P<0.05)。A组心肌梗死面积较B组明显缩小(P<0.05)。(3)A组LVEF高于B组(P<0.05);住院期间心脏主要并发症及病死率A组均低于B组(P<0.05)。结论IP可能促进血管再通,减少心肌梗死范围,减少心肌梗死并发症发生,改善AMI左心室功能和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首次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的近期影响。方法  10 0例首次 AMI患者 ,按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史分为 A(有心绞痛史 ,5 5例 )、B(无心绞痛史 ,4 5例 ) 2组 ,所有患者均在发病 12 h内行直接 PCI术。术前术后监测心肌酶变化 ;术后 2周行心血池显像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并观察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及再梗死率、病死率。结果  (1) A组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低于 B组 (P<0 .0 5 )。 (2 ) A组自溶现象发生率高于 B组 (P<0 .0 5 ) ;A组无再流现象发生率低于 B组 (P<0 .0 5 )。 (3) A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 B组 (P<0 .0 5 )。 (4 ) A组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和再梗死率均低于B组 (P<0 .0 5 )。结论 梗死前心绞痛可促进 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自溶现象的产生 ,并可减少直接 PCI术后无再流现象的发生 ,从而改善心室功能和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