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弓形虫在中间宿主内以速 殖子和缓殖子两种滋养体形式存在克勤克俭 机会致病与速 殖子和缓殖子之间的互相转换密切相关,揭示此转换机制将有助于寻找更有效的途径以控制弓形虫的急性和慢性感染,本对近年来有关这种转换机制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弓形虫速殖子和缓殖子相互转换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弓形虫在中间宿主内以速殖子和缓殖子两种滋养体形式存在。其机会性致病与速殖子和缓殖子之间的互相转换密切相关,揭示此转换机制将有助于寻找更有效的途径以控制弓形虫的急性和慢性感染。本文刈近年来有关这种转换机制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弓形虫RH株体外培养及速殖子与缓殖子相互转化体系。方法纯化弓形虫RH株速殖子,接种于NIH3T3细胞单层,进行体外培养。接种4h后,换用pH8.1的碱性培养基进行速殖子向缓殖子的诱导转化培养,RT-PCR检测缓殖子蛋白1(BAG1)基因的表达。将诱导的缓殖子重新用pH7.2的培养基在常规环境下培养,诱导缓殖子向速殖子转化。为探索温度对速殖子向缓殖子转化的影响,将接种RH株速殖子的NIH3T3细胞分别放在37℃、39℃、41℃、43℃中诱导转化培养,RT-RCR检测BAG1基因的表达。结果弓形虫RH株能在NIH3T3细胞单层中生长增殖,更换高pH值碱性培养环境后,能诱导弓形虫速殖子转化为缓殖子,RT-PCR检测出缓殖子期特异蛋白BAG1基因的表达,并且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BAG1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逐渐提高,表明有更多的速殖子转化为缓殖子。恢复pH7.2的常规培养条件,碱性诱导的缓殖子能转化为速殖子。在41℃诱导条件下,能诱导RH株速殖子转化为缓殖子。结论成功构建弓形虫体外培养及速殖子与缓殖子相互转化体系,为转化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刚地弓形虫是猫科动物的肠道球虫,由法国学者Nicolle及Manceaux在刚地梳趾鼠单核细胞内发现,虫体呈弓形。该虫呈世界性分布,人和许多动物均可感染,引起人畜共患弓形虫病。弓形虫属机会致病原虫,孕妇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弓形虫可造成严重危害。与其它原虫一样,弓形虫的表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虫体能通过表膜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宿主免疫系统对弓形虫的识别也主要在表膜蛋白。  相似文献   

5.
弓形虫分泌排泄抗原具有重要功能。本综述了近年来速殖子棒状体,致密颗粒及微线体的主要分泌排泄抗原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激光对弓形虫速殖子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采用激光致弱弓形虫速殖子接种ICR小鼠腹腔,以期提高小鼠抗弓形虫感染的免疫保护力。结果表明:激光照射能够抑制虫体的繁殖和分裂能力。照射虫体免疫小且能诱导产生持续升高的IgG抗体。免疫民经弓形虫RH株攻击后,其发病和死亡时间延长,表现出部分的保护性免疫力。提示:激光对弓形虫速殖子的作用明显,可望在弓形虫病的治疗和预防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7.
弓形虫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弓形虫是人类重要的机会性致病原虫,人类和多种脊椎动物都可以作为其中间危主,它不仅对畜牧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更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弓形虫所致后天感染虽然在免疫力正常的宿主只引起轻微疾病,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宿主免疫力下降时,隐性感染再燃,诱发严重的弓形虫脑炎。这是AIDS患者重要死因之一。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弓形虫感染高阳性地区的AIDS患者发生弓形虫脑炎者达48%'。弓形虫通过母婴传播造成先天性感染,引起胎儿流产、死股或畸形。因此,弓形虫和弓形虫病的基础性研究在国内外受到一定重视,并开展了一系列工…  相似文献   

8.
9.
本文以核孔膜过滤法纯化刚地弓形虫接种小鼠腹腔后所获腹水及其洗涤液中的速殖子。共纯化6批,约70ml含虫悬液。原虫回收率为65.8%,原虫纯度达98.87%。对宿主白细胞的清除率为98.4%,红细胞85.2%。宿主细胞占纯化后的原虫悬被中有形成份的比例均低于1%。过滤操作对速殖子的生命力、毒力和感染力等无影响。且一张滤膜可滤获10~8原虫。核孔膜具有孔形稳定、孔径均匀、分辨力高、低吸附和表面阻留等优点。该法是纯化弓形虫速殖子的稳定高效、省时简便的无损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弓形虫速殖子抗原的提取及蛋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1.
菱形体蛋白(rhomboid)为一类跨膜丝氨酸蛋白酶,在胞膜的脂质双分子层内发挥酶解作用。刚地弓形虫的菱形体蛋白可识别微线体蛋白的跨膜区,并对其进行蛋白水解,使微线体蛋白的N端片段释放人介质中。微线体蛋白的蛋白水解过程对于刚地弓形虫入侵宿主细胞非常重要。深入研究刚地弓形虫菱形体蛋白,将有助于理解生物体菱形体蛋白的功能及研制新的药物以防治弓形虫感染。  相似文献   

12.
刚地弓形虫表面抗原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是一种细胞内寄生原虫,可感染任何有核细胞,无论人或动物,感染率都很高。和其它细胞一样,弓形虫的表膜具有重要的作用,既是虫体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界面,也是宿主免疫系统识别并杀伤虫体的主要部位。Handman,Goding和Remington(1980)首先对弓形虫表面抗原进行了分析,其后Johnson(1983)、Dubremetz(1985)、Rodriguez(1985)、Kasper(1982,1984,1987)亦对一些表面抗原进行了研究,虽然已发现的抗原种类很多,但由于技术方法差异,命名很混乱。G.Couver(1980)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对表面抗原进行了确认。随着分…  相似文献   

13.
弓形虫疫苗研制已经历了全虫疫苗、抗原组份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和核酸疫苗发展阶段,结果表明基因工程多价疫苗具有较大的前景。本文综述了弓形虫多价疫苗的研制、应用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和完善,在基因组学的基础上,蛋白质组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前沿科学已经显示出了其巨大的发展前景.将蛋白质组学技术应用于弓形虫研究,在蛋白质水平上全面认识弓形虫的生理、病理等过程是目前弓形虫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该文就弓形虫蛋白质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从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角度为弓形虫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刚地弓形虫是一种广泛寄生于人和温血动物的机会致病性原虫,随着在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中感染率的逐渐增加,它对人类的危害也日益受到重视。弓形虫三磷酸核苷水解酶(NTPase)是弓形虫利用宿主细胞补救合成嘌呤途径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酶。近年来,对NTPase的分子生物学特点和化学特性均有了较深入的研究,该文综述了弓形虫NTPase的定位、分子特性及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刚地弓形虫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非常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弓形虫病的防治刻不容缓,寻找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是控制弓形虫病的重点和难点。RNA干扰技术可以抑制特定基因的表达,具有普遍性、高效性、特异性等优点,是研究弓形虫基因组功能、筛选新的疫苗和药物靶点的强有力的工具。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RNA干扰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刚地弓形虫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蛋白质组学是独立于基因组学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前沿学科,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研究一个完整生物体(或细胞)所表达的全体蛋白质的特征,从而在蛋白质水平上全面认识有关生物体生理、病理等过程.该文综述了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双向电泳、生物质谱、生物信息学等技术及其在弓形虫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棒状体蛋白16(ROP16)是弓形虫棒状体蛋白家族成员, 其蛋白结构存在丝氨酸、 苏氨酸激酶区, 是弓形虫入侵 过程中的重要毒力因子。ROP16可分泌到宿主细胞核, 能磷酸化宿主细胞的转录活化因子STAT3/6, 干扰宿主细胞信号 通路传导, 在弓形虫入侵宿主细胞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弓形虫ROP16的发现、 功能、 免疫保护性等方面进行 综述。  相似文献   

19.
将病原体的免疫原与λ噬菌体或其他病毒的衣壳蛋白融合后一起展示于病毒表面 ,这样形成的新的病毒颗粒可用作疫苗。Smith[1]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外源基因插入到丝状噬菌体的PIII蛋白基因中 ,成功地使外源多肽展示在噬菌体的表面 ,而且用抗体检测发现该外源多肽具有同天然产物相同的生物活性。这标志着噬菌体展示技术的诞生。而Geysen等[2 ] 认为含有关键残基的短肽能够模拟蛋白质上的功能位点 ,而且多数情况下 ,几个关键残基与其受体所形成的非共价键构成了全部结合的主要部分。这就为噬菌体展示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1 噬菌体展示技术噬…  相似文献   

20.
刚地弓形虫感染致胎盘损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孕期感染弓形虫可经不同途径侵犯胎盘组织,影响母体健康和胎儿生长发育,重者可致胎儿先天性弓形虫病。本文综述了弓形虫感染致胎盘结构破坏、内分泌功能紊乱、细胞凋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